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扫墓是中国孝道文化传统的表现。“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是个别地区、个别人的一种想法,不代表所有中国人。在古代,家族是中国人为了更好生存发展的产物。在生产力低下、统治层家天下、灾害频繁时期,家族把人们团结起来,增强了抵御灾害,共同发展的力量。扫墓除了表达孝心,缅怀前人,更是增强家族凝聚力的一种形式,那个时期,家族墓地成为一年中家族成员聚集的地方,不管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不管是留守故土,还是闯荡于江湖,大家尽可能赶回墓地上香烧纸,祭奠亡灵,在这个地方大家沟通心灵,凝心聚思,即使赶不回去也会遥望心中的故土,遥寄思念哀悼之情,把家族传承团结的思想得以强化,这也是中国人时代生生不息繁衍昌盛的文化信念之一。在那个时期,五代之内为至亲,老祖先不能忘,扫墓要扫五代,更要祭拜祖先,有能力者还要祭拜炎帝黄帝等。后来 ,随着家族观念的淡化和人口流动的频繁,现代法律有规定了三代为近亲,个别地方、个别人就有了“扫墓不过三代”的说法。

“上坟不过未时”的说法,这是阴阳学说的延伸。古代中国盛行阴阳学说,这种学说开始是研究自然科学,后来延伸至人文领域,把世界分为阴间和阳间两部分,阳间为生人世界,阴间为亡灵世界,对应夜晚和白天。夜晚为亡灵世界,白天为生人世界。在这套理论之上就有了祭奠亡灵要在天未亮之前,现在还有某些地区,比如唐山某些山区还存在后半夜上坟的习俗。阴阳理论本身存在缺陷,加上中国人现实主义思想一直为主流,人们半夜祭扫坟墓存在很多不便,最后采取折中,就有了“上坟不过未时” 这样既照顾了亡灵的阴间,有兼顾生人阳间的需求,成为可行性更强的习惯。

当然了,随着现代思想发展,传统习俗也不断改进。扫墓只扫三代也成为一种想法,比如那些出国在外的可能是第二代,他不可能回国扫墓,只能灵活为之。至于未时前扫墓,早已经失去现实意义 ,大部分地方中午前完成扫墓即可。

不管几代,清明都要给祖先扫墓,黄帝到我们几代了,中华儿女不是还去黄帝陵扫墓祭祖吗?有些漂流在外的中华儿女,不管何时何地都想着叶落归根,难道他们爷分几代就不回来了了吗?不管多少代都不能忘祖。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扫墓不过三代,在我的家乡没有这一说法。

有人说,伏以人本乎祖,犹如物本乎天,木本乎根,水本乎源。树有根,水有源,人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先祖,来自于代代相传。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孝道文化,清明尊祖祭祀,慎终追远,历久不衰,古今皆然。清明祭祀去世父母、祖先,是一种缅怀去世父母、祖先的恩德活动,也是做人不要忘了自已来自哪里,不忘先祖的恩德。从这个意义说,扫墓不过三代就没有道理。

清明尊祖祭祀,只要是记得的先祖坟墓,大多数人还是爬山涉水扫墓祭祀的。有的人千里迢迢赶回家中祭祖扫墓,不都是不忘自已的根和缅怀祖先的恩德吗。不忘自已的根源于何处,是做人的根本和准则。

当然,由于时代的久远,有的先祖的坟墓消失了,有的不记得了,那是没法子的事,不祭祀扫墓也无可厚非。有的远一些先祖之墓,傍近祖之坟,不扫墓祭祀说得过去吗?也无道理。

在我的家乡,清明祭祖都是在上午十二点钟前祭祀完毕的,都是祭拜不过未时。祭拜不过未时,有什么道理,个人浅见认为清明这天,去世先祖是要享用祭祀的纸钱和祭品的,既然是尊祖祭祀,那当然是宜早不宜晚了。

谁说扫墓不过三代,我家祖坟过百年,每年都去扫墓都去拜山,到了拜山的时候比过年还多人还热闹

作为南方人,没听过什么“扫墓不过三代”,我们这里宗族观念很强,会扫几百年前的老墓,早超过三代了!

第一句未必吧,但大多数都是这样。第二句有些道理,但仅限于迷信的角度。不过现在的人扫墓的时候大都夹杂了私货--保佑升官发财,拜祭先人倒成了顺带。

清明扫墓是封建落后习俗。是几千年来封建落后思想导致清明扫墓的习俗。这是典型的封建落后意识和封建落后思想。与现代文明差距很大。所以既然我们已经进入现代 社会 了,就应该抛弃那些封建落后的思想和封建落后的生活方式,不要再信那些封建迷信落后的习俗了。

所以对清明扫墓上坟这样陈旧落后的习俗,不应该延续了。延续这样的封建落后习俗,只能是愚昧的表现,是人类 社会 倒退的表现。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清明扫墓或者是上坟,那都是愚昧的做法,更是落后的做法。

所以作为现代人,应该有现代的文明和现代人的生活意识。崇尚文明,尊重科学,这才是最正确的。所以朋友们千万不要信那些封建迷信的习俗了。

人类已经进入现代 社会 现代文明了,人类 社会 已经高度发达了,卫星上天了,宇航员登月了。现代文明已经越来越先进了,所以作为人不要信那些封建落后的习俗才好。

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清明扫墓是封建陋习。沿袭了几千年的习惯,对祖先的纪念和尊敬,居然有人称呼扫墓为”陋习“?

这些人是怎么想的我也是实在不明白!

在我老家,不管你是男是女,只要清明,全家出动都要去扫墓。

我们扫墓前会特意煮一些东西,都是些白水煮的肉,还要上酒。一般来说是黄酒。到了祖先坟前先给对方上菜,然后再一杯杯现成地倒上酒,让祖先在底下也能吃得丰盛美味。

这是仪式一,然后就要再烧一些纸钱,有时候会放鞭炮。最后再把菜放回竹篮子里,酒一般会列3小盏,后辈可以喝了,但一定要剩一部分在祖先坟前倒了。

至于说的“扫墓不过三代”,因为我们老家祖先就在一处小山包上,小山包常年无人打理很荒,有些太早的墓后代已经不记得了。我家去过的最老的一个祖先就是太太奶奶。再往前因为父辈也不记得了,所以就已经断了祭祀的渠道。

我觉得,如果父辈记得的话,不论是三代还是三十代,都一定会去祭祀的。因为扫墓不只是扫一个祖先,而是对自己及家族的不忘本。是带着感恩的心态去怀念先人的。

“上坟不过未时”这个,我们那倒没有特别的讲究。一般都是上午去上坟,有时候外地的亲戚回来,下午去上坟的也有。时间不是必须要遵守的,回来才是心意!

清明,本身就是一个有纪念价值的节日。如果整个民族没有人去祭祖,认为上坟都是封建陋习,那你说这炎黄子孙四个字,也是陋习吗?

我相信至少有一半的中国人会因为自己的“炎黄子孙”的身份而骄傲。

陋习不陋习,有时候这个世界上并不是科学才自行其是的!

上坟这个传统,既是对祖先的缅怀,也让平时忙于事业和工作的后辈们聚到了一起联络感情。

安土重迁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情结,就因为“家”这个颇具有情怀的字眼,已经根深蒂固在我们中华儿女心底了吧!

子孙尚见去陵园,更新之后只有你自己!

常忆往昔,未忘本知其来,卯而思其归宿而言渊源流长!

上坟不过三代,是古代传承下来的不成文民风,因为人类代代相传如何能没有个断代,子孙对所有祖先都要上坟,这也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古人,为什么划为三代,有一个互相相识的原因,孙,子,父,祖,都是在世见过面,曾经相识,也是最亲近。如果延升到四代,玄孙同曾祖,根据人的寿命是不可能同堂相识,(现代寿命可活100岁可能有个别四代同堂)既然不相识了,那么划为三代比较合理。第四代祖坟就可不上坟了。

祭奠不过未时。据阴阳传说:清明节气的15天间,是阴曹地府,鬼魂的假期(还有冬至15天,一年二次假期),所以,清明节气往往都阴雨,阴气比较重,故将祭奠时间一般选定在饭后的未时。所以,‘’祭奠不过未时‘’,未时,就是十二地支的未时(吃中饭是午时之间,饭后就是未时),古人,认为在白天这时侯的阳气最旺盛,可避免中邪。

“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1.“扫墓不过三代”,这个说法在古代流行,那时家族观念强,五代之内的祖先坟墓是家族成员聚集的地方,表达孝心,缅怀先人。2. “上坟不过未时”,这是古代阴阳学说的延伸。人们认为,阳间为生人世界,阴间为亡灵世界,祭奠亡灵要在夜晚或未时之前,以避免中邪。3. 现代社会,家族观念变淡,人口流动频繁...

清明扫墓讲究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啥意思?三代人是指哪三代?
3. “上坟不过三代”意味着在清明祭祖时,大多数人会祭拜自己的直系三代祖先,即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母。这反映了人们在情感上更亲近于近亲。4. 在一个具体案例中,一位堂伯的儿子只祭拜了他母亲的坟墓,忽视了其他祖先。这可能是因为与远亲的感情较淡,或是其他原因。5. “祭拜不过未时”指的是...

“上坟不过三代,扫墓不过未时”,“三代”是哪些人?有道理吗?
三代通常指的是父辈、祖父辈和曾祖父辈。这个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因为它反映了家族关系随时间推移而逐渐疏远的普遍现象。上坟是指祭祀已故亲人,不过三代的意思是,到了第三代,人们对于祖先的记忆和感情往往已经减弱,因此上坟的频率和热情也会降低。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随着代际的增加,家族成员...

“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从这个意义说,扫墓不过三代就没有道理。 清明尊祖祭祀,只要是记得的先祖坟墓,大多数人还是爬山涉水扫墓祭祀的。有的人千里迢迢赶回家中祭祖扫墓,不都是不忘自已的根和缅怀祖先的恩德吗。不忘自已的根源于何处,是做人的根本和准则。 当然,由于时代的久远,有的先祖的坟墓消失了,有的不记得了,那是没法子的事,不...

清明将至,民间俗语“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什么意思?
首先,“扫墓不过三代”,这句话的解释是,祭祖活动应主要由直系后三代人来承担。对于超出这个范畴的后代,则没有必要要求他们参与。这种说法看似有些冷漠,但实际上,反映了古人对后世生活的关心,希望减轻他们的负担。在现代社会,四世同堂的家庭已经不多见,五世同堂更是罕见。祖辈对孙辈的疼爱是普遍...

...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啥意思?有无道理?
“上坟不过未时”** 则是指拜祭祖先的时间应在下午未时之前,即1点到3点之间。古人认为,这个时段阳光充足,阳气旺盛,适合进行祭拜活动。而过了未时,阴气开始增强,不宜进行此类活动。这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反映了他们对阴阳五行理论的深信不疑。这样的俗语,有其历史背景和时代局限性,但...

“上坟不过三代,扫墓不过未时”,“三代”是哪些人?有道理吗?
“上坟不过三代,扫墓不过未时”,“三代”指的是父亲、爷爷和曾祖父,是有一定道理的。上坟习俗中的“上坟不过三代”,实际上表达了感情随代际递减的现象。父亲、爷爷和曾祖父之间的感情通常是较为亲密的,而到了第三代和第四代之后,亲戚关系便逐渐疏远,甚至产生了陌生感。尽管这种现象显得有些冷酷...

清明将至,“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1. 扫墓是中国孝道文化传统的体现,不仅表达孝心,缅怀前人,也是增强家族凝聚力的一种方式。2. “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是部分地区、个别人的想法,并非所有中国人的共识。3. 古代家族观念强化了家族团结,使得扫墓成为一种强化家族凝聚力的形式。家族墓地是家族成员聚集的地方,即使远离故土的成员...

“上坟不过三代,扫墓不过未时”,“三代”是哪些人?有道理吗?
“上坟不过三代”中的“三代”指的是父亲、祖父和曾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祭拜先祖时,情感的真挚最为重要。而这样的真挚情感,往往建立在较为亲近的关系上。以人类平均寿命计算,从父亲到曾祖父,已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亲情关系。再往上追溯,情感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农村常有“一辈亲,二辈表,...

上坟不过三代是啥意思
上坟不过三代是啥意思如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清明扫墓的时候,只要家庭里的三代以内就可以了。超出三代范围的其实可以不用去扫墓。我国古代有很传统的家族观念,经常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感情自然比较深厚。但是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人均寿命普遍比较短。所以四世同堂的现象比较少出现。因此,四代之间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