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怎样封王,封爵的?

汉朝是怎样封王,封爵的?还有那些将军的职位是怎么封的?将军能封王么?不要复制其它地方的,详细点,谢谢。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简单地说只封同姓王,汉朝,沿用秦二十等爵: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后因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列侯)。另增设王爵。【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而已;大庶长以下十八等,皆有岁俸。临战,斩敌首一级(颗),即赐爵一级。】

  将军封王,在大汉开国初期还是有的,刘邦与项羽相争时,先后分封七个异姓王,楚王韩信、赵王张敖、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后为卢绾)、长沙王吴芮。【称帝后,又分封同姓子弟九王,诛杀异姓王,汉高帝五年(前202)七月,燕王臧荼谋反。刘邦亲率大军前往镇压。九月,俘臧荼,随即封卢绾为燕王。六年十月,有人上书密告楚王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计,以巡游云梦为名,通知诸侯在陈聚会,乘机囚韩信回长安,取消其楚王称号,贬为“淮阴侯”。十一年阳夏侯陈豨与投降匈奴的韩王信勾结叛乱,刘邦亲率军队平叛。吕后以韩信在长安图变之罪,将其诛杀。不久,刘邦又以梁太仆告发彭越为由,逮捕彭越,废处蜀地。吕后为除后患,将彭越诱至长安,诬以谋反罪,随即处死。淮南王英布得知韩信、彭越先后被除,惶恐不安,遂起兵叛乱,被刘邦平定,兵败被杀。同年燕王卢绾因与陈豨有谋事泄,刘邦又派樊哙、周勃将兵击之,卢绾带几千人逃入匈奴。另外,赵王张敖(张耳之子)也因赵相贯高谋反受连,被贬为宣平侯。至此,7个异姓王中就只剩下长沙王吴芮,因地少力弱,忠于汉朝中央而得以保留王位。】自此非刘姓不王。所谓万里觅封侯,将军们的梦想也就是万户侯了。

  将军的职位就多了,大体如下:大将军,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与三公相上下。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外主征战,内秉国政,权势过于丞相。东汉多以贵戚任之,位在三公之上。

  司马《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别部司马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从事中郎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右部督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记室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兵曹掾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门下督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护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车骑将军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辅国大将军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镇军将军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征东将军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北将军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魏文帝时位次三公,吴蜀亦置。

  征南将军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西将军东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东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左将军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右将军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前将军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横江将军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护军将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安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平南将军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征虏将军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后将军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武卫将军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奋武将军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建威将军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振威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军祭酒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昭德将军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魏置,为第五品

  建武将军曹魏置,第五品。

  扬武将军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平戎将军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虎威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辅国将军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安远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破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讨逆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荡寇将军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牙门将军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偏将军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平东将军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北将军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奋威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折冲校尉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越骑校尉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督军校尉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赞军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昭信校尉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儒林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军议校尉参议军事的官位。

  先登校尉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汉八校尉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中垒校尉,屯骑校尉。

  西园八校尉典军、上军、中军、下军、左军、右军、助军左、右校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8-22
汉代初分封的诸侯国国王既有同宗,也有异姓功臣,比如有淮南王英布,齐王韩信,梁王彭越,这几位都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因此刘邦开创西汉成为皇帝后,他们也被封为了王。但后来英布,彭越等人的叛乱,韩信也被贬为淮阴侯后被吕后诛杀,自此就没有在西汉出现异性诸侯王。
最初的诸侯王一般是皇帝的兄弟和儿子,当他们死了之后由他们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就是正妻生的长子),若犯了罪会被削除王位,原有封地会被中央收回。直到汉武帝,发布推恩令,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以次分享封土,表面看是恩泽,但实际上是在借此机会使原有的诸侯国自己瓦解,因为诸侯国会变得越来越小,诸侯王的权利也越来越少,以此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
至于封爵,就没这么多讲究了,一般有功的文臣武将,甚至是望族的子弟皆可封侯。
至于将军,汉制的将军等级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再往下就是前、后、左、右将军以及杂号将军(比如贰师将军等)。大将军掌握全国兵马,是领兵之最高统帅。车骑将军是典京师兵卫,掌宫卫,是战车部队的统帅。右将军的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这一般都是按照能力来授予任命,但一些立有大功的高级军官或者重臣也会获得将军的封号,但不一定掌兵。
除了汉初的韩信等人,西汉后来再没有异姓的诸侯王,异姓的将军就算有再大的功劳也不肯能被封王。西汉名将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并且做官做到了大司马大将军,掌管全国政治以及军事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算是这样他也没有被封王,而仅仅是被封为长平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2-06
按照姓氏,功劳。

汉朝是怎样封王,封爵的?
简单地说只封同姓王,汉朝,沿用秦二十等爵: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后因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列侯)。另增设王爵。【彻侯以...

汉朝的官位和爵位是怎样划分的?
王为皇室宗亲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宗室、功臣都有,均有封地;县侯、乡侯、关内侯为功臣及子弟起家封爵,无封国,食租税。王至男视官一品,县侯视三品,乡侯视四品,亭侯视五品,关内侯视六品。黄初三年始封皇子为王,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乡侯,公之庶子为亭伯;黄初五年改...

关于汉朝的称呼
诸侯王:汉代的封爵只有王、候两级。皇帝的子、弟封王;异姓的功臣封候,统称列候。汉朝的王爷是根据封地命名,比如封在代国,就是代王,封在济南,就是济南王。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

封建社会的王爷封号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 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清朝的王公贵族们 南朝梁、陈封爵有亲王。隋炀帝定制,以皇帝伯、叔、兄弟及皇子为亲王,唐以皇帝兄弟及皇子为王爷。

关于汉朝封王的问题
汉朝成立前,刘邦为拉拢人心,封了很多异姓王。在汉朝成立后,汉高祖刘邦将异姓王逐渐清除。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和封国制并行,也称郡国制。在刘邦去世前,已全城白马宣誓,立下“非有功不得侯,非刘姓不称王”的规矩。到汉景帝时,封国势力强大,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汉景帝提出削藩,平反叛乱之后。汉武...

关于汉朝封王的问题
不光是兄弟,主要是皇帝自己的儿子封王,还有就是以前的诸侯王死了把诸侯国分给他的儿子。你说的汉朝,其实这种分封不会是你想的那种无限封,一般分封是有条件的,而且汉朝吸收了周的历史教训分封的诸侯国里都有丞相负责监督诸侯王的一举一动一有动静立刻削去封国,尤其在汉武帝时期没有动静都遍个动静...

皇上的兄弟,都可以封为什么王啊?
亲王。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南朝梁、陈封爵有亲王。隋炀帝定制,以皇帝伯、叔、兄弟及皇子为亲王,唐以皇帝兄弟及皇子为亲王。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

关于汉朝王爷的问题!急!
汉代初期仍有部分封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就全部实行郡县制了。汉代的封爵只有王、候两级。皇帝的子、弟封王;异姓的功臣封候,统称列候。封了王、候,就有封地,但与周朝按封地的大小区分者不同,汉代受封爵者既没有在封地内统治的权利,食禄也该为以征收封地内居民的赋税拨充,按民户多少计算...

为何诸葛亮和曹操官职已到丞相封爵才为侯?当时封公有什么规定?
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称是三公。汉高祖刘邦在建朝之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大批功臣得以封王。后来被全部铲除。于是刘邦斩白马而誓。说,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于是在没有异姓可以封王的。汉朝在爵位上沿用了秦朝的20级爵位,但曹魏废除了这种制度,另设了公这种爵位。而蜀汉没有用曹魏的爵位...

汉代三国的爵位中,列侯和关内侯哪个更高?
如果封户在万户以上叫万户侯,千户以上叫千户侯,关内侯的封户很少。东汉时期,在列侯中区分了:特进、朝侯、侍祠侯和其他列侯。至下游关内侯。在三国魏时期,开始在列侯之上设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在关内侯之下设关中侯、关外侯,把列侯区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