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如下: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一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
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3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 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
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4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
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扩展资料:
《我与地坛》的评价
我以为1991年的小说即使只有他一篇《我与地坛》,也完全可以说是丰年。
——作家韩少功
史铁生写的不是油滑遁世的逸情散文,不是速生速灭的快餐散文,不是自矜自吟的假“士大夫”散文,不是撒娇发嗲的小女人散文,挫折、创痛、悲愤、绝望,固然在其作品中留下了痕迹,但他的作品始终祥和、安静、宽厚,兼具文学力量和人道力量。
——广州日报
《我与地坛》像是与整个人类精神的对话与探寻,字字句句昭示“生命偶然,但不能轻视”主题,那些同期作品也揭示了”人生是一个经受磨难的过程”。史铁生曾经自嘲“被种在床上”,这句话中充满了磨难和自我调侃,“几十年病痛对他的折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和承受力,这种磨难早已融合进他的思想和灵魂。”
——作家曹文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节选阅读理解及答案
我与地坛节选阅读理解及答案如下:1、作者为什么选择地坛作为自己思考人生的场所?作者选择地坛作为自己思考人生的场所,是因为地坛的破败和冷清与繁华的外部世界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他对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同时,地坛周围的景象也让他领悟到自然和宇宙的伟大和美丽,激发了他对于生命的敬畏和感激。2、...
阅读下面《我与地坛》节选文字,完成小题(10分)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
小题1:(3分)当“我”在黑暗之中呆着却不再有人来催自己回家时,这陌生的感受是“我”真实地感到母亲已经离“我”而去。(2分)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沉的还念之情。(1分)小题2:(3分)母亲来找我是因为她对我独自一人长时间呆在园中不放心,(1分)不想让我发现是因为她理解我不愿见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目。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要是有些事我没说...
小题1:(1)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经死了。(2)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去世。(3)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小题2:(1)孩子:对生活感到新奇,对未来充满渴望。(2分)(2)老人:对死亡从容坦然,对人生无怨无悔。(2分)(3)热恋中的情人:对生活满怀激情,对世界充...
阅读下文(共10分)在地坛玩耍的那个孩子走了①“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
每点1分。小题3:答案要点:本文题目耐人寻味。首先,它不同于一般悼念文章的题目,它具有文学性,具有画面感,表达了作者沉痛的感情。其次,与文章线索《我与地坛》紧密结合(是文章表达情感的线索),符合史铁生的生死观。另外,暗示了史铁生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给读者印象的深刻和它文学价值与社会价...
...刘良永)①取这么一个跟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一样的名字,就_百度...
②地坛已经变得喧嚣,折射出当今之世也变得浮华浮躁,所以会变得并不简单容易。小题1:①一棵树的皮喻指生活的表面表现;年轮喻指生命的深刻内涵。②没有经历沧桑的人,容易为生活的表面浮华灿烂所迷惑,对生命的思考变得矫情和肤浅。③经历沧桑挫折的人,在荒芜冷落中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生机活力。(后两点...
我与地坛阅读答案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动作描写 • “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 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 静和理智,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 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 • “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 关注“我”...
我与地坛阅读答案,地坛阅读答案
三、“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赏析:这句话将“我”的“车辙”和母亲的“脚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勾勒了“我”与公园的密切关系,表现了自己与地坛的特殊情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母亲来公园寻找“我”的艰难历程。“我”的残疾给母亲带来了极大的...
阅读《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1)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什么样的感情?[正确答案] 述说了母亲对残废儿子的崇高母爱,寄寓了我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表达了对母亲的一种痛悔。[答案解析]本题知识点:《我与地坛》史铁生,2) 写出这段文字中属于行为描写的句子。[正确答案] 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
我与地坛阅读答案
《我与地坛》如下: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
阅读沈从文《我与地坛》中文段,按要求作答
A。本段所描写的景物的总体特点是:虽然位于荒芜的园子里,却隐隐有着生机。B。景物描写的象征意义是:说明世间处处有着生命的奇迹,普通的生物都能够如此,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的人们就没有理由选择放弃。C。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是因为:园子虽然无人看管,但在园中不起眼的角落,各种各样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