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是指什么?

矛盾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客体环境和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抗拒心理活动。逆反心理是同人类的出现结伴而来的,但它的出现存在着明显的年龄特征,在当代青少年中表现尤为突出。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青少年中存在的逆反心理,已经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人现就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特点及作用作一些简单的剖析,以求获得比较正确的认识,找到正确的对待方法,达到消除和矫正逆反心理的目的。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逆反心理属于社会心理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用“多维视野”对逆反心理的成因做全面分析。1、主观因素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的加速,性意识的萌发以及体力的发展,便产生了成熟感和成人感,认为自己长大了,俨然以“小大人”自居,希望独立自主,能以社会独立平等的一员立足于社会生活之中。这种独立意向使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因而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由于知识经验的增加、认知方式的发展,使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尤其是高中生的思维不仅能抽象概括,而且开始形成辩证逻辑思维。他们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能独立地用自己的知识、观点来衡量是非,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来判断曲直,对师长的教导不愿意采取轻信盲从的态度。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好奇、多疑,不但开始思考学习材料本身的正确性,而且开始思考着思想方法的正确性。为了表现出自己的这种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对事物往往持一种批判的态度。但是,由于青少年还处在由自我意识到自我确立的过度阶段,自我意识还不十分成熟,看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表面性。加上自身修养不高,缺乏自控能力,有时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甚至把过分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看成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开拓、创新意识。这样,极力想摆脱依附又还需要依附,极力争取自主又不能完全得到自主,呈现尖锐、复杂的矛盾状态。一旦这种自我表现意识受阻时,便表现为强烈的逆反心理。2、客观因素(1)教师教育方法上的失误,是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直接原因。有的教师由于缺乏经验,不善于体察青少年的心情,对青少年的缺点或错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损害了青少年的自尊心;有的教师对青少年犯了一点小过失,就强迫写检查,同时向学校和家长告状,增加了对立情绪;有的教师对青少年多次提的可行建议不采纳,也不作任何解释,挫伤了青少年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从个人的好恶出发,不能平等待人,对好青少年过于偏爱,对差青少年抱有偏见,不能一视同仁,这样就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面对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反映,有的教师脾气及燥,为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力”服人,结果青少年是压而不服,使逆反心理更为强化。(2)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近几年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无论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充分发挥了政治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尽管党和政府明确规定要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但目前思想政治课在中学各学科中仍被挤在“第三世界”里,有些青少年还是不愿意学习政治课。这除了社会原因之外,就课堂教学而言,主要是因为有的教师讲授不甚得法,理论脱离实际,整个教学过程是“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默笔记,考后全忘记”的恶性循环。这种照本宣科、满堂灌、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必然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3)“代沟”障碍。老一辈的师长,总是通过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价值观念来要求当代青少年,希望他们能按照自己规定的框框或选择的道路成长,因而对他们的责怪和戒律多于对他们的理解和宽容。而当代青少年却又总想抛开已有的框框,自主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一条新路来,不愿被动的接受师长的训诫,感到与上一辈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因此,对传统的教育方式便产生了逆反心理。(4)多年来忽视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也是逆反心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代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但又没有完全确立的时期。他们绝大多数人朝气蓬勃,胸怀壮志,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当他们满怀激情,抱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涉足人生、走向社会的时候,如果在学习、工作、友谊、考试、升学、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因客观环境的限制和障碍而受到挫折时,便会产生一种难以自解的失落感,并由此引发否定的情绪,甚至会自暴自弃,以致“破罐子破摔”。这时,如果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疏导和帮助,不能及时的使这种否定情绪得到调整和解脱,也比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0
朋友你好,一般的逆反心理孩子都在13岁,14岁,15岁上这个期间有一定的嗯一番心理,但是在逆反心理的时候,你不要急,他你一般的情况下给他讲道理,给他嗯,慢慢的说,慢慢的沟通嗯,一般的他要的学东西,你暂时都给他买一些,让他心里高兴嗯,如果你不让他高兴,他现在是逆反期嗯,谁说话也不听?感觉到就是自己听自己的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所以说每个家长这个时候都是最头疼的时候,她过了这个逆反心,离奇后,他就是一个好孩子,孩子这个期间都需要个沟通,需要大人给一个空间,所以说你就要给自,让他把这个逆反期度过就好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02
  逆反心理(Reversal Mind),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也可以说是人们由于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产生对某事物(内容和形式)持对立、抵触、反对态度的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是指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1-18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表示这样的一种心理结果,即支持采取一种行动,结果却说服对方采取相反的行动。
第4个回答  2013-11-18
你说东他偏偏要向西,你说不行他就说行,总之是相反的

什么叫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表示这样的一种心...

什么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

什么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并不是...

什么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产生原因及改善方法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多出现在青少年时期,他们与家长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更愿意与同伴交流,对于家长的批评或劝导会反驳。这种逆反心理并非个别现象,而是现代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先是好奇心驱使,青少年随着社会交...

什么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一种人们在维护自我尊严时,对他人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该心理在青春期孩子,约十二三岁时,表现尤为明显。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对家长的期望持有抵触情绪,宁愿与同伴交流,避免与家长对话。面对家长的好意批评和劝导,他们往往反应激烈,甚至对立,让家长深感震惊与心痛。孩子的逆反...

逆反心理是什么意思
逆反心理是什么意思,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也可以说是人们由于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产生对某事物(内容和形式)持对立、抵触、反对态度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是指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

逆反心理什么意思逆反心理怎么读
逆反心理什么意思?逆反心理怎么读?参考答案:拼音:nì fǎn xīn lǐ,简 拼:nfxl 成语解释:◎ [counterreactional tendency;mind to rebel] 一般指某种宣传(理论、规定等)的要求产生的相反的心理活动、心理反应|||  讨厌某种宣传、理论、规定而产生的一种违抗心理。 晓 ...

什么是逆反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 ...

什么是逆反心理
什么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多是出现青春期孩子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往往容易产生一种与家长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话宁愿与同伴说,也不愿与家长说。对于家长的好心批评、劝导,他们动不动就反驳、对立,让一心爱他们...

什么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对自己严格要求是对的,但是需要在严格要求的情况下为自己制定分步可实行的分解目标,否则,就会出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