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白话译文: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事例:
1、西汉有个人叫路温舒,从小好学,但家里穷,没钱读书,只好以替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个池塘边,见里面的蒲草一片一片的又宽又长,于是采了一大捆背回家,晒好压平,裁得与竹简一般长,编连起来。
然后他不断地借书来抄,并做成一册一册的,每次放羊就带在身边,边放羊边读书,最终成就了大学问。
2、唐朝郑虔的情形与之类似,他爱写字,却没钱买纸。他听说某座寺院堆了几屋子的树叶,便付了点钱将那里租下来,然后每日在树叶上练字。等他把所有树叶写完,也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3、清朝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小时候记性差,常被同学讥笑,但受《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的启发,他总是告诫自己要“笨鸟先飞”。结果,在百倍付出、看似迟缓却从不松懈的努力中,默默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启示:所有成功的背后都一定隐藏着与之相应的付出。如果你不下功夫,即使有智慧,也很难成功。如果你肯下功夫,即使智慧一般,也可以成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是李白说的;
原文: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白话翻译:
磨针溪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她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书籍简介
宋祝穆撰。穆字和甫,建阳人。《建宁府志》载穆父康国,从朱子居崇安。穆少名丙,与弟癸同受业於朱子。宰执程元凤、蔡杭录所著书以进,除迪功郎,为兴化军涵江书院山长。是书前有嘉熙已亥吕午序,盖成於理宗时。所记分十七路,各系所属府州军於下,而以行在所临安府为首。盖中原隔绝,久已不入舆图,所述者惟南渡疆域而已。
书中体例,大抵於建置、沿革、疆域、道里、田赋、户口、关塞、险要,他志乘所详者,皆在所略,惟於名胜古迹多所胪列。而诗、赋、序、记,所载独备。盖为登临题咏而设,不为考证而设。名为地记,实则类书也。然采摭颇当,虽无裨於掌故,而有益於文章。摛藻掞华,恒所引用。故宋、元以来,操觚家不废其书焉。
叶盛《水东日记》,称元绛闵忠诗石刻在广州,《方舆胜览》乃载在封州,又误以为魏矼作,亦讹数字。幸真迹石刻尚存三洲岩中,则小小舛误,亦所不免,要不害其大致之详赡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谁说的?
祝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白话译文: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哪个人写的?拜托了!
出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作者简介:祝穆,字和甫,初名丙,其先新安(今安徽歙县或曰建阳)人,徙居崇安(今属福建)。祝穆少年丧父,读书于朱熹家塾。20岁,朱熹命黄干为他举行冠礼。《方舆胜览》主要记载南宋临安府(今浙江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是谁
祝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白话译文: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
只要什么铁杵磨成针
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因读书不顺,弃学了。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典故是什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老奶奶说:“做针。”李白越发奇怪了:“做针?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奶奶说:“能,一定能。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李白听了老奶奶的话,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就能成功。从此,李白刻苦学习,进步很快。后来,他成了一位有名的诗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谁说的?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一名言出自宋朝学者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故事讲述了李白在象耳山中读书时,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杵,她告诉李白,她要将铁杵磨成针。这个场景深深打动了李白,促使他改变学习态度,最终完成了学业。这句谚语象征着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再艰难的任务也能完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谁说的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李白说的。李白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句充满了哲理和人生的智慧。在他的一生中,他游历了许多地方,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因此他的诗句也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其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在教导人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努力,...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的全诗是什么?
结论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并非诗句,而是一个流传的寓言故事,源自宋朝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这个故事讲述了唐朝诗人李白年轻时游学,遇到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棒,她表示要将其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启发,从此刻苦读书,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这个成语常用来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谁说的?
此外,这句话还传递了一种正能量和乐观的态度。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乐观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表达了持之以恒、功夫重要以及乐观积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