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出自陶行知的《行是知之始》。

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

释义: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

扩展资料:

知行合一提出的背景

王阳明在贵阳北部修文县县城龙场镇龙场悟道之后 , 非常深切地了解到了生命的真相,是一种苦思后的彻悟。王阳明认为心灵态度决定行为方式、世界观点,例如《列子》故事之“疑邻窃斧”。

从此与朱熹学说分道扬镳,建立了心学体系大成的开端。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反对程朱理学“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的知先行后说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轻行、“徒悬空口耳讲说”的学风。

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践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纠朱学之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知行合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0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行是知之始》《陶行知教育文选》

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行是知之始》,发现这一教育思想仍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后获取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思想的体现。我们必须通过实践,亲身的体验才能获得真知。

既然“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那么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要不厌其烦的和学生一起探讨、思考、推理,一定要注重过程,不要直接把结论交给学生。虽然教学生经历过程很麻烦,可是只有经历才会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单纯的记忆知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特别是现在提倡素质教学,考试制度的变革,给了教育更多的发展空间,这就将老师和学生从考试的指挥棒下解脱出来,不再为考试而教学,不再为考试而考试。而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因此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创造性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出自哪里
出处:[明]王阳明《传习录》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出自哪里?
出自陶行知的《行是知之始》。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释义: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意思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意思是什么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知是行的开端,行则为知的完成。语句出自王阳明的《传习录》,该书是王阳明的门人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的解释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出自明朝王阳明的《传习录》。陶行知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体现了他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治学态度,也蕴含着其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陶行知批评传统教育历来把读书、听讲当...

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为什么难实现?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出自王阳明的《传习录》,这句流传千年的古话,现在被简化为“知行合一”。然而,这句话的实践却远比字面意思来得复杂。简单来说,知行合一难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其表面,而未深入理解背后原理,这就是知行之间缺失的部分。不难理解,人们对于一些道理的知行...

行是知之成,知是行之始对吗?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摘自《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解释:知:求知。成:完成。 全句译文:求知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求知的完成。赏析:此句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以知为指导,行才能行之有效,如果脱离知,行则是盲动,很容易给自己带来危险。同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行验证...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意思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是什么意思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意思是实践是获取认知的必须途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阐述了实践和认知的关系,知行合一,实践是认知的开始,而认知又是对实践的升华。2、出自陶行知先43岁时在《生活教育》上发表的《行知行》一文,他认为认知可以来源于实践,但是认知绝不可以代替实践。体现了他向社会学习、向...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出处
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

“行是知之始”的下一句是什么?
七年前,我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论,正与阳明先生的主张相反,那时以后,即有顽皮学生为我改名,常称我“行知吾师”。我很乐意接受。自去年以来,德国朋友卫中先生,即傅有任先生,每每欢喜喊我“行知”。他说:“中国人如果懂得‘行知’的道理而放弃‘知行’的传统思想,才有希望。...

你更赞同“知是行之始”或“行是知之始”哪一个观点?为什么?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都是关于知识和行动的关系的表述。其中,“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出自明朝王阳明的《传习录》。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则是陶行知提出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认为知识是行动的先决条件,只有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才能进行行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