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份丁肇中的资料
1965年起,丁肇中领导的实验组在联邦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束流能量为7.5×109eV)上进行了关于量子电动力学和矢量介子(ρ,ω,φ)的一系列出色的实验工作,其中包括光生矢量介子、矢量介子衰变的研究、矢量为主模型的实验检验、ρ、ω、φ介子光生相位的测量和ρ、ω介子干涉参数的精密测量等,推进了对矢量介子的认...
丁肇中的简介
这一天,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所领导的小组,在美国纽约州阿普顷国立布鲁海文实验室里,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 虽然人们近些年来不断发现新的基本粒子,然而,丁肇中此次发现的新粒子十分独特,它是不带电的,而且寿命比近些年来相继发现的新粒子长1000倍——尽管在常人看来它也极其“短命”,只能活0.00000000000000000...
丁肇中曾荣获过什么?
丁肇中曾荣获诺贝尔物理奖,人物经历如下: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核。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半径小于10E...
丁肇中简介 丁肇中凭借什么作品获得诺贝尔奖
丁肇中简介: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1936年1月27日出生,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凭借什么作品获得诺贝尔奖: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里克特(Burton Richt...
丁肇中的人物经历
丁肇中(英语:Samuel C. C. Ting,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山东省日照市人,拥有美国国籍,为华裔美国人。物理学家,中央研究院、美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次原子粒子,并把那种新粒子命名为“...
丁肇中简介
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核;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半径小于10E-14厘米。1969年测量普通光和有质量的光(即矢量介子)之间的转变,...
丁肇中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丁肇中生平???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3个月后随父母回中国,1936—1949年,丁肇中随双亲到过中国许多地方。他童年没有进校受过正规教育,但接触了不同省份的文化、历史和方言,也聆听过许多常到他家访问的学者的讨论。1949年...
【丁肇中资料】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年1月27日-),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中文...
丁肇中趣闻轶事
丁肇中,这位山东日照涛雒镇出生的学者,自幼受家庭学术氛围的熏陶。1936年,他的母亲王隽英在美国早产,丁肇中的求学之路由此开启。他的学习态度严谨,面对难题从不轻易放弃。一次,物理课上老师出了一道深奥的思考题,其他同学选择放弃,丁肇中却在食堂、路上甚至课后独自一人,连续数小时思考,直到在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