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资料
孙毓棠自30年代起,长期从事历史科学的教育和研究,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中国经济史,特别是中国近代经济史领域。
孙毓棠编辑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是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中较早出版的一种,在国内外产生过很大影响。全书凡九十万字,一点一滴地汇集了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有关中国新式工业基本情况的资料,征引中外档案、报刊、私人著述不下三百种。其中包括卷帙浩繁的《北华捷报》、《英国驻华各口岸领事商务报告》、《海关贸易报告》、《教会新报》、《申报》等等,凡当时国内能够找到的有关资料,哪怕是临时散发的小册子和文件,也都在收辑之列。
值得强调的是,孙毓棠在编辑这部资料集时,并未满足于资料的检出,而是寓研究于整理之中。经他仔细分析、归纳,精心编排,全书纲举目张,研究者稍加注意便可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因此,可以认为,这部资料集(连同后来汪敬虞所编第二集)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资料》的前言,孙毓棠写了《十九世纪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一文,综合叙述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生过程,有不少独到的发现和精辟的见解。这些发现、见解与《资料》的内容可谓相得益彰。
中国近代经济史
除了编辑上述资料集外,孙毓棠还写下了一系列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论文,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以及19世纪帝国主义在工业、铁路、银行、借款等方面的对华侵略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其中最重要的篇章已经结成《抗戈集》一书。
孙毓棠不仅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领域内有卓越贡献,在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也有很深厚的造诣。他在40年代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论丛》一书,以及此后陆续发表的《汉代的财政》、《战国秦汉时期的纺织业》、《关于北宋赋役制度的几个问题》、《清代的丁口记录及其调查制度》等论文都是这方面的明证。尤其是《战国秦汉时代的纺织业》一文(凡8万余字),充分挖掘和利用了文献资料和当时所能掌握的出土文物,对战国秦汉时代纺织、染织技术,包括丝织、麻织、葛织、毛织和炼织技术的进步作了十分具体的探讨,极尽耙剔梳理之能事,填补了我国古代经济史研究领域特别是手工业生产史上的一项空白。
历史观
早在1949年之前,孙毓棠已经认识到历代文化盛衰嬗替的原因深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之中,因而在治史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各种社会经济现像,并开始探索其本质和规律。解放后,他接受了马列主义,对经济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坚持认为,在历史科学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纯经济史。经济与历史发展本是同一个整体。所谓经济史的研究,不过是从人类经济活动发展的角度(有别于政治、军事、文化诸角度)去阐述历史。只有承认纯经济史并不存在,更不存在脱离政治的经济史,经济史的研究才有意义。
虽然孙毓棠治学的重点在中国经济史领域,且如一般所认为的那样在断代史方面尤精于秦汉史。但是孙毓棠追求的是一种融古今中外于一炉的境界。他决不将自己局限于某一断代史或某一专史。在他看来,只有将每一项专题研究同时置于纵的和横的联系之中,才有可能穷其底蕴;而只有尽可能多角度、大跨度的考察,才有可能使死的史料变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历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孙毓棠常说:一个具有历史实在感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历史学家。
历史学其他贡献
事实上,孙毓棠兴趣至广,文、史、哲无不涉猎。由于他生平谨慎,不肯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留给我们的不是很多。但仅就中国史研究的成果而言,已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中外关系各个方面。其中,如《西汉的兵制》、《东汉兵制的演变》等篇虽发表于30年代,但迄今尚为人称道。
孙毓棠学术成就
孙毓棠是中国30年代以来历史科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人物,他的学术成就多方面且显著,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史,特别是近代经济史领域。他的杰出贡献之一是编辑了《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这部作品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全书共九十万字,详实收录了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国新式工业的基础资料...
孙毓棠历史学贡献
自20世纪30年代起,孙毓棠先生在历史科学的教育和研究领域做出了持久的贡献。他的主要成就集中在中国经济史,特别是在中国近代经济史领域,他的研究工作尤为突出。孙先生编纂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作为早期出版的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之一,对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部著作总计九十万字...
孙毓棠的学术成就
中国经济史资料孙毓棠自30年代起,长期从事历史科学的教育和研究,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中国经济史,特别是中国近代经济史领域。孙毓棠编辑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是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中较早出版的一种,在国内外产生过很大影响。全书凡九十万字,一点一滴地汇集了鸦片战争到...
孙毓棠的个人贡献
孙毓棠还注重对外关系史的研究,他的学士论文便是《中俄北京条约及其背景》。他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对外关系史的范畴。他又是中国较早留心中非关系史和探讨中亚、中东历史的学者之一。1978年以后,他在历史研究所筹建并领导了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任室主任)和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
清华大学历史系附录四
孙毓棠先生回国后,从魏晋南北朝史转向中国经济史,他的课堂上,地图绘制的技艺与专业知识相得益彰。世界史课程阵容强大,如噶邦福先生的希腊罗马史,孔繁鬻先生的中古史,刘崇?先生的近代史,他们的讲解都深深影响了我们对世界历史的理解。历史系在陈寅恪先生之后,先后引入周一良先生和何基先生,他们的...
闻一多的故事
这是闻一多为孙毓棠刻的一枚篆章。孙是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毕业后赴日留学。抗战爆发后,两人同在西南联大执教,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交」。抗战胜利后,闻推荐他到牛津大学做客座教授。这段边款文字,其实就是一段临别赠言。把它看成是一封特殊形式的「家书」,固然未尝不可;但是,治印者利用边款记录...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的主要成绩
研究会还聘请在本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成就并年高望重者若干人为顾问。在过去的20多年中,著名学者林甘泉、林剑鸣、高敏、张荣芳、周天游等先后任本会会长。现任会长为王子今先生。著名学者孙毓棠、杨宽、张维华、韩连琪、马非百、陈连庆、熊铁基等曾任研究会顾问,现任顾问为何兹全、林甘泉、田余庆、安作璋、朱绍...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机构发展
自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成立以来,它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始终致力于学术繁荣、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为秦汉史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如今已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术团体。以下是其主要成就的概述:首先,研究会定期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包括每2-3年一次的年会和国际学术讨论会,以及不定期的专业研讨会。
清华大学的历史你有哪些了解?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
无锡名人(无锡名人故居分布图)人物介绍
孙毓棠唐照千孙克定刘操南冯焕文工商类荣宗敬荣德生唐星海唐翔千唐英年杨翰西王禹卿薛明剑华绎之荣智健荣智雯荣毅仁无锡籍将军钱树根臧穗糜振玉朱增泉包富红王锡仁王普丰陈章元吴炳兴殷宝洪冯金茂蒋文郁王祖敏邓铜山史祥彬华钟亮杜云生张纪根无锡籍院士陈新顾夏声陈太一周镜钱伟长周培源史绍熙钱保功王补宣承淡安顾真安唐西生王选陈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