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的后代

如题所述

明太祖朱元璋,早年混迹于江湖草莽,无名无望,但是,却最终能够扫平各路豪杰,将蒙古人赶回大漠,为大明打下两百多年的江山,可谓是一代雄主了。虽然,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皇帝,但是,他却和大多数开国之君一样,都喜欢在天下太平之后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杀功臣。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可以共患难,但是,却不能同享福。
而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是见多不怪的。都知道,春秋时候的范蠡很有智慧,他在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以后,没有过多的贪恋名位,而是潇洒地离开了朝堂,从此,消失于江湖之中,成为无数后人推崇的例子。而他的战友文种,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他对勾践抱有太多的幻想,认为自己和勾践好歹也是一同吃过苦的人,他总不至于翻脸。但是,正是这种幼稚的想法让他身名两灭,最终,成为后人的一个反面例子。还有大汉在立国之时,刘邦对自己的老部下,也是一点都不手软。韩信、彭越和英布三人在楚汉之争中,哪个不是顶天立地的豪杰?
结果呢?他们个个都在天下太平之时,不得好死。然而,宋朝的情况,要相对好一些。赵匡胤用一顿酒席,便把众将的兵权解了,虽然,这个事情听起来还是有那么一点忘恩负义的意思,但是,他跟其他老前辈比起来,赵匡胤算得上是很仁慈了。总之,在处理功臣这个事情上,各朝有各朝的办法。
不过,这些办法在朱元璋眼里,都是一些小学生的手段。
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杀功臣不仅是让你死,还要让你死的时候感谢他的隆恩。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就是因为吃了一碗皇上赏赐的鹅肉,而死的。
此人乃是明朝开国名将徐达,他和朱元璋同是安徽人,并且,和朱元璋一样,出身于底层。二十出头的他,选择投身到朱元璋的军中,跟随朱元璋打过各种大仗小仗。
不过,他这个人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特别低调,从不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功劳。在早些时候,朱元璋还不是一军统领,而是郭子兴起义军中的一个头目。某天,有一个叫孙德崖的人找到朱元璋,说他的部队缺乏给养,希望得到朱元璋的帮助。
而朱元璋,看大家都是出来混的,谁也不容易,于是,就顺手帮了他一把。但是,这个孙德崖在此前,却跟朱元璋的顶头上司郭子兴,有一些过节,使得郭子兴听闻此事后,十分不满,专门从外地赶来把朱元璋大骂了一通。这时候,孙德崖就有些坐不住了,出于安全起见,他赶忙跟朱元璋告辞。
然而,朱元璋看到事情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也不好多说什么,便放他走了,并且,还亲自为他送行。当时,朱元璋和孙德崖的部分部队先行出城,而孙德崖和一些后续人马尚在城里处理一些事情。但是,等到朱元璋他们走到一半时,队伍后面却传来消息,说郭子兴带人把孙德崖抓了起来。
看样子,郭子兴是想把孙德崖给灭了。
跟朱元璋先走的那部分人,听到这个消息,瞬间就炸了窝。他们怀疑是朱元璋从中作梗,遂把朱元璋也扣压了下来,并且,向外放话说若是不放人,那么,他们就把朱元璋也砍了。在这一危急关头,作为朱元璋部下的徐达却挺身而出,决定用自己来替换朱元璋充当孙德崖军中的人质。
不过,后来双方经过协商,各自都把对方的人放了,使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在此事件中,徐达舍身救主的行为,让朱元璋牢记在了心里。但凡古今名将,对部下的约束都比较严格,徐达亦是如此。在攻破张士诚大本营平江城之时,徐达严令自己的部下,不得擅夺老百姓的财物,不得损坏当地居民的住房,不得离开军营超过二十里,否则,格杀勿论。
正是因为这一军令,朱元璋的队伍才得以在张士诚的旧地赢得民心。在后人看来,徐达所领的队伍所向披靡,威风八面,但是,他本人在朱元璋面前,却一直是毕恭毕敬,从不敢做逾越臣子之位的事情。有一天,朱元璋请徐达吃饭,期间,他想考验一下徐达是否真的像他表现出的那么忠诚于自己。于是,他便不停地给徐达灌酒,在徐达不省人事之时,他将徐达安排在自己的官邸中歇息。
等到第二天一早,徐达醒后才发现自己居然睡在老朱的床上,深感大事不好,于是,连忙向朱元璋谢罪。此时,朱元璋看到他如此惶恐,便对他放下心来。
然而,这种放心并没有永久持续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深感自己时日无多,他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儿孙们镇不住这些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为了自己朱家江山的未来着想,他决定把那些有能耐的人一一除去。
某一年,徐达背上生了个疖子,朱元璋便借此机会,调他到南京养病。之后,朱元璋专门抽空去徐达的家里拜访,想要看看他的病情是否好转。朱元璋到了徐达家里,无非拉些家常,说些安慰之语,本来没什么状况,直到朱元璋看到徐达床上的一册兵书,瞬间脸色大变。
照理说,徐达作为一个武将,喜好军事实属正常。在晚年之时,翻翻兵书回想自己早年的峥嵘岁月,也算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可是,朱元璋却不这么想,他认为徐达这个人靠不住,只要他还活着自己晚上就睡不好。但是,此时徐达在朝中威望极高,直接将其处理掉难免会惹人非议。
于是,朱元璋想到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就是:赐给徐达一碗鹅肉。按理说,皇上赐美食于臣子,本是一件谁也批驳不得的好事情,但是,徐达的病却最忌吃鹅肉,一旦吃了便会病情加重。当徐达看到别人送来的那碗鹅肉时,他不仅什么都明白了,还没有多说什么,直接按着朱元璋的意思吃了下去。
果不其然,吃完没多久,他就病发去世了。
像徐达这么低调内敛的人,都不能好好地安享晚年,可见,朱元璋心胸之狭窄。一代名将没有死在跟中原豪杰的争锋之中,没有死在与蒙古人拼杀的战场上,却死在了一碗鹅肉上,不免让人大为叹息。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赠三世皆王爵。
据史料记载:徐达有4子3女,孙9人。徐达死后,长子徐辉祖继承爵位,受封魏国公。幼子徐增寿在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下时给他通风报信,死在建文帝的剑下,后被明成祖追封为定国公。一门二公,有明一代只有徐达一家。徐达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长女嫁于燕王朱棣,次女嫁于代王朱桂,三女嫁于安王朱楹。燕王朱棣夺权称帝后,徐妃被册立为皇后。
根据如东县苴镇的《徐氏族谱》记载,现今的徐达后代已经传至22代了,1946年,在时代的剧烈变革中,如东县苴镇曾供奉过历代徐氏先人的祠堂被拆除后,改建为小学,近年撤并后也不复存在,现在,只剩了一片破旧校舍了。但是,直到现在,徐达的后裔还是以位于刘埠村的祠堂原址为中心,居住在如东县的苴镇和掘港,目前人数有三四千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2
徐达共有四子三女,四子即辉祖、添福、膺绪、增寿。其女也分别嫁朱家人,或成皇后,或成王妃。他的长女甚至成了明成祖朱棣的皇后。但是,他的两位封候晋公之子,却根本没有好下场。这两个人,均圈入建文初年的“靖难之乱”。一个因忠诚而被囚致死,一个则因亲情而被杀。

他的大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明史说其“长八尺五寸,有才气”,颇有其父风采。也是一位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的人。朱元璋之孙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之后,因削藩而引发燕王朱棣造反。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明史有简单记载:“王将起兵,高煦方留京师,窃其善马而逃。辉祖大惊,遣人追之,不及,乃以闻,遂见亲信。”这段故事,其实是曲折的。话说建文帝削周王、齐王、湘王、岷王、代王等藩,便将矛头指而燕王。以燕王性格,自然不从,便决定起兵造反。但是,朱棣起兵之时,也用了缓兵之计。他听从谋士言,遣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同往南京请安。“以为礼”,可使朝廷不疑。朱棣的儿子们到了京师,便有人进谏,建议将燕王之子拘为人质。“拘留三子,亦与拘留燕王无异”。然而,建文帝毕竟年轻,缺乏政治经验。他的回答是:“拘留非礼”。“无罪而拘留之,则燕王之举兵有辞矣”。他认同这一观点。

然而,徐辉祖不认同。尽管,燕王之子,论亲情,还是他的外甥。他们三人进京,也住在舅舅徐辉祖府中。徐辉祖特别担心的,是燕王次子朱高煦。他认为此人“勇悍无赖”,便密奏建文帝:“燕王久蓄异志,今遣三子来,实天夺其魂。陛下留而剪除之,一武士力耳;若纵归国,必贻后患。”他还说,次子朱高煦“勇而且悍,异日不独叛君,抑且叛父”。这话说得太绝了。预言此人不仅会反皇帝,还会反他父亲的。徐辉祖甚至还建议,若要放回朱棣之子,也必须留下次子朱高煦,“可剪燕王之一臂。”但是,建文帝踌躇不决,最终还是决定“旨着三子还国”,下决心要放他们回去了。这个朱高煦更是生性狡猾,他听闻消息,居然盗了舅舅徐辉祖的一匹良马,“假说入朝”,掉头一路绝尘,跑了。徐辉祖着人想追,也追不回来了。

燕王起事之后,徐辉祖奉旨征讨。他有智有勇,曾“师援山东,败燕兵于齐眉山,燕人大惧”。燕王率军渡江,徐辉祖亦“引兵力战”。建文帝兵败,朱棣进占南京,徐辉祖仍保气节,“独守父祠弗迎”。他硬是呆在徐达王府里,拒不出迎。这个父祠,就是南京秦淮河边的白鹭洲,在印月桥西南堍处。史称徐太傅园、徐中山园、也叫东园。当年徐达的王府。这个地方,我曾去过。后人曾在此地建徐辉祖雕像,以示纪念。朱棣当上永乐皇帝,自然火冒三丈。可是,要杀他也不易。其一朱棣的皇后是徐辉祖的妹妹,其二,朱元璋曾颁给徐家免死铁卷。朱棣无奈,只好把徐辉祖终身监禁于此,五年后去世。明史说:“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永乐五年卒”。一代名将徐辉祖至此再未走出白鹭洲。徐辉祖的长子徐钦虽袭承了爵位,永乐十九年则因故触怒朱棣而被“罢为民”。看来,朱棣是一个记仇的人。

徐达的小儿子徐增寿官至左都督,也圈入“靖难之乱”。他至少做错了两件事。第一是给朱高煦通风报信,直接导致其逃遁。第二,在建文帝面前,力保燕王朱棣,竭力主张放朱棣三个儿子归国。当建文帝征询他的意见时,徐增寿竟然顿首说:“燕王先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显然,这个徐增寿是特别念亲情的。自己姐夫、自己外甥,他当然是要力保的。但是,燕王毕竟还是反了。待朱棣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之时,建文帝当然要招徐增寿兴师问罪。明史记载说:“帝召增寿诘之,不对,手剑斩之殿庑下”。徐增寿当然是哑口无言,建文帝气极,竟当场拨剑将其杀了。徐达特别渴望其增寿的小儿子,竟然命断皇宫,也是他万万想不到的。朱棣攻入皇宫之时,徐增寿的尸体仍横在殿上。他曾抚尸痛哭。徐增寿因此被明成祖朱棣“追封武阳侯”、“封定国公”。他的儿子徐景昌嗣袭爵位。但是,这个徐景昌也因“骄纵”而被“夺冠服岁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21
致徐学华,徐乃开头,徐爱开头,徐昌开头
第3个回答  2021-01-16
我们南通如东徐姓多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20
徐达(1332~1385)其人,明史说:“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濠是指濠州,他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也就是说,他是朱元璋的同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达追随郭子兴造反,结识朱元璋,并在其隶属之下。他为人宽厚,深通兵法,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智勇兼备、屡建功勋,是明朝开国首屈一指的最大功臣。但是,徐达为人低调、小心谨慎、常以忠心待主,绝无居功自傲之心。

明史记载,朱元璋对徐达,可说是极其信任、亲近倍至,经常“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朱元璋曾说,“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他甚至还将他住过的旧邸赐给徐达。但是,徐达坚决不要,“达固辞”。还有一次,朱元璋与徐达一块饮酒。好酒量的徐达被刻意地灌醉了。他居然盖着皇上的被子倒头睡着了。待到醒来,徐达大惊失色,“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显然,朱元璋是在有意试探徐达的忠诚。看到徐达的表现,朱元璋当然龙颜大悦,“表其坊曰‘大功’”。徐达是大将军,可说是威风凛凛,但在朱元璋面前,他已到了“恭谨如不能言”的地步,似乎连话都不会说了。

观野史,甚至还有“胜棋楼”的故事传世。足见徐达之忠心。有一次,朱元璋召见徐达下棋,并要求徐达不能让棋,认真对弈。据说,这盘棋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仍然未分胜负。待到终盘之时,徐达突然不再落字。朱元璋错谔:“将军为何迟疑不前?”徐达乃跪倒在地,答曰:“请皇上细看全局。”朱元璋这才发现,棋盘上的黑子已被摆成“万岁”二字。朱元璋大为高兴,便将此楼、以及莫愁湖花园一并赐予徐达。这就是“胜棋楼”的来历。

众所周知,大明开国之后,朱元璋对诸多功臣怀有强烈之戒心。那些从小与他一起长大的大臣们,大都居功自傲,甚至极为放肆。再说,太子朱标生性柔弱,据说颇有“唐虞之风”,“不嗜杀戮“。朱元璋最担心之处,当然是太子朱标将来镇不住这些叔叔伯伯辈的人。因此,朱元璋自坐上皇位之后,就已暗下杀心,决定替儿子“清理门户”,以保大明江山稳固如山。大明的功臣,几乎全被他杀光了。连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后来均难逃厄运。唯有徐达,却让他始终下不了决心。因为,徐达的表现太好了。让他几乎没有什么借口。坊间传说的“功臣楼”事件,朱元璋显然也是对徐达网开一面了。朱元璋曾评价徐达:“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然而,徐达依然是莫名地去世了。明史记载相当简单。“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民间有朱元璋赐徐达烧鹅的说法。这一点,似可信,但无依据。徐达背生毒苍是事实,朱元璋赐死之意,却是后人想像的。徐达英年早逝,后人当然是要浮想连翩的。以朱元璋的无赖为人,这是不奇怪的。徐达去世,朱元璋甚为悲痛,明史说:“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以徐达之功,大明王朝当然要厚待徐达之后的。徐达共有四子三女,四子即辉祖、添福、膺绪、增寿。其女也分别嫁朱家人,或成皇后,或成王妃。他的长女甚至成了明成祖朱棣的皇后。但是,他的两位封候晋公之子,却根本没有好下场。这两个人,均圈入建文初年的“靖难之乱”。一个因忠诚而被囚致死,一个则因亲情而被杀。

他的大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明史说其“长八尺五寸,有才气”,颇有其父风采。也是一位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的人。朱元璋之孙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之后,因削藩而引发燕王朱棣造反。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明史有简单记载:“王将起兵,高煦方留京师,窃其善马而逃。辉祖大惊,遣人追之,不及,乃以闻,遂见亲信。”这段故事,其实是曲折的。话说建文帝削周王、齐王、湘王、岷王、代王等藩,便将矛头指而燕王。以燕王性格,自然不从,便决定起兵造反。但是,朱棣起兵之时,也用了缓兵之计。他听从谋士言,遣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同往南京请安。“以为礼”,可使朝廷不疑。朱棣的儿子们到了京师,便有人进谏,建议将燕王之子拘为人质。“拘留三子,亦与拘留燕王无异”。然而,建文帝毕竟年轻,缺乏政治经验。他的回答是:“拘留非礼”。“无罪而拘留之,则燕王之举兵有辞矣”。他认同这一观点。

然而,徐辉祖不认同。尽管,燕王之子,论亲情,还是他的外甥。他们三人进京,也住在舅舅徐辉祖府中。徐辉祖特别担心的,是燕王次子朱高煦。他认为此人“勇悍无赖”,便密奏建文帝:“燕王久蓄异志,今遣三子来,实天夺其魂。陛下留而剪除之,一武士力耳;若纵归国,必贻后患。”他还说,次子朱高煦“勇而且悍,异日不独叛君,抑且叛父”。这话说得太绝了。预言此人不仅会反皇帝,还会反他父亲的。徐辉祖甚至还建议,若要放回朱棣之子,也必须留下次子朱高煦,“可剪燕王之一臂。”但是,建文帝踌躇不决,最终还是决定“旨着三子还国”,下决心要放他们回去了。这个朱高煦更是生性狡猾,他听闻消息,居然盗了舅舅徐辉祖的一匹良马,“假说入朝”,掉头一路绝尘,跑了。徐辉祖着人想追,也追不回来了。

燕王起事之后,徐辉祖奉旨征讨。他有智有勇,曾“师援山东,败燕兵于齐眉山,燕人大惧”。燕王率军渡江,徐辉祖亦“引兵力战”。建文帝兵败,朱棣进占南京,徐辉祖仍保气节,“独守父祠弗迎”。他硬是呆在徐达王府里,拒不出迎。这个父祠,就是南京秦淮河边的白鹭洲,在印月桥西南堍处。史称徐太傅园、徐中山园、也叫东园。当年徐达的王府。这个地方,我曾去过。后人曾在此地建徐辉祖雕像,以示纪念。朱棣当上永乐皇帝,自然火冒三丈。可是,要杀他也不易。其一朱棣的皇后是徐辉祖的妹妹,其二,朱元璋曾颁给徐家免死铁卷。朱棣无奈,只好把徐辉祖终身监禁于此,五年后去世。明史说:“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永乐五年卒”。一代名将徐辉祖至此再未走出白鹭洲。徐辉祖的长子徐钦虽袭承了爵位,永乐十九年则因故触怒朱棣而被“罢为民”。看来,朱棣是一个记仇的人。

徐达的小儿子徐增寿官至左都督,也圈入“靖难之乱”。他至少做错了两件事。第一是给朱高煦通风报信,直接导致其逃遁。第二,在建文帝面前,力保燕王朱棣,竭力主张放朱棣三个儿子归国。当建文帝征询他的意见时,徐增寿竟然顿首说:“燕王先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显然,这个徐增寿是特别念亲情的。自己姐夫、自己外甥,他当然是要力保的。但是,燕王毕竟还是反了。待朱棣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之时,建文帝当然要招徐增寿兴师问罪。明史记载说:“帝召增寿诘之,不对,手剑斩之殿庑下”。徐增寿当然是哑口无言,建文帝气极,竟当场拨剑将其杀了。徐达特别渴望其增寿的小儿子,竟然命断皇宫,也是他万万想不到的。朱棣攻入皇宫之时,徐增寿的尸体仍横在殿上。他曾抚尸痛哭。徐增寿因此被明成祖朱棣“追封武阳侯”、“封定国公”。他的儿子徐景昌嗣袭爵位。但是,这个徐景昌也因“骄纵”而被“夺冠服岁禄”。

由此看来,什么友情、亲情、感情,碰上不讲人情的政治角力,都是苍白无力的。只可叹,徐达英雄盖世,四个儿子,长子徐辉祖、四子徐增寿,死于非命。他的次子徐添福也早早夭折。仅有三子徐膺绪曾授尚宝司卿、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等职,得以善终。仅此而论,朱明王朝岂敢称恩泽于徐达后人乎?

徐达死后,葬于今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至今其墓仍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碑也是明朝诸功臣中最大的,碑文亦由朱元璋亲撰。此碑奇特之处,仍是碑文中竟然有标点(即句读),堪为罕见。朱元璋曾评价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然而,墓独大有何用?口碑又有何益?[转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徐达有几个子女
就目前可考证的资料来看,明史列传13《徐达常遇春传》中记载,徐达有4子3女。长子徐辉祖,袭魏国公。次子徐添福,早卒。三子徐膺绪,世袭指挥使。四子徐增寿,靖难之变时暗助朱棣,被建文帝所杀,其后代世袭定国公。长女为明成祖皇后即仁孝文皇后,次女为代王朱桂的妃子,三女为安王朱楹的妃子。

徐达有几位子女?为何他去世后,徐家子女的命运截然不同?
徐达三子徐添福早卒,历史上也没有什么记载。最惨的是老四徐增寿。靖难之役的时候,徐增寿也在朱允炆这边做官,但却心向朱棣,所以经常向朱棣传递情报。可惜的是,徐增寿这种行为,最后被朱允炆发现了,结果被朱允炆当廷亲手诛杀。相比四个男丁,徐达的四个女儿就比较幸运了。徐达长女因为嫁给了朱棣做世子妃,靖难之役后,...

中山王徐达的后代。
徐达共有四子三女,四子即辉祖、添福、膺绪、增寿。其女也分别嫁朱家人,或成皇后,或成王妃。他的长女甚至成了明成祖朱棣的皇后。但是,他的两位封候晋公之子,却根本没有好下场。这两个人,均圈入建文初年的“靖难之乱”。一个因忠诚而被囚致死,一个则因亲情而被杀。他的大儿子徐辉祖,承袭...

徐达有多少子女?徐达子女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4. 徐增寿,徐达的四子,其妻为谢氏。在靖难之变中,他暗中支持朱棣,后被建文帝所杀。他的后代继承了定国公的爵位。5. 长女徐皇后,徐达的女儿,其妻为谢氏。她的本名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一些资料中称之为徐仪华或徐妙云。她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后,生于1362年。洪武九年(1376年)被册封为燕王妃。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中山王徐达子女的结局如何呢?
徐达的四子四女的结局基本上都是善终,算是子孙有福了,比之明朝开国第二功臣常遇春后代强太多太多了。徐达长子是徐辉祖,袭其魏国公爵位。靖难时选择支持了建文帝,态度坚决出力颇多。朱棣进入南京以后并没有转变态度支持,朱棣要治他的罪,他只是写下了父亲徐达是开国功臣,子孙免死。朱棣无可奈何,令他...

徐达作为受人尊敬的开国功臣,为什么长子却被囚禁而死?
于是他追封徐增寿为武阳侯,促使其成为自己登基后首个被封赠的功臣,谥号“忠愍”。此外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加授徐增寿为钦承父业推诚守正武臣勋号、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进封定国公,子孙世袭,定岁禄二千五百石。因此,明朝皇位易主后,徐达的后代继续保留了较高的待遇。

大明第一大将军徐达的后人如今在哪里?
不像其他两个那么站队明显,而这也让他保住了性命,得以善终。发展状况总的来看,徐达的后人其实就是后来徐膺绪这一脉发展的还算不错。其他的,徐辉祖和徐增寿后代发展的并不好。特别是徐增寿,虽说他死后被朱棣追封为武阳侯,他唯一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爵位,但因为其后来生活极度奢侈被人告发,...

徐达有几个子女
子:长子徐辉祖,袭魏国公。次子徐添福,早卒。三子徐膺绪,世袭指挥使。四子徐增寿,靖难之变时暗助朱棣,为建文帝所杀;其后代世袭定国公。朱元璋功臣中只有徐达一家有两位公爵。女:长女为明成祖皇后(仁孝文皇后)次女为代王朱桂妃 三女为安王朱楹妃 徐辉祖,濠州人,明朝大将徐达的长子,最开始...

徐达的两支后代,最后分别什么结局?
徐达作为朱元璋最为倚重的大将,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攻克元朝大都后更是收复了汉人丢失数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他的赫赫威名为世人所熟知,被朱元璋加封为公爵(开国六公爵之一),在死后更是极尽殊荣,被追封为中山王。而他的后代也不遑多让,徐达的后代中有两支公爵,一支是长子徐辉祖继承的魏国公公爵...

徐达的介绍及后代
徐达 ,男,生于1332年,卒于1385年,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人。生平事迹:初朱元璋为郭子兴部将,往归之。从南略定远,取和州。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为军锋之冠,后为大将,统兵征战。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后代简介: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