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收视笔记 五篇

每篇有200字左右.......

第1个回答  2014-02-22
从阎崇年被打、于丹受威胁之后,有关《百家讲坛》日薄西山的说法更加沸沸扬扬。日前,有不愿具名的央视科教频道的节目编导向媒体透露,今年《百家讲坛》的成绩变化明显,跌幅之大令人吃惊,“现在科教频道的24档节目中,《百家讲坛》在9、10月份的收视排名已经跌到了十名开外,最低的时候在第18位,已经处于中下游水平。
有人说是《百家讲坛》的学术娱乐化导致了它收视率的下滑,也有人说一个节目从火爆到平淡根本就是电视节目的正常现象。那么,作为一个曾经风光火爆的《百家讲坛》,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显出颓势?收视低了就面临“死掉”吗?国内同类电视节目的状况又如何?记者昨天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

  原因之一———学术太过娱乐化
  从《百家讲坛》火爆起来的时候开始,它的娱乐化和庸俗化倾向就被学界和部分观众所诟病,如今《百家讲坛》日落西山,学术娱乐化也成为“罪魁祸首”。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承烈告诉记者,《百家讲坛》的优势在于借助了电视这种现代化传媒的力量,“它用通俗的语言普及传统文化,在观众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这是普及传统文化的一条很好的路子。”而这个节目现在之所以显出颓势,和它学术娱乐化的倾向不无关系,“首先,《百家讲坛》的节目过分追求趣味性,讲传统文化时用词太过华丽甚至离谱,这样就会偏离传统文化的本色。其次,有些主讲人因为仓促上阵,讲得不太严谨。比如有一次于丹把孔子‘游于艺’中的‘艺’字解释成‘艺术’,这显然是错的,这个‘艺’应该是指‘六艺’。再比如于丹有一次讲‘孝’,说‘孝’产生于春秋战国,这个说法表明于丹没有分清楚‘孝行’和‘孝道’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曾子把‘孝’理论化、系统化了,将‘孝行’上升到了‘孝道’。因此我们可以说‘孝道’是春秋战国时候产生的,如果说‘孝行’,其实在原始社会就有,‘孝行’是一个人的本能。第三,《百家讲坛》部分主讲人的作风不太能服众,这也导致了不少观众对节目的反感。作为一个学者,出行的时候如果需要交通管制,需要头戴钢盔的武警保护,这就有点太过分了。”

  原因之二———缺乏节目形态创新
  创立于2001年的央视《百家讲坛》,已经到了“七年之痒”。一开始《百家讲坛》收视率很低,2005年《百家讲坛》推出刘心武与纪连海后开始火爆,2006年易中天和于丹更是异常火爆,到了2007年,栏目大力推荐王立群、蒙曼等,但声势却明显弱了不少。到了2008年,后继无人的栏目只能让刘心武、易中天等老面孔“重出江湖”。但即使老面孔,也无法实现“救市”的梦想。

  对于这种情况,同样是做学者讲坛类节目的山东电视台《新杏坛》栏目制片人张立告诉记者,这“很正常”。在《新杏坛》筹办期间,张立就曾前往《百家讲坛》学习取经,对这个节目出现收视率下滑的现象,她直言不讳地道出了原因,“第一,任何一个电视栏目,都有一个从不温不火到广受关注,再到重归平淡这样一个过程。《百家讲坛》也无法脱离这个规律;第二,作为一种电视节目形态,《百家讲坛》的资源过于单一,除了于丹、易中天、刘心武这些人,《百家讲坛》在挖掘新的学术明星上后劲不足;第三,由于央视身份特殊,所以有很多有意思的题材都不能做,比如除了红色经典之外,据说1840年以后的东西都不让讲,他们的编导也很苦闷,因为古代有意思的东西差不多都讲完了。”

  本土讲座节目———增加互动突破困境
  张立表示,其实全国有不少类似于《百家讲坛》的节目,“北京台有《中华文明大讲堂》,上海纪实频道有《文化中国》,江苏城市频道有《万家灯火》,安徽某地面频道有《兴安大讲堂》。我最近同这些栏目的制片人交流,他们表达了和《百家讲坛》一样的困惑,就是如果有名的学者去讲,收视率就很高,但是没名气的人讲,就会很低。他们都在纷纷寻找突破之路。”

  张立告诉记者,《新杏坛》于2007年9月22日开播,开播伊始收视率也很低,“但是自从纪连海来讲齐文化之后,收视率就一路上升。此前已经播出的是纪连海讲齐国国君,上周纪连海又来济南录了齐国名相,相信收视率也一定会不错。”《百家讲坛》收视率的下滑也让张立早早开始思索如何才能突破文化类节目的困境,“思考很久之后,我们认为,核心的问题就是要突破一人讲课的形式,增加节目的交流和互动。”

  草根讲座———挑战《百家讲坛》非易事
  《百家讲坛》之所以引人关注,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所处的央视这个大平台,阎崇年被掌掴后,一直自觉没有“话语权”的草根学者则开始“大显身手”———一位自称“青年学者韩江雪”的人在博客中贴出了自己主讲的《从靖康耻到风波亭———公元1111年-1141年中国历史大动荡》视频,以挑战《百家讲坛》。

  这段长达数小时的视频迅速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有人支持,也有人不以为然。日前,视频中的主讲人韩江雪在博客中解释了他这番做法的初衷。他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给民间的思想表达寻找一条出路。

  有专家表示,从知名度、演讲水平、技术水平等各方面看,草根讲坛还是没法和《百家讲坛》相比。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承烈则表示,网上的草根讲堂的确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但是难免鱼龙混杂,因此加强监管力度也很重要。

  与零星的草根讲堂不同,规模颇大的“网上大讲堂”则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今年5月底,新浪、搜狐、网易、TOM、千龙、中华、西祠胡同、和讯、奇虎和猫扑10大网站,联手推出了“网上大讲堂”。这个“讲堂”涵盖了很多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当前股民人数增加很快,“网上大讲堂”就请资深股评人士谈一谈“全民炒股”的问题;最近几年收藏很受老百姓关注,“网上大讲堂”就请了收藏界人士来讲一讲古代瓷器的鉴别和收藏。相关人士表示,网上的这种可以鉴定主讲人身份的“讲坛”,既规避了欺骗性信息,又能让观众有实际收获,是一种值得大力发展的传播形式。

  未来去向———收视率低了也未必就“死”
  不过,对于《百家讲坛》这样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不少人觉得虽然有问题,也应该保留。省城某高校一位姓周的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百家讲坛》本来就应该是个高端的文化节目,不能因为收视率低了就撤,“荧屏上不能全是泛娱乐化的东西,纯文化的可以被挤压,但应该有自己的位置。”与周博士一样,在省城某出版社工作的杨编辑也表示,作为一档学术性文化节目,“《百家讲坛》的常态应该就是低收视率的。只不过当易中天、于丹这些明星人物出现的时候,《百家讲坛》才真正火爆起来。现在它又归于平静,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现象。但是我相信,这个学术性文化栏目是不会轻易‘死掉’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百家讲坛收视笔记
5、喻大华《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苦命皇帝咸丰》、《末代皇帝溥仪》6、商传《永乐大帝》7、魏新《东汉开国---刘秀》8、董平《名相管仲》、《传奇王阳明》9、刘强《竹林七贤》10、纪连海《正说清朝二十四臣》11、吕立新《水墨齐白石》

百家讲坛的收视笔记200字
1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主要讲的是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当时汉高祖时期,皇帝李渊治国有方,当时全国上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时,李世民就起了夺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齐王开刀,他设计计谋在玄武门把太子和齐王杀了。这就是所谓的玄武门政变。为什么当时皇帝不处罚李世民呢?是因为他...

百家讲坛 收视笔记
无论怎样,他是一位在乱世出生的英雄,在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大江东去之时,淘尽浪沙,流过无数风流人物的影子,卷起了千堆雪,万朵花。韩信的面容,永远地映在了后人的心里,留在了时间的长河里。《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让我们在《百家讲坛》中尽情地畅游,细细地品味吧!

百家讲坛收视笔记
本期百家讲坛主要介绍了三言二拍家产与兄弟,节目中韩田鹿先生讲述了《二十四悌》里面王览和王祥他们兄弟之前的关系,《腾大尹鬼断家私》这个故事从反面告诫人们兄弟之间要重义轻财,搞好兄弟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在古人看来搞好兄弟之间的关系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分家,大家团结友爱在一起过日子。“三言”“二拍...

《百家讲坛》收视笔记
栏目收视率逐年提高,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一款品牌栏目。“百家讲坛”是一个开放的大学。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形式多样,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适合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欲的观众。栏目制片人:万卫,1983年...

百家讲坛 5篇200字的观后感。
于丹教授把孔子说的文言文给予大家解释得惟妙惟肖.让人容易懂得为人处世道理,她讲述的人生哲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所以我认真做着笔记.我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在我的面前总感到很困惑,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处理为好.如今我找到了答案.二检举百家讲坛之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 读后感 不看经卷花...

2010百家讲坛收视笔记200字3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 ——时代造就的英才 秦朝末年,烽烟四起,战火连天。在陈胜、吴广的带动下,各路人马纷纷揭杆而起,伐无道、诛暴秦,而韩信,这位一代英才,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韩信,一个在乱世出生的奇才,不平凡的时代背景铸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是一个落破的贵族,整天带着...

子午书简和百家讲堂 观后感各5篇
——听《百家讲坛》刘晓岚教授讲“李煜”有感 与李煜同醉:窗外雨声淅沥,你却还沉醉在梦里。神情彷徨,容颜憔悴,我感受到了你的落寞,感受到了你的孤寂。无限江山,流水落花春去也,你日日夜夜悲痛,岁岁年年哭泣……就是那悠悠秦淮喝水,也洗不掉你脸上的忧戚;就是那金陵高照的艳阳,也无法驱散...

百家讲坛观后感800字左右 5篇?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从纪连海的《正说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国》。这几天我就关注着于丹教授的《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孔子说,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说那是一种浪费。是对人生的浪费。试想,人...

百家讲坛观后笔记~
百家讲坛读书笔记之苏轼(一)年少的苏轼,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得一手好文章,对苏轼很严格。苏轼之名的由来,便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期待。“轼”乃古代马车的一根横梁,没甚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当马车比较摇晃时,车上的人可以用手抓住这个“轼”以维持身体平衡。苏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