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对卫生计生领域社会工作日益重视,为这项工作的全面推进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政策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整理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对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改革,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建构新型卫生计生服务体系迫切需要专业社会工作介入
更加重视心理社会关爱和人文关怀,更加重视生态系统和多元视角解决个体与社会问题,更加重视多专业跨界合作、多资源整合支持的个性化方案开展精准服务,是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趋势。医疗卫生、人口计生领域也正在朝着这个趋势改革发展,在此过程中亟须引入和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从医学模式看,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随着医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步意识到疾病病理不仅在身体器质病变,而且与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疾病的治疗不仅要采取生物治疗方式,也要从心理、社会层面进行合理调适和功能修复。同时,随着医学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原来单纯的疾病医治逐步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制度相衔接,为疾病患者及家庭提供更加健全的支持保障。从健康照顾模式看,正在由注重身体健康向关注身、心、灵、社“全人”健康模式转变,目前国家正在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传播健康生活理念。从计生服务模式看,由过去重点做好人口控制向优生优育、妇女和婴幼儿健康服务、失独家庭服务等大计生服务转变。积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大规模培养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做好心理、精神和社会支持服务工作,对实现医学模式、健康照顾模式和计生服务模式的现代化、人文化转变,促进卫生计生服务体系的提升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从当前看,发展医务专业社会工作,还是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和谐医院建设、提升医院人文关怀的重要手段。
专业社工介入卫生计生服务已有相应政策要求
目前,至少有8个国家政策文件对卫生计生领域社会工作发展做出相关规定和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提出,“开展医疗执业保险,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增进医患沟通”。
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印发的《“十二五”和202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国人口发〔2009〕5号)提出,“加强生殖健康咨询师队伍、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基地建设、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积极鼓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及群众团体参加社会工作者水平考试,并取得社会工作者执业资格”。“增强群众参与和群众自治的能力,加大乡村两级群团和自治组织队伍的培训力度,切实增强生殖健康咨询和社会工作能力和本领,10年内培养10万名生殖健康咨询和社会工作的群众团体和自治骨干队伍。15年内村级工作人员要全部取得生殖健康咨询或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
原卫生部印发的《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卫人发〔2011〕15号)提出,“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加强健康管理、心理卫生、公共 营养 、老年 护理 、社会工作等相关人才培养”。
国务院印发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提出,“改进群众就医服务,三级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普遍开展预约诊疗、‘先诊疗、后结算’、志愿者和医院社会工作者服务,优化医疗机构门急诊环境和流程,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综治办等11部门《关于加强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的意见》提出,“各级综治、民政、卫生计生部门和残联等要依托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类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加强衔接配合,充分发挥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作用,积极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康复工作,为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服务和人文关怀。扩大专业人员类别,吸收精神康复专业人员、精神卫生社会工作人员进入精神卫生工作队伍”。
国务院转发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10部门出台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基本满足工作需要,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广泛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各地要建立健全精神卫生专业队伍,合理配置精神科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探索并逐步推广康复师、社会工作师和志愿者参与精神卫生服务的工作模式”。“教育部门要加强精神医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学等精神卫生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
国家发改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民政部、 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印发的《关于开展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的 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5〕57号)提出,“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试点工作。每个试点地区至少要扶持1个社会组织,并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专业机构逐步建立健全由精神科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康复师、社会工作者组建的多功能服务团队”。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提出,“加强医院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完善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三级医院应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儿童医院、艾滋病定点医院等专科医院可以与儿童、艾滋病患者关爱组织等合作,提供体现专科特色的志愿者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研究明确卫生计生领域专业社工的职责作用
在医院就职的专业社工,要以面向患者及家属健康干预、心理支持和调适医患关系为主,发挥好“医务服务的好帮手、病人就医的引导员、患者心灵的抚慰者、就医矛盾的疏导人、医患关系的润滑剂”的作用。根据上海的实践探索,医院社工的主要职责是:(1)主动发现、筛选和处理转介的个案;协助患者和家属利用医院服务并提供咨询;评估患者社会及心理状况并及时干预;协助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等开展临终关怀服务。(2)协助制订患者入院和出院计划,配合医务人员对诊疗提出建议;配合开展双向转诊;参与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和管理过程;积极预防医患纠纷。(3)为患者寻求广泛的社会支持;整合社区资源,与家庭医生相结合开展社区工作;组织管理医院志愿者。(4)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与支持,减轻其心理压力。
在精神卫生机构就职的专业社工,要以针对特殊疾病干预和提升患者社会适应与社会康复能力为主,主要职责是:(1)配合精神科医师、康复师、心理治疗师等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实施个案管理,及时评估患者情况;(2)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3)协助做好出院后的转介安置;(4)寻求各种社会资源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支持。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职的专业社工,主要职责是:(1)协助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推动实施私人医生计划;(2)协助开展疾病防治和健康知识与政策宣传;(3)协助做好医院、精神卫生机构转介患者的社区治疗与康复服务;(4)协助做好重大传染疾病的社会风险预防与控制。
在人口计生服务机构就职的专业社工,主要职责是:(1)协助开展优生优育政策与知识宣传;(2)协助做好有特殊困难的孕妇、产妇、婴幼儿健康照顾服务;(3)协助做好失独家庭特殊关爱服务。
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医务社会工作发展 经验 做法
190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聘请首位社会工作者,开启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如今在美国,许多医院设有社会工作部,医务社会工作者根据医院规模按比例配置。仅霍普金斯大学附属医院就有100多名社会工作者。美国医院联合会还将是否设立社会工作部作为鉴定医院是否合格的一项指标。我国台湾有关法律规定,综合性医院平均100张床位必须配备1名专业社工。目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医务社会工作者和医生、药师、护士一样,成为医院服务团队的重要一员,专业社会工作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民国时期就开始了医务社会工作探索。早在1921年,北平协和医院就设立了社会服务部,社会工作者开始为患者服务。随后,齐鲁大学附属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重庆仁济医院等也设立社会服务部,开展医务社工服务。这一时期,北平协和医院的邹玉阶和宋思明撰写的《医院社会工作》是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山之作,书中提出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当时在国际上也很超前,当前仍然不过时。
改革开放后,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经历了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2000年,上海东方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分别成立了社会工作部,开启了新时期医务社会工作实践历程。2010年,中国医院协会成立医院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从2010年开始,在卫计委有关司局的指导下,先后在北京、上海、青海、济南等地召开了全国医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广东等省份也举办了全省医务社会工作研讨会。特别是2012年,上海市卫计委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全市建立医务社会工作制度;深圳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全市48家医院配备医务社工,标志着医务社会工作在一些地区开始进入由点到面发展的新阶段。
总结各地医务社会工作实践,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新增发展模式。北大人民医院、上海儿童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等在医院内部新设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部,采取招聘或转岗方式培养使用医务社工。二是整合发展模式。对医院原有的医务管理、工青妇工作岗位和人员进行整合撤并,设立社会工作部,同时增加医务社会工作职能。三是外部购买模式。重庆市精神病福利院、长沙市精神病福利院等机构采取购买民办社工机构服务模式,深圳采取购买医务社工岗位方式,在医院、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下一步,民政部将积极配合国家卫计委,在总结地方做法、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适时研究制定加强卫生计生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从国家层面加快推动卫生计生领域专业社会工作发展。
专业社会工作者对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改革
国务院转发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10部门出台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基本满足工作需要,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广泛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各地要建立健全精神卫生专业队伍,合理配置精神科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探索并逐步推广康复师、社会工作师和志愿者参...
社会工作专业就业方向
2. 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类社会组织中工作,如慈善组织、非营利组织、社区发展组织、环保组织等。慈善机构 3. 政府机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政府相关部门工作,如民政局、社会保障局、卫生计生委等。4. 企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责任、社会公益等相关...
新时代需要加强专业化的什么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新时代需要加强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公...
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
1、社会工作机构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类社会工作机构从事社会工作实践,社区服务中心、福利机构、儿童保护机构、老年人福利机构等。这些机构的需求量相对稳定,就业机会较多。2、政府部门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也可以在政府相关部门从事社会工作,民政局、社会事务局、卫生计生委等。政府部门对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真的没有前途吗?
社会工作专业还是很有前途的,就看你怎么去选择工作就业了。有很多社会工作者可以干一些事业型的工作,比如街道办事处,政府部门,都需要社会工作人员,你也可以去考公务员,有很大的优势。
社会工作者是干什么的
社会工作者是在社区中为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的专业人员。他们隶属于国家民政局,是国家为了推动城市化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而设置的岗位。社会工作者主要在自然居住小区内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他们是活跃在我国社区建设第一线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是专门从事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社区工作是在党...
社会工作1+7什么意思
1.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迫切需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 社会工作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提供专业社会服务,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制...
社工专业的学生毕业了能干吗?
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司法矫治、人口计生、应急处置等领域都可以。社区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社工专业教师、医院社会工作者、学校行政工作者(包括辅导员)、驻校社工、社工事务所、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
2023社会工作专业就业方向 好不好就业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的选择,主要就业单位为高校、党校、民政、劳动、计生委、外事、管理咨询公司、文化新闻出版等单位工作。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杜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
社会工作专业好不好 就业方向分析
1、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社会认可度还不太高,就业范围比较窄,主要就业单位为高校、党校、民政、劳动、计生委、外事、管理咨询公司、文化新闻出版等单位工作。2、该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杜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