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哪本书中提出的
《语言文化与翻译》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前几天刚好有查过.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哪本书中提出的
《语言文化与翻译》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前几天刚好有查过。
奈达提出的翻译理论
奈达的翻译理论:一功能对等理论1964年,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首次提出“动态对等”。他认为,“在动态对等中,译者关注的并不是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一一对应,而是一种动态的关系,即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之间的关系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随后,因“动态”一词含义模糊...
功能对等理论的翻译策略有哪些
1. 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在其著作《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功能对等”概念。奈达强调,翻译应比较源语和目的语接受者的反应,力求在译文中恢复源语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理解程度。2. 外事翻译的特点 英国学者J.C.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定义翻译为一种...
奈达动态对等理论发展阶段顺序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是由奈达在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的“动态对等”概念演变而来的,后来为了消除误解,奈达在80年代将“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功能对等的核心是根据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达到理想的翻译,就要找到与原文最切近自然的对等语。就是说译文的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对...
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出自哪本书?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的翻译策略有哪些?
功能对等理论的翻译策略有哪些1 、功能对等理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Nida,Eugene A.)在《翻译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中提出了“动态对等”,即将翻译前后源语与目的语接受者的反应进行比较,尽量在译文中还原源语作者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1](Nida,1969)。值得...
如何理解奈达的功能对等?
1、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前身——奈达动态对等理论 动态对等来自于奈达1969年所著《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所提倡的“对等效应”原则,动态对等包含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动态对等原则的要求是让目标语读者和文中传达出来的信息之间的关系与源语言的接受者和文中传达出的信息之间...
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形式对等到底是什么?
功能对等理论,源自奈达对其圣经翻译研究的创见,最初在1964年被提出,分为动态等值与形式对等两个概念。动态等值强调目的语受众的感受,译者在源语读者与目的语读者之间寻求双方阅读感受的对等。形式对等则主要针对文本限制,注重译本在形式以及内容上与原文的对等,保留原文在措辞、句式、结构等特征,以便目标...
尤金·A·奈达相关理论与著作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在于,在两种语言间实现功能上的对等,而不是追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他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这一理论强调,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的目的是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信息,既包括表层词汇信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