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是否有重大缺陷?

如题所述

首先,我要说,1958年由国务院批准、1967年开始实施的《汉语拼音方案》,是集几百年来前人汉字注音方案之大成,迄今为止最完备、最便捷的全国通用语汉语普通话的注音方案。

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在我国数百年拉丁字母注音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继承汉字上百年注音 历史 传统而制订出来的。它是在四百年来无数个汉字注音方案,尤其二十世纪的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的基础上设计成功的,而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又远胜于 历史 上的任何一个方案。正如当时中国文改会主任吴玉章先生所说,“《汉语拼音方案》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汉语拼音字母的总结。”

先了解一下汉语注音方案的发展演化 历史 ,这有有助于更加深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汉语拼音的优点。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笔画繁多,字体结构非常复杂,一旦离开老师的口耳相传,认读非常不方便。因为非拼音的汉字,从字形结构上不容易分析出字的读音来。虽然汉字中有90%以上的形声字,但是由于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本身的结构也很复杂,不是专门的表音符号,而且由于语言的发展,声符与字音的变化非常不一致,声符与字音的差别越来越大,所以声符的表音作用在现代汉字中是十分有限的。据有关资料统计,现代汉字系统中的形声字,声符与字音完全相同的形声字只有20%多一点,加上声符和字音声韵母相同的汉字,也就40%左右,可见,现代汉字的形声字表音率是相当低的。因此,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那些不能表示字音的形声字,以今天严格的眼光看,已经不是形声字了。

为了解决汉字的注音问题,我国古代曾经使用了多种注音方法,比如直音、读音如、反切法等。直音、读音法虽然简易明了,然而如果没有同音字可注,或用来注音的字更加生僻、复杂时,其注音功能就难以实现。魏晋时发明的反切,较之以前的注音方法的确是一大进步,但是反切法的使用并不方便,因为反切上字、下字加起来也有上千个,所以首先得认识这一千来个汉字才能掌握反切方法,这可是个不小的负担。加以汉字是整个儿表示一个音节,字形结构上分不出声母和韵母来,所以拼读上"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并不好掌握,对于初学者尤其困难。唐宋时期,在反切注音的基础上,人们又用汉字制定了三十六个声母,两百来个韵母,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的局限性,它们最终没有发展成为汉字的注音符号。而给汉字注音,又迫切需要一套简便、实用的符号,以弥补各种传统注音方法的不足,满足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的注音需求。

十七世纪初,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开始,西风东渐,西方文化凭借着经济方面的优势也开始传入中国。结构复杂且不表音的汉字对于当时的西方人来说,无疑是难解的天书,成为他们了解东方文化和进一步交流的拦路虎。出于多方面的需要,当时的一些西方传教士开始运用拉丁字母来拟定汉语拼音。

最先拟定的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是1605年在北京出版的《西字奇迹》,由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制定的。这个方案是有系统地用拉丁字母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的开端。该方案首次引进了西方文字的音素制字母给汉字注音的拼写方式,突破了我国自魏晋以来一千多年用汉字为汉字注音旧框框,为汉字注音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从此开始了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 历史 ,揭开了汉字注音拉丁化的序幕。尽管这个方案是为了方便外国人学习汉字和汉语而制订的,然而其注音方式以及应用的便利,给后来学者以很大影响和启迪。清代以后,中外许多学者,在研究和制订拉丁字母式汉语拼音方案时,都或多或少地吸收了利玛窦方案的长处。据统计,利玛窦方案以后,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以前,我国编制并有一定影响的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有三十来个,可以说都在是利玛窦方案上的发挥。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我国掀起了制订汉语拼音的热潮,各种拼音方案相继出台,拉丁字母式的,速记符号式的,汉字笔画式的,真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其中,汉字笔画式的字母方案又成为这次切音字运动的主流,占所有方案的一半,如果把汉字速记式方案也算上,就更多了。

到本世纪二十年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又由汉字笔画式转向了以拉丁字母为主流的方面,并由此开始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1926年9月,国语统一筹备会拟订并通过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并于同年11月自行发表。1928年9月,由教育部公布,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国语罗马字方案的产生是我国拉丁化运动的新开端,拉丁化方案的制订成为汉字改革运动的主流。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如鲁迅、郭沫若等,都积极支持并参与拉丁化文字运动,许多刊物载文或出专号表示对拉丁新文字的支持。很多学者还亲自实践,编拟拉丁化拼音方案,例如钱玄同、赵元任、林语堂等,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稍后于国语罗马字产生的北方拉丁化新文字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延安,甚至还开设了一百多所夜校,专门教授农民学习新文字。在同时掀起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国语运动,又很自然地与拉丁化运动相结合,互相推动,使拉丁化新文字传遍全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我国于1958年公布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吸取 历史 经验,结合现实需要而制订出来的。

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而又比较有影响的拼音方案有三个:注音字母(1918年公布)、国语罗马字(1926年发表)、拉丁化新文字(1931年公布于前苏联海参崴)。这三个方案的影响都非常大,其中尤以注音字母影响最大,从公布后即纳入小学教育,目前我国台湾省还在继续使用这套注音字母,这是我国 历史 上第一套法定的汉语拼音字母。

那么大家不禁要问,既然已经有了这样一些拼音方案,那么为什么还要重新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呢?这是因为,上述方案是一定 历史 条件下的产物,都有不足之处,都有其局限。例如注音字母采用声、介、母三拼制,字母多而不灵活,不利于对语音作精细的分析描写;采用笔画简单的古汉字作字母体式,不便应用,也不利于国际文化交流。国语罗马字用字母表示汉语四声的规则比较复杂,不好掌握。拉丁化新文字不标声调,又过于简单,而且主张拼写方言,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音。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在推广普通话,普及大众文化知识的浪潮中,一个更能体现汉语特点,更科学更实用的拼音方案就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制订出来了,这就是汉语拼音方案。

你所说的汉语拼音的“漏洞”,正是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的高明之处,便于识读和标记。如汉语拼音的韵母 o、ong 的本音如用国际音标的音素来标记,分别是 /o/、 /ʊŋ/,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呼读为“窝”和“翁”,这是权宜之计。如果用国际通用的音素音标来标记,汉字的拼音又是一个庞杂复杂的系统,不利于普及和推广。所以汉语拼音目前的整体认读,把普通话里的音节定为一个整体,某个音节规定就这样写、这样读,而不再解析为音素,充分照顾和迁就了广大群众的学习能力,正是其高明之处。这不能称之为缺陷。

是你的发音存在重大缺陷吧?哦(o)和奥(ao)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读音。你先把o的音读准确了,再去读bo,po,mo,fo,ong就不会觉得有问题了。

汉语发音本身就不是音素发音,是整体音节发音。两者的区别大概就是发“去”和“tree”的区别。这个没法改,除非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放到一个有那样发音习惯的环境里去。不同的发音习惯甚至还影响到了发音部位和器官有关,到后来就形成了“口音”,再就很难改了。文明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

至于说缺陷,谈不上,没有哪种语言尽善尽美。汉语本就不是表音语言,发音规则还是引进的。但引进的时候又不得不考虑原本的发音习惯(尤其是切音,也就是系意翁熊的这套),两者一结合就更不可能尽善尽美了。汉语中间没有表音系统作为学习的桥梁,没有复杂的逻辑语法规则,是先天性毛病,改不了。但反过来说,汉语因为不严谨的特性,也有了更丰富的艺术性,比如什么谐音歇后语,双关语等等。

u上加两点,直接写为v。

是题主的认知有缺陷。

汉语拼音里的“o”发音为“窝”!不是哦或奥!而“ong”的发音就是“翁”!

汉语拼音非常好,帮助学习汉语最好的工具,迄今为止完好无暇。

但是,并不是全部的汉语都能够用拼音拼岀。

比如,赣方言的许多的语言文字拼不岀,而且用普通话的语言代(字)也代不准。

比如,你,我,他,这是普通话的发音。

如果用赣方言,(你)字无法拼出,(嗯)字,代表(你)这个字近似也不准,根本拼不岀。(我)字,赣方言是,(哦)这个字还比较接近。(他)字,赣方言读(解)比较按近。但是汉语里很难找到这个代表(他)这个字。普通话叫(吃饭)赣方言叫,(掐反)这个掐字汉语里没有代表(吃)这个字意的字。普通话(玩),西南官话叫(耍),赣方言叫(捏)汉语拼音能够拼岀,但是找不到这个代表(玩)这个字。

汉语拼音局限于普通话,许多的地方方言拼不岀,有些地方方言的字和字意,在汉语字典里查不到。

中国的地方方言是地方的语言文化,口口相传,遗传下来。

普通话,和其他朝代的官话里没有这些词汇与字形。却在地方语言中丰富多彩的留传下来。

汉语官话,与汉语地方语言,互相的局限性,普通话与中国地方语言的局限性,汉语拼音没有伸入到这些领域,而岀现不完整性。

汉语拚音最大缺点就是不好拼,英语只有26个发音,所以就用26个拼音字母就够了,中文发音要比这多很多,用26个拼音字母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拼出一个音就要用好几个拼音字母才能拼出来,拼了半天也拼不出来,这就是最大的缺点,我是学俄文的,俄语拼音最多用两个字母,一看音就读出来了,汉语要用一串字毋,拼半天也拼不出来

普通话胡腔是非常糟糕的,在古汉字发音上,一字的发音是有特定的词组,虽音调有微变,但不至于变成其它的声,普通胡话中之所以会出现一字歧音,是因为普通胡话原本就是胡说八道的大杂烩,胡话乱套于汉字上,使得汉字读声变得不伦不类。

所谓普通话(京腔),就是“胡”说八道,舌头掳不直的嗑巴语。比如“中国”俩字的“中”字发音,古音是舌尖下抵前门齿,轻哼而鼻喷,读音类似“东”字,但到了胡话京腔发音变成翘舌嗑粑…

没觉得拼音有明显缺陷,更别说重大缺陷。别说小学阶段,就是我一个成年人遇上生字都时常要查查字典,并不会对它给出的读音出现什么误解。

有些音,尤其拟声词,以及某些地方的方言,汉语拼音的确表示不出来。但题主给出的例子没有说服力。拼音里,o就是发“哦”的音;轰的发音就是hong,而非heng。

缺陷就是借用英文字母,发音又和英文有区别,造成后续学英语时的混乱。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汉语拼音是否有重大缺陷?
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在推广普通话,普及大众文化知识的浪潮中,一个更能体现汉语特点,更科学更实用的拼音方案就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制订出来了,这就是汉语拼音方案。 你所说的汉语拼音的“漏洞”,正是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的高明之处,便于识读和标记。如汉语拼音的韵母 o、ong 的本音如用国际音标的音素来标记,分别是...

拼音怎么读音发音
4、克服了拼音输入法码长、重码率高、输入速度慢三个最大障碍,是拼音输入法重大突破,是目前最新一代的标准国语输入法。5、汉语拼音键盘输入法是将汉字信息输入到包括手机在内的移动设备的最主要手段,也是中文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课题。6、部分受英文教育者对汉语拼音有所抗拒。7、周有光是《汉语拼音...

请问我们的汉语有什么缺陷吗?
结构能力,原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自然延伸,故不可能不受到语言的制约.管见以为,中国作家在“文法”(结构)上的缺陷,本是思想或思维能力低下的反应,这种低下与来自汉语的钳制有关,即汉语在抽象功能上的先天缺陷会阻碍使用者思维能力的提升.与拼音文字相比,象形文字在言情叙事方面并无劣势,但于归纳演绎之道却...

找中西文化比较的资料
如果是闭音节,中国的拼音文字就不可能实现。另外,汉字每个字有韵调,有“一二三四”声,很规则,而且声音很响亮。西方的语言文字主要是单音节,同时还有多音节的,这些多音节词成为与中国语言文字区别的关键特征。此外,西方语言文字还有轻音节或是重音节,用轻重音表示语调。 中西语言文字这种区别看起来很微小,但是它造成...

...如果整个老师过程中如果一直二声有缺陷的话,他会不会直接把分减了...
读音有缺陷每个字扣0.05分。一个字允许读两遍,即应试人发觉第一次读音有口误时可以改读,按第二次读音评判。 限时:3分钟。超时扣分(3-4分钟扣0.5分,4分钟以上扣0.8分)。 读音有缺陷只在1读单音节字词和2读双音节词语两项记评。读音有缺陷在1项内主要是指声母的发音部位不准确,但还不是把普通话里的某一类...

“风”字究竟应该如何读?汉语拼音为什么没有fong音?
如果你是用普通话来读切音的话,会得出fōng的读音,与现在普通话的读音是不一致的。而经过这么多年,风字的读音已经跟古音不一样了,普通话里,风应读fēng,而不是fong。不知道你所住的地区是哪里,不过你可以试试看用你当地的口音用上述的反切来试读风字,看是否符合,如果是符合的话,证明可能当地...

汉语拼音中“u”应该怎么读?
“xuan”中间的“u”应该是读“ü”的音。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方案内容规定:ü列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两点省略;但是跟声母n,l拼的时候,仍然写成nü(女),lü(吕)。

为什么要学普通话?
首先,可以给汉字注音。汉字本身是缺乏表音系统的,这使汉字的认读十分困难。汉语拼音容易学习和应用,是给汉字注音的最好工具,就算认识的字还不多,如果看注音读本,也能读懂有趣的故事了。%D%A 其次,用于推广普通话。学习普通话只靠口耳传授,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给现代白话文注上汉语拼音,就成为了学习普通话的好教...

汉语拼音方案的方案内容
“这一缺陷对社会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说要注册一个带有‘绿’字的商标,其汉语拼音的大写名称到底该怎么拼写?这直接影响在国外商标的注册。同样是一个“绿”字,在使用汉语拼音符号转写成英文名称时,有的企业可能会标注成“LV”,有的又可能标注为“LU”。这样就造成了用法混乱。建议“ü”统一改为yu,与j q ...

汉字为什么有强大的生命力
如此严重的方言分歧,如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分裂。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并不具备精确的表音功能,这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统一,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2、汉字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