脉弦细的脉象分类与主病

如题所述

(1)浮脉类 浮脉类的脉象,有浮、洪、濡、散、芤、革六脉。因其脉位浅,浮取即得,故归于一类。
①浮脉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如水上漂木。
【主病】表证、虚证。
【脉理】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部位,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抵抗,脉气鼓动于外,脉应指而浮,故浮而有力。内伤久病体虚,阳气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必浮大而无力。
②洪脉
【脉象】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里热证
【脉理】洪脉的形成,由阳气有余、气壅火亢,内热充斥,致使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而出现洪脉,是正虚邪盛的危险证候或为阴液枯竭,孤阳独亢或虚阳亡脱。此时,浮取洪盛,沉取无力无神。
③濡脉
【脉象】浮而细软,如帛在水中。
【主病】虚证,湿证
【脉理】濡脉在主诸虚,若为精血两伤,阴虚不能维阳,故脉浮软,精血不充,则脉细;若为气虚阳衰,虚阳不敛,脉也浮软,浮而细软,则为濡脉。若湿邪阻压脉道,亦见濡脉。
④散脉
【脉象】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如杨花散漫之象。
【主病】元气离散
【脉理】散脉主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的危重证候。因心力衰竭,阴阳不敛,阳气离散,故脉来浮散而不紧,稍用重力则按不着,漫无根蒂;阴衰阳消,心气不能维系血液运行,故脉来时快时慢,至数不齐。
⑤芤脉
【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病】失血,伤阴
【脉理】芤脉多见于失血伤阴之证,故芤脉的出现与阴血亡失,脉管失充有关,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阳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因而形成浮大中空之芤脉。
③革脉
【脉象】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主病】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脉理】革脉为弦芤相合之脉,由于精血内虚,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如之阴寒之气收束,因而成外强中空之象。
(2)沉脉类 沉脉类的脉象,有沉、伏、弱、牢四脉。脉位较深,重按乃得,故同归于一类。
① 沉脉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乃得,如石沉水底。
【主病】里证。亦可见于无病之正常人。
【脉理】病邪在里,正气相搏于内,气血内困,故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阳气衰微,气血不足,无力统运营气于表,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
② 伏脉
【脉象】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主病】邪闭,厥证,痛极。
【脉理】因邪气内伏,脉气不能宣通,脉道潜伏不显而出现伏脉;若阳气衰微欲绝,不能鼓动血脉亦见伏脉。前者多见实邪暴病,后者多见于久病正衰。
③ 弱脉
【脉象】极软而沉细。
【主病】气血阴阳俱虚证。
【脉理】阴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阳衰气少,无力鼓动,推动血行,故脉来沉而细软,而形成弱脉。
④ 牢脉
【脉象】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主病】阴寒凝结,内实坚积。
【脉理】牢脉之形成,是由于病气牢固,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实大弦长,坚牢不移。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瘕有形肿块,是实在血分;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病证,是阴血暴亡之危候。
(3)迟脉类 迟脉类的脉象,有迟、缓、涩、结四脉。脉动较慢,一息不足四到五至,故同归于一类。
①迟脉
【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主病】寒证。迟而有力为寒痛冷积,迟而无力为虚寒。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脉理】迟脉主寒证,由于阳气不足,鼓动血行无力,故脉来一息不足四至。若阴寒冷积阻滞,阳失健运,血行不畅,脉迟而有力。因阳虚而寒者,脉多迟而无力。邪热结聚,阻滞气血运行,也见迟脉,但必迟而有力,按之必实,迟脉不可概认为寒证,当脉症合参。
②缓脉
【脉象】一息四至,来去怠缓。
【主病】湿证,脾胃虚弱
【脉理】湿邪粘滞,气机为湿邪所困;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气血不足以充盈鼓动,故缓脉见怠缓;平缓之脉,是为气血充足,百脉通畅。若病中脉转缓和,是正气恢复之征。
③涩脉
【脉象】迟细而短,往来艰涩,极不流利,如轻刀刮竹。
【主病】精血亏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脉理】精伤血少津亏,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而无力;气滞血瘀、痰、食胶固,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
④结脉
【脉象】脉来缓,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积聚。
【脉理】阴盛气机郁结,阳气受阻,血行瘀滞,故脉来缓怠,脉气不相顺接,时一止,止后复来,止无定数,常见于寒痰血瘀所致的心脉瘀阻证。结脉见于虚证,多为久病虚劳,气血衰,脉气不继,故断而时一止,气血续则脉复来,止无定数。
(4)数脉类,数脉类的脉象,有数、疾、促、动四脉。脉动较快,一息超过五至,故同归一类。
①数脉
【脉象】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脉理】邪热内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因邪热盛,正气不虚,正邪交争剧烈,故脉数而有力,主实热证。若久病耗伤阴粗,阴虚内热,则脉虽数而无力。若脉显浮数,重按无根,是虚阳外越之危候。
②疾脉
【脉象】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主病】阳极阴竭,元阳将脱。
【脉理】实热证阳亢无制,真阴垂危,故脉来急疾而按之益坚。若阴液枯竭,阳气外越欲脱,则脉疾而无力。
③促脉
【脉象】脉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阳热亢盛,气血痰食郁滞。
【脉理】阳热盛极,或气血痰饮,宿食郁滞化热,正邪相搏,血行急速,故脉来急数。邪气阻滞,阴不和阳,脉气不续,故时一止,止后复来,指下有力,止无定数。促脉亦可见于虚证,若元阴亏损,则数中一止,止无定数,必促而无力,为虚脱之象。
④动脉
【脉象】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
【主病】痛证、惊证。妇女妊娠反应期可出现动脉,这对临床诊断早孕,有一定价值。
【脉理】动脉是阴阳相搏,升降失和,使其气血冲动,故脉道随气血冲动而呈动脉。痛则阴阳不和,气血不通,惊则气血紊乱,心突跳,故脉亦应之而突跳,故痛与惊可见动脉。
(5)虚脉类
虚脉类脉象,有虚、细、微、代、短五脉,脉动应指无力,故归于一类。
①虚脉
【脉象】三部脉会之无力,按之空虚。
【主病】虚证。
【脉理】气虚不足以运其血,故脉来无力,血虚不足充盈脉道,故按之空虚。由于气虚不敛而外张,血虚气无所附而外浮,脉道松弛,故脉形大而势软。
②细脉
【脉象】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主病】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证。
【脉理】细为气血两虚所致,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不足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脉体细小而无力。湿邪阻压脉道,伤人阳气也见细脉。
③微脉
【脉象】极细极软,按之欲绝,似有若无。
【主病】阴阳气血诸虚,阳气衰微。
【脉理】阳气衰微,无力鼓动,血微则无以充脉道,故见微脉。浮以候阳,轻取之似无为阳气衰。沉以候阴,重取之似无是阴气竭。久病正气损失,气血被耗,正气殆尽,故久病脉微,为气将绝之兆;新病脉微,是阳气暴脱,亦可见于阳虚邪微者。
④代脉
【脉象】脉来时见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主病】脏气衰微,风证,痛证。
【脉理】脏气衰微,气血亏损,以致脉气不能衔接而歇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风证、痛证见代脉,因邪气所犯,阻于经脉,致脉气阻滞,不相衔接为实证。
代脉亦可见于妊娠初期的孕妇,因五脏精气聚于胞宫,以养胎元,脉气一时不相接续,故见代脉。然非妊娠必见之脉,仅见于母体素弱,脏气不充,更加恶阻,气血尽以养胎,脉气暂不接续所致。
⑤短脉
【脉象】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主病】气病。有力为气滞,无力为气虚。
【脉理】气虚不足以帅血,则脉动不及尺寸本部,脉来短而无力。亦有因气郁血瘀或痰滞食积,阻碍脉道,以致脉气不伸而见短脉,但必短而有力,故短脉不可概作不足之脉,应注意其有力无力。
(6)实脉类 实脉类脉象,有实、滑、弦、紧、长等五脉,脉动应指有力,故归于一类。
①实脉
【脉象】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主病】实证。
【脉理】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壅盛,脉道紧满,故脉来应指坚实有力。
平人亦可见实脉,这是正气充足,脏腑功能良好的表现。平人实脉应是静而和缓,与主病之实脉躁而坚硬不同。
②滑脉
【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园滑。
【主病】痰饮、食积、实热。
【脉理】邪气壅盛于内,正气不衰,气实血涌,故脉往来甚为流利,应指园滑。若滑脉见于平人,必滑而和缓,总由气血充盛,气充则脉流畅,血盛则脉道充盈,故脉来滑而和缓。
妇女妊娠见滑脉,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
③弦脉
【脉象】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主病】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
【脉理】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肝主流泄,调物气机,以柔和为贵,若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郁不利则见弦脉。诸痛、痰饮,气机阻滞,阴阳不和,脉气因而紧张,故脉弦。疟邪为病,伏于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而见弦脉。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栾脾,亦觉见弦脉。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胃气全无,病多难治。
④紧脉
【脉象】脉来绷急,状若牵绳转索。
【主病】寒证、痛证。
【脉理】寒邪侵袭人体,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紧张而拘急,故见紧脉。诸痛而见紧脉,也是寒邪积滞与正气激搏之缘故。
⑤长脉
【脉象】首尾端长,超过本位。
【主病】肝阳有余,火热邪毒等有余之症。
【脉理】健康人正气充足,百脉畅通无损,气机升降调畅,脉来长而和缓;若肝阳有余,阳盛内热,邪气方盛,充斥脉道,加上邪正相搏,脉来长而硬直,或有兼脉,为病脉。
(2)相兼脉与主病
相兼脉是指数种脉象并见的脉象。徐灵胎称之为合脉,有二合脉,三合脉、四合脉之分。
相兼脉象的主病,往往等于各个脉所主病的总和,如浮为表,数为热,浮数主表热,以此类推。现将常见的相兼脉及主病列于下:
⒈相兼脉:浮紧。 主病:表寒,风痹。
⒉相兼脉:浮缓。 主病:伤寒表虚证。
⒊相兼脉:浮数。 主病:表热。
⒋相兼脉:浮滑。 主病:风痰,表证挟痰。
⒌相兼脉:沉迟。 主病:里寒。
⒍相兼脉:弦数。 主病:肝热,肝火。
⒎相兼脉:滑数。 主病:痰热,内热食积。
⒏相兼脉:洪数。 主病:气分热盛。
⒐相兼脉:沉弦。 主病:肝郁气滞,水饮内停。
⒑相兼脉:沉涩。 主病:血瘀。
⒒相兼脉:弦细。 主病:肝肾阴虚,肝郁脾虚。
⒓相兼脉:沉缓。 主病:脾虚,水湿停留。
⒔相兼脉:沉细。 主病:阴虚,血虚。
⒕相兼脉:弦滑数。 主病:肝火挟痰,痰火内蕴。
⒖相兼脉:沉细数。 主病:阴虚,血虚有热。
⒗相兼脉:弦紧。 主病:寒痛,寒滞肝脉。
(七)诊小儿脉诊小儿脉,与成人有所不同,因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分寸关尺三部。此外,小儿临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脉气亦乱,故难于掌握,后世医家多以一指总候三部。操作方法是医生用左手握小儿手,再用右手大拇指按小儿掌后高骨脉上,分三部以定息数。对四岁以上的小儿,则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侧滚转寻三部;七八岁可以挪动拇指诊三部;九至十岁以上,可以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十六岁则按成人三部诊脉进行。
小儿脉象主病,以浮、沉、迟、数定表、里、寒、热,人以有力无力定虚实,不详求二十八脉。还需指出,小儿肾气未充,脉气止于中候,不论脉体素浮素沉,重按多不见,若重按乃见,便与成人的牢实脉同论。
(八)脉症顺逆与从舍1。脉症顺逆:脉症顺逆是指从脉与症的相应不相应来判断疾病的顺逆。在一般情况下,脉与症是一致的,即脉症相应,但也有时候脉与症不一致,也就是脉症不相应,甚至还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从判断疾病的顺逆来说,脉症相应者主病顺,不相应者逆,逆则主病凶。一般来说,凡有余病证,脉见洪、数、滑、实则谓脉证相应,为顺,表示邪实正盛,正气足以抗邪;若反见细、微、弱的脉象,则为脉证相反,是逆症,说明邪盛正虚,易致邪陷。再如,暴病脉来浮、洪、数、实者为顺,反映正气充盛能抗邪;久病脉来沉、微、细、弱为顺,说明有邪衰正复之机,若新病脉见沉、细、微、弱,说明正气已衰;久病脉见浮、洪、数、实,则表示正衰而邪不退,均属逆证。
2。脉症从舍:既然有脉症不相应的情况,其中必有一真一假,或为症真脉假,或为症假脉真,所以临证时必须辨明脉症的真假以决定从舍,或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
舍脉从症: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例如,症见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厚焦燥,而脉迟细者,则症所反映的是实热内结肠胃,是真;脉所反映的是因热结于里,阻滞血液运行,故出迟细脉,是假象,此时当舍脉从症。
舍症从脉:在症假脉真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例如,伤寒,热闭于内,症见四肢厥冷,而脉滑数,脉所反映的是真热;症所反映的是由于热邪内伏,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是假寒;此时当舍症从脉。
二、按诊按诊,就是医者用手直接触摸、按压患者体表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的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病方法。
(-)按诊的方法和意义
1.方法
①体位:按诊时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一般按胸腹时,病人须采取仰卧位,全身放松,两腿伸直,两手放在身旁。医生站在病人右侧,右手或双手对病人进行切按。在切按腹内肿块或腹肌紧张度时,可再令病人屈起双膝,使腹肌松弛,便于切按。
②手法:按诊的手法大致可分触、摸、推、按四类。触是以手指或手掌轻轻接触患者局部,如额部及四肢皮肤等,以了解凉热、润。燥操等情况。摸是以手抚摸局部,如肿胀部位等,以探明局部的感觉情况及肿物的形态、大小等。推是以手稍用力在患者局部作前后或左右移动,以探测肿物的移动度及局部同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情况。按是以手按压局部,如胸腹或肿物部位,以了解深部有无压痛,肿块的形态、质地,肿胀的程度、性质等等。在临床上,各种手法是综合运用的,常常是先触摸,后推按,由轻到重,由浅入深,逐层了解病变的情况。
按诊时,医者要体贴患者,手法要轻巧,要避免突然暴力,冷天要事先把手暖和后再行检查。一般先触摸,后按压,指力由轻到重,由浅入深。同时要嘱咐病人主动配合,随时反映自己的感觉,还要边检查边观察病人的表情变化了解其痛苦所在。按诊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一个与疾病有关的部位。
2.意义
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是四诊中不可忽略的一环。它在望、闻、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深入探明疾病的部位和性质等情况。对于胸腹部的疼痛、肿胀、痰饮、症块等病变,通过触按,更可以充实诊断与辨证所必须的资料。
(二)按诊的内容
按诊的应用范围较广。临床上以按肌肤、按手足、按胸腹、按脑穴等为常用,兹分述如下:
1.按肌肤
按肌肤是为了探明全身肌表的寒热、润燥以及肿胀等情况。
凡阳气盛的身多热,阳气衰的身多寒。
按肌肤不仅能从冷暖以知寒热,更可从热的甚微而分表里虚实。凡身热初按甚热,久按热反转轻的,是热在表;若久按其热反甚,热自内向外蒸发者,为热在里。
肌肤濡软而喜按者,为虚证;患处硬痛拒按者,为实证。轻按即痛者,病在表浅;重按方痛者,病在深部。
皮肤干燥者,尚未出汗或津液不足;干瘪者,津液不足;湿润者,身已汗出或津液未伤。
皮肤甲错者,伤阴或内有干血。
按压肿胀,可以辨别水肿和气肿。按之凹陷,放手即留手印,不能即起的,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的,为气肿。
可辨别病证属阴属阳和是否成脓。肿而硬木不热者,属寒证;肿处烙手、压痛者,为热证。根盘平塌漫肿的属虚,根盘收束而高起的属实。患处坚硬,多属无脓,边硬顶软,内必成脓。至于肌肉深部的脓肿,则以“应手”或“不应手”来决定有脓无脓。方法是两手分放在肿物的两侧,一手时轻时重地加以压力,一手静候深处有无波动感,若有波动感应手,即为有脓,根据波动范围的大小,即可测知脓液的多少。
2.按手足
按手足主要在探明寒热,以判断病证性质属虚属实,在内在外,及预后。凡疾病初起,手足俱冷的,是阳虚寒盛,属寒证。手足惧热的,多为阳盛热炽,属热证。
诊手足寒热,还可以辨别外感病或内伤病。手足的背部较热的,为外感发热,手足心较热的,为内伤发热。此外,还有以手心热与额上热的互诊来分别表热或里热的方法。额上热甚于手心热的,为表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的,为里热。这一诊法有参考意义。
在儿科方面,小儿指尖冷主惊厥。中指独热主外感风寒。中指末独冷,为麻痘将发之象。诊手足的寒温可测知阳气的存亡,这对于决定某些阳衰证预后良恶,相当重要。阳虚之证,四肢犹温,是阳气尚存,尚可治疗;若四肢厥冷,其病多凶,预后不良。
3.按胸腹
胸腹各部位的划分如下:隔上为胸、隔下为腹。侧胸部从腑下至十一、十二肋骨的区域为胁。腹部剑突下方位置称为心下。胃脘相当于上腹部。大腹为脐上部位,小腹在脐下,少腹即小腹之两侧。
按胸腹就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有目的地对胸前区、胁肋部和腹部进行触摸、按压,必要时进行叩击,以了解其局部的病变情况。
胸腹按诊的内容,又可分为按虚里、按胸胁和按腹部三部分。
(1)按虚里:虚晨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为诸脉所宗。探索虚里搏动的情况,可以了解宗气的强弱,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古人对此至为重视。
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为健康之征。,其动微弱无力,为不及,是宗气内虚。若动而应衣,为太过,是宗气外泄之象。若按之弹手,洪大而博,属于危重的证候。
若见于孕妇胎前产后或痨瘵病者尤忌,应当提高警惕。至于惊恐,大怒或剧烈运动后,虚里脉动虽高,但静息片刻即平复如常者,是生理现象。如果其动已绝,它处脉搏也停止的,便是死候。虚里按诊对于指下无脉,欲决死生的证候,诊断意义颇大。
(2)按胸胁:前胸高起,按之气喘者,为肺脏证。胸胁按之胀痛者,可能是痰热气结或水饮内停。
肝脏位于右胁内,上界在锁骨中线处平第五肋,下界与右肋弓下缘一致,故在肋下一般不能扪及。若扪及肿大之肝脏,或软或硬,多属气滞血瘀,若表面凹凸不平,则要警惕肝癌。
右肋胀痛,摸之热感,手不可按者,为肝痈。疟疾日久,胁下出现肿块,称为疟母。
(3)按腹部:按腹部主要了解凉热、软硬度,胀满、肿块、压痛等情况,以协助疾病的诊断与辨证。
辨凉热:通过探测腹部的凉热,可以辨别病的寒热虚实。腹壁冷,喜暖手按扶者,属虚寒证;腹壁灼热、喜冷物按放者,属实热证。
辨疼痛:凡腹痛,喜按者属虚,拒按者属实;按之局部灼热,痛不可忍者,为内痈。
辨腹胀:腹部胀满。按之有充实感觉,有压痛,叩之声音重浊的,为实满;腹部膨满。
但按之不实,无压痛,叩之作空声的,为气胀,多属虚满。
腹部高度胀大,如鼓之状者,称为膨胀。它是一种严重的病证,可分水臌与气臌。以手分置腹之两侧,一手轻拍,另一手可触到波动感。同时,按之如囊裹水,且腹壁有凹痕者,为水臌;以手叩之如鼓,无波动感,按之亦无凹痕者,为气臌。另外,有些高度肥胖的人,亦见腹大如臌,但按之柔软,且无脐突及其他重病症象,当与臌胀鉴别。
辨痞满:痞满是自觉心下或胃脘部痞塞不适和胀满的一种症状。按之柔软,无压痛者,属虚证;按之较硬,有低抗感睡压痛者,为实证。脘部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漉漉有声者,为胃中有水饮。
辨肿块。肿块的按诊要注意其大小、形态、硬度、压痛等情况。
积聚是指腹内的结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症。但积和聚不同。痛有定处,按之有形而不移的为积,病属血分;痛无定处,按之无形聚散不定的为聚,病属气分。
左小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肠中有宿粪。右小腹作痛,按之疼痛,有包块应手者,为肠痈。
腹中虫块,按诊有三大特征:一是形如筋结。久按会转移;二是细心诊察,觉指下如蚯蚓蠢动;三是腹壁凹凸不平,按之起伏聚散,往来不定。
4.按腧穴
按腧穴,是按压身体上某些特定穴位,通过这些穴位的变化与反应,来推断内脏的某些疾病。
腧穴的变化主要是出现结节或条索状物,或者出现压痛及敏感反应。据临床报道,肺病患者,有些可在肺俞穴摸到结节,有些在中府穴出现压痛。肝病患者可出现肝俞或期门穴压痛。胃病在胃俞和足三里有压痛。肠痈阑尾穴有压痛。
此外,还可以通过指压腧穴作试验性治疗,从而协助鉴别诊断。如胆道蛔虫腹痛,指压双侧胆俞则疼痛缓解,其他原因腹痛则无效,可资鉴别。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6

15脉象不同特点五个分类-①五个确定病位的脉象-易演伤寒论脉诊+舌诊公开课

脉细弦是什么意思?脉弦数与它有什么区别
脉弦细常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病症。它们代表了虚证,即身体内在的虚弱或失调。脉弦数则常见于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阳上亢的病症。这种脉象代表了实证,即身体有明显的外在表现或内部火气旺盛。总之,脉细弦与脉弦数是中医诊脉时的重要参考,它们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出更准确的...

左脉弦细是什么意思
根据中医理论,通过触诊脉搏可以了解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脉弦细是一种脉象,常见于体虚、气血不足、肝郁、心血不足等情况。脉弦细的特点是:脉弦细、频数不稳定、力量弱、手感柔和、遗尿梦多、容易疲乏等。因此,中医认为脉弦细是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的表征。需要注意的是,脉弦细的诊断一定要由专业的...

脉弦细是什么意思
.脉弦细的意思是脉搏不是特别强健.脉弦细表示有虚证,脉弦细多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证。一般的脉象弦细往往表示体虚,多指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宜补气补血对证治疗。

脉弦细是什么意思
脉弦细一般情况下指的是脉搏沉细如丝,属于中医的一种脉象,需要根据自身体质来进行治疗。脉弦细通常是在中医把脉上表现出,证明脉搏软弱无力,通常比微脉稍大一些,在把脉的时候会感觉到一根丝线般的情况,可能是气血两虚的原因导致,当营养不良、久病体虚、贫血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迈向微博,脉来沉细如丝...

脉弦细是什么意思
脉脉弦细的意思 答案:脉弦细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脉象表现。其中,“弦”表示脉搏紧张度较高,像弦一样紧绷;“细”则表示脉管细小,脉搏搏动幅度较小。这种脉象通常反映出患者气血运行的状态。解释:1. 脉象与中医诊断:在中医理论中,脉象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患者脉搏的感知,医生可以了解...

请问脉弦和脉弦数和细意思有什么不同???麻烦各位了..
弦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数脉,数脉,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数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率较正常为快,脉搏每分钟约在90~130次之间。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细脉的脉象特点是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弦脉...

请问脉象细弦是什么意思?
病情分析:你好,脉细弦的意思是说你的脉搏不是特别强健.脉弦细表示有虚证,脉弦细多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证。意见建议:脉象细弦往往表示体虚,多指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宜补气补血,祝你健康

脉弦细是什么意思
脉弦细指的是一种细脉。比微脉稍大一点,在指下感觉到只像一根丝线那么小,而且是软弱无力的。尽管细小,却始终都可明显地摸着它,不象微脉那样模糊不清。按:脉来沉细如丝,软弱无力的,便叫细脉,又叫小脉,主要是气血两虚所致。一、脉沉 指脉搏的位置较深,需要用力按压才能感觉到,说明气虚不能...

手脉弦什么什么
脉弦是中医诊断中脉象的一种,按之有如琴弦,端直而长,指下挺然。若脉弦细而濡,为湿温初起,邪阻气分之候。若脉弦而数,多为热郁少阳,胆火炽盛之象。若弦而滑,则多为温病夹痰之象。脉弦劲而数,则主热邪亢盛,肝风内动之象。

看中医时,"脉弦滑细"如何解释,可能是什么病?
细脉是脉象中的一种脉形,而非特指某一种疾病。若细脉(单脉)主病:则主气衰,主阴将失守,为湿,为元阳不足,血气俱虚之候。但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多为相兼脉,如:细数脉、弦细脉、细弱脉、细而缓、细而紧、细沉迟...等。因而带有不同的兼证,要看具体情况而定。脉弦滑可主实热,痰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