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历史上能力最强的皇帝是孝文帝拓拔宏,大家同意吗?

我有很多朋友都怎么说,说孝文帝死的太早了,只活了32岁,但他的办事效率是最高的。从他这32年可以看出,他的汉化政策,以及个人的魄力根本就是任何一个皇帝无法企及的。如果他能多活30岁,他绝对有能力一同天下。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大家同意这种看法吗?

  严重不同意。唐太宗才是千古一帝呢,而且唐太宗已经统一了天下。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
  3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违害与影响;
  4 .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认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年)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2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
  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高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突厥、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体战略、用人选将与配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
  6 . 气吞天下的“天可汗”气质,李世民多次以少吓多,经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单骑吓退突厥10万精骑,就对比宋真宗在寇准一再坚持和请求下才勉强在大军护卫下到达澶州南城,而又要战战兢兢的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别啊!
  7 .胸怀大局、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海之内只要知道中国的均努力内附,以唐为荣,乐不思蜀,他们不但同唐人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还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齿常之、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为唐朝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辉,现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时那时繁荣富强、威甲四海、文礼之邦的生动写照;
  8 .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当时的国子学、太学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学校,如此才不难想起当时的教化呢,同时当时的科举也规范化、考选公平,以进士科最为杰出,如此才有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举为政治上提供优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诗及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9 .工书法、富文词,太宗皇帝个人修养及天赋极高,在书法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在他大力宏扬和鼓励支持下,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
  10 .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设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中央领导班子、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戴胄、于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相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作风;太宗皇帝也相当重视农业,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问及此事,因太子冠礼与农时违背而更改;
  11 . 由于社会安定,商业经济得到发展,全国新兴了许多商业城市,城市业有相当的发展,广州、杭州、扬州、成都、江陵、凉州等城市经济发展相当迅猛,长安同洛阳作为世界经济大都会就不言而喻了,这为封建经济登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对玄奘佛学的支持同西游的肯定,打通并维护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及东联新罗、日本,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从奴隶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开发并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中华民族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留下了辉耀千古的丰功伟业及精神财富,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也正如筑东阳先生所说“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541.htm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02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有很多,孝文帝拓跋宏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如果非要确定地说谁是能力最强的,显然是有困难的。毕竟有些东西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

但是我依然要说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为什么呢?

首先,我要把孝文帝饿改革分为两个时期,以迁都洛阳为分界点。

前期的平城时代,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在于颁布了班禄制(北魏的官员从此有了固定的工资),行均田,立三长,推行租调制。这些改革,其实是以均田为中心的,三长,租调都是与均田制配套的改革措施,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土地改革。均田制的实行,使得许多流民得到了土地,同时又有很多的佃户从此摆脱了豪强的压迫。不论是北魏政府还是普通百姓都从中受益,极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以后的隋唐盛世,均田制也一直都在实行,知道唐朝的中后期才被废除。

在这里我要说一说关于冯太后的作用。有一部分人认为在太和十四年冯太后去世以前,拓跋宏始终都只是一个傀儡,因而把上述这几项改革功绩都归于冯太后,这个认识是错误的。据我的推断,从太和十年开始,孝文帝拓跋宏已经是北魏王朝实际的掌权者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在太和十七八年以前,由于拓跋宏年幼,冯太后在朝政上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冯太后没有采取太多的改革措施,只是在守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细枝末节的改变。到了拓跋宏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在两人的角逐中获得优势的时候,冯太后突然在几年间(太和十年前后)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从外部环境讲,冯太后在那时已经开始失势了,她再也不能够仅仅把拓跋宏当做一个小孩子了。
从个人来讲,通常人们是在年纪比较轻的时候倾向于改革了,等到年龄大了,往往会日趋保守才对呀。
所以我感觉从个人的,还有当时的政治形势来判断,冯太后在当时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势力,但是这些改革功绩该不该记在她头上很值得怀疑呀。
而且,冯太后个人的心胸和魄力,更适合与一个掌权者,但是似乎离改革家还有些距离。
虽然在太和十年以后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是史书中有关于冯太后参政的零星记载,但是她已经不是主导者。
另外《魏书》是关于北魏的比较权威的记载,“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间,曾不暇给;殊途同归,百虑一致。”这是作者最后对于孝文帝的最后评价中的一句。注意,这个意思,“等到孝文帝亲自总领朝政,十几年间,都不曾懈怠”。如果以孝文帝登基为标志,那么不应该是十几年,而是二十多年,而如果是以冯太后去世来算孝文帝主政的时间,又不到十年。显然这个的意思是,孝文帝有十几年的时间是实际执政的。而且,《魏书-孝文帝传》分为上下两篇,其分界就是太和十年,太和十年,孝文帝第一次着衮冕上朝。这个是很有标志性的。

至于迁都洛阳也是拓跋宏的一大功绩。好处很多,便于控制全国,摆脱柔然的侵扰,有利于南征,气候温和,等等。迁都洛阳,也标志着北方汉文化的复兴。

至于接下来改革风俗的措施。可以说极大的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没有孝文帝的改革,民族融合也是早晚的事情,而且孝文帝的改革并没有完全完成民族融合的任务,但是有了他的改革至少将历史的进程加快了一个世纪。

另外孝文帝还改定了北魏的官制,多次修改律令(隋唐,乃至于北宋的刑法,都源于《魏律》),废除了“门房之诛”,废除了执行死刑将犯人衣服剥光的陋行,加强了御史台,促进了监察工作。

另外孝文帝还在文化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嵩山的少林寺是他下令修建的,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他下令开凿的,五台山佛教文化又他而起。另外他还是一个杰出的诗人,曾今出过文集,但是这个文集到了唐以后就遗矢了,不过我们今天还是可以看到几篇他的文章。相当的不错。一下是《魏书》对于孝文帝的评价。

帝幼有至性,年四岁,显祖曾患痈,帝亲自吮脓。五岁受禅,悲泣不能自胜。显祖问帝,帝曰:「代亲之感,内切于心。」显祖甚叹异之。文明太后以帝聪圣,后或不利于冯氏,将谋废帝。乃于寒月,单衣闭室,绝食三朝。召咸阳王禧,将立之。元丕、穆泰、李冲固谏,乃止。帝初不有憾,唯深德丕等。抚念诸弟,始终曾无纤介,敦睦九族,礼敬俱深。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每垂矜舍。进食者曾以热羹伤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并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寻省。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常从容谓史官曰:「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自己,史复不书,将何所惧?」南北征巡,有司奏请治道,帝曰:「粗修桥梁,通舆马便止,不须去草铲令平也。」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也。巡幸淮南,如在内地,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诸有禁忌禳厌之方非典籍所载者,一皆除罢。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迈,不以世务婴心。又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膊骨。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至年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

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幼承洪绪,早著睿圣之风。时以文明摄事,优游恭己,玄览独得,著自不言,神契所标,固以符于冥化。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间,曾不暇给;殊途同归,百虑一致。至夫生民所难行,人伦之高迹,虽尊居黄屋,尽蹈之矣。若乃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其经纬天地,岂虚谥也!

挺好一个人,却死的太早了。而且死得有点不值。虽然说他是被气死的有点太过,但是他的死与最后一两年他在精神上受到的刺激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了解孝文帝,听的最多的就是他的汉化改革,迁都洛阳,改姓氏,禁胡语,禁胡服,鼓励胡汉通婚等等。这极大的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虽然,民族的融合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孝文帝的这些举措,使得最终的南北统一,民族融合至少提前一个世纪。尤其是迁都洛阳,标志着北方汉族文化的再次复兴。可以说,这些措施实在政治,文化方面奠定了日后统一的基础。

但是孝文帝的功绩并不仅仅在此,
第2个回答  2009-04-02
不同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事实上仅限于北魏的南部地区,而北魏的北方贵族的利益基本没有触动,这也是为什么北魏政改在孝文帝去世之后迅速败亡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孝文帝没死,甚至可能引发北魏内部的分裂。

作为一个其实并不成功的改革皇帝,我不觉得孝文帝称得上如此高的赞誉。
第3个回答  2009-04-02
要是成吉思汗活1200岁,那也没有美国了,死得早,不是借口,是必然,不能随便猜测,揣测,臆断什么

他国家再牛,南方的宋齐梁陈怎么没灭,说明不行啊
第4个回答  2009-04-02
不至于,太后开始改革,他只是继续的。

有人说历史上能力最强的皇帝是孝文帝拓拔宏,大家同意吗?
严重不同意。唐太宗才是千古一帝呢,而且唐太宗已经统一了天下。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2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3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

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元宏《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七位皇帝(不包括拓跋余),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孝文帝拓跋宏被称为北魏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是怎么治理天下的?
孝文帝最大的贡献应该是汉化改革吧,从他一走上帝位,就开始进行汉化改革,要求整个鲜卑族的30岁以上的人在一个时间内,迅速学习汉字,并说汉语,如果做不到还会有惩罚,并且自己带头穿汉服,并且将自己的名字进行改革,从拓跋宏改为元宏,这个使得整个鲜卑族的文化变得更加进步,也变相的促进了民族的融...

北魏皇帝列表,哪个最厉害
北魏皇帝如下表,最厉害的是孝文帝拓跋宏。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由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响。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

魏朝最杰出的皇帝,是不是魏孝文帝?
太武帝拓跋焘是军事上最杰出的军事家。孝明帝拓跋弘(孝文帝之父)有才能,鲜卑难得的仁君,守成有道,但遗憾的是性格懦弱,终于被母亲冯太后毒死。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在政治、经济上最出色的君王,在他的统治下,北方逐渐恢复了永嘉之乱以后的大损的元气。更重要的是鲜卑人的统治得到了汉族的认同(因为...

北魏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孝文帝拓跋宏是如何治理天下的?
在皇帝的带领下,鲜卑的复姓都改成了单音的汉姓。以拓跋为例,改为元,从此北魏皇室都姓元,拓跋宏也改为了元宏。独孤改为了刘、贺楼改姓贺……更有魄力的是,元宏不仅把姓改了,连国都也要改。原本当时的国都是平城,也就是现在陕西省大同市。但是,元宏认为平城偏北,不利于统御天下,于是,他...

北魏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孝文帝拓跋宏有哪些伟大的举措?
此次改革推动了汉文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鲜明的作用。孝文帝一生都喜好读书,经常手不离书,更擅长写文章,在孝文帝拓跋宏亲政后,时常日理万机,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都大大的推动了北魏的经济,文化,政治以及军事上的发展,对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拓跋宏人物评价
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经纬天地”的皇帝。历史学家们对此赞誉有加,《魏书》称他为威武与文教并重的君主,而虞世南则认为孝文帝以其卓越才能超越了时代,但防闲不足可能影响了他的德行。总体来说,孝文帝拓跋宏以其深思熟虑的决策,卓越的领导力和对文化交融的贡献,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印记。

孝文帝为什么会被称为,北魏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位帝王?
在北魏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帝王,他们为稳固北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北魏孝文帝就是其中一位。拓跋宏,北魏孝文帝,汉文名为元宏,生于公元467年10月13日,死于公元499年4月26日,他是当时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同时它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属于少数民族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北魏孝文帝在...

历史上被妻子气死的痴情皇帝孝文帝拓跋宏
皇帝多了,自然会有各种死法:饿死的,吃错药的,被老婆用被子闷死的,更有甚者,被骗的怒不可遏。说起这个皇帝,他还是一个年轻而成功的君主。他就是把鲜卑族进化成汉族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多情总是被无情地误解,过度迷恋真的不是好事。孝文帝的痴心法是什么?迷恋给他带来了怎样的致命伤害?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