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余数定理

如题所述

中国余数定理
中国余数定理,也称中国剩余定理,孙子剩余定理。
从《孙子算经》到秦九韶《数书九章》对一次同余式问题的研究成果,在19世纪中期开始受到西方数学界的重视。1852年,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向欧洲介绍了 《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题和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1876年,德国人马蒂生指出,中国的这一解法与西方19世纪高斯《算术探究》中关于一次同余式 组的解法完全一致。从此,中国古代数学的这一创造逐渐受到世界学者的瞩目,并在西方数学史著作中正式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在中国数学史上,广泛流传着一个“韩信点兵”的故事: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他英勇善战,智谋超群,为汉朝的建立了卓绝的功劳。据说韩信的数学水平也非常高超,他在点兵的时候,为了保住军事机密,不让 敌人知道自己部队的实力,先令士兵从1至3报数,然后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再令士兵从1至5报数,也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最后令士兵从1至7 报数,又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这样,他很快就算出了自己部队士兵的总人数,而敌人则始终无法弄清他的部队究竟有多少名士兵。
这个故事中所说的韩信点兵的计算方法,就是现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的一次同余式解法。它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一项重大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最早提出并记叙这个数学问题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题目。这道“物不知数”的题目是这样的:
“今有一些物不知其数量。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它,则最后还剩二个;如果五个五个地去数它,则最后还剩三个;如果七个七个地去数它,则最后也剩二个。问:这些物一共有多少?”
用简练的数学语言来表述就是:求这样一个数,使它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孙子算经》给出了这道题目的解法和答案,用算式表示即为:
用现代的数学术语来说,这幅“开方作法本源图”实际上是一个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稍懂代数的读者都知道: 《孙子算经》实际上是给出了这类一次同余式组 的一般解:
其中70、21、15和105这四个数是关键,所以后来的数学家把这种解法编成了如下的一首诗歌以便于记诵:
“三人同行七十(70)稀,
五树梅花二一(21)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15),
除百零五(105)便得知。”
《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题虽然开创了一次同余式研究的先河,但由于题目比较简单,甚至用试猜的方法也能求得,所以尚没有上升到一套完整的计算程序和理论的高度。真正从完整的计算程序和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秦
九韶在他的《数书九章》(见图1一7一1)中提出了一个数学方法“大衍求一术”,系统地论述了一次同余式组解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
秦九韶为什么要把他的这一套计算程序和基本原理称为“大衍求一术”呢?这是因为其计算程序的核心问题是要“求一”。所谓“求一”,通俗他说,就是求“一个 数的多少倍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余数为一”。那么为什么要“求一”呢?我们可以从“物不知数”题的几个关键数字70、21、15中找到如下的规律:
图1-7-1 文澜阁四库全书本《数书九章》书影
其中70是5和7的倍数,但被3除余1;21是3和7的倍数,但被5除余1;15是3和5的倍数,但被7除余1,任何一个一次同余式组,只要根据这个规律 求出那几个关键数字,那么这个一次同余式组就不难解出了。为此,秦九韶提出了乘率、定数、衍母、衍数等一系列数学概念,并详细叙述了“大衍求一术”的完整 过程。(由于解法过于繁细,我们在这里就不展开叙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参阅有关书籍。)直到此时,由《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题开创的一次同余式问 题,才真正得到了一个普遍的解法,才真正上升到了“中国剩余定理”的高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余数定理''可以用什么简单通俗的语言解释吗?
余数定理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用来解释多项式函数在特定点的值与函数值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它阐述了当多项式函数在某个点求值时,其结果相当于多项式在该点被x减去该点值的差整除后的余数。这个定理在解决多项式方程求根问题时非常有用,为理解多项式的性质提供了重要工具。余数定理的核心在于,对于任意...

《余数定理》是什么?
为了更深入地解释这个定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当我们进行除法运算时,无论被除数有多大,只要除数是固定的,余数总是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就是从0到除数减一之间。也就是说,余数永远不会超过除数。这是因为一旦余数达到或超过除数,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继续除以这个数,从...

剩余定理 余数定理
余数定理是指一个多项式f(x) 除以一个线性多项式(x-a)的余数是 f(a)。若f(a)=0,则(x-a)为多项式f(x)的因式。例如,(5x³+4x²-12x+1)\/(x-3) 的余式是 5·3³+4·3²-12·3+1=136。广义剩余定理亦称广义贝祖定理,是余数定理在矩阵多项式上的推广。

《余数定理》是什么?
在数论的领域里,有一个备受瞩目的定理,它就是孙子定理,也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这个定理主要涉及解决同余方程组的整数解问题,对于理解初等数论的人来说是基础且不可或缺的。尽管在这里直接复述定理内容并不适宜,但它的核心思想是关于找寻满足特定条件的正整数解。值得注意的是,孙子定理并非为了解决单...

剩余定理余数规律
余数定理是一种数学概念,它指出一个多项式f(x)除以一个线性多项式(x-a)时,其余数可以表示为f(a)。这意味着如果f(a)的值为0,那么(x-a)就可以作为多项式f(x)的因式。举个具体的例子,如果我们要计算多项式5x3+4x2-12x+1除以(x-3)的余数,根据余数定理,我们只需将x=3代入多项式计算,即...

余数定理公式及解释
余数定理实质上表明,当一个多项式f(x)除以(x-a)时,如果忽略商的部分,剩下的就是f(a)。例如,(5x³+4x²-12x+1)\/(x-3)的余数可以通过将x替换为3直接计算得出,即136。证明过程通过将f(x)表示为商q(x)和余式r(x)之和,而r(x)在x=a处的值即为余数。举个例子,求解...

【国际数学竞赛】余数定理(Polynomial Remainder Theorem)
余数定理是解决多项式除法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处理多项式 [公式] 除以 [公式] 的情况时,我们只需将 [公式] 带入 [公式] 中,计算结果即为余数。以具体实例为例,如考虑多项式 [公式] 除以 [公式],则余数为 [公式]。此定理简化了计算过程,避免了传统长除法带来的繁琐。要证明此定理,我们...

小学生如何理解余数定理
小学生应该是很难理解余数定理的吧,毕竟即使是六年级的小学生,也不过刚刚接触方程,对于多项式和幂几乎没有概念,更不用说余数定理。余数定理(Polynomial remainder theorem)是指一个多项式f(x) 除以一个线性多项式(x-a)的余数是 f(a)。若f(a)=0,则(x-a)为多项式f(x)的因式。例如,(5x&#...

余数定理 怎么理解
余数定理含有三个,分别是余数加法定理、余数乘法原理、同余定理,这样合并起来就好理解了

怎样理解余数定理
用现代的数学术语来说,这幅“开方作法本源图”实际上是一个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稍懂代数的读者都知道: 《孙子算经》实际上是给出了这类一次同余式组 的一般解:其中70、21、15和105这四个数是关键,所以后来的数学家把这种解法编成了如下的一首诗歌以便于记诵:“三人同行七十(7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