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谁说的?

如题所述

祝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白话译文: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

扩展资料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事例:

1、西汉有个人叫路温舒,从小好学,但家里穷,没钱读书,只好以替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个池塘边,见里面的蒲草一片一片的又宽又长,于是采了一大捆背回家,晒好压平,裁得与竹简一般长,编连起来。

然后他不断地借书来抄,并做成一册一册的,每次放羊就带在身边,边放羊边读书,最终成就了大学问。

2、唐朝郑虔的情形与之类似,他爱写字,却没钱买纸。他听说某座寺院堆了几屋子的树叶,便付了点钱将那里租下来,然后每日在树叶上练字。等他把所有树叶写完,也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3、清朝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小时候记性差,常被同学讥笑,但受《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的启发,他总是告诫自己要“笨鸟先飞”。结果,在百倍付出、看似迟缓却从不松懈的努力中,默默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启示:所有成功的背后都一定隐藏着与之相应的付出。如果你不下功夫,即使有智慧,也很难成功。如果你肯下功夫,即使智慧一般,也可以成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5

是李白说的;

原文: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白话翻译:

磨针溪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她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书籍简介

宋祝穆撰。穆字和甫,建阳人。《建宁府志》载穆父康国,从朱子居崇安。穆少名丙,与弟癸同受业於朱子。宰执程元凤、蔡杭录所著书以进,除迪功郎,为兴化军涵江书院山长。是书前有嘉熙已亥吕午序,盖成於理宗时。所记分十七路,各系所属府州军於下,而以行在所临安府为首。盖中原隔绝,久已不入舆图,所述者惟南渡疆域而已。

书中体例,大抵於建置、沿革、疆域、道里、田赋、户口、关塞、险要,他志乘所详者,皆在所略,惟於名胜古迹多所胪列。而诗、赋、序、记,所载独备。盖为登临题咏而设,不为考证而设。名为地记,实则类书也。然采摭颇当,虽无裨於掌故,而有益於文章。摛藻掞华,恒所引用。故宋、元以来,操觚家不废其书焉。

叶盛《水东日记》,称元绛闵忠诗石刻在广州,《方舆胜览》乃载在封州,又误以为魏矼作,亦讹数字。幸真迹石刻尚存三洲岩中,则小小舛误,亦所不免,要不害其大致之详赡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2-15
【原文】李白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 。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笑其出。老妪曰:“功到自然耳。”白大为感动,遂还读卒业,卒成名士。 【译文】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第3个回答  2011-02-15
释义
做任何事,只要肯下功夫,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编辑本段出处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编辑本段示例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肖明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编辑本段典故
第一个: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第二个:悬梁刺股
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 西汉时期,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或“刺股悬梁”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第三个: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2-15
李白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谁说的?
祝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白话译文: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哪个人写的?拜托了!
出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作者简介:祝穆,字和甫,初名丙,其先新安(今安徽歙县或曰建阳)人,徙居崇安(今属福建)。祝穆少年丧父,读书于朱熹家塾。20岁,朱熹命黄干为他举行冠礼。《方舆胜览》主要记载南宋临安府(今浙江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是谁
祝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白话译文: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

只要什么铁杵磨成针
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因读书不顺,弃学了。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典故是什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老奶奶说:“做针。”李白越发奇怪了:“做针?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奶奶说:“能,一定能。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李白听了老奶奶的话,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就能成功。从此,李白刻苦学习,进步很快。后来,他成了一位有名的诗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谁说的?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一名言出自宋朝学者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故事讲述了李白在象耳山中读书时,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杵,她告诉李白,她要将铁杵磨成针。这个场景深深打动了李白,促使他改变学习态度,最终完成了学业。这句谚语象征着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再艰难的任务也能完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谁说的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李白说的。李白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句充满了哲理和人生的智慧。在他的一生中,他游历了许多地方,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因此他的诗句也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其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在教导人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努力,...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的全诗是什么?
结论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并非诗句,而是一个流传的寓言故事,源自宋朝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这个故事讲述了唐朝诗人李白年轻时游学,遇到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棒,她表示要将其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启发,从此刻苦读书,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这个成语常用来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谁说的?
此外,这句话还传递了一种正能量和乐观的态度。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乐观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表达了持之以恒、功夫重要以及乐观积极的态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