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十三经”作为反映先秦历史状况的古籍还有很大价值。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主张: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扩展资料:
儒家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儒家的诞生,以仁为本
春秋时,大圣人孔丘悲天悯人,一生奔波数十国家劝君主实行仁政未果,但却留下了这改变中国人思想的精神财富,儒家思想。
儒家在诞生后被孟子与荀子丰富发展,思想庞杂丰富,核心是仁与恕。仁就是爱,谈论哪些该做,简单说就是人们互亲互助,社会便会有序和谐。
恕则是谈论哪些不该做,简单说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所描绘和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也从那时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做到这两点的人都会被我们由衷的尊敬。
二、儒家的开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经了秦朝的短暂兴替,接任的汉王朝再也不敢将法家思想拿到明面上,然而在几代人的休养生息后,雄心壮志的汉武帝也需要一个能解决新的社会矛盾的思想武器。
若是安抚百姓,没有比儒家更好的思想,这是它那绝对人性化的核心所致。然而对于帝王,只需要它安抚百姓即可,对于手下的官僚还是要用法家思想约束,对于出现天灾战争等特殊情况,还是要以道家思想来统领百姓,告诫他们顺应天命,清静无为。
所谓的罢黜百家,只是喊喊口号,儒术却是由此独尊,并且成为两千年中国德治的开端。
三、儒家的发展,程朱理学
在众多朝代更替之后,儒家思想已经牢牢根植于从朝堂到草野的每一个人的心中。不需要其他思想的约束,然而儒家思想在宋朝这个时代却发展的有些过头,将所有细枝末节的主张都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这便是程朱理学。
四、儒家的自省,王阳明心学
在评价历史上制度最完善的朝代,都会公推明朝。然而这样一个朝代,却是八股盛行,为政者不识时务,为务者难有官运。
王阳明在这样一个时代,对有众多规范的儒学展开了反思,提出了心学。认为儒学创始时是认为人心本善,一切从心出发,大家认为对的事情便去做,并要知行合一,有了书本认识也要有实际经验。心学的提出可以说是儒学历史上的一次拨乱反正,也是对孔子创始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子百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主张: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扩展资料:
没落历程
儒家思想以传统封建社会为物质承担者,而传统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承担者,传统社会的瓦解,致使孔子圣人权威丧失。当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时,近代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孔运动,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派的辛亥革命以及达到高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八十多年前,时人发愤于国之积弱,诟龟呼天。一批深受西学影响又急欲救亡图强的激进青年,以胡适、陈独秀为主将,发起了一场中国近代以来“反孔非儒”的高潮"——五四运动"。他们抱着"打倒孔家店"的决绝姿态,否定了作为中华两千多年文化主流的儒学。
众所周知,在"五四运动"发起后至今,其间又遭"文化大革命"最后一劫,这场充满强烈政治目的色彩的"儒法斗争"、"批林批孔"的"文革"运动,使儒学历经空前的厄运。亿万人民高喊"打倒孔老二"的噪音充斥在中国的大地上,就这样使孔孟儒学乃至孔孟本人蒙上了不白之冤。
至此,历五四,经文革后的儒家所有学说,似乎全是恶名昭著,不屑一提。甚至于一些人一听说是"儒学"、"孔孟之道",就怒斥为"腐儒"、"孔老二",神经紧张地像似拉上弓弦的箭矢,不分青红皂白大加诋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子百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主张...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主要观点: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主张...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主要观点:儒家注重教育的功能,主张重教化、轻刑罚,认为这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儒家倡导有教无类,认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接受教育,以培养全国上下道德高尚的公民。在政治方面,儒家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并呼吁恢复周礼,认为这是实现理想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三位杰出代表及思想主张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内容有哪些?(2)西汉董仲舒提出怎么样的主张...
1.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孔子在思想活跃的氛围中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改造发展儒家思想逐渐使用了社会需要。(1) 孔子:核心思想”仁”与“礼”,政治主张以德治民;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并整理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2) 孟子:把“仁”发展为“...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什么道家的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列子、杨朱。一、儒家代表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_百度知 ...
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 孟子 主张:仁义礼治国,恢复周朝时期的分封,重视礼的作用。评价:在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儒家主张通过复古来达到天下大治,所以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没有被重用,但对个人的修养自律有很大的作用。事实上提倡的是人治。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 主张:无为而治,小国...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同时主张“礼”和“中庸”,整理了《诗经》、《尚书》等古代文献,并主张用这些文献来教育学生。2、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人性本善,提倡仁爱和道德,强调君主的仁政和人民的利益,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念。3、荀子:儒家学派的另...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有哪些主张?
1、孔子及其的思想主张:⑴孔子,春秋末年人,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为儒家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被后世称为圣人;⑵其思想主张有:①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人”、“克已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③他的“仁”和“为政以德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④...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指出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2、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4、主张“性恶论”。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代表人物董仲舒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3、针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实,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孝道。四、宋明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