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德国影片《帝国的毁灭》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引起了哪些争议?

如题所述

  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将镜头对准——希特勒一生中的最后12天

  在获得本届奥斯卡奖提名的外语片中,没有一部如《帝国的毁灭》一般在全球引起那么大的争议。在这部德国影片中,以往只是作为背景人物的希特勒,首次当了一回主人公。

  影片把镜头对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再现了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等历史事件。执导该片的是德国著名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过获奖影片《柏林苍穹下》的德国杰出演员布鲁诺·冈茨。该片在德国取得了3000万欧元的骄人票房,同时也引发了评论家的众多非议。观众普遍认为,《帝国的毁灭》对希特勒的描写过于人性化,有美化纳粹之嫌,不过也有为数不少的电影专家对这部冷静客观、以人文主义表现手法拍摄的电影盛赞有加。

  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说:“我的电影非常有争议。作为电影人,我们向当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个魔鬼,而是一个人。我很为这部电影自豪。”该片赢得了德国顶级电影荣誉奖之一的巴伐利亚电影观众奖。
  几天前,由奥利弗西斯贝格导演的德国影片《毁灭》(Der Untergang)开始在法国公映。电影院场场爆满,巴黎媒体更是持续高烧,每天都有人议论这部富有争议的影片。趁热看完之后,笔者相信这是迄今为止反思纳粹罪行的最好影片之一。理由是该片将希特勒还原成一个普通人,而不再让所谓的“魔鬼”充当人类良心的替罪羊。

  该片去年9月份在德国甫一公映便引发争论,因为它打破了一个禁区,“打开了重评纳粹的潘多拉盒子”——西斯贝格将希特勒从魔鬼还原成了人,还原成一个“可能引起人们同情的末路英雄”。在媒体热炒的影响之下,短短一个月内有300万人被劝进了电影院。当月,《汉堡周刊》为这部影片做了17页的专题报道;德国历史学家第45届大会上甚至同意专为该片举行一天辩论;德国前总理科尔也斩钉截铁地说,这部电影拍得很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

  《毁灭》的创作来自历史学家约阿希姆费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2002)和希特勒最后的女秘书特劳德尔琼格的回忆录《直到最后时刻》(2002)。琼格生于1920年的慕尼黑,22岁时被希特勒选作私人秘书。她一直供职到希特勒自杀并记录了希特勒的遗嘱,最后和一支小分队一起逃出地堡。令许多人不安的是,在这个打字员的记忆里,希特勒是个有教养、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的领袖。当她打错了字或做错了其它什么事,希特勒总能宽大为怀。所以,直到希特勒自杀,琼格对他始终心存敬意。该书还透露,希特勒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是一个对狗有着深情厚谊的人。与情人爱娃布劳恩结婚前,他还当众吻了她。希特勒多少有些多愁善感,他不让别人在他的办公室里放花,因为花会凋谢,他不喜欢看到死去的东西。影片从琼格的书里提取大量素材,赋予了希特勒极其人性化的一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07
观众普遍认为,《帝国的毁灭》对希特勒的描写过于人性化,有美化纳粹之嫌,不过也有为数不少的电影专家对这部冷静客观、以人文主义表现手法拍摄的电影盛赞有加。 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说:“我的电影非常有争议。作为电影人,我们向当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个魔鬼,而是一个人。我很为这部电影自豪。”该片赢得了德国顶级电影荣誉奖之一的巴伐利亚电影观众奖。 为数众多的观众相信这是迄今为止反思纳粹罪行的最好影片之一。理由是该片将希特勒还原成一个普通人,而不再让所谓的“魔鬼”充当人类良心的替罪羊。 该片去年9月份在德国甫一公映便引发争论,因为它打破了一个禁区,“打开了重评纳粹的潘多拉盒子”——西斯贝格将希特勒从魔鬼还原成了人,还原成一个“可能引起人们同情的末路英雄”。

德国历史学家第45届大会上甚至同意专为该片举行一天辩论;德国前总理科尔也斩钉截铁地说,这部电影拍得很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

为什么说德国影片《帝国的毁灭》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引起了哪些争议?
该片在德国取得了3000万欧元的骄人票房,同时也引发了评论家的众多非议。观众普遍认为,《帝国的毁灭》对希特勒的描写过于人性化,有美化纳粹之嫌,不过也有为数不少的电影专家对这部冷静客观、以人文主义表现手法拍摄的电影盛赞有加。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说:“我的电影非常有争议。作为电影人,我们向当年...

讨论<帝国的毁灭>和<恶魔的崛起>,觉得如何?
《帝国的毁灭》通过细致的情节描绘和角色塑造,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它不仅是一部历史片,也是一部反思片,提醒人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电影《帝国的毁灭》以独特的人文视角,揭示了希特勒最后12天的生活,以及战争期间德国社会的复杂面貌。它既展示了战争的恐怖,也探讨了人性的多面...

如何评价帝国的毁灭?对于希特勒你怎么看?
《帝国的毁灭》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示了对真相的揭露,它不是一种简单化的反讽,而是最大限度保留了世界的复杂本性。这种简单化反讽混杂着盲目的道德优越感,使希特勒越来越远离历史的本来面目,变成了一个任由后代涂脂抹粉的邪恶符号——任何对希特勒做出的有悖于这种道德感的阐释都会引起巨大的争议与...

如何评价《帝国的毁灭》这部电影?
首先,影片的叙事手法相当独特,它没有选择常见的宏观视角来讲述这段历史,而是从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角度入手,通过主人公——德国陆军元帅克莱勃斯的视角,展现了帝国末日的最后时刻。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和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

《帝国的毁灭》这部电影对德国人有什么意义?
德国人对于战争的反思可以说是十分深刻的,其中不仅仅多了对战争的思考,还有人性。德国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执导的纪实性电影 《帝国毁灭》,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后12天——第三帝国最后的日子。其主要情节来自于希特勒的贴身秘书露德尔·荣格,她从1942年开始直至离开地堡一直在希特勒的身边工作,还...

《帝国的毁灭》这部电影到底三观正不正
《帝国的毁灭》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示了对真相的揭露,它不是一种简单化的反讽,而是最大限度保留了世界的复杂本性。这种简单化反讽混杂着盲目的道德优越感,使希特勒越来越远离历史的本来面目,变成了一个任由后代涂脂抹粉的邪恶符号——任何对希特勒做出的有悖于这种道德感的阐释都会引起巨大的争议与...

帝国的毁灭电影剧情
《帝国的毁灭》是德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演员扮演希特勒的影片,也是第一部正面描绘希特勒的纪实性历史反思影片。影片把镜头对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再现了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与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等历史事件。该片在全球引发了巨大争议,因为它打破了纳粹罪行的禁区,将希特勒还原成一...

帝国的毁灭影片制作
《帝国的毁灭》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历史叙事中引入了人性化的希特勒形象。西斯贝格在访谈中提到,希特勒是一个人,他有他的想法、他的情感,他的行为并非完全被某种邪恶力量驱动。这种对于人物复杂性的探讨,引发了观众对历史事件背后深层原因的思考,以及对人性善恶的重新审视...

德国最好看的战争电影
这种简单化反讽混杂着盲目的道德优越感,使希特勒越来越远离历史的本来面目,变成了一个任由后代涂脂抹粉的邪恶符号——任何对希特勒做出的有悖于这种道德感的阐释都会引起巨大的争议与莫名其妙的焦虑。对于奥利弗·西斯贝格来说,这一切似乎显得非常荒谬。《帝国的毁灭》表现出德国在对待二战历史的心态上日趋...

影片推荐:《帝国的毁灭》
《帝国的毁灭》(德语:Der Untergang,直译为“沉没,灭亡”)是德国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执导的电影。电影描述了柏林被苏联红军攻陷之前12天的各种事件,以及希特勒身边的一些重要人物。影片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这场可怕的战争,并通过画面和数字说明了战争对于任何国家都是极其残酷的。现在让我们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