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主教的历史

我想知道红衣主教的相关知识,包括他的地位,发生的重大事情

  红衣主教,正规的称呼是 枢机主教~ 因为他们穿红衣服,所以中国人称他们为红衣主教~

  枢机是教宗治理普世教会的职务上最得力的助手和顾问。1917年颁布的天主教法典称“枢机”为教宗的参议会(Senate),由教宗选拔任命;1983年颁布的天主教法典(参照349条及356条)则称他们为特别组成的团体〔称为“枢机团”(College of Cardinals)〕,依法享有选举教宗的权利,并以集体方式协助教宗处理较重要的事项,或个别地协助教宗处理普世教会的日常事务。

  历史沿革
  枢机体制是教会设立的一种职务,并非建基于神律,亦不是神品(圣秩)的一个等级。 枢机的职务,源于罗马教区的司铎团(Presbyterate)。 自公元最初数世纪起,罗马教区划分为多个区域,各有一间重点教堂或所谓「本堂」(即堂区教堂:Titular Church)。这些「本堂」按地域分为几个组别,而这些组别又各自与罗马五个大殿(Patriarchal Basilicas)保持联系。五个大殿是:拉特朗大殿(罗马主教座堂)、圣伯多禄大殿、圣保禄大殿、圣老楞佐大殿及圣母大殿。 所谓「枢机」,字源上来自拉丁文cardo一词,意即「枢纽」或「门铰」(英文为hinge)。教会视一个教区的主教座堂——主教驻守的地点——为教区的中心或「枢纽」。在教会历史上,那些驻在座堂的司铎,或固定地驻在某教堂或「本堂」,或原本为服务某教堂而领受司铎圣秩,但后来奉派为另一教堂服务的司铎,渐渐称为「枢机司铎」(Priest Cardinals 或Cardinal Priests)。在罗马,「枢机司铎」的职责包括代表罗马主教,即教宗,在「本堂」及罗马其中一个大殿奉献圣祭、分担教宗行政职务、出席教区会议和担当教宗的顾问。 由公元最初数世纪起,罗马亦设有多个执事区(Deaconries),由区域执事 (Regional Deacons)负责爱德服务和物质上的需要,以及协助罗马几间大殿的礼仪。他们渐渐称为「枢机执事」(Cardinal Deacons)。 由于身为罗马主教的教宗职务日渐繁重,故此教宗邀请那些邻近罗马的教区(称为「罗马城郊教区」:Suburbicarian Sees或Suburban Sees)的主教来分担他的职务,包括出任顾问和代表教宗主持拉特朗大殿及其它大殿的隆重礼仪(尤其主日圣祭)。这些罗马城郊教区传统上有七个(在公元第七世纪仅有六个),地域及名称在历史曾有改变,但今日教会惯常列举的是Ostia, Palestrina, Porto-Santa Rufina, Albano, Velletri-Segni, Frascati, Sabina-Poggio Mirteto这七个教区,而它们的主教渐渐称为「枢机主教」(Cardinal Bishops)。 公元769年召开的罗马教省会议(Roman Synod)规定,罗马的主教——教宗——必须由罗马教区的执事和「枢机司铎」当中选出来。从1059年起,为进一步确保教会首牧的选举不受俗世势力的影响,教宗尼各老二世(Nicholas II)规定,唯独「枢机主教」有权选举教宗,而其它等级的枢机和罗马教区的圣职班须接纳被选出的教宗人选。至于罗马君王,则只礼貌上获通知选举教宗的结果。至公元1179年,教宗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规定,上述三个等级的枢机都有权选举教宗。 近代的枢机团组织,由1150年起开始定型。当时教宗尤真尼三世(Eugene III)任命了奥斯底亚(Ostia)的主教为枢机团团长(Dean),又另委任一位教廷总务长(Camerlengo),其职责是在教宗出缺期间,处理教廷行政事务。 从十二世纪起,罗马教省以外的一些神长,也被委任为枢机。 亦自公元十二世纪起,枢机的职衔,亦授予其它总主教及主教,而至公元十五世纪,亦授予拉丁礼的宗主教。 自十三至十五世纪,枢机的数目通常不超过30名。教宗西斯笃五世于公元1586年,参照旧约时代以色列所设的七十位长老,规定枢机的数目为70名。这数目一直至教宗若望二十三世(1958-62)才开始增加。 1965年,教宗保禄六世规定,东方礼教会的宗主教(Oriental Patriarchs)亦可被任命为枢机,且应列入主教级。 教宗保禄六世于1973年规定,参与选举教宗大会的枢机人数不得超过120名。 按1929年签署的拉特朗条约(Article 21),枢机被视为梵蒂冈城邦的亲王,纵使他们不是居住于梵蒂冈城内,而是居住于罗马城内,也享有梵蒂冈国民的权利及特权。 总括而言,枢机的制度源于罗马教区的圣职班和教省会议(Synod)。在教会历史上,枢机的职责逐渐由礼仪及牧民层面,转移到行政层面。

  等级
  按照教会传统,枢机团分为三等级:主教级,由教宗授以罗马城郊教区衔者,以及东方礼之宗主教而被列入枢机团者;其次为司铎级及执事级。(参照法典350条1项) 按传统,Ostia城郊教区的领衔主教,同时出任另一个罗马市郊教区的领衔主教,而且兼任枢机团的团长(Dean),是所有枢机中的首席。(参照法典350条4项) 「枢机司铎」和「枢机执事」,分别由教宗授以罗马城内的堂区(Parish)或执事区(Deaconry)衔,使他们在名义上隶属罗马教区的圣职班。东方礼(Oriental Rites)的宗主教(Patriarch)如被任命为枢机,可以本身的宗主教区(Patriarchal See)为衔。(参照法典350条2-3项)

  基本条件
  枢机候任者必须至少是司铎(意即:可以是司铎或主教),且有杰出的学识、德行和处事的才干(参照法典351条1项)。历史上出任枢机者包括平信徒、执事、司铎和主教。然而,1917年颁布的天主教法典规定,枢机候任者必须至少为司铎。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于1962年更规定,凡擢升为枢机者,如果是司铎,应祝圣为主教,但曾有若干位被任命为枢机的司铎获豁免晋牧。

  背景
  (一)牧守世界各地一些较重要的总教区 [例如作为省会或首都的总教区,如米兰、巴黎、纽约、华盛顿、马尼拉、首尔(汉城)、东京等] 的主教和在传教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教区 [如Mainz (德国)] 的主教。 (二)修会会士,尤其是历史较悠久和较大的修会的会士,如本笃会、方济各会、道明会、耶稣会等。 (三)在学术和教会事业上有杰出贡献的司铎或主教。
  编辑本段委任枢机的程序
  传统上每隔几年,教宗在二月二十二日「建立圣伯多禄宗座节」或另一日期公布新任枢机的名单。 枢机的任命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教宗在由他召开,并只由在任枢机出席的一个闭门「御前会议」亲自提名(nominate)及批准(approve)一些适当人选。其次,教宗发出通知书(biglietto)给个别候任者,并按时把全体新枢机名单公布。最后,在教宗主持的御前会议中,新枢机们作信德宣誓、从教宗手中领受红色的方型帽(Biretta)及圆形小帽(Zucchetto),并获授以罗马的一个堂区的领衔主任司铎职或领衔执事职,以表达他分担教宗在罗马教区的牧职。其后,他与教宗及其它枢机一同奉献圣祭(称为Mass of the Rings)时,亦获赠枢机戒指(Cardinal’s Ring),以标志他崇高的身份、牧职和与罗马教宗的密切共融。此外,「枢机司铎」及「枢机执事」,须到他们获指派的罗马教区辖下教堂,出席就任领衔主任司铎或领衔执事的仪式(「枢机主教」则没有此仪式)。
  编辑本段职责
  枢机在其任命获公布后,立即享有法定的义务和权利。(参照法典351条2项) 多个世纪以来,枢机们曾享有治理和监督一些在罗马城郊教区和在罗马的堂区和执事辖区的权力。时至今日,他们只是这些地区神形上的赞助人和顾问。(参照法典357条1项)传统上一些枢机也曾出任修会的赞助人(Cardinal Protectors),但这制度已于1964年取消。 今日,在一般情况下枢机们的职责分为以下两个组别: (一)少数的枢机驻在梵蒂冈,全职出任宗座部门 [部(Congregations)、委员会 (Commissions / Councils)、法院(Tribunals)等的主管或重要职分]。 (二)大多数的枢机全职牧守世界各地的总教区(或教区),同时兼任上述某些宗座部门的委员(例如已故胡振中枢机曾出任宗座万民福音部和礼仪圣事部的委员)。 特殊情况: (一)出席教宗召开的「御前常会」(Ordinary Consistory)和「特别御前会」(Extraordinary Consistory)。前者由全体枢机,或至少在罗马居留的枢机参加,目的一般是为举行某些极为隆重的活动,但有时是为咨询某些重大事项。后者由全球各地的枢机出席,或是基于特别需要,或为处理重大事项。(参照1983年的天主教法典353条1-3项) (二)以教宗亲身代表(Legate a latere)身份,出席隆重典礼或集会,或以教宗特使(Special Emissary / Envoy)身份,受教宗委托,执行某项牧灵职务。(参照法典358条) (三)参加选举教宗的会议(Conclave)[未达八十岁的枢机,有参选权和被选权。按:被选为教宗者原则上可以是枢机团以外的男信徒]。
  编辑本段教宗默存于心中的枢机
  教宗默存于心中的枢机(Cardinals in pectore / in petto) 他们是在某些情况下,基于环境因素,名字由教宗保密,待适当时候才由教宗公布出来的枢机。
  编辑本段红衣主教
  枢机的身份不仅是一位教会神长领受的殊荣,而且也表示,身为枢机者在有必要时,为信仰作证,「流血」舍生亦在所不辞。故此传统上枢机的礼服(长衫、披肩、方型帽等)都是「鲜红」色的,因此枢机们也俗称「红衣主教」。其实称他们为「枢机」较合适。[参照枢机就任仪式「授予方型帽(Biretta)」的经文]
  编辑本段退休年龄
  枢机的职衔是终身的,然而,在履行职务上,他们有退休年龄。教宗保禄六世于1970年规定,年龄达八十岁的枢机无权出席选举新教宗的大会。此外,年龄达七十五岁者,不再担当宗座部门的主管,而年龄达八十岁者就不再出任宗座部门的委员。
  编辑本段枢机团的现况
  多个世纪以来,意大利半岛的枢机占全体枢机的一半以上。在保禄六世 (1962-78)及若望保禄二世 德国的枢机主教约瑟夫·拉青格
  (1978-2005)任内,枢机数目一直加增,并且比以往更具普世幅度,扩展至全球各地。至2006年2月7日,枢机人数达178名,其中110位年龄未逾八十。这178名枢机,来自65个国家,其中欧洲占92名,北美18名,拉丁美洲31名,非洲16名,亚洲17名,大洋洲4名。现时枢机团中有9位枢机来自耶稣会,7位来自方济会,6位来自慈幼会,另有15位其它会士;其余来自教区神职人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31
发迹于甘肃的江湖帮派。总舵流动不定,多设于水中大船上。红衣教主孙汉清,很少与教众见面,即使开会也是隔着屏风垂听。红衣教分舵遍布十八省,每省香堂 一至五个不等。教内级别森严,管理严密。普通教众衣饰上缀一星,小得主缀两星,中香主三星,大香主四星。教中共有中原堂、关东堂、西北堂、西南堂、江南堂、东南堂、海外堂、京津堂八大堂。教中有四大长老,缀五星。四大长老之外,有军师、左右拾遗、红衣使者,共八人。此八人能参与教政,面见教主。总舵设有笙歌队、功勋队和铁血队。功勋队教众面貌举止极似教主,专门在危难场合作教主替身。铁血队皆为教主领导,担负暗杀、绑架、刺探敌情和内部监视事务。红衣教崛起于江湖,其心不在江湖。初创之时,宗旨为驱逐满清,恢复中华。因目标宏大,所以教众均心忧天下,乐于为教务捐躯。红衣者遍布社会各界,颇有资财,而教主和教众生活却极为节俭。此教教规极为奇特,违反教主意志为第一大罪,叛者为第二大罪,其他如教众男女婚配等规定,颇具邪魔色彩。红衣教欲联合武林力量与清廷抗衡,不自量力地做一统武林的尝试,遭到失败。教主孙汉清受清廷封赏,走上了勾结朝廷,与武林对抗的道路。
第2个回答  2011-01-31
第3个回答  2019-11-14
第4个回答  2011-01-31
1、
教廷大臣。枢机本意为枢纽、关键、重要之意。枢机主教是天主教会内仅次于教宗高级圣职幕僚,俗称教会亲王。这些才德兼备的教会菁英,是由教宗亲自甄选,协助教宗管理普世教会的事务;能够享有红衣主教教衔的,通常是各大教区大主教上级的都会主教和宗主教,或是梵蒂冈教廷的内阁成员。教宗出缺时,按法律只有他们才有权选举教宗。因戴红帽、穿红衣之故,又称红衣主教。
枢机共分三级:主教级、司铎级、执事级(法典 349-350)。古时曾有俗人担任枢机者,后来 1917年公布的教会法典规定须是神甫,实际上现在都由主教担任。
2005年4月3日,一代教宗保罗二世与世长辞,世界各国重要首脑都云集梵蒂冈悼念这位来自波兰的教皇。教皇一词拉丁语为“父亲”的意思,德语Papst听上去也象儿语Papi,教皇可以说是脱离世俗的最高权力者。刚去世的第264位教皇他的名字已为人熟知,“约翰保罗二世”。从某种角度来说,罗马帝国是被罗马天主教所瓦解。当最后一位罗马皇帝将大权交给教皇后,整个欧洲都“属于”教皇了。而从中世纪时便有了教皇一词,当红衣大主教推出一位新教皇后,他将一直任职到升天,除非自己提出辞职。
约翰保罗二世的俗名为“罗尔·沃伊蒂瓦”,是波兰的红衣大主教。他的年轻时代是在波兰克拉科夫度过的,经历了德国纳粹恐怖时代,在大学里他热衷戏剧。在后来的社会主义波兰中,他坚信自己的信仰。1978年8月,在他之前的一位新教皇被推选了出来,这位教皇破天荒的给自己取了两个名字,即“约翰保罗一世”。在圣经中,约翰和保罗都是耶稣的信徒,教皇任职后都会为自己取一个名字,酷似佛教中的法号,而罗马天主教皇起的名字多为杰出先辈的名字,以表达自己胸中的抱负。可是,约翰保罗一世刚任教皇一个月便与世长辞了。罗尔·沃伊蒂瓦红衣大主教被推选继任,他成为了罗马天主教好几百年来的第一位不是意大利人的教皇,也是波兰人的荣誉。

2、
“红衣主教”是前NBA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主教练——里德·奥尔巴赫(Red Auerbach)的外号。 “红衣主教”奥尔巴赫是曾率领波士顿凯尔特人队9次夺得NBA总冠军的功勋教头。他在1959-1966年间带领“绿衫军”拿下了不可思议的总冠军八连冠,并以938胜479负的战绩在NBA主帅中排名第三。
因为昵称为“Red”,中国球迷送给他一个很有中国味的外号——“红衣主教”。

红衣教主代表什么
红衣主教是罗马天主教会中的重要职位,属于高级神职人员。他们通常是教皇的顾问和心腹,负责处理教会的重要事务。红衣主教身着红色的教会法衣,因此被称为红衣主教。二、红衣主教的历史背景 红衣主教这一职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在当时,红衣主教是教皇的亲密助手,协助教皇治理教会,维护教会的权威和信仰...

红衣教主代表什么
红衣教主代表罗马天主教的高级神职人员。1. 基本含义:红衣教主指的是罗马天主教中的红衣主教,也称枢机主教。他们通常是教皇的顾问和助手,享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威。他们的红色披肩袍是其显著特征,因此常被称为红衣主教。2. 历史背景:红衣主教制度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这些主教在教会中扮演着重要...

红衣主教,还是红衣教主﹖
1. 红衣主教的概念:红衣主教是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教会中的高级神职人员。他们通常担任教会的领导职务,如总主教、教区主教等。其服饰以红色为主,这是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2. 起源与发展:红衣主教这一称谓源于古代罗马帝国的宗教职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衣主教成为教会的核心成员,拥有极高的地位和...

历史上最年轻的红衣主教是谁?多少岁当上?
红衣主教是教皇身边的重要教士,是教皇的辅助人员,教皇在枢机主教中产生,并且在行政上也需要枢机主教的辅助。红衣主教一直都是神圣的象征。但是在十五世纪末,在历史上有名的波吉亚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登基以后,任命他的私生子切萨勒·波吉亚成为红衣主教,这个主教可以说是历史上奇特的红衣主教了。切萨勒是波...

红衣主教的历史
红衣教主孙汉清,很少与教众见面,即使开会也是隔着屏风垂听。红衣教分舵遍布十八省,每省香堂 一至五个不等。教内级别森严,管理严密。普通教众衣饰上缀一星,小得主缀两星,中香主三星,大香主四星。教中共有中原堂、关东堂、西北堂、西南堂、江南堂、东南堂、海外堂、京津堂八大堂。教中有四大长老...

奥尔巴赫为什么被人们称为红衣主教?
粉红色的衬衫 几乎没场比赛不可少的装束 又缔造了八连冠 很厉害的教练 所以大家都这样的称呼为主教

红衣主教是谁
奥尔巴赫1950年成为凯尔特人历史上第三任主教练,同时身兼球队副主席、总裁和总经理职务。“红衣主教”将凯尔特人从1946年建队后4年一直没有进入季后赛的处境中带出,并在1957年帮他们夺得了第一座总冠军奖杯,随后在1959-66年更是创造了NBA历史上空前的八连冠。凯尔特人成就其在体育领域里不可逾越的王朝...

红衣主教奥尔巴赫的传奇人生
阿诺德·雅可布·奥尔巴赫(Arnold Jacob "Red" Auerbach)(1917年9月20日-2006年10月29日),人称“红衣主教”,美国传奇篮球教练员。奥尔巴赫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早年在杜克大学担任助理教练职务,当主教练患上癌症之后,校方有意任命其为主教练,但是奥尔巴赫出于与原主教练的良好关系而拒绝。1947年和...

中国的红衣主教是谁
从利玛窦入华到民国时期,天主教真正在华发展,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可中国教区的红衣主教职位,一直与中国神长无缘,都由西方人担任。有中国牧者尚未具备担任的能力的原因,但最根本的乃是西方国家的保教权,导致了华人司铎难以成为红衣主教。直到二十纪中叶,中国教区才诞生了首位华籍红衣主教—田耕莘,...

红衣主教的历史
红衣主教,正规的称呼是 枢机主教~ 因为他们穿红衣服,所以中国人称他们为红衣主教~ 枢机是教宗治理普世教会的职务上最得力的助手和顾问。1917年颁布的天主教法典称“枢机”为教宗的参议会(Senate),由教宗选拔任命;1983年颁布的天主教法典(参照349条及356条)则称他们为特别组成的团体〔称为“枢机团”(College of...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