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有“语文味”

如题所述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能清楚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学习者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文字组合的诀窍,转化自己的(书面的、口头的)表达,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说“白”一点,语文是学习怎样把“话”说美,把文章写美,把“字”写美的一门课。而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利用教材这个例子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逐步形成语文能力。
实际上无论是把“话”说美,把文章写美,把“字”写美,还是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都是语文学科语文味的体现。那何谓“语文味”呢?语文味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出鲜明的语文学科的特点。亦即是在情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引领学生机积极主动地通过典型的“言语作品”的品味和模仿,在各种“言语实践”中,内化语言和精神的收获后,外化为各种“言语作品”,逐步形成概念段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
那么语文课是不是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关键还是在于老师是否具有语文味。教师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语文意识,有较丰厚的文化积淀,较高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能力,才能使教学满堂生辉,才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语文味的语文老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练就自己成为一个有十足语文味的语文教师。
首先,语文老师要有一张语文味的嘴巴。
我们知道语文的工具性实际上就是体现在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培养。当一个教师能在语文课中扎实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时,那么他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必将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而在学生这四种能力中,“说”这种语文素养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有一张语文味的嘴巴,这张嘴,能言善辩,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发音正确,吐字清晰,给人美的享受。例如:我在听一位老师在上《七律长征》时,授课中教师旁征博引,对红军长征中遇到的困难结合课件播放的影片娓娓道来,学生如临其境,身陷其中。本环节后教师让学生再来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言语丰富,滔滔不绝。可以这样收着钱老师的言语表达对学生“说”这种语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示范作用。
其次,语文老师要有一双语文味的手。
“写”作为学生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素养,对学生来说也需要教师在授课中进行扎实的训练。这就需要咱们语文老师有一双语文味的手。这双手爱写文章,能写文章。例如:我在听一位老师上《看漫画、写感受》的作文课时,在指导学生写漫画所揭示的用意时,这一点应该是学生写作中的难点,而这位老师出示了自己范写的片段,让学生品读欣赏,然后让学生动笔去写。结果学生写出的习作,不但攻破了
难点,而且个别学生的习作胜于老师的范文。而且这双手还能写一手好字,在汉字书写方面给学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例如:在我校最近的一次写字比赛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类似的共象。那就是哪个班的语文老师的授课时黑板字写得工整美观,那么该老师所教授的班级的学生的汉字书写也必然是工整美观的。
再次,语文老师要有一双语文味的眼睛。
“听”作为一项基本功,处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首位,这是因为学生大部分知识的获得,除了用眼睛,但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耳朵。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授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行为和会听的能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培养好学生的“听”这项基本语文素养,教师本身丰富的文化积淀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而要想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语文老师就要有一双语文味的眼睛。这双眼睛喜欢博览群书,虽然做不到手不释卷,但也能每天浏览几页,从而心里才能踏实可靠。日积月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你必然会在课堂上出口成章,口若悬河,这必然会使学生在授课过程中侧耳聆听,听有所获。试想一个老师语言贫乏、枯燥、单调、怎能去吸引学生来听,更何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呢?例如:我在听一位老师在给学生教授古诗。因为老师的语言单调干瘪,没能把古诗所描述的意境张显出来。因此,学生对诗意说不通,更体会不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之所以语言不丰富,这与自身的文化沉积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教师平时看书太少,教师自身在表达时无法找到好的词语来再现画面和描述意境,所以就会导致学生后来不想听课,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后来心不在焉的不良的倾听习惯,直接影响“听”这种语文素养的形成。
最后,语文老师要有一对语文味的耳朵。
学生学好语文的标志,不仅体现在会听、会说、会写、更体现在会读。读时能口齿清晰,语句流畅,字音准确。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要有一对语文味的耳朵,这对耳朵是语言的“听诊器”,能及时诊断出语言的毛病,并能对症下药。例如:我在听一位老师上复习时,她让学生读语文园地的词语,按理来说这些词语都是学生在课文中见过,学生读起来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这位老师听得非常仔细,发现学生把“誊”字读错,她让学生当堂利用字典来查“誊”字的读音。这样以来既纠正字音,又巩固学生的识字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这都得归功于这位老师有这对语文味的耳朵。
“语文味”首先要“咬定”语文“不放松”,教学要回到“语文”的本义上。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自身洋溢浓郁的语文味。这种语文味不是与生俱来,而经过我们自身的博览群书、多读多写多练多看,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呈现给学生满堂生辉,充盈语文味的课堂。老师们,就要让我们用手写出语文味,用嘴说出语文味,用耳朵捕捉语文味,用眼睛读出语文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1
随着新一轮的语文课改的逐渐深入,评价语文课好坏的标准越来越多,现已多达十几条,且大条下面还有细目。应该说“标准”的丰富、细化是件好事,但如此多的标准是否该求个“根”呢,而根本标准又是什么呢?笔者的答案是:教出语文味!语文的味道究竟从哪儿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观点,许多人提及过,但正因为讲得人多了,人们反而失去对它应有的重视。在教学中,不单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呈现的教学方式也能有效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并非由某一个教师的个人能力所促成,而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学校管理、办学条件等等,所以最能体现教师个人能力的还是能否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虽不能说是好课的唯一标准,但实在应该算作一条重要的标准,或者说,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算作合格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1 挖掘“语文味”的内涵
“语文味”的内涵是“语文”。语文虽然同其他学科一样包容德育、美育、创造教育、思想教育等等教育内容,但是这些不是它的“特性”,它的特性是语文,它的核心、根本是语文。语文是什么?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而且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根,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文化,就是在接受民族的意识和观念、体验和认同民族精神。所以,“语文味”要突出语文的特性,以语言文字为抓手。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吸取课文中的语言的精华不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的揣摩和品味去实现思想的升华、达到审美的愉悦、思维的训练,进而去触摸语言背后的世界,只有这样,语文课才能真正上出“语文味”,体现语文课自身固有的特性。
2 选择“语文味”的载体
“语文味”的外在的形式还是“语文”。语言文字就是它的基本形式,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形式。在语文课中,可以改变教学方法,搞活课堂,创设教学情景,引进多种课程资源如人文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等,可以指导学生演课本剧,运用多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等;也可以走出课堂,到生活中教学等等。所有这些,只是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留下记忆的抛锚点,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学生学习语文服务,帮助学生贴近生活、理解课文、灵活地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而不是逗得学生笑笑、乐乐、闹闹了事。语文课堂如果离开具体的语言文字,就会失去语文味,改变语文课的特性。况且,语言文字的本身特性也要求学生把现实生活的具体形象与语言文字联系、沟通起来,逐渐克服自己的“语言痛苦”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这才是语文课的用意所在,所以,语文课堂应回到语文上来,回到语言文字上来,这是语文课的命根子。

二、满足学生把握“语文形式”的需要
语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语文形式”就是语言和言语,即语言材料,它是听、说、读、写的基础,也是文本存在的样式,是语文之所以存在的本质特征,也是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所在。因而,要想语文课具有“语文的味道”,必须按照“语文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就是: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通过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走进文本世界。
1、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尝到“语文味”
抓住课文语言文字,咬文嚼字、口吐芳香、掂量得失,推敲、琢磨、鉴赏、触发,在正确理解和运用上下工夫。语文课不能漂浮,要在字里行间,领略不同的文味和情味,留住那一幕幕美丽的风景,乐在其中,美不胜收。要品味“味中味”。辄心向往,流连忘返,体味“味外味”,思绪飞越“上下五千年,纵横数千里”。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别》,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孤帆”所蕴含的情味。这样的教学,不架空,不做作,不浅薄。
2、注重读、写、听、说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拿在手里要用,不用怎么能掌握工具呢?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语文交际工具,教学活动就是交际活动,活动任务就是训练读、写、听、说的技能,活动设计就是读、写、听、说的具体化。例如,我在教自读课文《田忌赛马》,有个环节,让学生品读课文中对话描写的提示语,朗读并体会心情,如田忌“垂头丧气”,孙膑“胸有成竹”,齐威王“得意洋洋”,这些提示语把他们的神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一个学生说,朗读对话时看清提示语很重要,就能想到当时的情景,就会读的有声有色。还有一个学生说,我以后作文写对话,也要写适当的提示语。接着我就请几个学生运用提示语现场描写对话,课上的很活泼,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味儿”,效果很好。
3、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语言交际平等是前提,教学活动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教材文本、作者、编者、教师、学生,这五个方面处于平等地位。这种平等主要包括人格平等。只有平等,才能在心理上占据主动地位,才能谈得上主动阅读、感悟和评判,对话也才成为可能。一直以来,学生对文本、作者和编者抱有敬畏之心,对教师的依赖和尊重,心理上不平等的,影响了阅读效果。平等,意味着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俯视学生,而是“蹲下身子来与学生一样高”,从学生角度、视野、心理、情感等去理解学生;意味着与学生心理位置互换,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但是,平等并不等于相等的,教师与学生在学养、年龄、经验等方面也是不平等的。惟其这种不平等,存在差异,才能产生教学。人格的平等是对话的条件,学识的不平等是对的动力,对话就是为了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文本的解读是语言交际的基本话题。围绕着课文的理解是对话的基本内容。如果对话的内容离开了文本,脱离文本规定性的制约,像断了线的风筝那样四处飘悠,最后落到哪儿是哪儿,那就会完全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使语文失去“语文味”。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应在语言交际的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师生对话就是给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机会,通过对话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形成言语交际的良好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也使我们的语文课不至于失去“语文味”,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永远生机盎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什么是小学语文老师的语文味
语文味强调的是教学的个性化和文化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激发情感,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深刻理解文章的意理,巧妙运用幽默,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增长知识,还能提升情感,丰富精神世界。这样的教学方法,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思想的解放。语文味在教学中的体现,不...

语文味的意思是什么
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的原则,努力追求一种美好的境界。这不仅需要构建一种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还需要教师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教学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丰富他们的生存智慧,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
1、首先,语文课重在教师与学生平时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提高;2、教师在上语文过程中,提前备课,把相关历史背景查询,语文好词好句准备好,并且分析用字练字的好处,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字凝练水平;3、知人论世,结合生活中活生生的语文例子加以说明,通俗易通;4、让学生概括内容和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什么是语文老师的语文味
语文味,首在“咬文嚼字”。语文的魅力,源自文字的精确、丰富与细腻。古今文人墨客皆以“一字千金”的精神雕琢文字,诸多经典之作,其字句之推敲,令人叹为观止。语文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而这种能力的培养,课堂是主战场,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地引导学生理解文字的精妙与准确。《海洋——21世纪的...

语文味指哪三味
一是读味,静心默读,动情诵读。二是写味,圈点批注,摘抄写作。三是品味,咬文嚼字,品词品句。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

怎样做一个有语文味的语文教师
做一名有语文味的教师必备:1、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们都说要给学生半桶水,老师必须具备一一桶水。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你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2、过硬的文学修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你还需要知古博今的文学修养,只有具有博览群书的知识,你的课堂才能成为精彩的知识海洋...

如何营造说明文教学浓浓的语文味
1、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何愁教不好?他们自己也会学了.2、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3、教师自己要有文本解读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4、要重视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文章不在于技巧,关键在于富有真情实感.5、掌握一些实用的语文教学法,多向名家学习,...

浅谈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
一、要教出语文味,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和语体意识不同的文体和语体有不同的教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最合适某种文体或语体的教学形式或手段,并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对文学作品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并引导学生在品味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而领会其意境美。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

教研员评价我的课,说我没有语文老师的味道。请问什么样是语文老师的味道...
一、语文教师应该有与时俱进的观念,密切关注身边所发生的事件(包括文学、影视音乐、网络及一切可能的信息来源),进一步的注意生活与语文的联系,让自己所上的语文课富于时代的气息,让自己永远都对生活充满激情。因为一个语文教师的言语味,应该是历史的积淀,是读书教书这体验思考取得的成效和形成的风格...

如何确保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如何才能上出“语文味”一、把握学科性质 “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