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都知道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是绝对的,所以有人说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也不一定为虚,那么,在初中物理学科中,都有哪些“不一定”呢?
今天,带着大家一起总结整理物理常见的10个“不一定”,收藏起来考试时一定能救回不少冤枉分!(提示:常出现在选择题或判断题中)
1. 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2.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根据 F浮=ρ水gV 和 G=ρ物Vg,因为ρ水<ρ物,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在挖空的过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
(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3. 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物体温度升高了,只能说明物体内部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快了,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方法有两个。
(1)让物体吸热(热传递);
(2)外界对物体做功(做功)。
例如:一根锯条温度升高了,它可能用炉子烤了烤,即吸收了热量;它也可能是刚刚锯过木头,即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自己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4.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
(2)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地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始终保持不变。非晶体吸热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在发生变化,所以状态变化的同时,温度也升高。
5.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第一,力有两个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二,即使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物体受到力的共同效果决定的。
(1)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运动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变)。
(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该力“不一定”对物体做功
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两者缺一不可。
根据公式W=F·s得:有力无距离,不做功,所谓的劳而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推而未动”;有距离无力,不做功,所谓的不劳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物体因惯性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
7. 小磁针靠近钢棒相互吸引,钢棒“不一定”有磁性
磁现象中的吸引有两种情况:
(1)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磁体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所以和磁体靠近相互吸引的可能是铁、钴、镍等物质,也可能是磁体。
8. “PZ220V 40W”的电灯,实际功率“不一定”是40W
(1)当U实=U额=220V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40W,此时灯泡正常发光;
(2)而U实<U额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光较暗,不能正常工作;
(3)当U实>U额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出强光,寿命缩短易烧毁。
9. 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因为下表面浸入液体较深,受到的压力始终大于上表面,所以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
当物体的底部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无缝隙时(即相当于粘在了一起),物体不受向上的液体的压力,所以不受浮力的作用。
例如:陷入河底淤泥中的大石头,三分之一露出泥外即浸在水中,但石头不受浮力作用。
10.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内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P=F/S,是计算压强的普遍适用的公式,而P=ρgh是专门用来求液体产生压强的公式,由P=ρgh我们可以看出,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产生的压强仅与液体的深度h有关,再根据F=PS 不难看出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是由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和容器的底面积决定的。
即: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F=ρghs。
然而只有柱形容器G液=mg=ρvg=ρghs=F。
而容器的形状有很多种,只要不是柱形容器,其内部液体的体积v≠hs,所以F≠G液。
容器内盛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和液重G液的关系是:
(1)柱形容器:F=G液
(2)非柱形容器:F≠G液 (广口式容器:F<G液 缩口式容器:F>G液)
初中物理公式及必背知识点
1、密度定义式:ρ=m\/V。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4、压强定义式:p=F\/S。5、液体压强公式:p=ρgh 6、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7、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电荷。8、规定:⑴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 叫做正电荷;⑵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叫做负电荷。
物理初中全部重要知识点
1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电荷 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摩擦起电的原因:两个物体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一、力学 1. 物体的运动与力:包括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动量等基本概念。2. 重力与压力:涉及重力公式,压力与压强的概念及计算。二、热学 1. 温度与热量:涵盖温度的定义,热量传递的方向和过程。2. 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三、光学 1. 光的...
常见的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5、...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公式、知识点全在这里
初中物理全攻略:公式、知识点概览 踏入物理世界,公式是你的导航。从力学到热学,再到电学,每一章都蕴藏着关键的基石。让我们一起探索,掌握这些基石,助力你的学习之旅。1. 力学篇速度、密度、重力公式: 描述物体运动和物质性质的基础。杠杆、滑轮定律: 理解机械效率的奥秘,平衡力的巧妙运用。压强与...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2006-07-23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5091 2020-04-02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及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2 2020-04-05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中考) 2006-08-23 关于初中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528 2011-10-09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3 2018-01-20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8 2013-10-24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物理八大力学知识点有哪些?
1、质量 m 2、温度 t 3、速度 v 4、密度 ρ 5、力(重力) F 6、压强 P 7、功 W 8、功率 P 一、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单位:牛顿(N)。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初二物理公式 重点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重点知识点 光速:C=3×108m\/s (真空中)声速:V=340m\/s (15℃)人耳区分回声:≥0.1s 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水的密度:ρ=1.0×103kg\/m3 水的凝固点:0℃ 水的沸点:100℃ 元电荷:e=1.6×10-19C 一节干电池电压...
初一到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