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期为什么秘密立储?秘密立储真的就能杜绝太子之争吗?

如题所述

秘密建储是雍正在经历九子夺嫡的混战后,雍正总结康熙朝,乃至前朝各种储君制度的优劣得出的“科学”方法。至于能否杜绝太子之争,不可能完全,但是非常可行,由于清朝的具体情况,秘密立储虽然不能说万无一失,却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要说明秘密立储的优势,就要先看另外两种,也就是明立储君和不立储君的劣势。分别说一下:

一、不立储君的问题

这个很明显,如果不立储君,则皇子人人觊觎皇位,一旦皇帝有什么意外,哪怕只是一个小病,都可能造成朝局不稳,诸皇子跃跃欲试。而皇帝如果去世,没来得及留下遗命,谁能接班?自然是一场腥风血雨争夺皇位。即使有诏书,谁能证明这诏书就是先皇所写?大有可能又有皇子不服。

雍正本人正是深受其苦。由于康熙的突然去世,雍正继位一直被人怀疑。有遗诏但也有疑问,比如满文本遗诏居然没有继承人部分,而汉文本遗诏又是雍正继位后才颁布。结果雍正篡位的说法甚嚣尘上,雍正为了解释颁布天下《大义觉迷录》,对自己的各种传闻一一解释,结果反而欲盖弥彰,越描越黑,最终无奈,乾隆继位后不得不宣布此书为禁书,收缴销毁。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康熙生前没有明确过雍正的储君身份,所以他继位会被怀疑。

二、明立储君的问题

明立储君,是历朝历代的普遍做法。为的是国本早定,明确皇位接班人,以避免在君主突然出问题时有人可以及时接班,避免发生皇位争夺。但是,自古太子一直是最难做的一个位子。明立储君有三个危险:

第一是与皇帝产生矛盾。皇权是至高无上,不容任何人染指的,包括自己的继承人。但一旦太子早立,难免与皇帝产生某些分歧,而作为未来的皇帝,自然有无数官员巴结,极易形成东宫集团分割皇权,这是皇帝所不能容忍的。另外太子做储君日久,难免心生懈怠行事不再恭敬,或是者抱怨。康熙的太子胤礽不也说过过自己竟然做了三十几年太子,无论是懈怠还是抱怨,都会让皇帝对储君产生不满,矛盾加剧。

第二是被觊觎皇位的兄弟们谋害。储君之位虽然早定,但不能完全磨灭其他皇子的夺位之心,为了取代太子,他们可能无所不用其极。有如隋文帝时,晋王杨广极力陷害哥哥太子杨勇夺到太子之位,如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太子李建成上位,如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和三子李恪互相攻击,竟然逼得李承乾发动叛乱,最后两败俱伤。就算是康熙朝,大阿哥胤禔也以巫术诅咒太子胤礽,更在废太子后向康熙建言诛杀胤礽。如此兄弟相残,自然是皇帝极不愿意看到的。

第三就是与储君有矛盾的大臣会想方设法阻挠储君继位。太子就是将来的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些不受太子喜爱的大臣自然会为自己的未来担忧。最典型的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因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乘主审巫蛊案时诬陷太子,最后刘据在恐惧中起兵诛杀江充,被镇压后与母亲卫子夫都害怕武帝治罪而自杀。

故而,秘密立储,将皇帝属意的继承人姓名提前写好,藏在正大光明匾额后。一旦皇帝驾崩,取出诏书,遵照执行即可。既避免了皇帝死后没有明确的继承人产生朝局动荡,又能防止储君心生懈怠,更是对储君的保护。由于秘密立储,其他觊觎皇位的皇子没有明确目标,不敢擅自行动。可谓非常合理。

就雍正之后的继位情况来看,秘密立储制度也对皇位的稳固传承起到了一定作用。雍正驾崩后,乾隆继位。虽然雍正子嗣不多,弘历也本就特别突出,但也难保其他大臣会怂恿鼓动弘昼、弘曕夺位。秘密立储给弘历以保护;乾隆是主动退位,所以嘉庆继位时乾隆尚在,秘密立储没有起到作用;嘉庆去世时遗诏出了点幺蛾子,一时没有找到,现任皇后钮祜禄氏大公无私,没有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继位,而是选择原配皇后之子,更年长的绵宁继位。

似乎秘密立储没有起到作用,但皇后的大公无私或许也正是因为知道传位诏书里写的不是自己儿子的名字,而后来也证明了诏书里确实是绵宁;最有效的属道光了,道光时期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欣让道光举棋不定,最终在传位诏书写下立奕詝为皇太子,封奕欣为亲王,体现对六阿哥最后的疼爱。虽然有人会认为奕詝(也就是咸丰)不算好皇帝,但至少保证了皇位顺利过度,否则,极有可能两个皇子为大位先行发生内乱。此后咸丰只有一子存活,同治光绪无子,秘密立储也就完成历史使命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清朝后期为什么秘密立储?秘密立储真的就能杜绝太子之争吗?
真正落实秘密立储制的就三位皇帝,一个是雍正自己,一个是嘉庆,还有一个是道光,从实际情况看,确实避免了太子之争,实现了皇权的平稳交接。

清朝后期为什么秘密立储?秘密立储真的就能杜绝太子之争吗?
似乎秘密立储没有起到作用,但皇后的大公无私或许也正是因为知道传位诏书里写的不是自己儿子的名字,而后来也证明了诏书里确实是绵宁;最有效的属道光了,道光时期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欣让道光举棋不定,最终在传位诏书写下立奕詝为皇太子,封奕欣为亲王,体现对六阿哥最后的疼爱。虽然有人会认为奕...

清朝为什么清朝暗立储君不发生动乱
清朝秘密立储,首先明确的是立皇储是皇家的家室,所以大臣们无法干涉,无法用传统的礼数左右统治者的决策。其次,清朝秘密立储各皇子都不知道谁是最后真正的接班人所以都不敢,所以大臣们也不敢作乱,毕竟清朝集权达到顶峰,皇帝高度集权,加上清朝汉臣地位并不是很高。而满族人都需要自称奴才。所以并不能...

皇帝为何总在临死时才指出皇子继承皇位呢?
秘密立储能够避免太子骄傲,避免朝臣结党,避免骨肉相残,也能在诸皇子中形成充分竞争,利于优选接班人。康熙皇帝谕旨:"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加审慎,此事虽不可举行,然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

此人被写进秘密立储诏书,为何没当上皇帝?
由于秘密立储制度是隐蔽性的,所以皇帝生前无人得知谁能成为下一任皇帝,所以皇子们也就不会相互争夺,只会拼命在父皇面前表现,争取得到父皇的青睐,因此也没有传位给长子、嫡子的说法。道光帝时期,他对于选定下一任皇帝十分纠结,在他看来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欣都不错,两人各有所长,到底立谁为...

雍正为什么要秘密立储
一般来说皇帝的儿子都想当皇帝,历史上为了帝位,骨肉相残父子相残的事情太多了,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他害怕有一天自己离去的时候,自己的孩子们为了争夺而自相残杀,秘密的立储,可以避免自己的孩子手足相残,当然一般太子立下来的时候,朝臣们就会选择站队,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说着玩儿的,结党营私...

清朝秘密立储真是御用文人吹捧出来的吗?
这点来看,秘密立储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其实宋朝之后,皇权和太子的地位就基本上已经平稳了下来。不再像唐朝那样,动不动就太子造反,能够直接威胁皇权。当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皇权越来越集中,太子反而成了最危险的一个职业。如果太子工作做得太好,受到众多同事的赞美,会引来老爸的猜忌之心。如果...

清朝中期为何秘密立储君
确立的过程: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决定太子命运的"建储匣"。康熙朝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

清朝建立政权后,为何废除了延续数百年的太子制度?
清太祖努尔哈赤本想立长子褚英做继承者。但是这个继承者真的能力也不行,脾气也不行,所以褚英得到了幽禁终生这一项成就。这也让之后的清朝统治者们改变了策略,认为应该秘密立储,这样可以减少斗争,减少不必要的摩擦。还可以让大家有一种竞争上岗的感觉。本来康熙时期依然用的是立长子的方式,可是康熙在...

历朝历代有设立有太子之位,为什么到了清朝却不设立太子了呢?
因此便会积极扩张自己的势力,但这个行为会让帝王觉得太子有不臣之心,因此父子之间隔阂便会加深。康熙朝后期储位竞争可以说是非常惨烈的,于是大清朝的统治者也是借鉴了历朝历代太子与君王的矛盾,所以决定不设有太子之位,而改为秘密立储,这样便不会发生帝王与太子相争皇权的事件。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