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至六年级所有要背的,不管是古诗还是名言警句或课文段落都要,古诗要有每个字的注释

我还有五年级上册的书没找到,只说上册的诗吧,还是要意思。如果可以的话,一至4年级的古诗也说说,不过1~4的就不要意思了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词牌名。见:同“现”。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头转弯处,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①天净沙:曲牌名。天边的夕阳把晚霞染得一片昏黄, 笼罩着远处一个孤零零的村落,黄昏的暮霭里,乌鸦栖息在古树光秃秃的枝干上。这时有一只鸿雁飞来,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菊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总之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就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觉得很伤心。于是摔破了琴,挑断了琴弦,决定一生不再弹琴。)

  这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此后,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寻或乐曲美妙,

练习四 戏曲

生旦净丑 喜闻乐见 粉墨登场 锣鼓喧天 唱念做打 有板有眼

余音缭绕 字正腔圆 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练习六 《大风歌》 (西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练习七

古今贤文(读书篇)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响遏行云(薛谭 秦青)

第十二册

学弈《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听着,却一心在以为天鹅将要飞过,要怎样拿弓箭去射杀它。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习,可是他的成绩却没有第一个人好。是他的智力不如他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辨日 <<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孔子往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寒冷,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说的对谁说的错)。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明日歌 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暖气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贴的门神),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的玉珠似的从月亮下边散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华。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想来想去,这些桂花和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抛掷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清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现在我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往哪里才能找个小酒店呢? 牧童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

七步诗 【三国·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gēng,漉lù菽shū以为汁。萁qí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①持:用来。②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③漉:过滤。④菽:豆。⑤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⑥釜:锅。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①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②闲:安静。③时:时而,偶尔。)

(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②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③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④平明:清晨。⑤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⑥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①江畔:江边。②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③蹊:小路。④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①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②若:好像。③等闲:平常。④清白:指高尚节操。)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

竹石 【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任:任凭。②尔:你。)

(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①闻:听说。②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③漫:随意地,胡乱地。④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激动的泪水忍不住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早已不见,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须有好酒助兴,美好的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恨不得马上动身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以从襄阳转向洛阳。)

己亥hài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dǒu sǒu,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九州:中国。②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喑:哑。万马齐喑:比喻。⑤究:终究,究竟。⑥抖擞:振作精神。)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社会政治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①浸:泡在水中。②潇潇:形容雨声。③子规:布谷鸟。④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⑤白发:老年。⑥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门前的溪水还能东流转为西行!不要因为自己老了就消极悲观,人生也会返老还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①鲍浩然:诗人的朋友。②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④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处。 水好像是眼波横流,山好像是眉峰攒聚。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练习1

寒冬腊月 北国风光 风刀霜剑 塞外边疆 漫天飞舞 纷纷扬扬

银装素裹 雪照云光 狂风暴雪 雪上加霜 风卷残云 神清气爽

练习2 春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练习3

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练习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

知过必改,闻过则喜。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从善如流,疾恶如仇。 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练习5

水滴石穿 一心一意 感激涕零 百感交集深思熟虑 匪夷所思 时光荏苒 白驹过隙 鉴往知来 莫衷一是 迷途知返 恍如隔世

练习6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

练习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六年级如上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19
作者背景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浙江仙居县人。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   叶茵,女,1938年12月生,江苏省淮安市人。1959年毕业于昆明农业专科学校。现任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级农艺师;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会理事、省农学会常务理事、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省科协农业顾问团副主任、昆明市农学会名誉会长。叶茵长期从事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通过对蚕豆发育生理、秋播地区气候特点的研究,提出壮、群、避、防的栽培技术和模式,在云南大面积推广。在云南率先推广水稻薄膜育秧,适时早栽,玉米地膜,育苗移栽等高产技术。提出“大中城市也要以农业为基础”、“以烟保粮,以粮促烟,粮烟双丰收”,针对山地面积大,提出“发展粮食的突破口在包谷上”的观点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取得明显的效益。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主持和参加主持的科研项目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等共4项。
编辑本段山行 杜牧
   《山行》杜牧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深秋时节,沿着山上盘曲的小路一直向上走,   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欢傍晚枫林的美景,   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 坐:因为。   简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作者简介
   杜牧
杜牧(803~约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生平 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编辑本段项斯·山行
原文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赏析
  项斯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风光。这首《山行》,便是写山村野景。由于诗人观察入微,体验深刻,诗写得清新,细腻,贴切,逼真。读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起笔展示山间佳境──有景,有人,有村落。“亦”、“分”二字下得活脱。“亦”字表明此处枥木虽已蔚成深林,但并非杳无人烟,而是“亦有人”。有人必有村,可诗人并不正面说“亦有村”,却说一条溪水被几户人家分享着,这就显得出语不凡。这里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字绘出。   次联写景更细。诗人用“点染法”,选取“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写出极不寻常的诗境来。乍看“山当日午”,似乎平淡无奇,可一经“回峰影”渲染,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目前。同样,“草带泥痕”,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经“过鹿群”渲染,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立刻如映眼帘。“点染”本为中国画的技法,一点一染,淡浓、远近、深浅不同,景象更活现纸上。诗中“点染法”的妙用,效果亦然。它在平凡中见奇特,奇特又出于平凡,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试想,单说“山当日午”、“草带泥痕”当然是索然无味,即使单说“回峰影”、“过鹿群”也未免平淡少兴。只有前用四字先“点”,而后用三字加“染”,于是这一联的两幅画面顿时为读者展示出富有动态的美的境界。   在第三联里,诗人准确地捕捉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抽茧来开拓诗的意境。巧妙的是,诗人并未直说山村农民如何忙碌于捡茶、分茶、炒茶和煮茧、退蛹、抽丝,而只是说从茅舍升出袅袅炊烟中闻到了蒸茗的香味;隔着竹篱听到了缲丝声音,从而使读者自己去领略农事丰收的盛景。这里,诗人创造的意境因借助于通感作用,使读者倍感亲切。   按照诗意发展,尾联似应写诗人走进山村了。但是不然,“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当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这一收笔,意味深长,是诗旨所在。诗人为什么不投身热气腾腾的制茶抽丝的山村,而遁迹空寂的云山?“不惜”二字隐隐透露了他的苦衷。项斯生当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壮志莫酬,他在另一首诗里写道:“献赋才何拙,经时不耻归”(《归家山行》),这里说的“不耻归”,同样表现了诗人不惜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心情。“不惜相随入岛云”,作为末句似收而未收,余韵绕梁。   这首诗的特点是构思奇巧,移步换形,环绕山中之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见闻。写景,景物明丽;抒情,情味隽永;造境,境界深邃,委实是一首佳作。
作者简介
   项斯
[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初前后在世。初隐朝阳峰,枕石饮泉,长哦细酌,凡三十余年。开成之际,声价藉甚,特为张籍所赏。杨敬之曾赠以诗云:“几度见君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其名益彰。会昌四年,(公元八四四年)始获一第。仕为润州丹阳县尉,卒于任所。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项斯,字子迁,仙居县城东朝阳山下(今杨府乡项斯坑村)人,和卒年代不详。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进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项斯的名气虽不及李白、杜甫等唐代名家,但他也是在当时诗坛十分活跃的人物。项斯“诗达长安”,作为台州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诗人,他在仙居县历史上更有着不容置疑的历史地位!
编辑本段山行·叶茵(南宋诗人)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译文
  青山不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知道青山叫啥名。飞过来的白鸟似曾相识,对着我和山鸣叫几声。
赏析
  作者并没有给我们展示山中一幅幅绚丽景色,而是只谈了自己的一点感受,是到一座从未到过的山时所产生的特有感受:一人独行山中,左顾右盼中似觉孤凄;而空寥中突然传来几声鸟鸣,于是顿有“似曾相识”之感。从自己的感受写,避免了这类作品的“共性”,显得不落窠臼,机心独运。   二是先叙山行一阵以后的感叹:“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一脸懊恼,一路沮丧,这是“面”上之景。几只白鸟远远飞来,对山鸣叫,对人欢歌——是在渲泄深山空谷无拘无束的痛快酣畅,还是向跋涉而至的诗人表达由衷的欢迎?有了这一“点”,整首诗顿时境界全活;鸟有灵气,山有了灵性,人自然也产生了灵感。   三是似无意“着色”,但青山、白鸟的如实绘出,倒也给人独特的色调,显得素净、淡雅。特别是在绘声上颇费揣摩,作者借那婉转、悠扬、美妙动听的鸟声,给整首诗注入了“活力”,也给读者创造了咀嚼回味的空间。
第2个回答  2011-05-17
百度上找五六年级的书,不瞒你说。我正上六年级,几乎每篇都背
第3个回答  2011-05-18
kljlkjlkjlkj

语文s版五至六年级所有要背的,不管是古诗还是名言警句或课文段落都要...
我还有五年级上册的书没找到,只说上册的诗吧,还是要意思。如果可以的话,一至4年级的古诗也说说,不过1~4的就不要意思了... 我还有五年级上册的书没找到,只说上册的诗吧,还是要意思。如果可以的话,一至4年级的古诗也说说,不过1~4的就不要意思了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

...s版一至六年级所有要背的,不管是古诗还是名言警句或课文段落都要
这些是我们老师帮我们整理的,可能内容太常了,打不下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各课复习重点项目(上)1 山中访友 作者:李汉荣1 词语(1)清凉的山泉 汩汩的溪流 飞流的瀑布 陡峭的悬崖 悠悠的白云 淘气的云雀 挺拔的身躯2)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幽径...

求s版语文六年级所有的古诗词 成语 歇后语和文言文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轻诺必寡言。(《老子》...

S版所有语文上的所有爱国古诗,诗歌以及名言警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清。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六年级哪些课文要背诵
五年级:五年级上册 1、《窃读记》第4自然段+第10自然段 2、《走遍天下书为侣》第6、7★、8自然段 3、P18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4、《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5、《梅花魂》第2自然段相关语句+第13自然段 6、P37表现思乡怀亲的诗句。★ 7、P55《四时之风》★ 8、《钓鱼的启示》...

小学语文S版1─6年级所有的古诗70首
小学语文S版1——6年级所有古诗 语文第一册:咏鹅 悯农 静夜思 唐 骆宾王 唐 李绅 唐 李白 鹅 鹅 鹅, 锄禾日当午, 床前明月光,曲项像天歌。 汗滴禾下土。 疑是地上霜。白毛俘绿水, 谁知盘中餐, 举头望明月,红掌拨清波。 粒粒皆辛苦。 低头思故乡。语文第二册:草 春晓 古朗月行 登...

1至6册的古诗和《百花园》中的名言警句 要语文S版的
古诗很多的,基本每册都有至少四首。四上的有: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六上的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南宋 陆游 ...

五六年级必背的“古诗词”都有哪些?
【五年级下册】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

五六年级语文书中的古诗及名言警句。
(10“太阳与月亮”《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 5、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5“劳动”) 6、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6“冬天”《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 [本册共6首] 一年级下册 7、静夜思 ...

小学语文S版1——6年级所有古诗及意思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 袁枚 牧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