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小乘十八派分派

印度佛教小乘十八派分派

释迦一死,佛教团体不断分裂。统一的思想权威失去,指导修行解脱的途径开始分歧。仅仅部派佛教就分出了十八部。理论差异之多令人无所适从。凭借理性的智慧解脱道简直成了迷宫。
佛教本身是从数论派分裂出来的一个小宗派。释迦摩尼明确被佛教承认是数论派弟子。在释迦摩尼活着的的时候,第一次佛教分裂为他堂弟组织的释迦族为核心的提婆派。释迦一死,立刻佛教就分裂为迦叶为首的上座长老部和窟外集结的大众部。
提婆五事,十事非法,大天五事后,佛教正式分部派。提婆派的看法是苦行,比如不吃肉。当年在印度佛教算是异端邪说。在中国受道教不杀生的影响却广泛接受此说。十事的意思是僧人必须无产,不可以有私人财富。这两件事涉及戒律修行宽严。大部分佛教徒都自然达不到要求乐于接受宽松的法度。上座长老们都是修行好手,个个都擅长严格的戒律生活,自然提倡严格法度。两派就此意见不和。从戒律生活实践问题就慢慢转到权威之争。大天五事的核心思想就一句话,罗汉也是人,没什么了不起。从此大众和上座两派越走越远。
上座分别说部:很简单,释迦摩尼的教导的解释权由长老来掌握。佛说的话经长老解释才为准则。
大众一说部:佛说得明明白白,不用解释。直接遵守就是。一说否定长老的二说。相当于新教改革把解经权从天主教士手里拿回。言外之意就是人人平等。
上座部以长老权威为主,自然抬高罗汉地位,把佛算入僧团罗汉能增加自己权威。大众部则抬高神化释迦摩尼为佛神,架空了长老。故此两派对释迦摩尼的看法不同。当然榜样是让人学习的。两派到底是做人还是成神,修行上也越走越远。
上座部
迦叶死后两百年,上座部分裂。原因是因为经论两派争执。主张经大的上座部弟子被赶走,成了雪山部。主张论大的弟子就是上座新部说一切有部。大概的意思是经论一切平等都可以当作权威说。实际重视论超过经。
萨婆多部的鼻祖是迦旃延尊者,也就是佛的十大弟子中,议论第一之摩诃迦旃延的儿子。
犊子部:号称释迦摩尼儿子罗睺罗所传。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老牛自然就是释迦摩尼了。权威性自然不容置疑。这派是佛教里的大异端邪说,因为提倡轮回有我说,和空无派对着干。其实别的部也提有我,但都害羞,不敢直接说。玩弄些偷换字句的技术而已。就这派敢直接说。此派从说一切有就借助佛子的牌子硬独立出来。
罗睺罗是舍利佛弟子。故此他们派的论是舍利弗毗昙。三百年 后, 犊子派又分出四派。
法上部
贤乘 贤阿罗汉之苗裔,故言贤胄。始人是世贤(音译婆素跋陀),而此部乃是世贤的后代而得名。
正量;玄奘到天竺后的论战对手。佛教在印最后时期小乘的代表,可以与大乘抗衡。契约论,业力不失。
自称其说正确无误而得名。
密林:上座部保留至今的宗派只有铜牒部和密林部。
化地部 此派祖师为婆罗门国师。将吠陀理论融入佛教创此一派。
法藏部:祖师自称目犍连弟子,随师父上天听过说法。别部有三藏,这部有自创的五藏。其四分律是中国大乘正统。
饮光部:称迦叶遗部。迦叶遗也是优婆毱多五大弟子中的一位,这五位弟子,对于佛教的律藏,各自具着不同的意见,而使律藏分为五部,迦叶遗所组合的,便是这五部中的一部。饮光为婆罗门姓,上古有仙,身金色,饮蔽余光,故呼彼饮光。”就是说,部主为彼之后裔,故名为饮光;部主少岁因其性贤有德,所以叫做“善岁”。依慈恩的《述记》,饮光是佛弟子迦留陀夷的氏姓,彼幼年时皈佛出家受道故,名为善岁
经量:自称我以庆喜为师。就是阿难之弟子。鸠摩罗多始祖。重视经,反小乘传统。唯识论中观论受此部影响,。四大部之一。
大众部派。
一说部:佛说句句都真理。佛说的经大过罗汉的论。贬低上座长老的权威。类似基要派。一说部主张“心的本性清净光明,不可能污染” ,同时还主张“一刹那顷识一切” 。这应当声后期佛教顿悟思想的根源
说出世部:主张世间法唯假名无实体,而出世间法则是实有非假名的,故得名为说出世。含义是圣俗两分法,调和大众上座矛盾。他们首次全面地收集了关于佛陀的传记,包括很多传说。他们认为佛在出世之前已经是一种特殊的存在,确切地说新的神。
鸡胤部 南传学派中有一热灰论的学派,主张一切无不是热灰。阿毗达磨专家 下分多闻说假两部。
多闻部:词皮衣罗汉,就是奥义书最著名的哲人夜柔那落迦仙。这若是事实,那么多闻部就为夜柔那落迦仙的门徒结成的一派,而不仅弘传佛教,同时也弘传奥书了。总之,此部确由广学多闻得名。自称有一未涅磐的罗汉为其祖师。
说假部:一切都是假名。类似基督教唯名派。
制多山部:山部,大天为主。 西山住部 北山住部均是分支。 讨论问题是老的大天五事。
从佛教基督教的历史来看。佛教份派别之迅速,在佛死后立刻发生。比基督教可猛烈的多。教条差异之大,远非基督教内部派别可比。所优于基督教之处就是没有爆发惨烈的流血冲突。顶多斗殴打架暗杀下毒。均非佛教正统做法所赞同。基督教略优于佛教在于大胆引进希腊哲学融汇希伯来式宗教。思想上比佛教开放。
观佛教部派思想,和基督教神学颇多共同方面。和佛教交流思想,可以以此方面为切入点。教易展开良性讨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印度佛教小乘十八派分派
释迦一死,佛教团体不断分裂。统一的思想权威失去,指导修行解脱的途径开始分歧。仅仅部派佛教就分出了十八部。理论差异之多令人无所适从。凭借理性的智慧解脱道简直成了迷宫。佛教本身是从数论派分裂出来的一个小宗派。释迦摩尼明确被佛教承认是数论派弟子。在释迦摩尼活着的的时候,第一次佛教分裂为他堂...

部派佛教的部派列表
按现代佛教研究者的看法,大众部分派按上座部记载,上座部分派按大众部记载,对各部派做如下简单整理: 根本上座部 祗陀林派 大寺派(即今锡兰南传上座部佛教。) 无畏山派(有现代学者认为汉译解脱道论即为此部作品。) 赤铜鍱部(Tāmraśāṭīya,又作铜鍱部,传至锡兰。因锡兰古...

佛教中到底有多少宗?
一、印度佛教主要宗派 按历史阶段,大致可氛围小乘佛教、大乘显教和密教三个大类宗派。其中的小乘佛教,主要有以下一些宗派:(1)说一切有部,(2)雪山部(根本上座部),(3)犊子部,(4)法上部,(5)贤胄部,(6)正量部,(7)密林山部,(8)化地部,(9)法藏部,(10)饮光部,(11)经量部[以上...

佛教的分类,密宗\/藏传\/大乘\/小乘都是什么意思?
藏传佛教的派别差异既不像印度的小乘十八派是由于其遵行的戒律不同而分派,也有异于印度的大乘因其主张的教义不同而分派。其派别差异是因不同师承、不同修持教授、所据不同经典和对经典的不同理解等佛教内部因素和不同地域、不同施主等教外因素而形成众多派别。这是藏传佛教的又一特点。藏传佛教教义特征为:大小乘...

印度佛教的部派佛教简介
印度佛教的部派佛教简介 部派佛教:在佛陀逝世的100年后,佛教内部由于对戒律和教义看法的不同,开始分裂。先后形成了许多部派。最初分为大众部和上座部,这被称为根三二部,以后又从两个根本部中分裂为十八部或二十部,称为枝末部派。部派佛教争论的主要总是诃梨跋摩在《成实论》中曾概括为&...

印度佛教部派佛教
部分上座部分支南下至锡兰(现斯里兰卡),形成了信仰大乘的无畏山寺上座部和信仰小乘的大寺上座部,后者进一步传播到东南亚,成为南传佛教的起源。在西印度,法藏部形成并影响了中亚,由昙无得领导,他注重大乘菩萨藏与咒藏。此外,还有饮光部,被认为是迦叶尊者传授,其思想部分与前述部派相似。同时,大乘...

小乘,中乘,大乘,上乘,分别指的是什么?
小乘,中乘,大乘,上乘,分别指小乘佛教、中乘佛教、大乘佛教、最上乘教法。一、小乘:是佛教的一个派别。小乘是“阿罗汉法”“辟支佛法”。因小乘通常只能自度,故名“小”;又因小乘之“极果”未到“究竟”,亦名“小”。二、中乘:佛教的一个派别。法华经以羊车喻小乘,鹿车喻中乘,牛车喻...

佛教部派的分裂
融通随缘。从此以后,佛教分裂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二派,就叫做根本的分裂。在佛陀涅槃以后的第一个四百年中,在各个僧团里面,由于他们的承受和传统的见解不同,所以又进一步加深了上座部与大众部二大派系的分裂。又经过了一段时间,印度佛教由二大部派逐渐地形成了十八部派。佛教意义上真正的大分裂。

印象中印度是个佛教国家
是的 印度的国教是印度教而不是佛教 佛教虽然在印度创立但是并没有在印度发扬光大,后起的印度教取代了佛教成了国教。但其实二者是有派生关系的,佛教可以说是印度教的源头之一。古印度阿育王时期曾经盛极一时,后来也有过兴旺。但很快就因为和婆罗门教冲突还有伊斯兰的传入的原因衰败下去。印度教大概8...

佛教分类的问题
回答:国内外学术界对印度佛教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比较通行的观点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佛教时期。从释迦牟尼创教到其最初弟子们所信奉的佛教,时间大约从公元前6世纪末叶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 第二阶段,部派佛教时期。大约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2世纪左右。在这个阶段,随着佛教僧团的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