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议论文 帮说几个例子出来 很简单的 !急啊! 急啊!

概括性的例子

积极的例子 表现人不迷失自我 不贪图物欲的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表现出了他的这种品质

还有什么例子啊 ???? 什么都可以 该有很多吧

一时我想不起来了

最好是古人的

急啊 明早就要交了 速度啊

海瑞同志…
海瑞是广东琼山人。他从小死了父亲,靠母亲抚养长大,家里生活十分贫苦。二十多岁他中了举人后,做过县里的学堂教谕,教育学生十分严格认真。不久,上司把他调到浙江淳安做知县。过去,县里的官吏审理案件,大多是接受贿赂,胡乱定案的。海瑞到了淳安,认真审理积案。不管什么疑难案件,到了海瑞手里,都一件件调查得水落石出,从不冤枉好人。当地百姓都称他是“青天”。
海瑞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嵩的同党,仗着他有后台,到处敲榨勒索,谁敢不顺他心,就该谁倒霉。
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带了一大批随从经过淳安,住在县里的官驿里。要是换了别的县份,官吏见到总督大人的公子,奉承都来不及。可是在淳安县,海瑞立下一条规矩,不管大官贵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
胡宗宪的儿子,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看到驿吏送上来的饭菜,认为是有意怠慢他,气得掀了饭桌子,喝令随从,把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梁上。
驿里的差役赶快报告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摇过境,本来已经感到厌烦;现在竟吊打起驿吏来,就觉得非管不可了。
海瑞听完差役的报告,装作镇静地说:“总督是个清廉的大臣。他早有吩咐,要各县招待过往官吏,不得铺张浪费。现在来的那个花花公子,排场阔绰,态度骄横,不会是胡大人的公子。一定是什么地方的坏人冒充公子,到本县来招摇撞骗的。”
说着,他立刻带了一大批差役赶到驿馆,把胡宗宪儿子和他的随从统统抓了起来,带回县衙审讯。一开始,那个胡公子仗着父亲的官势,暴跳如雷,但海瑞一口咬定他是假冒公子,还说要把他重办,他才泄了气。海瑞又从他的行装里,搜出几千两银子,统统没收充公,还把他狠狠教训一顿,撵出县境。
等胡公子回到杭州向他父亲哭诉的时候,海瑞的报告也已经送到巡抚衙门,说有人冒充公子,非法吊打驿吏。胡宗宪明知道他儿子吃了大亏,但是海瑞信里没牵连到他,如果把这件事声张起来,反而失了自己的体面,就只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了。
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京里派出的御史鄢懋卿(鄢音yān,懋音mào)被派到浙江视察。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敲榨勒索的手段更狠。他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吏要是不“孝敬”他一笔大钱,他是不肯放过的。各地官吏听到鄢懋卿要来视察的消息,都犯了愁。但是鄢懋卿偏又要装出一副奉公守法的样子,他通知各地,说他向来喜欢简单朴素,不爱奉迎。
海瑞听说鄢懋卿要到淳安,给鄢懋卿送了一封信去,信里说:“我们接到通知,要我们招待从简。可是据我们得知,您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大摆筵席,花天酒地。这就叫我们为难啦!要按通知办事,就怕怠慢了您:要是像别地方一样铺张,只怕违背您的意思。请问该怎么办才好。”
鄢懋卿看到这封信揭了他的底,直恼得咬牙切齿。但是他早听说海瑞是个铁面无私的硬汉,又知道胡宗宪的儿子刚在淳安吃过大亏,有点害怕,就临时改变主意,绕过淳安,到别处去了。
为了这件事,鄢懋卿对海瑞怀恨在心,后来,指使他的同党在明世宗面前狠狠告了海瑞一状,海瑞终于被撤了淳安知县的职务。
到严嵩倒了台,鄢懋卿也被充军到外地,海瑞恢复了官职,后来又被调到京城。

于谦
于谦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监察御使,他很注重清廉自律。宣德年间,他由河南巡抚调京任兵部侍郎时,河南幕僚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就带上点土特产吧!如绢帕、蘑菇、线香之类的。”于谦听罢仰面大笑,笑罢秉笔赋诗以明志: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诗里行间的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不要让老百姓指戳脊背。从此“两袖清风朝天去”挂上他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施世纶 (1658年一1722年),字文贤,清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代著名的清官。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被康熙称为江南第一清官。民间有一部流传很广的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就是关于他的传说。
清光绪年间,有一位文人叫陈康祺的来到北京。在戏院里,他惊奇地听到在唱“施公”;走在街头,盲眼的民间艺人也在唱着“施不全”,这唱的都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小说《施公案》里的故事。在艺人的口中,施不全被比作宋朝的包拯、明代的海瑞。这“施公”就是施世纶,“施不全”是皇上御赐的名讳。
施公最突出的风格就是事事为民着想,是一位“以民为本”的清官的典范。有一次湖南缺一位按察使,三公九卿们都推荐施世纶。大学士伊桑阿人宫奏请康熙。不料康熙说道:“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民与诸生讼,彼必袒民;诸生与缙绅讼,彼必袒诸生。处事惟求得中,岂可偏执 ? 如世纶者,委以钱谷之事,则相宜耳。”
施世纶当官多是与钱粮打交道。他曾到江苏督办漕运。当时的漕运可是一个肥缺,连负责押运的低级武官们都能扣克漕米、藏货纳赃。施世纶作为漕运总督,根本没想到去利用职权大捞一把,而是亲临基层,身体力行,踏实干练地解决漕运内部管理混乱的痼疾。当时漕运船只往往不能按期,路上天寒地冻,驾船的兵丁们非常辛苦。当官的又经常克扣漕米、敲诈船丁。世纶就坐在淮河边,等漕米过来时,亲自上船开舱检视米色好坏份量多少。在船上他只和船丁悄悄说话,不许当官的在旁边窥探偷听。他让船快快开走,船丁们便免除了被敲诈之苦。世纶每天还带两三个文书坐上船,沿河驶去。在船上他用一本小册子详细记下晴雨风候以及水流缓急深浅情况,预测某船某日应到某处,十分准确。他的船先行,碰到有水浅滩急,就预先想到某船货重人少,先在这里准备好驳船。如有押运的官员因私滞留而借口遇上逆风什么的,他就拿出小册子给他看。他们把他视为神明,以为他能未卜先知。对于那些敲诈克扣、中饱私囊的官员,“立杖辕门,耳箭示众”。不过三四年,原先一团糟的漕运政务便被肃清,船丁不再受苦,百姓不再被欺,漕船按期往返,官员安分守己。世纶修整的漕运善政,多年后仍为百姓们焚香祷祝。
他出任湖南布政使,主管湖南财政钱粮。当时湖南的田赋在人头税中还要外加徭役费,运往京师的漕米要加收运京费,百姓苦不堪言。他到任后,将徭役费全部革除,又减去四分之一的运京费。湖南百姓万民欢腾,为他刻碑立传,四处传颂。

董宣
董宣,生卒年不详。字少平,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初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在职不畏强暴,惩治豪族。任洛阳令时,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仗势杀人,被湖阳公主包庇。董宣拦住湖阳公主的车,令奴下车而杀之。公主诉于刘秀,刘秀令其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拒不低头。刘秀令人强按之,也不能使其俯首。京师豪族贵戚莫不畏之,号为「卧虎」。
汉光武帝在镇压了绿林、赤眉两支最大的起义军之后,接着又消灭割据陇右和蜀地的两个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国。汉光武帝把洛阳作为都城。为了和刘邦建立的汉朝相区别,历史上把这个王朝称为“东汉”,或者叫“后汉”。

汉光武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以后,他知道老百姓对各地豪强争夺地盘的战争早已恨透了,决心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例如减轻一些捐税,释放奴婢,减少官差,还不止一次地大赦天下。因此,东汉初年,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汉光武帝懂得打天下要靠武力,治理天下还得注意法令。不过法令也只能管老百姓,要拿它去约束皇亲国戚,那就难了。比方说,汉光武帝的大姐湖阳公主就依仗兄弟做皇帝,骄横非凡,不但她爱怎么着就怎么着,连她的奴仆也不把朝廷的法令放在眼里。

洛阳令董宣是一个硬汉子。他认为皇亲国戚犯了法,应该同样办罪。

湖阳公主有一个家奴仗势行凶杀了人。凶手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门口守着,只等那个凶手出来。

有一天,湖阳公主坐着车马外出,跟随着她的正是那个杀人凶手。董宣得到了消息,就亲自带衙役赶来,拦住湖阳公主的车。

湖阳公主认为董宣触犯了她的尊严,沉下脸来说:“好大胆的洛阳令,竟敢拦阻我的车马?”

董宣可没有被吓倒,他拔出宝剑往地下一划,当面责备湖阳公主不该放纵家奴犯法杀人。他不管公主阻挠,吩咐衙役把凶手逮起来,当场就把他处决了。

这一下,差点儿把湖阳公主气昏过去。她赶到宫里,向汉光武帝哭诉董宣怎样欺负她。

汉光武帝听了,十分恼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内侍当着湖阳公主的面,责打董宣,想替公主消气。

董宣说:“先别打我,让我说完了话,我情愿死。”

汉光武帝怒气冲冲地说:“你还有什么话可说的。”

董宣说:“陛下是一个中兴的皇帝,应该注重法令。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还能治理天下吗?用不着打,我自杀就是了。”

说罢,他挺起头就向柱子撞去。

汉光武帝连忙吩咐内侍把他拉住,董宣已经撞得血流满面了。

汉光武帝知道董宣说得有理,也觉得不该责打他。但是为了顾全湖阳公主的面子,要董宣给公主磕个头赔个礼。

董宣宁愿把自己的头砍下来,怎么也不肯磕这个头。内侍把他的脑袋往地下摁,可是董宣用两手使劲撑住地,挺着脖子,不让把他的头摁下去。

内侍知道汉光武帝并不想把董宣治罪,可又得给汉光武帝下个台阶,就大声地说:“回陛下的话,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

汉光武帝也只好笑了笑,下命令说:“把这个硬脖子撵出去!”

湖阳公主见汉光武帝放了董宣,心里很气,对汉光武帝说:“陛下从前做平民的时候,还收留过逃亡的和犯死罪的人,官吏不敢上咱家来搜查。现在做了天子,怎么反而对付不了小小的洛阳令?”

汉光武帝说:“正因为我做了天子,就不能再像做平民时候那么干了。”

结果,汉光武帝不但没办董宣的罪,还赏给他三十万钱,奖励他执法严明。董宣回到官府,把这笔钱全分给了他手下的官员。

以后,董宣继续打击不法的豪门贵族。洛阳的土豪听到他的名声都吓得发抖。人们都称他是“卧虎”(意思是“躺着的老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31
语源: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苏麟献.范仲淹诗--《有感》也叫《断句》,断句就是没写完的诗,有些不出名的诗人的诗在流传中只留下了一两句,后人称之为断句。

宋朝仁宗时,有个著名人物范仲淹,字希文;少年时,是个贫苦的孤儿,由于勤奋自学,读了不少书。后来做到“吏部员外郎”、“龙图阁直学士”等官,曾镇守边疆,屡次制止外族侵略。他为人很谦和,能接近下属。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城中文武官员,大多得到过他的推荐提拔,受到过他的关心帮助,对他都很崇敬。惟有一个叫苏鳞的,因为在外县担任“巡检”,不在杭州城里,所以没有得到什么照顾。有一次,苏鳞因事到杭州来见范仲淹,顺便献诗一首,其中有两句道: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范仲淹看了,心中会意,便征询他的意见和希望,满足了他的要求。
后来,人们就把“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作为人事关系接近因而易于获得方便的意思,或简作“近水楼台”四字。至于苏鳞当时写的全诗,似乎并没有留传下来
第2个回答  2009-03-30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的由来。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岳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的名作。文章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岳阳楼记》赏析(袁行霈)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吴县人,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两岁时死了父亲。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富弼从青州寄来诗歌,不免感慨万端。范仲淹的和作,却对他评价很高,并劝他不厌卑微,认真工作:“枢府当年日赞襄,隐然一柱在明堂;”“直道岂求安富贵,纯诚惟赖助清光!”昔日好友滕宗谅派人送来一幅岳阳楼图,告诉说他已将该楼重新修葺,并将历代有关的赞扬诗赋,也刻石附立,希望范仲淹写一篇岳阳楼记。
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四日夜晚,秋风送爽,月光明媚。范仲淹把岳阳楼图张挂起来,开始凝神构思。他早年随继父在澧州安乡(今湖南省安乡县)读书,曾到过岳阳一带.如今怀想起来,岳阳景色之妙,全妙在那一望无涯的洞庭湖。你看她远衔青山,近吞长江,朝辉夕雾,气象万千。若在阴霍天气登楼远望,人们常会有去国怀乡之叹,忧谗畏讥之感,真是满月萧萧,无限悲凉。若遇阳春晴日登岳阳楼,便会觉得心旷神怡、荣辱皆忘,把酒临风,喜气洋洋。这些便是岳阳楼胜景之大观。
可是,仲淹不愿一般地触景抒情,而是想在勾勒洞庭秀色与前人情致之后,提出某些深邃的哲理见解,熔铸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借以激励自己和遭到贬黜的友人们,也启发和教育后代。于是,他乘兴挥毫撰写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 古代仁人志士与俗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情感不轻易地随景而迁。升官发财之日,他们不会得意忘形:遭厄受穷之时,他们也不致愁眉不展,假若身居高职,他们能为民解忧:一旦流离江湖,他们还惦着替君主分愁。简直是,在位也忧,离职也忧。如果有人要问:似这般无日不忧,几时才是一乐?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将是这样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送到岳州,膝宗谅大为感动。他立即命人刻石。记中那两句格言——“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不胫而走,风也似的传诵开来。仁宗闻此,不禁慨然称颂。 全文如下: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他发动了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触及到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改革失改,但范仲淹主持的这次新政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地,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一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然而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送给别人,待人亲热敦厚,乐于义助他人,当时的贤士,很多是在他的指导和荐拔下成长起来的。即使是乡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
皇佑三年(1051年),范仲淹又移任青州。这里的冬寒,加重了他的疾病。第二年(1052年)调往颍州,他坚持扶疾上任。但只赶到徐州,便在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这时,范仲淹积蓄已尽。一家人贫病交困,仅借官屋暂栖,略避风雨。 范仲淹死讯传开,朝野上下一致哀痛。包括西夏甘、凉等地的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成百成千地聚众举哀,连日斋戒。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数百族人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泣哀悼,根据他的遗愿,遗体没有运回原籍苏州,而是葬在他母亲长眠的那块地旁——洛阳南郊万安山下。 范仲淹的行动和思想,赢得生前身后几代人的敬仰。历代仁人志士也纷纷以范仲淹这位北宋名臣为楷模,学习和效法。
第3个回答  2009-03-23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他的曾祖父范梦龄,曾任吴琥国中吴节度判官
(苏州钱粮判官),祖父范赞时,曾任吴越国秘书监?盖追盾��沃坝谖庠?王幕府,后随吴越王钱 一同投宋,端拱初年(988 年)赴徐州任武宁军节度
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斯岸�辏?89 年)八月二日,范仲淹生于
徐州,次年(990 年)父亲不幸逝世,范家失去了生活来源,范仲淹之母谢氏
贫而无依,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家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
从此,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音yue),在朱家长大成人。
庆历三年四月,宋夏局势刚刚和缓,宋仁宗便将范仲淹调回东京,升任为
参知政事(副宰相),与枢密副使富弼、韩琦等人一道主持朝政?笔保�彼?的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而行政效率越来越低,军队数量不断增加,但内忧外
患不时爆发,百姓负担十分沉重,国家财政却入不敷出?簧儆性都�娜说P?封建国家的命运,连连上疏要求宋仁宗进行改革,在严重的危机面前,宋仁宗
三番五次召见范仲淹等人,赐给他亲笔写的诏书催促说:“你们为国尽心,不
必有什么顾虑,凡是急需改革的事,赶快提出来。”并且叫人打开宫中的天章
阁,在条案摆好纸笔,督促他们立即写出改革方案?吨傺鸵还嶂髡鸥母铮�?治理天下为己任。早在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就曾洋洋万言上书朝廷,
提出一系列建议:选择贤明的人作州郡长官,举荐有成绩的人当县令,排除社
会上的游散懒惰势力,裁汰冗员并取缔过度侈费,严密选举制度,培育将帅以
加强边防等。后来他又经常上书,分析民间利病和朝政得失。现在他更觉得责
无旁贷,但他又深知积重难返,他对人说:“皇上对待我,真够信任的了??过,事情总有个先后缓急;以往长期安定局面中积累的弊病,决非一朝一夕所
能革除呵!”然而国家的危机如此严重,皇上求治如此心切,时间是耽搁不起
的,于是范仲淹认真总结从政28年来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很快呈上了著名的
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它的主要内容是:

(一)明黜陟,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那时,升降官员不问劳逸如何,不
看政绩好坏,只以资历为准?使僭辈磺笥泄Γ��笪薰��蜓�肚遥�匏�?为?吨傺吞岢隹己苏�ǎ�聘裉岚斡写蠊�秃兔飨哉�ǖ模�坊挥凶锖筒怀?职的官员。

(二)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笔保�蠊倜磕甓家�约?其子弟充京官,一个学士以上的官员,经过二十年,患倚值茏铀锍鋈尉┕俚?就有二十人。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朝廷,不仅增加了国家开支,而且这些纨
绔子弟又不干正事,只知相互包庇,结党营私。为了国家政治的清明和减少财
政开支考虑,应该限制大官的恩荫特权,防止他们的子弟充任馆阁要职。

(三)精贡举,即严密贡举制度。为了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紫扔Ω酶?革科举考试内容,把原来进士科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明经科只要求死背
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这样,学生有真才实学,进
士之法,便可以依其名而求其实了。

(四)择长官。针对当时分布在州县两级官不称职者十居八九的状况,范
仲淹建议朝廷派出得力的人往各路(北宋州以上的一级监察和财政区划)检查
地方政绩,奖励能员,罢免不才;选派地方官要通过认真地推荐和审查,以防
止冗滥。

(五)均公田?�铮�粗疤铮�潜彼蔚胤焦俚亩ǘ钍杖胫�唬��峙渫?往高低不均?吨傺腿衔��└�痪��跄芤�蠊僭本≈鞍焓履兀克�ㄒ槌�?均衡一下他们的职田收入;没有发给职田的,按等级发给他们,使他们有足够
的收入养活自己。然后,便可以督责他们廉节为政;对那些违法的人,也可予
以惩办或撤职了。

(六)厚农桑,即重视农?壬��乱怠7吨傺徒ㄒ槌�⒔迪纶�睿��?各级政府和人民,讲穷农田利害,兴修水利,大兴农利,并制定一套奖励人民
、考核官员的制度长期实行。

(七)修武备,即整治军备?吨傺徒ㄒ樵诰┏歉浇�厍�倌记孔衬卸。?充作京畿卫士,用来辅助正规军。这些卫士,每年大约用三个季度的时光务农
,一个季度的时光教练战斗,寓兵于农,实施这一制度,可以节省给养之费。
京师的这种制度如果成功了,再由各地仿照执行。

(八)推恩信,即广泛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主管部门若有人拖延或违
反赦文的施行,要依法从重处置。另外,还要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那些应当
施行的各种惠政是否施行。这样,便处处都没有阻隔皇恩的现象了。

(九)重命令,即要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吨傺腿衔��ǘ仁?要示信于民,如今却颁行不久便随即更改,为此朝廷必须讨论哪些可以长久推
行的条令,删去繁杂冗赘的条款,裁定为皇帝制命和国家法令,颁布下去。这
样,朝廷的命令便不至于经?涓�恕?
(十)减徭役?吨傺腿衔�缃窕Э谝讶患跎伲��窦涠怨俑�墓└��?更加繁重。应将户口少的县裁减为镇,将各州军的使院和州院塥署,并为一院
;职官厅差人干的杂役,可派级一些州城兵士去承担,将那些本不该承?�?的人,全部放回农村。这样,民间便不再为繁重的困扰而忧愁了。

《条陈十事》写成后,立即呈送给宋仁宗。宋仁宗和朝廷其他官员商量,
表示赞同,便逐渐以诏令形式颁发全国。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
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范仲淹的改革思想得以付诸实施。

庆历三年(1043年)底,范仲淹选派了一批精明干练的按察使去各路检查
官吏善恶。他坐镇中央,每当得到按察使的报告,就翻开各路官员的花名册把
不称职者的名字勾掉。枢密副使富弼平时对范仲淹十分尊敬,这时见他毫不留
情地罢免了一个又一个官员,不免有点担心,从旁劝止说:“您一笔勾掉很容
易,但是这一笔之下可要使他一家人痛器呀!”范仲淹听了,用笔点着贪官的
名字愤慨地说:“一家人哭总比一路人哭要好吧!”

在范仲淹的严格考核下,一大批尸位素餐的寄生虫被除了名,一批干才能
员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官府办事效能提高了,财政、漕运等有所改善,暮气沉
沉的北宋政权开始有了起色?�⑸闲矶嗾�钡墓僭狈追赘呈��扪镄抡��?们围观着改革诏令,交口称赞?�牵�獬「母镏苯哟シ噶朔饨ǜ�嗍屏Γ�?制了大官僚的特权,他们对此恨之入骨,随着新政推行逐渐损害他们的利益,
便集结在一起攻击新政。他们诬蔑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结交朋党,他们并
串通宦官不断到宋仁宗面前散布范仲淹私树党羽的谗言。曾作过西北统帅的夏
辣,是个诡计多端的家伙,宰相吕夷简娌⊥诵菔保���囊晕�咀约旱淖世?可以接替宰相职位,没料想在石介、欧阳修的评击下,非但没有当上宰相,连
枢密使的官职也丢了。他恼羞成怒,蓄意报复。于是他让家里的一个使女天天
临摹石介的手迹,等到写得到石介亲笔字一模一样了,便伪造出一封石介写给
富弼的密信,信里说要废掉仁宗。夏辣到处张扬,诬陷改革派阴谋另立皇帝。
于是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宋仁宗虽然对这件事未必全信,但看到反对革新的
势力这么强大,他开始动摇了,失去了改革的信心?角炖�迥瓿酰�荒昵翱?慨激昂,想励精图治的宋仁宗终于完全退缩,他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解除
了范仲淹参知政事的职务,将他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县),富弼、欧阳修等革
新派人士都相继被逐出朝廷。坚持了一年零4个月的订历新政终于失败。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到邓州,之后又辗转于杭州、青州,皇佑四年
(1052年),他调往颍州(今安徽阜阳),走到出生地徐州,不幸病逝,终年
64岁。遗著有《文集》二十卷,《别集》五卷(今本四卷);《奏议》十七卷
,《政府论事》三卷(今本为《奏议》二卷);《尺牍》五卷(今本三卷);
另有《文集补编》一卷。
第4个回答  2009-03-18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的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文天祥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我在议论文 帮说几个例子出来 很简单的 !急啊! 急啊!
我在议论文 帮说几个例子出来 很简单的 !急啊! 急啊! 100 概括性的例子积极的例子表现人不迷失自我不贪图物欲的如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表现出了他的这种品质还有什么例子啊???什么都可... 概括性的例子积极的例子 表现人不迷失自我 不贪图物欲的如范仲...

议论文帮我举几个例子和名言
例如唐太宗因为采纳了魏征的良谏而芳名远播,全国人民支持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而富足。其实你还可以举一些反例,这样更全面客观。比如马稷失街亭被诸葛亮杀了。

关于“互助”的议论文素材 3个
一个漆黑的夜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一个盲人,一手拿着一根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一手提着一只灯笼。旁人觉得好笑又好奇,问他:“你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要提个灯笼赶路?”盲人缓缓地说道:“这个问题不止一个人问我了。其实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

求议论文素材!
2.一条勇敢的鱼生活在渤海口,它发誓要游到高原,实现生命的价值.它逆流而上,顽强地拼搏它的游泳技术很好,头脑也很机敏。它穿过了渔民们布下的一道道鱼网,也逃过了大鱼吞食的嘴巴,冲过浅滩,穿过激流。它游过了一个又一个危险地带,它过了山涧,挤过了石罅,终于游上了高原。群鱼们为它欢呼,把它视为勇于拼搏台...

以此写一篇议论文,急急急,谢谢
议论文:《让孩子自由成长》在很久以前,狼和狗是同宗同族的兄弟。但是,后来由于性格不同,狗受不了大自然恶劣的生存环境,愿意接受人类的训导;狼却非常有傲骨,为了保持自己吃肉的尊严,宁愿在恶劣的环境里生存,也不愿像狗那样放弃自由,跟人类过杂食生活。于是,动物界出现了两个长相类似,性格迥异的...

求议论文通用例子?议论文好词好句?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出自意大利文学家但丁的代表作长诗-——《神曲》。我觉得这句名言说的没错,我自己也很赞成这个观点。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的部落,他们很早就发现一片丛林,有许多人都进去了,试图从中走出去。但那些青年从未出去过,有的甚至没有回来。从此,就没人再敢进...

急啊!写一篇议论文,例子如下,最好是用排比句开头写,论点要清楚,写好了...
成书之手,应写浩然之心,磨难降临之前,尚是未经雕琢的浑金璞玉,一波三折过后,方能石破天惊。唯有贫瘠之土开成的奇芭,能坚守涸辙之鲋的苦痛孤独,唯有这样书成的诗词曲赋,敢笑吟一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慎莫作桃李,劝君学长松。不以成败论英雄,是不让尘杂的宦海之争玷染了文人...

关于宽容议论文的反面事例
1、话说公元前817年,鲁武公带着他的长子公子括和次子公子戏朝见周宣王。这显然违背了周礼,毕竟嫡长子才是法定的继承人,而且立太子是鲁国自己的事情,现在周宣王居然想替鲁武公立太子,而且还无视嫡长子公子括的存在,这明显是给鲁国惹祸。周宣王问仲山甫:“还有谁适合做鲁国的国君呢?”不过,正如...

急!这篇作文怎样立意?写议论文的话在此立意下有那些材料?请大神指教...
立意:顺应自然,遵循自然万物的本来的规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例子1:汉朝是比较典型的。甚至在西汉一度把李耳推举为神仙。萧何逝世后,按照刘邦的遗嘱,由曹参继任相国。可曹参到任之后却很少有什么举措,朋友问他,他就说,你我的智慧能超过萧何吗?众人都说不能,他又说...

高中合作的议论文范文【三篇】
高中合作的议论文范文篇一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合作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合作,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第一次集体合作是运动会中的女子八字跳,一共有十五个人参加了比赛。那次的比赛,同学们齐心协力,一个个都发挥地很好。最后,产生了奇迹,取得了一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