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中心理学换成自己的专业 适当修改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观察法的意义
所谓观察法,指的是在自然的条件或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外貌形态、表情举止、动作行为等进行考察记录,然后根据直觉经验或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心理类型与特点作出评估的心理诊断方法。
观察法既是心理研究与诊断中的基本方法,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加以运用的一种方法。
(二)观察法的特点
观察法是
观察者直接利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被观测对象的行为,这种观察往往是在被观测对象没有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例如,教师可在日常教学活动的环境下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操作实践等;也可在课外活动时间里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待人接物方式、思想品德表现等;还可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或者在实验操作过程户观察了解学生的思维持点、动作技能及表现风格等。
1.观察法的主要优点
观察法有许多优点,主要是:
(1)观察法可随时运用于日常的教学过程、课外活动、人际交往过程直至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换句话说,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所有空间里,我们都可以运用观察法来了解与诊断学生的心理。而且,几乎每位教师都有一定的观察经验。
(2)观察法是在自然的、不加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且在许多情形下被观察对象往往不知道,因此,用观察法可以收集到一些用其它测量方法所不易收集到的资料,可以倾听到被观察对象的真实
心音。
(3)观察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基于人的观察本能,但又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随意观察。我们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与原则,一般不需要什么专门仪器或测量工具(必要时,可利用摄影、录像、录音等现代手段),也不需要什么繁文缛节,简单方便,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一举两得。
2.观察法的局限性
应用观察法来了解与诊断学生的心理,也有要是:
(1)由于观察法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去感知客体,而人的感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观察到的东西往往具有表面性。
(2)在
自然环境下观察到的行为,往往带有偶然性。而且,这种观察活动是被动的。
(3)完全由观察得来的心理事实,其效果是有限的。这是因为,中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比低年级的儿童高,他们具有较强的意识调节力,可能以假象来掩盖真实的情感体验,再加上人的内心世界错综复杂,所以,在有些情形下,人的内心情感与需求不易被人清楚地观察到,如苦闷与绝望、忧伤与悲痛、诚实与撒谎、安闲与忧虑、恐惧与镇静等,就不易通过表面的观察来分辨。对此,我们还需借助于其他一些更为巧妙的方法(如情境测验法、投射测验法等)。
(4)对学生进行大面积的系统的行为观察,需要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因而限制了观察法的广泛应用。
(三)观察法的要求
在运用观察法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要坚持客观性,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要夹带个人的偏见。
(2)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资料,不能仅凭个别偶发的行为,便对学生的心理作出判断。
(3)在运用观察法所收集的证据不足或把握性不大的情况厂,应借助其他心理测量方法加以弥补或印证。
(4)要掌握观察技巧,按照一定的程序、方式进行观察,随时做好观察记录,定期整理观察资料。
二、在心理诊断中应用观察法的一般步骤与技巧
(一)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
教师与心理诊断人员要根据日常工作的特点以及观察对象的具体特点,选择合宜的观察方法。一般来说,观察法可分为两类:系统观察法和非系统观察法。
1.系统观察法
所谓系统观察法,指的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积累资料,然后对观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对学生的心理作出诊断。
系统观察法在具体运用时,常有下面三种方式:
(1)追踪观察法。它是指一种较长期、系统和全面的观察活动,详细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特点与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资料,以便对人的某一心理侧面或者对人的心理发展作出较客观的评价与诊断。追踪观察法,有人也称为个案研究法。这种方法能全面地、连续地收集到研究对象的个性心理与行为表现方面的资料,不仅有利于对被研究者的某一心理侧面作出客观的诊断,而且可从
时间序列上考察人的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及规律。不过,追踪观察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连续观察与记录,因此,效率低,不便于大面积开展。
(2)时间取样观察法。它是专门观察和记录观察对象在持定时间内的行为反应。这种特定的观察时间可长可短,团具体情形面定。一般说来,采用时间抽样进行连续的观察与记录,要比只进行一两个较长时间跨度下的观察更为可取。这是因为,当我们要对人的心理作出诊断时,需要持有足够的证据,仅凭一两个较长时间下的观察所得到的偶发性的行为证据不够可靠。所以,把每一次观察的时间安排短一些,面观察的次数增加,有助于收集到更为可靠的资料。
(3)场面取样观察法。它是指观察者有意地选择某些自然的活动环境进行观察。这些场景可以是主题班会、郊游活动、观看影视、竞技活动等。选择观察场面时,一要根据我们所要了解的心理侧面的具体特点,选择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场面;二要注意这种场面的可获取性,即能够多次地连续地加以观察,以增加行为观察结果的可靠性。
2.非系统观察法
非系统观察法,也称为非正式观察法,它指的是对学生个体的偶发性行为进行实例记录,以考察和发现学生的
心理问题,或借以提出某种假设.或为心理诊断提供典型性材料。
上面所介绍的几种系统观察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需要一些专门化的程序(这些内容我们将在后面叙述),运用非系统观察法可弥补此不足。
应用非系统观察法的主要目的,是为取得学生的一些典型事件或行为方面的实例记录,便于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一般说来,这种实例记录更多的是关于学生在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心理适应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于学生的智能、学绩水平、创造力与兴趣等待点,往往是通过经常性的教学活动来加以考察,或者是通过规范的心理测验来诊断。
(二)观察资料的记录方法
要取得准确和系统的观察资料,最起码的要求是采用适当的方式把观察到的资料及时地记录下来。记录观察资料一般合如下几种方法;
1.自编代码系统
如果观察者有充分的时间与能力(如做标准速记工作的话).则可以对连续观察的资料作出详尽的记录,不过,这种要求较少有人能满足,况且一些观察者面临多个研究对象,因此,最好采用一套自己领会的简单代码系统。这些代码系统不要求系统性与普遍性,只要求观察者自己理解与可行即可。代号系统可以是图形(比如用漫画脸谱来表示学生的面部表情特征);也可以是字词代码,比如,用“脏”字表示某学生用脏话骂人,用“夺”宇表示某学生强行占用别人的物品,用“攻”字表示某学生出现攻击性行为,等等。
2.评等法
观察者事先可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一些表格,以便对被观测学生的某些行为或态度进行及时评定记录。比如,要了解学生对某些活动的态度或者是对某些事物的态度,可用“不喜欢不大喜欢、一般、比较喜欢、很喜欢”这五个等级加以评定,并及时地把这些填写在有关表格中。倘若观察者能根据研究的目的,有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同一类型的行为反应方面的资料,这有助于提高心理诊断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3.频率记录法
用观察法收集资料并对观察对象的某一心理侧面作出甄别判断时,需要对被观察者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作出统计。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一段时间里具有稳定性,即只要给予类似的刺激或只要在类似的自然环境下,被观察者的那种心理侧面一般均会出现。那些偶发性行为不一定是个性心理特征的反映。
采用频率记录法有两种情形,一是将事先规划好的要观察的行为项目打印在表格上,凡出现某种现象,就在表格的适当位置上画个记号,以示出现,最后综合资料,统计频率,以分析行为反应次数与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对被观察者的心理作出某种诊断。二是根据要观察的某些心理侧面,在日常连续、系统的观察中加以记录或描述。由于这种观察记录的面较宽,因此,在观察周期结束后,需要对所有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其中就包括对行为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
4.连续记录法
在一些重要的观察任务中,可能要对被观察对象在某一段时间里或某—活动场面上的行为及其环境作一详细的连续性的记录。为此,需要采用连续记录法对现场作详细记录,里面不掺杂任何个人的评论与偏见,便于日后作客观分析。连续记录法既可用速记的方法在现场作连续记录(尽可能不干扰被观察者的自然表演),也可运用录音机、录像机或微型摄影机将观察到的情况摄录下来。
1.实例描述记录法
对于非正式观察,通常也可采用实例描述记录法。实例描述记录应当是被观察学生生活事件中的一份精确而真实的记录。这种记录必须对事件的情境作充分的描述,对有关细节必须详加报道;避免以实例评价代替实例记录、以含彻笼统代替具体说明。一般说来,一份出色的实例记录具有如下持点:
(1)能对具体的事件作出精确和详尽的描述。
(2)对当时的环境作充分的描述,使所发生的事情变得有意义。
(3)倘若需要把观察者的思想或评价也记录起来的话,则这种内容应与实例记录分开。
(4)所描述的事件应当是能够代表被观察学生的典型行为,或者是一种意外的不寻常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行为。
(5)虽然不用完全句来描述实例,但整个记录仍然显得流畅、精致。下面是一个较为规范且可供参考的实例记录:
“1993年3月15日下午,班集体活动,班长刘刚主持,讨论有关班集体春游活动计划。陈斌举手站起发言,几乎想不住口地讲下去。坐下后,他有4~5次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打断别人发言时说的大多是俏皮话、挖苦话。主持人指出他是违反秩序,他说:废话!说完,翘起二郎腿,对讨论再也不予理睬。”
(三)利用观察资料对观察对象作出心理诊断
当心理诊断人员利用观察法诊断学生的心理类型与特征时,通常可采用下面的一种或多种方法:
1.直觉经验诊断
几乎大多数人都能利用观察法来甄别人的心理与类型。这种甄别主要是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直觉判断。其一股思维方法可用如下图式说明:
虽然依靠直觉经验判断可在一定范围内对被观察者的心理作出判断,而且这种判断也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它毕竟是一种经验,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并不是一种可靠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由于人的心理复杂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层交叉性,再加上经验的有限性.因此,按照上述直觉经验对人的心理进行诊断时,应当谨慎。
2.效标对照诊断法
所谓效标对照诊断法,指的是把整理出来的观察资料(即被观察者的行为特征资料)同某一效标联系起来对照,看看被观察者的行为反应特征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效标中所描述的典型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例如,我们要诊断某位学生是否具有高创造潜能的个性,则可选择当前心理学家所指出的反映“高创造潜能的人的个性特点的具体项目”作为效标,与其对照,加以评论与诊断。
效标对照诊断法比起上述的直觉经验判断要来得规范与可靠,因此,这种方法在心理诊断与评价中较为常用。
最后应当指出,并不是基于观察资料都可以心安理得地对被观察学生的心理作出诊断,实际上,在许多情形下,我们的观察资料还相当脆弱,证据不足以对人的心理作出客观的判断,而只能从观察的资料出发,对被观察者的心理问题提出某种假想或猜测,或者只能为进一步了解被观察者的心理提供一些有意义的证据。譬如,实例观察记录的资料,虽是一种很典型、很有价值的观察资料,但仅用这种资料还不足以对人的心理作出客观的判断。为此,除了上述的直觉经验诊断和效标对照诊断法外,必要时,我们可利用其他心理测量方法来印证与检验假设,然后才能有信心地作出客观的心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