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初胡适提遭到了批判

如题所述

毛泽东是胡适的同时代人。在不同时期,对他有过不同的评论。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跟美国记者斯诺会见时,承认五四时期“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并承认胡适和陈独秀取代梁启超和康有为,成了自己心中的“楷模”。当时,毛泽东曾写信给他,希望借 重他的声望振兴湖南的教育,胡适也赞扬毛泽东的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1945年8月,毛泽东“感念旧好”,曾托傅斯年转达对他的问候。 1954年秋,毛泽东发动百万知识分子对胡适政治、哲学、文学、历史、教育等领域的思想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批判。1957年2月16日,毛泽东在颐年堂讲话时,又指出“不能全抹煞”胡适,因为“他对中国的启蒙起了作用”,又说现在不必恢复他的名誉,“到二十一世 纪再来研究这个问题吧”。同年3月10日,毛泽东跟朱穆之、舒新城、金仲华、王芸生等新闻出版界人士谈话,指出美国人妄图利用他这种“更加亲美的人”来孤立蒋介石、取代蒋介石,而如果胡适这样的人上台,“那更不好”。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跟龚育之、吴江等哲学工作者谈话,认为蔡元培对《红楼梦》的观点是不对的,胡适的看法“比较对一点”,从而对“新红学派”的历史贡献,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 胡适是一个资产阶级学者,他的政治理想是希望英美式的 国家制度在中国得以实现。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基本上是亲美的资产阶级政府(虽然 它有相当浓厚的封建色彩)。因此,虽然国民党政府有种种弊端,但他认为在当时条件下是 “好政府”,在胡适心目中国民党政府是合法的。自然,蒋介石的领导地位也是合法的。与 其说他投靠国民党政府,还不如说他是忠诚于自己的政治理想。因此,他一生中都体现了一 个美式教育培养出来的真正的自由主义者的矛盾。当当局与他的政治理想并不冲突的时候, 他是支持当局的;当当局与他的政治理想发生矛盾时,他成了当局的“诤友”、“诤臣”。 因此,西安事变时,他认为张学良“是毁坏国家民族的力量”,认为“蒋先生如果发生事 故,中国要倒退二十年”!(转引自白吉庵《胡适传》第377页一378页,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蒋介石兵败大陆以后,胡适决定去美,并发表讲话,声称“我要以我的道义力 量,支持蒋介石先生的政府”。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胡适对共产党也有同情;对国民党 政府是时有激烈抨击的,有时,其激烈程度,也决不在马寅初等人之下。这样的例子可以举 出一大串,我们略举几例。 胡适拥护国民党政权,他支持国民党统一全国,但主张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武力。比如建 立“民意机关”、“国会制度”等办法来达到国家的统一。他说:“现在统一的最大障碍是 在各地割据的局面之上绝没有一个代表全国或全省人民的机关,所以割据分裂的趋势无法挽 回。挽救的方法只有在各割据防区之上建立全省民意机关……只有这一类的民意机关可以领 导民众在法律的轨道内逐渐造成制裁割据军阀的势力。”(胡适:《统一的路》《独立评 论》8号)显然,胡适的话是书生之见,对牛弹琴,但这也可证明,他是反对军阀混战的, 他把希望寄托在“民意与法制”上。为了国家的统一,他曾异想天开地写了一篇文章,主张 把东北让给中国共产党,由他们去试验搞共产主义,试验好后,再行推广。据罗尔纲回忆 说:“这篇论文他写了一个通宵,曾拿给我看过,但不敢用,感到很为难。”胡适的这一思 想和主张,在美国作家史沫特莱《中国的战歌》一书的59页上,也有反映。三十年代初 期,史沫特莱到北平,曾会见过胡适等人。她在书里回忆说:在一次谈话中,“有一位(指 胡适)对我说,应该拔给共产主义者一个省去实验他们的主张。如果证明切实可行,其他各 省可以仿效”。由此可见,罗尔纲的回忆是确凿不误的。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特区”理论 吧!这样的见解,是蒋介石断然不可接受的,这正说明,胡适虽然拥护蒋介石,但仍保留着 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见解,并不是盲从的。 胡适甚至与蒋介石发生过正面冲突。1958年4月10日,胡适出任“中央研究院”院 长。就职典礼上,蒋介石和“副总统”陈诚都到了。蒋介石在“训辞”中赞扬胡适“个人之 高尚品德”,并号召“发扬‘明礼义,知廉耻’之道德力量”。胡适当面反驳了蒋介石的这 一提法。他说:“刚才总统对我个人的看法不免有点错误,至少,总统夸奖我的话是错误 的;我们的任务,还不只是讲公德私德;所谓忠信孝悌礼义廉耻,这不是中国文化所独有 的,所有一切高等文化,一切宗教,一切伦理学说,都是人类共同有的。总统年岁大了,他 说话的分量不免过重了一点,我们要体谅他。我个人认为,我们学术界和中央研究院应做的 工作,还是在学术上。我们要提倡学术。”(根据胡适秘书王志维与陈漱渝的谈话和胡适秘 书胡颂平当时的记录)胡适侃侃而谈时,蒋介石已怫然变色,听众也目瞪口呆。事后,有朋 友规劝胡适,认为他当时的态度有些过分,胡适不接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吴晗为什么要批判胡适?
最可惜,这样的人,出身太贫苦,“改变命运”的渴求也太急切了,在时代巨变面前,一切就都显得太无节操了。为了荣华富贵,欺师、灭祖、媚势、篡史,样样都来,君子陡然翻身成为小人之尤。时事既翻云覆雨,与时俱进的他,也就自然跟着面目全非起来:批判一手提携他的恩师胡适,说“胡适之做过我的老师...

胡适究竟做了些什么,让这边这样恨他?
50时年代时,全国发动过对胡的批判,是因为他站在和我们敌对的立场,而且他对大陆文化界影响深远。抗战结束后,我党曾争取胡,胡不但不买帐,还对共产党劝降,亲自写信给毛主席,让共产党做不靠武力的第二大党。在围困北京时,毛曾说:“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馆长。”胡听后冷笑一哼...

历史上对胡适的反对评价?
7、胡适的考据在历史和古典文学研究工作中,地位和作用的批判 8、9、《红楼梦》的人民性和艺术成就,和对历来《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胡适的自传》引《学习》1955年2月号,P42)这些批判,反过来看就是中共对胡适工作成绩的结算与肯定。胡适在说到中共对他的这些批判时,可以想见是颇为得意的,他...

胡适被鲁迅骂了十年,但从不还口,这是为何?
由于对当时政府的反感,再加上胡适年轻时对共产党的劝降,加入国民党的研究院,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因素,鲁迅在自己的作品中,先后提出胡适这个名字二十几次进行谩骂、嘲讽持续了十多年。胡适不仅不回应鲁迅的谩骂,还多次维护鲁迅的威信。鲁迅的这本作品能够出版也是鲁迅去世之后,胡适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联系...

胡适与鲁迅为什么有矛盾?
政治道路不通。1925,鲁迅先生从政治走向民间,写文章叙述民间疾苦,发出大众最底层人民的声音;而胡适先生则从书房走向“朝廷”,开始了从政之路希望借此来开始自上而下的改革。两位先生,两条相反的道路,一个是政权的批判者,一个是政权的拥护者。自此二人正式从战友变成敌人,而鲁迅先生在他的代表作《...

胡适和鲁迅对打过笔仗吗?是如何对骂的? - 知乎
胡适与鲁迅的对骂,从笔墨交锋到公开决裂,展现了一段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激烈的思想碰撞。胡适在鲁迅活着时,并未与其直接对战,但鲁迅在《未有天才之前》中已暗讽胡适的思想倾向,主张中国不应与世界隔绝,批判了胡适的保守观点。后来,时局的变化导致两人关系彻底决裂,鲁迅直指胡适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关于胡适的故事及评价
胡适远赴美国留学,接受新式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才情品貌俱佳,显得非常儒雅。大概也是因为他温和的性格和出色的才情,使得他交友广泛,富有着他独特的美丽,使他身边的人,不自觉地被他所吸引。胡适也总是笑容满面,从不见曾见他有失风度,哪怕是在遭受困难的时候,胡适也总是从容而淡定的...

《红楼梦》的"自传说"最先是由谁提出的
“自传说”是胡适派“新红学”的基本观点。这个观点,自一九五四年批判俞平伯先生时起就被全盘否定了。此后,在发表和出版的评《红》文章、著作和教科书中,凡是涉及这个问题的,也都是否定的。而且,越到后来否定得越彻底,越干脆,话也说得越绝对。开初,人们一般是说“自传说”抹煞了《红楼梦》的...

胡适 三次革命高潮
因此,胡适政治上改良主义的主张也没有被接受,反而成为了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批判的对象。在当时的中国胡适思想没有合适的土壤和气候得以生根发芽长大,随着列宁化的马克思主义涌入中国,胡适派的思想不断地遭到“正统的”中国知识分子批判,最终退出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我们说,胡适的思想带有资本主义改良派的色彩,但是实际上...

胡适之对中国影响大么?
胡适完全可以说是死在自己的岗位上,死在努力实现自己理想的征程上。胡适的英文遗嘱对于身后事的安排,体现了对小脚太太江冬秀的忠诚和对自己骨肉的一片爱心,堪为遗嘱中的经典。当年,胡适留学美国是何等威风,由家里做主与小脚女子江冬秀约为婚姻。胡适对从未谋面的江冬秀没有提任何要求,因为他知道什么可以改变,什么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