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谷螟
印度谷螟,世界性分布,中国国内除西藏尚未发现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以幼虫为害各种粮食和加工品、豆类、油料、花生、各种干果、干菜、奶粉、蜜饯果品、中药材、烟叶等。其中以禾谷类、大豆、瓜生、红枣及谷粉等受害最重。幼虫喜食粮粒胚部,影响发芽率;蛀食干果、干菜成孔洞、缺刻,常吐丝连缀粮粒及排泄物,并结网封闭其表面,使其结块变质。
中文学名
印度谷螟
拉丁学名
Plodia interpunctella (Hübener)
别 称
印度谷蛾、封顶虫、印度螟蛾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目
鳞翅目
科
斑螟科
1形态特征编辑
成虫
印度谷螟(二)
小型蛾子。体长5~9 mm,翅展13~16 mm。头部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头顶复眼间有一伸向前下方的黑褐色鳞片丛。下唇须发达,伸向前方。前翅细长,基半部黄白色,其余部分亮赤褐色,并散生黑色斑纹。后翅灰白色。一般雄成虫体较小,腹部较细,腹末呈二裂状,雌成虫体较大,腹部较粗,腹末成圆孔。
卵
长0.3 mm,乳白色,椭圆形,一端颇尖。卵表面有许多小颗粒。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0~13 mm,体呈圆筒形,中间稍膨大。头部赤褐色,上颚有齿3个,中间一个最大;头部每边有单眼6个。胸腹部淡黄白色,腹部背面带淡粉红色。中胸至第八腹节刚毛基部无毛片。腹足趾钩双序全环。雄虫第五节腹节背面有1对暗紫色斑即为睾丸。
蛹
长约6 mm,细长形,橙黄色,背面稍带淡褐色,前翅带黄绿色。复眼黑色。腹部略弯向背面。腹末着生尾钩8对,其中以末端近背面的2对最接近及最长。
2生活习性编辑
通常1年发生4~6代;在温暖地区,
印度谷螟
一年可发生7~8代。辽宁南部3~4代。世代重叠严重。以幼虫在仓壁及包装物等缝隙中布网结茧越冬。
在武昌越冬幼虫翌年4~5月化蛹、羽化。在四川越冬代化蛹始见期在3月下旬,高峰期在4月上旬,羽化始见期在4月下旬,高峰期在4月底。第1~3代化蛹盛期分别在6月中、7月中下旬、8月下旬,羽化盛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底~8月上旬、9月上中旬。成虫多在夜间活动,有一定趋光性。羽化、交配、产卵活动全天均可进行,但羽化以白天较多,交配产卵以夜间较多。成虫羽化后即可交配,交配为尾接式,并可多次交配。交配后雌成虫将卵产于储藏物表面或包装品缝隙中,也可产在幼虫吐丝形成的网上,卵散产或聚产。产卵期1~18 天,以成虫羽化后第3天产卵最多,每雌一生平均产卵152.3粒。
初孵幼虫先蛀食粮粒胚部,再剥食外皮。为害花生仁及玉米时,喜蛀入胚部,潜伏其中食害;为害干辣椒则是潜入内部蛀食,仅留一层透明的外皮。幼虫常吐丝结网封住粮面,或吐丝连缀食物成小团与块状,藏在内面取食。起初在粮堆表面及上半部,以后逐渐延至内部及下半部为害。幼虫行动敏捷,具避光性,受惊后会迅速匿藏。缺食时,幼虫会自相残杀。幼虫5~6龄,老熟后多离开受害物,爬到墙壁、梁柱、天花板及包装物缝隙或其它隐蔽处吐丝结茧化蛹。
一般情况下各虫态历期:卵2~14天,幼虫22~35天,蛹7~14天,成虫寿命8~14天。在27~30℃下,每完成一代约需36天。
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编辑
温度、湿度、粮食含水量
印度谷螟为喜温暖害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30 ℃,相对湿度70%~80%。多雨季节和年份,储藏物含水量高,发生为害重。幼虫在48.8 ℃下,经6小时即死亡。各虫态在低温下致死时间分别为:-3.9~1.1 ℃时为90天;-6.7~-3.9 ℃时为28天;-9.4~-6.7 ℃时为8天;-12.2~-9.4 ℃时为5天。此外,光周期对成虫产卵有一定影响,在明暗12小时交替下产卵量是全黑暗条件下的3倍。
食物
不同种类的食物对印度谷螟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等有显著影响。用玉米及大豆碎块、红枣、葡萄干、菊花等饲养的个体发育快,大米饲养的次之,稻谷饲养的不能正常发育和存活。笔者曾发现印度谷螟在红枣仓库内大发生,仓内四壁、天花板、地面、及红枣上布满密密麻麻幼虫。
天敌
印度谷螟的常见天敌有黄色花蝽,黄冈花蝽、锡兰全平步甲、尼罗维须步甲、拟蝎、蠼螋、麦蛾茧蜂等。其中麦蛾茧蜂等对印度谷螟种群数量有较大控制潜能,在自然发生情况下,春季寄生率约为14%,夏秋季为9%~25%,一般每头寄主幼虫体内有茧蜂幼虫2~14头。
4虫情调查及预测方法编辑
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成虫。据报道,利用K式或仿制圆筒式诱捕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TDA(顺-9,反-12-十四碳二烯醋酸酯),诱蕊持效期2~3个月,4个月内一个诱捕器诱到成虫203头。
5防治技术编辑
1.清洁卫生防治。
2.日光曝晒。
3.诱杀。掌握在化蛹前及越冬前,用麻袋等物盖在仓储物表面诱杀;或在成虫羽化期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
4.微生物农药防治。Bt对印度谷螟幼虫有较高毒力。用2.266×108个活芽孢/ml浓度的Bt菌液感染4龄幼虫,处理32 h后死亡率达98.24%。Bt菌粉对粮面处理深度以10~15 cm为佳。
5.磷化铝熏蒸等防治措施。
这是什么昆虫?
这是一只斑蛾。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斑蛾科(Zygaenidae)斑蛾属(Ino)的昆虫。 中国已知140种以上。成虫颜色常鲜艳夺目,白天飞翔在花丛间。口器发达。翅多数有金属光泽,少数暗淡,身体狭长,有些种在后翅上具有燕尾形突出,形如蝴蝶。 下面是一些斑蛾的照片。 双斑锦斑蛾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
这是什么昆虫?
这是曲牙锯天牛。鞘翅目,天牛科,锯天牛亚科。分布在北京、河北、河南、陕西、山西、湖北、湖南、山东、台湾、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内蒙古等地区。危害细叶结缕草、狗牙根、野牛草等草坪地下茎;也危害柳树、枫杨、水杉等林木。以幼虫在土中食害寄丰根茎,可造成草坪成片枯萎。成虫:体比25~47毫...
请问这是什么昆虫??
这是蝼蛄。蝼蛄 蝼蛄,昆虫,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西南地区)、蠹蚍(度比仔),东北称为地蝲蛄;亦称为剪柳仔(扒手的台语)。在四川被称为土狗子。背部一般呈茶褐色,腹部一般呈灰黄色,根据其生存年限的不同,颜色稍有深浅的变化。前脚大,呈铲状,适于掘土,有尾须。生活在泥土中,...
请问这是什么昆虫?
这是隐翅虫。危险系数很高的。隐翅虫(rove beetle)又被称为“影子虫”、“青腰虫”,是鞘翅目隐翅虫科甲虫的通称,属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是鞘翅目中物种最丰富的一科。鞘翅极短,因该科大多数种类其后翅藏匿于前翅之下而不易察觉而得名。其中,毒隐翅虫因体内有毒液而对人有威胁。喜好栖息...
这是什么昆虫啊?
这叫隐翅虫。隐翅虫又被称为“影子虫”、“青腰虫”,是鞘翅目隐翅虫科甲虫的通称,属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是鞘翅目中物种最丰富的一科,已知全世界有 58500 多种,世界各地均有分布。隐翅虫的生境复杂,在农田、林间、雨林、山地、河畔及海边均有分布,在某些哺乳动物的体表也有发现。多数细长...
这是什么昆虫?
这是马陆,马陆(millipede)也叫千足虫、千脚虫、秤杆虫。马陆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倍足纲,体节组成。长约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马陆能喷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热带雨林中的马达加斯加猩红马陆喷出的液体能使人双目片刻失明。
求助这是什么虫子
从图片来看这是一只臭虫 臭虫是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属昆虫,又名木蚤、床虱、壁虱。成虫虫体背腹扁平,呈卵圆形,红褐色,遍体生有细毛;头部两侧有1对突出的复眼;触角能弯曲的有4节,末2节较细;口器为刺吸式,下唇分3节;前胸背板大而明显,其前缘有一凹陷,头部即嵌在凹陷内,侧缘呈弧形,后缘向...
请问图片中的这个虫子是什么?
这是:蠼螋,是一种生活在潮湿环境的昆虫,对人无害,将角落清理干净避免潮湿就好了1、蠼螋的腹部,第3、4节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气。2、蠼螋寄生且危害农作物,使农作物减产,例如棉花。3、在人居环境中,蠼螋常发生在卫生间、绿植底部等区域,影响人类生活。例如:日本蠼螋在赣北地区以成虫和若虫在...
这是什么虫子啊!求详细介绍!
这是羽蛾。鳞翅目羽蛾科昆虫的通称。世界已知约600种。体细瘦,常呈白、灰、褐等单一颜甘薯羽蛾色,花斑多不明显。成虫飞翔力强,白天活动,也有在傍晚或夜间活动的。有趋光性。静止时前、后翅纵折重叠成一窄条向前方斜伸,与瘦长的身体组成Y或T字形。 幼虫长圆筒形,头常缩入前胸;腹足细长,趾...
这是什么昆虫?
蠼螋(qúsōu),别称: 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 一种杂食性昆虫,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