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

如题所述

从正虚瘀结论治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初探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MPD,myelodysplast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 是2001年WHO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新设立的一大类髓系肿瘤,作为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临床、血液学具有骨髓增生异常(MD)和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双重特点,即骨髓中髓系细胞1系或2系具有MDS的病态造血现象和凋亡过度,这种发育异常且为无效造血,导致外周血中该系细胞减少且形态异常,又有cMPD的髓系(粒、单、红、巨核系)一系或多系细胞的过度增殖且为有效造血,引起外周血该系血细胞增多伴有或不伴有发育异常。常见症状有疲乏无力、贫血、食欲不振、消瘦、腹部不适、左上腹胀满、盗汗、低热等,同时有肝脾肿大明显。其中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及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65-75岁,中位生存期多为20-40个月,后者预后更差,治疗上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1、理论渊源

祖国医学对MD/MPD没有对应的病名描述,但通过回溯文献,其相关主诉均分别与祖国医学中的一些疾病描述相似。如贫血继发的神疲乏力,头晕心慌,食欲不振等,与祖国医学中的“虚损”、“虚劳”等描述相同。如早在《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谓:“精气夺则虚。”其临床表现如《素问玉机真藏论》记载:“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而《难经》的创立“五损”之说,载曰:“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至明代方隅《医林绳墨》提及:“虚者,气血之空虚也;损者,脏腑之坏损也”;“阳虚多痼冷,阴虚多积热”。而对其治疗更是在《素问》“三部九候论”、“至真要大论”中提出:“虚则补之”、“劳则温之”、“损则温之”等治疗原则。《难经》创立“五难”之说,“十四难”提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

其疾病过程中同时又可见细胞增殖引起的低热盗汗,肝脾肿大等症状,症同祖国医学的“血瘀”、“Y瘕”等,即为“营气过盛”的血实证,可以表现为“血瘀”、“内蒸”、“Y积”等病理现象。血瘀之说始于《黄帝内经》,《灵枢》中的“恶血”即为瘀血最早的记载,《灵枢百病始生》篇谓:“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肝脉急甚者为恶言,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后者对“肥气”的描写形象地指明了巨脾症的特征,《素问五脏生成》提到:“有积气在心下,支月去,名曰肝痹。”也与临床肝脾肿大引起的左上腹不适,饱胀和牵引感症状相似,《诸病源候论》谓:“瘀久不消,则变成积聚Y瘕也。”;“积者,脏病也,阴气所生也。”;“积聚牵强,按之不能转动为Y。”《证治准绳》谓:“瘀血成块,坚而不移,名曰血Y。” 其治疗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血实宜决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其意以疏导瘀阻,和其络脉,可使血气流畅。《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载:“血痹阴阳俱微”,提示阳气不足而阴血涩滞为痹,治疗上“针引阳气”,不独治血分,气行则血行,去其邪实以散血瘀。

如上所述,均为现代医家对MD/MPD疾病的认识提供了丰富的文献基础和诊疗思路,一些实用方剂也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一定疗效。

2、临床应用

疾病本身就是邪正相争的结果,邪是病邪,正是精气,所以中医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五常政大论》载:“经络以通,血气已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即指出治血实应疏通血脉,除去血实;而血气虚衰,又应复其血气,从而平调阴阳。MD/MPD因其疾病本质,以及临床表现的双重性,病机为邪毒与营血相抟,结成Y瘕,故其治疗既要从虚劳脾肾精气论其不足,又有血实瘀结过盛之候,总以补虚化瘀为主旨,取法《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五劳虚极羸瘦……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V虫丸主之。”立意在于化瘀通闭而又能滋血生血。临床症状多见:腹中结块,面色灰黯,形体羸瘦,午后低热盗汗,倦怠乏力,头晕耳鸣,动则心悸,胃纳不佳,夜寐一般,二便尚调。舌淡暗或紫,苔薄腻,脉细涩或弦细。四诊和参,病属祖国医学之瘀证,证属正虚瘀结。病由劳倦过度,肝脾失调,积之日久,瘀积更甚,可见Y块质硬,渐见增大;Y积不消以致中气大伤,脾胃受损,气血阴精耗伤,面色灰黯,形体羸瘦;脾虚不得运化水谷精微,以致气血生化乏源,心脉失养,肝木失养,清窍失养,四肢肌肉无以濡养,则有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肝血亏虚,伤及肾阴,且邪毒潜伏于内,蒸腾血液,损其骨髓,发为内蒸;舌脉从之,均为气血亏虚,血瘀内结之象,病性虚实夹杂。治则化瘀散结,补虚消Y。方药:可选膈下逐瘀汤合三才封髓丹加减。药用当归、川芎、桃仁、赤芍、五灵脂、丹皮、玄胡活血化瘀,配合香附、乌药、枳壳调达肝脾、行气止痛;人参可改用太子参、甘草补脾缓中,与化瘀药物合用,益气以通络脉;扶正不离补养真阴,故有熟地、天冬;内有邪毒伏热,伤其精髓,用黄柏坚阴制火,佐砂仁行气宽中,取方意为得阴以秘阳,使水火既济,精归于肾,以精生血。在疾病进展时,可见热象起伏,身热不退,贫血加重,肝脾进行性肿大。若气虚为甚,佐大剂黄芪合当归,偏重补气,以气生血;血虚常责肾阴亏虚不能化血,用熟地、枸杞、山萸肉补养肾阴,赖阴精秘固则能生血,淮山药补脾生精,取其精血同源;阴损及阳,加用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等阴阳互济,以生精血;若邪热内伏,可用蛇舌草、半枝莲、山豆根、大青叶等清解伏热;若真阴难复、伏热较甚,可加用生地、玄参、鳖甲、地骨皮滋阴降火;若腹中Y块增大,可合用鳖甲煎丸加黄药子、猫爪草、山慈菇、蛇六谷化瘀软坚,消补兼施;脾失健运,胃纳不佳,则可取陈皮、沉香曲、鸡内金等扶脾合中;夹有湿热阴亏,加用半夏、竹茹、石斛养阴利湿;若白细胞或血小板总数明显升高,外周血见幼稚细胞,则可加用西黄丸,牛黄解毒片等中成药。

3、临床病例

患者,女,51岁,自2004年起出现乏力不适,当时未重视,2005年因乏力明显加重,伴低热盗汗,4月1日至瑞金医院查WBC 9.6×10^9/L,Hb 75g/L,PLT1238×10^9/L,骨髓涂片:三系均见病态造血;病理:造血组织/脂肪组织:90/10;ALIP(+);网纤++;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BCR-ABL基因(-),考虑 MD/MPD。4月13日予羟基脲1.0qd,Ara-c 100mg ×1日,干扰素 300万U/支 qd治疗,2005.5.4血常规WBC2.5×10^9/L,Hb 129g/L,PLT 129×10^9/L ,此后病情反复,白细胞波动于1.0~10×10^9/L,血红蛋白50~90g/L,血小板110~1200×10^9/L,间断应用羟基脲和干扰素, Hb小于60g/L则予输血支持,(06.8.30)血常规:WBC11.8×10^9/L,Hb83g/L, PLT1110×10^9/L,(06.9.8)复查骨穿:仍考虑MD/MPD。于06.9.12日起予以亚砷酸(10mg*14天)化疗,(06.9.23)血象WBC6.3×10^9/L,Hb70g/L,PLT935×10^9/L。后患者于门诊用干扰素300万U/支qod, 07年3月12日查血常规:WBC8.2×10^9/L,Hb56g/L,PLT744×10^9/L,予输血支持,症见:腹中结块(脾肋下四指),面色晦暗,形体羸瘦,午后低热盗汗,身疲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唇甲无华,食少纳呆,二便尚调。舌淡紫,苔薄腻,脉细涩。四诊和参,病属祖国医学之瘀证,证属正虚瘀结。患者病由劳倦过度,邪毒营血相抟,结积于内,可见Y块质硬增大;瘀毒内盛,耗伤气血,血气失荣,见面色晦暗,唇甲无华,身疲乏力,形体羸瘦;心神失养,则心悸气短,头晕耳鸣;脾失健运,则食少纳呆;邪毒内伏,阴血亏虚,见低热反复;舌脉从之,均为气血两虚,血瘀内结之象。治则补益气血,化瘀散结。药用:党参、白术、熟地、淮山药、当归、赤芍、三莪术、地鳖虫、白花蛇舌草、重楼、黄药子、半枝莲、大青叶等,方用一月,症状大为缓解,守方随症加减,干扰素300万U/支改为每周两次,停羟基脲等其它所有药物,未再输血,随访WBC在5.0×10^9/L左右,Hb在80g/L左右,PLT在400×10^9/L左右,中药未曾中断,半年前干扰素已减量每周1/4支(75万U),仍在门诊随访。

4、体会

MD/MPD与急性白血病不同,病程相对较长,有一个正邪交争,相持的阶段,为中医药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发挥自身整体调护,辨证施治特色的锲入时机;其又与MDS不同,血实症状更明显,也因其出血症状相对较少,中医药在活血化瘀,攻补兼施上的优势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本病辨其正虚,同时包含了气虚、血虚、阴虚的含义,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所胜,而其之间又会相互转化,有时也是疾病进展的一种表现。瘀结主要体现了本病的另一特殊表现,瘀血邪毒积聚体内,进而耗伤气血阴精,《血证论》提出:“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即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意,故此当为诊治用药的主攻方向。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益气养阴的药物能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功能,活血化瘀药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改善免疫功能紊乱状态,增加红系祖细胞对红细胞生成素的敏感性,使红细胞增殖分化,辨证施治冀以扶正固本,增强机体自身抗肿瘤活力,杀伤肿瘤细胞,并改善贫血,使疾病得到缓解 [4]、[5]。正常情况下气血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若气血失调,气郁不舒,血行不畅,则可导致气滞血瘀,瘀结日久,必成瘕积聚。活血化瘀药物在血液病的使用局限于疾病本身特点,有无出血风险,考虑由于血瘀证虽然存在于疾病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但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证存在,且活血化瘀类药又分为和血、活血、破血等不同种类[6], 临床用药应根据需要,辨证合理用药。而临床组方由多味药构成,许多单味药又含有多种的化学成份,这些成份如何发挥作用,哪种成份占首要地位及表现相应作用, 也是临床医师工作探索的一个方向。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骨髓增殖性疾病简介
骨髓增殖性疾病,通常简称为MPD,是一种涉及造血干细胞的肿瘤性增生疾病。其特点是骨髓内的细胞普遍增多,其中某一特定系列的细胞过度增殖,持续不断。根据增生的主要细胞系列,MPD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红细胞系的过度增生为特征,表现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2. 慢性粒细胞...

骨髓增殖性疾病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有什么区别?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目前认为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所致的造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增生,成熟和幼稚细胞有形态异常即病态造血。部分患者在经历一定时期的MDS后转化成为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是什么
骨髓增殖性疾病,简称MPD,是一组造血干细胞肿瘤增生性疾病。在骨髓细胞普遍增生的基础上,有一系列细胞尤其突出,呈持续不断的过度增殖。临床上根据增生为主的细胞系列的不同分为四种。一、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二、以粒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也称为CML。三、以...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MPD,myelodysplast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 是2001年WHO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新设立的一大类髓系肿瘤,作为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临床、血液学具有骨髓增生异常(MD)和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双重特点,即骨髓中髓系细胞1系或2系具有MDS的病态造血现象和凋亡过度,这种...

什么是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是指因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异常,而导致的骨髓组织持续增殖所引起的一组疾病。这类疾病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病变发生在多能干细胞;每一种疾病以骨髓某系细胞的异常增殖为主,并伴其他系统细胞受累的表现;各病之间可互相转化;可发生骨髓外化生。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包括以下3类,我们将在...

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病态造血情况
CMML,单核细胞绝对值大于1,骨髓中原始细胞在5%至20%之间,属于MDS\/MPD的范畴。值得注意的是,WHO分类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侧重于临床表现,对于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信息的包含相对有限。因此,对于MDS患者来说,理解自己疾病的类型,病态造血的程度以及骨髓增殖的情况至关重要。这将帮助你在就医时清晰传达病情...

骨髓增生疾病【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您好!骨髓增殖性疾病是一组以骨髓恶性增殖为主的疾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骨髓早期增殖旺盛,晚期可以出现继发性骨髓纤维化以及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等。目前,其治疗措施是服用抑制造血药物如羟基脲,同时使用...

骨髓增生是什么病
骨髓增生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涵盖了影响骨髓中细胞异常增殖的多种疾病。骨髓是身体内产生血液细胞和某些特殊蛋白质的主要器官,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当骨髓中的某些细胞异常增多,超过正常范围时,就会导致骨髓增生。这种增生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骨髓增生的类型...

骨髓增生性疾病怎么治
骨髓增生性疾病也叫骨髓增殖性疾病,是由于骨髓内的细胞异常增殖所引起来的疾病,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还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针对以上疾病,有个治疗的基本方法。首先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以口服伊马替尼为主,兼顾可以口服羟基脲,进行降低白细胞的治疗;而...

骨髓增生性疾病怎么治
骨髓增殖性疾病也称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该类疾病不可治愈,但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对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以口服羟基脲片降细胞治疗,皮下注射干扰素治疗。该类疾病多数有JAK2基因阳性,目前有新的靶向药物芦可替尼已经...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