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怎么嘉庚的都凑到一起来了!
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处于多极化趋势与单极化倾向并存的局面,两种相反的力量将进行激烈的较量。冷战结束后,尽管国际局势整体上趋向缓和,但世界和平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一样,并没有得到解决,各种国际间的冲突仍不断出现,因此,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并没有过时。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与水平主要受双方的战略合作需要、经济贸易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歧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只要这些基本因素不发生大的改变,两国关系的基础就不会动摇,中美关系的基本结构和框架仍然会得到维持。
[关键词] 世界格局;世界主题;中美关系
按照中国国际关系学者的思维,国际问题研究必须首先分析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的总格局的基本特点,抓住当今世界面临的基本矛盾和主要问题,重视世界大国之间相互关系的调整和发展,同时,在中国对外关系方面对于中美关系给予更大的关注。因为上述问题不仅是认识国际关系的基础,而且直接影响着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中国国家利益的实现。
一、关于世界格局问题对世界格局的认识在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是比较一致的。大多数学者和官方的观点都同意“两极格局已经终结,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表述,即承认冷战后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然而,自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后,对格局的认识出现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当今世界格局是美国的单极统治,根本没有出现所谓的多极化格局。甚至也出现了单极格局比多极格局稳定,多极化格局并不有利于中国的观点。出现这种分歧的原因是美国在冷战后逐渐强化的单极领导世界战略和美国在世界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的现实。同时,由于我们过去只强调旧的格局已经解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对过渡期的格局状态没有进行认真分析,似乎造成了当前没有格局状态的一般认识。这种回避对当前格局客观分析的做法主要是强调了当前国际力量调整和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单极格局在理论上的不稳定性,同时也有反对美国单极霸权的考虑。但也正是这种回避导致了重大事件发生后人们在世界格局认识上的模糊。事实上,世界力量的对比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出现力量对比的真空和世界格局的空白。冷战后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就是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和其他几个强国之间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即单极多元的世界格局。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上半叶,这种格局形态可能持续数十年。这是一种介于单极格局与多极格局之间的过渡型格局状态,既带有单极化的倾向,又具有多极化的趋势,具有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在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中美国的确占据着优势地位,使得当前格局具有单极的特点。冷战后,随着苏联的瓦解,两个超级大国只剩下美国一家。美国拥有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综合国力,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实力,还是在文化和外交影响上都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美国的国家利益遍及世界。不仅如此,美国正利用自己在格局中的有利地位,企图强化和固定世界格局的单极倾向,实现单极领导世界的战略图谋。因此,美国单极领导世界的图谋严重地阻碍着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世界格局的单极化有可能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则是一种强大的发展趋势。在国际关系的相互依存日益发展的今天,单极格局的稳定性将受到各种力量的挑战。冷战结束后,尽管美国的综合国力优势明显,但在干涉行动中也不得不依赖于盟国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美国人自己也承认对盟国的影响力和对国际事务的控制力开始减弱。单极霸权是对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否定,最终是不得人心的,任何一个可能的大国都不会自愿接受单极统治世界的安排。美国与其盟国在一系列国际政治的重大问题上也存在着矛盾。当前各大力量的分化组合还在发展变化之中,中国、俄罗斯和法国等提出的推动国际政治多极化的主张,各种形式的大国伙伴关系正在建立和调整之中,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客观存在的发展趋势。当然,多极化的“化”是一种趋势和过程,并不是说当今世界已经是多极的格局。因此,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是多极化趋势与单极化倾向并存的局面。单极化是一种美国力图加以维护并强化的现实,而多极化则是其他强国争取有所作为的努力和世界的发展趋势,两种相反的力量之间将进行激烈的较量。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二、关于世界主题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表述,是邓小平同志对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对抗的东西矛盾威胁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南北矛盾阻碍经济发展这两大世界性现实问题的理论概括,是对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战争、争取和平,振兴经济、促进发展等共同努力的肯定。8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对世界主题的认识基本上是肯定的和一致的。但自90年代末美国的世界战略日益凸现,特别是中美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之后,许多人认为,和平与发展不是世界主题,而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甚至以小平同志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未解决”的论述为依据来否认世界主题的表述。认识这一争论的关键是正确区分世界主题与时代特征两个不同的命题。大多数学者在分析世界主题时往往与时代主题的概念不加区分,而在论述时代主题时又与时代特征的命题混为一谈,由此导致了人们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肯定和否定等完全不同的观点。所谓时代特征是指与特定时代相适应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状态,及由世界的基本矛盾所决定和反映的基本特征,它强调的是客观性和现实性。而所谓世界主题则是指当今世界面临的根本性问题,是对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战略问题的概括,它强调的是主观性和目标性。和平与发展是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主观目标。因此,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战略性问题就是指世界各国目前尚未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根本课题。众所周知,冷战时期的和平问题的实质是东西问题,即美国与苏联的军备竞赛和核武器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冷战结束后,东西问题已经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方阵营的瓦解而不复存在,世界大战的危险已经大大降低,国际局势整体上趋向缓和。但是天下并不太平,由于民族、宗教和领土矛盾而爆发的各种形式的武装冲突和危机此伏彼起,连绵不断,在规模和后果上均大大超过了以往,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更加频繁,甚至发展到以武装冲突的手段来推行自己的战略图谋。因此,世界和平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一样,并没有得到解决。由此可见,和平与发展作为世界主题而不一定成为时代的特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学者对世界主题的争论大都集中在时代特征的范畴。怀疑者以当今世界存在战争威胁的现实来否定和平是世界的主题;坚持者也试图通过举证世界人口和世界经济总产值80%以上的地区的和平现实说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和“主旋律”,肯定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主题。殊不知这种争论恰恰是将时代特征与世界主题混为一谈,以时代特征怀疑世界主题,以客观现实否定主观目标。
三、关于中美关系问题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是当今国际舞台上综合国力最强、影响最大的国家,是西方的盟主和“领头羊”,它能影响一大片西方盟国和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对于我国对外开放十分重要,因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引进的技术和资金主要是来自西方国家。在克林顿任总统时期,中美关系出现了众多矛盾和摩擦,但两国关系的总体发展是稳定的,基本方向和趋势也是明确的,这就是两国“致力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小布什竞选总统期间对中美关系讲了一些消极言论,上台以后又发生了撞机事件并采取了一系列对华强硬的措施,特别是关于“中美不是伙伴而是对手”的言论,许多人认为中美关系将会恶化,甚至有人认为中美之间将会发生严重的军事对抗和冲突,也许是下一次世界大战的决战双方。中美关系究竟将向何处发展?这是中美两国和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回答这一问题决不能凭直觉或感情用事,而应当分析中美之间自1972年恢复关系以来的近三十年的双边关系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即国家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分析,制约和影响中美关系发展方向与水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战略合作需要。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同苏联的竞争中感到力不从心,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希望联华反苏,取得对苏联的优势,从而确立了中美苏大三角关系。正是这一需要促使中美双方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发展了两国的关系。苏联解体后,有人说战略上的这种需要已不复存在,中美关系必然恶化。应该承认,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出现了一系列不协调的声音,几次三番出现麻烦。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十分重要的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世界上的重大事情,没有中国的同意办不成。在核不扩散和限制导弹技术出口方面,在朝鲜半岛问题、中东问题,以及联合国合作等一系列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中国有较大的影响,美国同样需要中国的合作。美国不希望中国被另一个大国所取代。这是21世纪初战略利益上的需要。二是经济贸易利益。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经贸关系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内容。双方的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到2000年的近850亿美元,增长了近35倍。中国已成为美国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同时,美国市场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性也很强。对华贸易意味着数十万人的就业,意味着美国商店里价廉物美的商品。由于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经济实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市场扩大了、成熟了,其潜力则更加诱人。克林顿之所以将贸易与人权问题脱钩,并在其任期内促成了关于中国加入WTO的中美贸易协议,关键就在于认识到了这一点。当然两国贸易还存在着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但两国经贸的合作利益显然大于冲突利益,美方多次威胁实施的贸易制裁在最后一刻总是以妥协而告终,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三是意识形态分歧。其突出表现是所谓“人权问题”。“人权外交”是70年代末卡特总统时期提出的口号。当时叫做“重振美国外交的道义内容”。但冷战时期需要中国的战略合作,人权外交的主要对象不是中国,而是苏联和东欧国家。1989年之后,苏东发生剧变,中国成了世界上惟一的社会主义大国。美国开始对中国施加压力,今后可能还会更加突出。但人权问题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意识形态对国家利益的评判有影响,但它本身不是对外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不可能因人权问题而放弃根本的利益。况且,他们要使中国“自由化”和“民主化”,没有别的手段,施加影响也还是要靠增加接触来保持。四是台湾问题。这是中美关系中由来已久的遗留问题,也是中美关系中的最大、最难解决的问题,今后也仍然会起重大的作用。70年代中美恢复接触后,中美关系的发展一直受到台湾问题的影响和制约。从中美上海公报、建交公报到“八一七”公报,以及小布什最近批准的对台军售和有关全力协助台湾自卫的言论等,都是这个因素在起作用。所以说,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美国在台湾的最大利益就是维持现状,不统不独,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发展,在两岸对峙中赢得最大利益。当然,美国并不希望两岸之间真正发生战争,台海两岸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将面临是否卷入的抉择,无论如何都是十分困难的。未来中美关系将向何处发展?只要维系中美关系的上述基本因素不发生大的变化,两国关系的基础就不会动摇,中美关系的基本结构和框架仍然会得到维持。当然矛盾和斗争也可能会更加频繁,甚至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复和倒退,但重新回到70年代以前相互对立与隔阂的状态不仅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同样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从大的方面看存在着三种可能性。其一是两国关系维持现状,在合作中斗争,在对抗中妥协。双方既是对手,又是伙伴,或是在对手与伙伴之间游移波动。两国关系中频繁出现各种矛盾、冲突和麻烦,表现出相当程度的脆弱性,但也不会失控。两国之间共同利益与对抗利益并存,合作与冲突并存。在意识形态、经贸和台湾问题及战略问题上都可能发生激烈的矛盾和摩擦,甚至可能因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的冲击,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复和倒退,但又不至于动摇两国关系的基础。中美两国关系在艰难曲折中前进,维持基本的发展趋势。在5~10年的近期内,这种可能性最大。其二是两国关系不断恶化,对抗性因素大于合作性因素,重新回到对手的敌对关系。在美国谋求单极统治世界国际战略的需要和国内政治的压力下,美国政府采取对华遏制政策;或台湾问题发生突变,美国武装介入;或中国大陆综合国力的高速发展,被认为是威胁和挑战了美国的利益和权威,从而引发中美之间的全面对抗。这种前景不符合中美双方的根本利益,而且付出的代价也过于高昂。尽管有理由相信在近期内两国政府将会尽力避免这种结果,但随着未来中美在战略利益上的冲突不断激化,如果处理不当,在10~20年的中期范围内,中美两国出现重大的冲突不是没有可能。其三是两国关系全面改善,合作性因素大大超过对抗性因素而占据主导地位,两国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一前景在近期内无法实现,因为美国目前的世界战略是极力维持现有的超级大国地位和单极格局,防止出现能够向美国挑战的全球性大国或地区性大国。但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持续若干年,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后,当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后,甚至可能是在中美之间出现一次重大冲突之后,中美两国真正认识到两国的各自利益和共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真正稳定和正常化的战略伙伴关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