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克服心理障碍 勇敢走出第一步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2-09
克服社交恐惧症 只需要你大胆地走出去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见人恐怖症,是一种对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场合,有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 害怕,这是我们唯一应当害怕的东西 此症名称源于1985年,当时被认为是忽略性焦虑失协症(Neglect anxiety disorder),经过14年后才渐渐被重视。“社恐”患者总觉得自己是一座孤岛,无人理解,也无人在意,但他们却时刻渴望着过往的船只。等到船只真的来了,他们却手足无措,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藏在什么地方好呢?也许你更应该做的事情是:不要躲藏,直接面对。面对你的恐惧,面对令你恐惧的一切状况。 在美国的心理障碍疾病的诊断中,社交恐惧症已排名第三,前两名是忧郁症和酗酒。随着网络普及,时下“宅文化”流行,把“宅”当成是时髦的青年男女们,很有必要问问自己有无社交恐惧症的症状。 案例:对这世界无话可说 小陈有份稳定清闲的工作,每天早晨,他默默来到公司格子间,打开电脑,一边工作一边跟网友们聊天,网上的他活泼风趣,吸引了不少女网友。他的神秘之处是从来不参加同城聚会,只是偶尔传出几张照片给那些追问他的女孩。 “我害怕,我不想跟陌生人一起吃饭唱歌,想起来就觉得恶心,多没意思啊,在网上说说笑笑就够了。”小陈被网友催烦了,就玩消失,避开那些催他现身的人。 “我想这是我性格比较内向,怎么说呢,我是个很清高的人,念书的时候就是这样了。”小陈是同学会上的隐身人,因为有一次大学同学组织的聚会上,他不愿意玩“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被同学推搡着,起哄,他冲出门去,打车赶回了家。“那些人的声音让我心慌,特讨厌他们那么放肆。”小陈把自己的感受告诉给网友,也作为对自己为什么不参加聚会的解释。 克服社交恐惧症的心理建设 你略有社交恐慌的症状吗?没有关系,很多在大庭广众中神采飞扬的大明星,其实私下很害羞,也害怕跟陌生人来往,他们只是选择承受了这种心理压力,尽量让自己的才华释放出来,表现给更多的人看。 脸红,心跳,举止不当,其实每个人来到陌生环境,跟陌生人接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这些反应是身体自然出现的。不要害怕,更不要为了“害怕”而把自己关起来。 多一点幽默的精神,学会自嘲,那些让你不适的感觉,你完全可以轻松地对待。你看一个推销员,最需要积极乐观的精神,每天都要找到新的人,新的机会,不怕被拒绝,因为在被拒绝了一千次之后,可能第一千零一次,他就得到了成功。 学会推销自己 1. 转移注意力。不要过分关注“可能会出丑”“出丑后怎么办”,接受自己的缺点,接受自己犯过的错误,不要给自己很大压力,“我一定要做好”“我这次不能再失败了”这样的态度往往会导致新的失败; 2. 不要苛求完美。用轻松友善的心态对待自己和他人,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你当然可以跟他/她做朋友”“一起出去吃个饭多好”,把你愿意与人交往的念头表达出来,结识那些你想结识的人,朋友会让你的世界更开阔; 3. 学会倾听。在做一个表达者之前,做个好的倾听者,会让你得到更多人的欢迎,在倾听别人的过程中,你也会学到更多东西,“原来事情并不是我想的那样”“他的意思原来是这样的”,倾听会让你更加宽容,会体谅,包容他人; 4. 可以每天设定一个交谈的小目标。先从你身边的人开始,家人、朋友、同事,事情可公可私,但是你要尽量多说,延长自己的谈话时间,享受谈话和交流的过程。之后,你就可以去认识那些你想认识的人,去跟更多的人交往; 5. 鼓励自己去参加聚会。给自己的最低要求就是出现在那里即可,你就战胜了自己一次。下一次你可能就跟坐在旁边的姑娘交换了电话号码,这会是很大进步。再下一次,也许你也可以当众讲个笑话什么的,搞搞气氛。这些真的不难。 6. 到人多的地方去。保持微笑,克服平时的厌恶心理,不推辞当众讲话的机会,发言之前深呼吸,告诉自己搞砸了也无所谓,还有下一次。而下一次,你继续搞砸,那么仍然还有下一次。对自己宽容一些吧,要像搀扶孩子学走路那样认真,耐心地对待自己。 7. 如果口吃过分严重的话,请每天花时间大声朗读。现任总统奥巴马是媒体的焦点,其实,副总统拜登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曾经有口吃的毛病,为此他每天都对着大镜子朗诵诗歌,后来成为优秀的政界人物,杰出的演讲能力帮了他很大的忙。所以,与其悲叹焦虑,不如马上行动吧。 社交恐慌症的患者应该每天醒来时,都对自己说:我很重要,我很勇敢。每天入睡前,仍然要告诉自己:我很重要,我很勇敢。 如果你发现自己略有社交恐惧症的倾向,那么马上就去参加聚会吧,努力在聚会上讲笑话吧,告诉自己搞砸了也没关系,你是在为了战胜自己而努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