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赤壁的典故

历史上,在赤壁发生的比较著名的战役及评论,和赤壁有关的名人故事,越详细越好
谢谢

赤壁之战
战争日期 208年七月 - 208年十一月
地点 乌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结果 孙权,刘备盟军胜利

作战各方
曹操 刘备,孙权
指挥官
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
兵力
约160,000 约50,000
伤亡
不详 不详
赤壁之战
长坂之战–乌林之战–江陵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进取荆州

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其一,在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其二,派遣张辽、于禁、乐进驻兵许都附近,以备不测;其三,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做了实际上的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其四,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其五,铲除了数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七月秋,曹操亲领大军十余万南下荆州,用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的话来说是“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企图一举消灭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天下。正当曹操疾趋宛、叶之时,八月间刘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刘琮在新野(今属河南省)不战而降于曹军。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至此曹军水战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

当时江陵(今湖北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因此刘备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九月,曹军亲率精骑五千,包括亲兵虎豹骑,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东北)击溃刘备军后占领江陵。

曹操至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贾诩劝说曹操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没有理会他的建议。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张辽、冯楷等七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荆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渊驻守江陵,以曹洪驻守襄阳,另以一部水陆军由襄阳沿汉水南向夏口。曹操亲率一部连同新附荆州之众顺江而下,攻打东吴。

当曹操南下时,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同心御曹。鲁肃与刘备相遇于当阳,后刘备用其计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共谋抗曹之计。

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威胁的书信,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相匹敌。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为孙权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他指出(一)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二)北人“不习水战”;(三)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定可取胜。

鲁肃又用激将法进言,说服了孙权,同时劝孙权立即把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先后分析曹军的弱点,指出: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

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编辑]

兵败乌林

周瑜率领的军队在樊口与刘备回合。然后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把军队“引次江北”,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

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即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黄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

时值隆冬,多刮北风,但按气象规律,几天严寒日过后,以常见有少暖之日,风向亦或变为东风,南风。据说,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这一天,晴空风暖,傍晚南风起,及至午夜风急,黄盖以准备的船舰出发,顺风驶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在南岸的孙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同时刘备也自蜀山向乌林进发。盟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加以瘟疫、饥饿,曹军损失大半。幸得张辽,许诸等接应,才得脱险。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满宠驻当阳。
[编辑]

后果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诸侯自然在道义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孙刘联军的战绩更以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的著名战例。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回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编辑]

点评

在评论曹操兵败赤壁,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曹操当时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

传统的评论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败原因归於疾病,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裴松之评论赤壁之战是说:「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役大兴,以损凌厉之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Rafe de Crespigny 认为乌林之战实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
[编辑]

传说与演义

后代的文学家在以此次战争为题材而创作诗、文、小说时,又往往有意地渗入了夸张、附会的成分。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从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表之丧开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到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战事。

《三国演义》则绘影绘声地描写了周瑜的营帐驻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孙、曹鏖兵之处在三江口。

传说、演义,和历史有较大的区别。
[编辑]

附录
[编辑]

史料

主要的第一手史料是陈寿著《三国志》。

《三国志》之《魏书》、《蜀书》和《吴书》中有许多矛盾。

最近30年,考古发现开始补充正史记载。1973年出土了东汉晚期的铜马镫一件,印有东汉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的瓦砚一台,并有东汉铜镜、陶瓷器和箭镞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沉船上的铁环、铁钉、东汉铜镜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发现铜、铁、玉带钩各一件。
[编辑]

赤壁的位置

多年来,学术界对於「赤壁」地望问题讨论,诸说并起被近代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一般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目前讨论的情况看,争论的焦点是蒲圻说、嘉鱼说与黄州说何者为是,其余四说难以成立。

1. 蒲圻说: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胡三省注的《资治通鉴》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主是说。三种说法,蒲圻说较为可信,因为近年蒲圻的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1991年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出版了《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赞同上述观点。
2. 嘉鱼说: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的观点。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
3. 黄州说:还有一说认为赤壁在今武汉以东地带。唐朝杜牧和北宋苏轼都把黄冈(古黄州)西北的赤鼻矶(今「东坡赤壁」)视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苏轼《前赤壁赋》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774207.html?si=3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赤壁赋知识点
一、历史典故 1.赤壁之战 赤壁赋描写的是三国时期的一次著名战役——赤壁之战。这场战役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孙权,结果被孙权和刘备联合打败。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保住了孙权的江东地盘,也为刘备在汉中的抗曹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支援。2.诸葛亮与周瑜 赤壁之战的胜利,离不开两...

赤壁之战的典故是什么
长坂之战–乌林之战–江陵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

火烧赤壁典故
11、放白鸽更是吴宇森导演的招牌戏,诸葛亮火烧赤壁都不忘养几对当传令兵。12、尽管周瑜用尽心机,但诸葛亮还是棋高一着,借来“东风”,才使火烧赤壁计策得以实现。13、干燥的冬季,多风少雨。忘不了火烧阿房宫,忘不了火烧圆明园,忘不了火烧赤壁,忘不了火烧司马懿,忘不了五千年的文明与...

赤壁鏖兵历史典故
赤壁鏖兵历史典故源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东吴与蜀汉联军对抗曹魏的一场重要战役。当时,东吴的军队由周瑜、黄盖、鲁肃等人组成,联合蜀汉的刘备与诸葛亮。曹魏的军队由曹操亲自率领。赤壁之战的战场位于长江赤壁一带,地势险要,水深火热,适合东吴联军利用地理优势...

赤壁之战典故?
1*** 赤壁之战,曹操的人马损伤大半。2*** 赤壁之战后,曹操大军并没有灰飞烟灭。3*** 赤壁之战,曹军号称八十万,实际只有二十万。4*** 赤壁之战曹操中计惨败,只得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5*** 刘备得力于诸葛亮的出谋献策,而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6*** 赤壁之战前夕,蒋干过江到...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出现的典故有哪些?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出现的典故有:1、火烧赤壁:三国时期,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典故。通过全诗中的“三国周郎赤壁”和“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以看出是在引用火烧赤壁的典故。2、儒将周瑜,少年英雄娶小乔:通过全诗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可以看出此引用。作品简介...

周公烧赤壁曹操走麦城是什么意思
“周公烧赤壁曹操走麦城”是一个典故,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赤壁》。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曹操在战败后逃离赤壁,回到麦城。这句话形容了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和被追击的情景。

赤壁之战的成语典故
赤壁之战的成语典故如下: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留下了很多成语典故。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成语典故:草木皆兵: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处于劣势,他便采用疑兵之计,让士兵扮成草木,在远处摇曳不定,使得敌军感到有埋伏,从而达到扰乱敌军的目的。后来这个成语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火烧赤壁的故事梗概!
公元208年,曹操挥军100多万南下,意欲扫平当前最后两个军阀——刘备、孙权,孙刘慌乱不已,最后决定两家联盟,共退曹军。庞统巧献连环计,将曹操战船连为一片,于是诸葛亮先是利用地利草船借箭,再是利用天时巧借东风,黄盖假降乘机举起烈火。火烧赤壁,燃烧了曹操所有战船,并将曹操巧封华容道,却被...

火烧赤壁典故
火烧赤壁典故 刘备把军队驻扎在樊口〖在湖北省鄂城西北〗, 单等着东吴的消息.听说周瑜的战船到了, 刘备马上派使者去慰劳.周瑜对使者道了谢, 让他向刘备转达自己的意思.他说: ”我本应该去拜见刘豫州, 可是重任在身, 不能轻易地离开队伍.如果刘豫州能够劳驾来一趟, 那就太好了.” 刘备听了使者的 报告 , 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