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导致他人名义受损属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扩展资料: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第六条 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最高检——刑法
涉嫌诽谤罪。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当事人主观上必须是故意,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扩展资料:
诽谤罪的举证责任
1、自诉案件证明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承担,这是刑事诉讼的一般原理,对这点在法学界是普遍认同的;同时也是《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犯罪的责任,不应自证其罪。
2、对于刑事诽谤罪中所散布事实的真实与否的举证责任,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未作规定。按照法理上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在法律要件事实存否不明的情形下,如该法律要件事实属于权利发生法律要件事实(作为诽谤罪来讲,就是控诉方要求追究诽谤罪权利形成所须具备的该罪构成要件事实;所须要件齐备,追究权形成),由主张权利存在的人负举证责任。
而当该法律要件事实属于权利妨害、权利受制(如被告人主张自诉人追究诽谤罪的权利不成立,就属于妨害、制约追究权成立的情况)或权利消失的法律事实时,则由主张权利不存在的人负举证责任。
被告人把真实作为对其诽谤指控的抗辩理由,被告人主张对其指控的诽谤罪不成立,其就应证明所散布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参考资料来源:西双版纳公安局窗口--刑法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法院网-谈谈诽谤罪的举证责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造谣也要负责任。
恶意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导致他人名义受损,法律是怎样定罪的
恶意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导致他人名义受损属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捏造损害他...
故意诋毁他人名誉传播谣言怎么办
诋毁他人名誉,散播谣言,可以起诉。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恶...
恶意诬陷他人的法律后果
1、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民事主体的名誉权,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2、行政责任,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3、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据相关法律规...
散布谣言恶意诋毁他人什么罪
法律分析:造谣污蔑他人是侮辱罪、诽谤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
网络恶意诋毁他人名誉法律怎么处理
将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一、网络恶意诋毁他人名誉的定义 网络恶意诋毁他人名誉是指在网络平台上,通过发布虚假信息、捏造事实、散布谣言等方式,故意损害他人名誉和声誉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网络空间的秩序和稳定。二、网络恶意诋毁他人名誉的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
恶意散播他人谣言
法律分析:散播谣言者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尤其是在当今发达的信息时代,以网络为平台的新传播媒介上,发表言论同现实生活中承担法律责任是一致的,原因是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轻则侵犯公民或法人等的个体权利,重则危害社会管理秩序。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
散播谣言受到哪些处罚
针对散步不实谣言这一问题,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首先是民事责任方面,若散播者故意散步损害他人声誉的谣言,将被要求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向受害人诚恳道歉以及支付赔偿金等。其次是行政责任方面,如果散布虚假的重大安全事故、流行病疫情、报警...
恶意传播谣言怎么处理
恶意传播谣言会处治安拘留五日以上十日以下,严重的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并处罚金。【法律分析】对于故意在网络上传播疫情谣言的这种行为很有可能会判处3年到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不过,一般传播疫情谣言的行为没有造成什么特别严重后果的,也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通常是对传播谣言的当事人处5天到15天...
恶意散播他人谣言可以报警吗
法律分析:可以报警,需要的证据:这些话确系此人传出;这些话与事实不符,且造成了不良影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
恶意散布谣言什么罪
法律分析:该行为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