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
1.大明王朝传位到崇祯皇帝,朝廷腐败已到极致,国难当头之时,朝堂上一些富可敌国的王公大臣居然不思报效,不肯为筹集粮响而一夜白头的崇祯皇帝捐献钱物,甘做铁公鸡。兵临城下之时,大明各地勤王之师为保存实力也都按兵不动。所以李自成后期收拾大明破碎山河犹如摧枯拉朽一般,不费多少周折。反观清朝,前有努尔哈赤,后有皇太极励精图治,八旗子弟兵精马壮,早有问鼎中原之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的虎狼之师,岂是李自成对付明军那么容易。
2.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入京师,登基之后表面上一片祥和,实则内部矛盾重重。起初农民军军纪严明,后来以大将刘宗敏等为首的将领各自为号,烧抢掠夺,民心尽丧。以丞相牛金星为代表的实力派和以李岩等人为代表的士族水火不容,大大削弱了大顺军力量。
3.大顺军入主京师,但是并未实现一统,内有地主势力和南明残余反扑,外有清军虎视。大顺政权并没有稳固的大后方基地作为战略纵深,一片石之战大败之后只能节节败退,溃败的速度令人难以置信。
4.以李自成为首的众多大顺早期将领虽然能征善战,可惜皆为草莽,不堪治国的大任,军中谋士或遭排挤,读书人或得不到录用,大顺政权面临严重缺乏治国干炼之才的尴尬局面,因此没有人规划一个清晰的治国方略。所谓打江山易,治江山难,糊里糊涂得过且过焉有长久不败的道理。
5.李自成大顺政权和皇太极的清军在拉拢明将吴三桂时的一系列失误,直接导致了吴三桂降清。引狼入室已成典故,大顺政权失去战略缓冲的时机加速灭亡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