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霞的资料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1

新凤霞(1927年1月26日-1998年4月12日),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祖籍江苏,生于苏州,人贩入津。

著名的评剧演员,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曾饰演青衣、花旦,评剧“新派”创始人。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共党员。

6岁学京剧,13岁习评剧,15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

1998年4月12日,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岁。

扩展资料:

擅演剧目介绍:

1、《花为媒》

《花为媒》改编自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王桂庵》及所附《子寄生》篇,是评剧经典剧目,喜剧。

最初由评剧创始人成兆才改变为舞台剧,后由著名剧作家吴祖光改编,1963年拍摄为戏曲电影。由方荧执导,吴祖光编剧,新凤霞、赵丽蓉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王俊卿与表姐李月娥的一段爱情故事。

2、《金沙江畔》

《金沙江畔》根据陈靖同名小说改编,描写了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进入藏族同胞聚居地。

国民党为达到挑拨藏民与红军关系的目的,假扮红军掠走土司的女儿珠玛,红军由此遭到藏胞误解,被断粮断水,后经艰苦努力,戳穿阴谋,继续北上的故事。

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剧目,评剧“五大流派”的代表人物有了首次同台但也是唯一一次合作的机会,在《金沙江畔》中,观众同时看到了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马泰、张德福五位艺术家的身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杨淑敏(1927年-1998年)艺名新凤霞,小名杨小凤,是天津人。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开始任主演。在十年动乱中,杨淑敏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离开评剧舞台后的杨淑敏,在丈夫吴祖光的鼓励下,开始坚持写作和绘画 作为齐白石先生的徒弟和义女,杨淑敏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行笔端庄、古拙、厚朴,内涵雅趣。1998年4月12日,杨淑敏因病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终年71岁。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杨淑敏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杨淑敏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在那个年代,这是新凤霞无法逃脱的厄运:幼年被人贩子由南而北卖到天津,辗转落到一户赤贫人家,从此她成了一个不明身份的人。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人们都认为女孩子是不值得起个名字的。可见,新凤霞这个名字的来历必有一段传奇的佳话。新凤霞曾这样说—— 小时候,人们都叫我小女儿,高兴了叫大女儿,反正是个不值钱的女儿……有一天早晨,突然从外面飞进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地满屋飞,最后落在窗台上不走了。我的大伯父便对我父亲说:“这可是只喜鸟、福鸟哇!常言说:出门见喜飞来凤,凤是鸟中王。”接着便说,“给小女儿起个名,就叫‘凤’吧。”就这样随便一说,全家人都管我叫“凤”了。里里外外也便都这么叫,我总算有了个名字。这也是后来取名时抱定不能少“凤”的缘故吧。
  从6岁开始,我跟二伯父、堂姐姐学戏了。慢慢地,我开始上台演小孩儿、小兔、小狗,但大家还都叫我小凤。幼小的心灵似乎不愿在接受这样“小”的“委屈”。有一天,我赌气对一些爱看热闹的小朋友说:“你们不会喊我大凤吗?小凤、小凤得让你们叫得长不大、长不高了……”知青的姐姐在一旁自言自语地说:“是呀,小凤长大了,能上台演小孩了,也该起个艺名了。小凤,你说呐?”这下可把我高兴坏了,我的姐姐是个要强的好演员,对我一向严格要求。他对我说:“唱戏的高在艺,不在衣,起个艺名好唱戏,往后你的一名还要上说明书、上报纸呢。可不许有了名就摆花架子,拿糖(意即自命不凡),忘了根本啊……”
  姐妹俩开始合计起艺名的事了,我的姐姐叫杨金香。姐姐随口就说,我叫杨金香,你就叫杨银香吧。好了,让你沾我一个字,就叫杨银香。
   这样一说我倒不乐意了,我干吗非沾你的名字呢?但又怎么对姐姐说呢?最后,我还是理直气壮的说了:“我不愿意,银子不如金子,这是你和大姐姐教我的。不比老,不比小,唱戏,要比好,你让我叫杨银香,我就得跟你杨金香比,要不我比谁呀?你是金子,好到头了,我怎么比呀?”
  我的话把姐姐说的不知再怎么安慰我了。接着她又给我起了“翠香”“玉香”,但我都不喜欢“香”字。大姐看出了我喜欢“金”字,最后给我起了个“杨金凤”,这回我总算是满意了,到处告诉人家,自己的一名叫杨金凤……
  然而,好事总是多磨。没几天,我的父亲发现我起了个艺名“杨金凤”,说我这是败坏杨家门风。12岁的我,个子见长了,但人家还都叫我小名---凤。
  13岁时,我开始拜评剧师学评剧。因为我跟姐姐学过京剧,有基础,学戏快。我很快上台演习了。这回师父认真地对我说:“你应该起个艺名了。”师姐师妹中叫霞的名字最多,什么新红霞、新艳霞、新翠霞……师傅对我说,天上的光就是霞,于是我决定叫霞字了。后来我又把自己小名“凤”的来历给师傅讲了。师傅脱口而出:“新凤霞!对了,这个名字好!新凤霞。”
  从此,新凤霞这个艺名代替了我的本名、学名。并曾张榜在“评剧皇后”的位置上。如今,这个名字又列入了中国作家的行列。(本文出自新凤霞自述)
  童年时期随“姐姐”杨金香学习京剧,十三岁拜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等学习评剧,十五岁即开始担任主演。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乌龙院》、《女侠红蝴蝶》、《可怜的秋香》、《双婚配》、《三笑点秋香》等剧目,在天津、上海、济南、秦皇岛等地获评剧观众的好评。1949年北京解放后,新凤霞来到北京组织了北京凤鸣剧社担任主演。1950年,在共产党的戏改方针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实验评剧团,新凤霞任主演兼团长。1951年,新凤霞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解放评剧团任主演兼副团长。1953年,新凤霞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评剧团一队任演员。1955 年,中国评剧院成立,新凤霞在中国评剧院一团任演员、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凤霞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情和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党的文艺队伍中,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艺术道路。她亲自执笔创作演出了以她个人经历为题材的大型评剧现代戏《艺海深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巧儿》是新凤霞青年时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剧目。在《刘巧儿》的创作过程中,新凤霞得到了许多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帮助,新凤霞和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开了戏曲工作者与新文艺工作者联手创作的先河,为戏曲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做出了示范。继《刘巧儿》之后,新凤霞在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评剧《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会受尽摧残迫害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艺术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现了深层次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发展了新派演唱艺术
第3个回答  2019-03-13
新凤霞(1927年1月26日-1998年4月12日),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祖籍江苏,生于苏州,人贩入津。著名的评剧演员,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曾饰演青衣、花旦,评剧“新派”创始人。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共党员。

6岁学京剧,13岁习评剧,15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

1998年4月12日,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岁。
第4个回答  2014-03-16
原名杨淑敏天津人

花为媒演员简介
新凤霞(1927-1998),是中国评剧界的瑰宝。原名杨淑敏,天津出生,早年投身京剧,12岁开始专攻评剧,14岁即崭露头角,担任主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先后担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及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她的代表作品包括《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其...

有关新凤霞的资料,快点啊,必采纳
新凤霞 评剧青衣、花旦。原名杨淑敏。籍贯江苏,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生于苏州。由人贩卖到天津。后由老舍先生设计于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生日。童年时期随“姐”杨金香学习京剧,十三岁拜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等学习评剧,十五岁即开始担任主演。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乌龙院》、《女侠红蝴蝶》、《可怜的...

新凤霞有关资料,简少些,(5句)
新凤霞(1927.1.26-1998.4.12,),评剧演员,饰演青衣、花旦,评剧“新派”创始人。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共党员。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祖籍江苏,生于苏州,人贩入津。6岁学京剧,13岁习评剧,15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

杨淑敏人物生平
1955年,中国评剧院成立,新凤霞在一团担任演员,同时担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及名誉主任等重要职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凤霞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党的文艺事业,致力于为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服务。她创作并主演的《艺海深仇》,以其个人经历为题材,深刻打动了观众。其中,她主演的《刘巧儿》更是影响深远,...

杨淑敏杨淑敏
杨淑敏,艺名新凤霞,与大师齐白石有着深厚的师徒情谊和义女关系。她深受齐白石先生的熏陶,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作品,如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和南瓜,行笔端庄,古拙而厚朴,充满了雅致的韵味。1998年4月12日,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在江苏省常州市因病辞世,享年71岁。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杨...

《我的舞台》资料
《我的舞台》资料:新凤霞 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江苏苏州人。七岁学京剧,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任主演。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

关于新凤霞的资料
新凤霞的资料:新凤霞1927年1月26日生于苏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她6岁学京剧,13岁习评剧,15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1998年4月12日,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岁。

新凤霞简介
新凤霞是齐白石先生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行笔端庄、古拙、厚朴,内涵雅趣。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1998年4月12日,杨淑敏因病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

新凤霞简介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是中国评剧的一代大师。出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苏州,幼年时期便开始京剧的学习,后被贩卖到天津。在艺术道路上,她有着非凡的经历和卓越的成就。1949年北京解放后,她投身于北京凤鸣剧社,担任主演并组织剧团。在共产党的戏改方针指引下,她先后在首都实验评剧团、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凤霞共产党员
最终,1982年,新凤霞的梦想成真,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从此,她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带着更高的责任感,投身于评剧艺术的创作,致力于艺术生涯的下半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评剧艺术的代表性人物,新凤霞始终活跃在公共事业的前沿,她不遗余力地倡导戏曲振兴和评剧繁荣,为戏曲艺术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