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骜不驯惨遭灭门:施琅为什么会投降清朝

如题所述

人们不免会问,施琅原来在郑成功队伍中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投靠清政府呢?这当然不会是没有原因的。据《先王实录》(亦称《从征实录》、《赐姓始末》等书的记载,施琅甚有才干,但恃才倨傲,屡忤成功,早引起郑成功的不满与恼怒,但因平时军事斗争紧张,无暇顾及解决私人矛盾问题,积怨日深,终有一天爆发了。那是因施琅杀亲兵而引起的。施琅亲兵曾德逃亡,被郑成功提拔为亲随,后又被施琅擒而治之,成功得知后驰令勿杀,然施琅已斩之。成功因此大怒。从此,两人演成为你死我活的死对头。
明永历六年(1652)四月二十日,郑成功下令逮捕施琅及其父施大宣、其弟施显。施琅被逮后,交由忠定伯洪习山缚于一船中,不多久,施琅用计逃脱,匿藏于副将苏茂家中,郑成功下令搜查,但不可得。施琅出逃后“去安平投施天福依(郑)芝豹,求为排解”(见江日升:《台湾外纪》)郑成功非但不接受调解,还在得知施琅逃入安平后派人去刺杀他。行刺失败,郑成功更为恼怒。竟将施琅的父亲施大宣、弟弟施显杀了,致使郑、施关系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至此,施琅既不能回归郑军,也不能久匿民间,被逼走了投清道路。
这里,可以这么说,施琅恃才倨傲,目中无人,引起郑成功的不满与恼怒,欲治服他,自是他其咎自取。问题是,施琅错误再大也不至于死罪,更不该杀其父和弟,而郑成功不顾后果,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已。这不能不说是郑成功的失策和过错。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4
转贴:施琅施三变
北宋之柳永初名“三变”,即所谓“奉旨填词柳三变”。三变这名字起得好生诡异,而他有两个哥哥分别叫“三接”和“三复”,也挺怪的。不过这篇文章里我想写的不是他,而是施琅。把“三变”这个称呼加于施琅头上倒是相当的合适。施三变郎,呵呵。
这施琅原名“施郎”,是晋江人,跟我也能算是闽南同乡了。按其自称,他“十七岁做贼”,从小就不是什么好鸟。明末乱世,施郎投到了南安人郑芝龙手下,充当下级军官。大家都知道郑芝龙当时乃是闽海一霸,东西洋商船往来于福建的都要向他交纳保护费。当时的郑氏集团不但富可敌国,而且还有一支相当宠大的海陆军队。郑氏的海军曾经数次击败来犯的荷兰海军,而当时郑氏的陆军人数亦不下十数万。
甲申国变,满鞑南下,崇祯、弘光两朝俱没后,郑芝龙于1645年扶持明宗室唐王朱聿键于福州即皇帝位,改元隆武。逃到福州的朝廷自然是由郑芝龙来控制。郑芝龙与满清暗通款曲,不愿出兵北伐。时任首席大学士的黄道周不愿坐以待毙,向隆武帝请命出兵光复江西。郑芝龙象征性地进行了配合,派出一小批人马参加黄道周的队伍,其中就有施郎。进入江西后,施郎揣测黄道周之军队孤立无援,此行必败,便在半道抄小路逃回了福建。其人品可见一斑。黄道周后来兵败被执,英勇就义,那是后话。
1646年郑芝龙降清,隆武帝被满清杀害。像施郎这样的人,自然是追随郑芝龙剃发易服,降了满清。大家都知道,郑芝龙投降之后发现被满清骗了,教人武力胁迫带到了北京软禁,手下的军队也全部被遣散或收编。施郎被分到另一个汉奸李成栋的手下,跟他一起进攻广东。这是施郎的第一次变节。
李成栋出身流寇,后来被政府招安,满清南下后又马上卖身投靠,充当满鞑的马前卒。著名的嘉定三屠便是这厮所为。也许是同性相斥,施郎在他手下混得很差。1648年(永历二年) 李成栋因为不满于满清对他不够信任,便在广东宣布“反正”,施郎跟着李成栋剪了辫子换上汉服,又成了政府军。这是施郎的第二次变节。
在反正后的李成栋的军队里,施郎依然很不得志,还老有被人火并的危险,于是他带队逃离广东,投奔了正在闽南兴起的郑成功。郑成功重用施郎,任命其为左前锋镇,统率精锐部队。 郑成功的力量渐渐强大,控制了闽南沿海包括厦门在内的几个岛屿。1651年,反正的李成栋已经被清军消灭,广东又被尚可喜和耿继茂这两个汉奸占领。郑成功决定进攻潮州、惠州以解决粮源,于1651年正月率军渡海前往广东南澳。施郎又犯了老毛病,觉得此行不利,便拒绝同去广东。郑成功便将左前锋镇的指挥权移交给副将苏茂,而将其送回厦门。施郎从此对郑成功怀恨在心,日益跋扈起来。后来他又把头发剃光,要胁说他要去当和尚了。我怀疑他其时已经打定主意要降清了,否则剃发做什么?
到了五月, 施郎擅自捉拿郑氏亲随曾德。郑成功严令他放还,而施郎居然不管不顾,“促令杀之”。于是郑成功判断施郎反形已露,将他们父子三人捉拿归案(包括其父施大宣和其弟施显)。可惜押送过程中施郎得以逃脱,潜入清军控制区,又一次当了汉奸。此为其第三次变节,由此也坐实了他“施三变”这一名字。投降满清之后,施郎改名施琅,以示对过去的决裂。
第2个回答  2017-05-24
施琅的多变,是应时而变。
  一变:1646年(顺治三年),郑芝龙见清兵席卷中原,南明政权大势已去,率心腹部将500人,分乘5艘战船抵达福州投清。其中包括施琅。
  二变:1649年(顺治六年),担任清朝总兵的施琅在广东陷入绝境之际,出人意料地得到郑成功的礼遇。于是,他就跟随郑成功走上了反清复明的道路。他的部将数千人成为郑成功的重要力量。施琅为郑成功献计献策,并亲身参与袭取厦门,立下卓著战功。
  三变:由于郑成功与施琅个性反差、矛盾激化,造成施琅的父兄被杀。施琅遂离开郑成功,第二次降清。安然的评价是公允的:施琅第二次降清,属于被逼上梁山,谈不上个人品质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郑成功盛怒之下,轻率地错杀施琅的父亲弟弟,才导致施琅这样一位杰出的海军将领投入清军的怀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桀骜不驯惨遭灭门:施琅为什么会投降清朝
那是因施琅杀亲兵而引起的。施琅亲兵曾德逃亡,被郑成功提拔为亲随,后又被施琅擒而治之,成功得知后驰令勿杀,然施琅已斩之。成功因此大怒。从此,两人演成为你死我活的死对头。明永历六年(1652)四月二十日,郑成功下令逮捕施琅及其父施大宣、其弟施显。施琅被逮后,交由忠定伯洪习山缚于一船中...

施琅为什么会投靠满清呢?
第二,郑成功和施琅的性格问题。刚才讲过,施琅的问题就是狂妄骄傲。依仗自己的军事才华,不把领导放在眼里,这样的人本事再大,最终也很难有善终。我想,即使没有斩杀曾德的事件,将来施琅在郑成功的手下也没有什么号下场。至于郑成功呢?最大的问题是滥杀!在《先王实录》里面,有名有姓被郑成功杀死的...

施琅为什么被康熙帝杀掉?
因为施琅是个墙头草翻来覆去的投降叛变,毫无忠诚可言,俗称三姓家奴。在清朝没有立足之处,最后就现在投靠在广西的明朝残余势力李成栋,但是在明朝时期李成栋和施琅不合,所以就把施琅推荐到了郑成功这边,本想和郑成功好好干。但是到了郑成功这边,依旧未能得到公正的待遇。最后施琅和郑成功决裂。这一次的...

清初投降的那些明朝大将,结局分别如何?
施琅,原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1646年)郑芝龙投降清廷,施琅随着投降,不久即叛,回归郑成功部。施琅为人跋扈,桀骜不驯,与郑成功部将曾德有仇。顺治八年(1651年)施琅将其私自杀死,郑成功大怒,抓捕了施琅德弟弟施显,施琅于是又投降清廷,郑成功斩杀施琅的父亲施大宣、弟弟施县,施琅与郑成功决裂,死心塌地的以剿灭郑氏为...

“施琅攻台,郑姓一家遭灭门”
施琅攻下台湾康熙下令不让他登岸,郑姓也没被灭门,郑克爽投降了,这说的是总假设,施琅全家被郑家杀了,有血仇,(中离间计的结果)

揭秘:民族英雄郑成功一家惨遭施琅灭门惨案真相
文献模糊记载,使得郑成功究竟有没有后代,留下不少争议。>经证实,郑成功的确有后代,而这项重大的学术追查,则是由日本人完成的。由于郑成功母亲是日本人,日本史学家对郑氏家族格外有兴趣。追查郑成功后代的过程,更仿佛是一部侦探小说。当年,郑成功孙子郑克塽向 投降。明朝皇族宁靖王听到消息后,悲愤...

《康熙王朝》中,为什么康熙会重用养马的姚启圣?
其实这一点就是康熙皇帝的高明之处了,首先,姚启胜是周培公推荐给康熙的,而周培公是康熙皇帝特别信任的一个大臣,由他着重推荐的那么自然,不会有什么错。康熙皇帝用人,从来不看他的出身,只看他有没有真才实学,对于姚启胜这么桀骜不驯的人来说,恐怕也只有康熙皇帝才能够驾驭得住他。其次我们可以...

求明朝与清朝的战争(要电视剧)
云南,拿到粮饷的永琰大喜,不听阿桂的劝阻,贸然亲自带兵出征,中了缅军的埋伏,大败。缅军迫于清朝的强大,战胜后求和,清军被迫议和。哈图、阿德克新战死。阿桂大恸。中军大帐,永琰和阿桂争着承担战败的责任。和珅却突然说他们根本就没打过败仗,众人大惊。和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番大道理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