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物理知识古诗 是含有物理知识的古诗,谚语、俗语或古文都行,最好写上包含哪些物理知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6-14
‘‘两岸猿声啼不住,孤帆一片日边来”: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 :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
捞不到的水中月,摘不到的镜中花(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面镜成像和光的折射现象)
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距离扩大,引力缩小)
麻绳串豆腐--提不起(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釜底抽薪(沸腾要吸热)
鸡蛋碰不过石头(压强)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

包含物理知识古诗 是含有物理知识的古诗,谚语、俗语或古文都行,最好...
14、千里眼,顺风耳 :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

古诗、谚语、俗语、古文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关于声 光力)
明察秋毫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金风玉露 泛指秋天的景物。洞察秋毫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春蛙秋蝉 春天...

关于物理的古诗、谚语、俗语12句
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

关于初中物理知识的诗句
1. 乘除信物理,感慨击所逢。———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彭城行》 2. 达人穷物理,嗜理如嗜炙。———年代: 宋 作者: 陈著《次韵戴成叔》 3. 事体须是为物理,人情安处是天机。———年代: 宋 作者: 邵华《首尾吟》 4. 细宗天时知物理,常将儆戒保和来。———年代: 宋 作者: 汪应辰《太上皇...

要10句古诗 谚语 俗语 或古文中说光的反射”
回答:1.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游蒋山》苏轼(宋) 2.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泊樟镇》杨万里(宋) 第一句提出“为什么太阳光会被山峰挡住?”第二句提出“为什么要推开山腰的浮云,才能看到峰顶,阳光只能从云缝中穿出照亮江面?”其实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道理。 3.宝钗好耀首,...

谁能帮忙找一找有关物理知识的谚语、俗语、诗句?(越多越好,最好50条...
含物理知识的诗句---原来诗句可以这样理解的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是声源振动产生的(钟敲产生钟声),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到客船) 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 分析:前两句诗字面上意思是诗人想“一日”之内往返...

要10条古诗、谚语、俗语、古文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3.古诗句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谁能帮忙找一找有关物理知识的谚语、俗语、诗句?(越多越好,最好50条...
1、(2005年辽宁省大连市)我国民间有名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 热。2、(2005年吉林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2005年吉林省)在《千字文...

有关物理参照物的诗句
3.关于物理的古诗、谚语、俗语12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光的折射和反射。 千里江陵一日还,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两岸猿声啼不住,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轻舟已过万重山,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

古诗词中关于能量转换的诗句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