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哥们,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HI-FI”和“AV”:
HI-FI的意思是“高保真重放音响系统”,本文所指的HIFI系统均为两声道的纯HIFI系统。AV系统中“AV”的A是指Audio(音频),V即是Viden(视频),AV系统是以音视信号的重播做为首要前提来配置的。主要目地是重放清晰的画面和高度保真的声场以摸仿出身临其境的效果的。一般而言,人们在观看电影时非常重视图像的清晰(即视觉效果)和语言对白效果,而对背景音乐的细微部分并不十分留意。因而,AV系统的设计侧重点更在于表现视听环境的大动态音响效果和爆棚声,夸张的制造出一种空前逼真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和音场。有些发烧友认为AV是低档次的东西,跟HIFI无法相提并论。其实这一观点是极为错误的,我想许多发烧友之所以有这一观点原因之一就是被充斥在音响市场中的许多所谓的“家庭影院”迷惑了。君不知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影院对声音的重放的要求比HIFI系统要严格的多,比如THX标准和DTS标准以及DD(AC-3)标准除对软件的格式有着必须的要求外,还建议家庭用的多声道(文中仅指目前较为普及的6声道)AV系统至少要有5个独立放大的全频带声道和一个超重低音声道,并要求除超重低音外每个声道的扬声器不仅要一模一样。还都要必须具有对20HZ--20KHZ全频信号的重播能力。甚至在一些多声道重播器材中为避免听音环境和房间驻波对重放质量的影响,还具有调整各声道延时时间的功能,可见,想玩好AV并不像一些初烧的想像的那么简单和容易,也没有几个发烧友具备DTS和THX标准所要求的聆听环境的条件,现在所谓的大多数的家庭影院跟真正THX、DTS、AC3还相距甚远,我们的家庭影仅是有些环绕声的效果而已。还有些发烧友在搭配器材的时候出于资金的考虑想HIFI与AV兼顾,其实这又是一个错误的理解,AV与HIFI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界线,它们对声音重放的要求都是一样的----高保真!所以我在向烧友们推荐组合的时候往往劝这些想“兼顾”的朋友不如直接配置HIFI系统,以免永远也达不到家庭影院的要求,如果要只要效果的话,就不必花费许多的资金投资在效果并不理想的声音重放上。现在最新的HIFI系统已经是多声道的DVD-A和SACD的格式了,所以我们不应戴着有色眼光来看AV与HIFI的差别,假如一万元投资在HIFI(两声道)上的声音去跟一万元的AV(六声道)系统在声音上做比较是极不公平的,如果按一个原始算法来计算(仅为便于比较)一下便会得出结论:前者= 一万元投资在两个声道的价格,每个声道约为五千元,而后者每个声道的投资约仅为不到二千元还要照顾到图像的重播,因此也可估计出同价位的HIFI系统与AV系统在声音重播上的性能比约为1:6,即六万元的AV系统,在重播两声道的音乐软件时,只可能达到一万元纯HIFI系统的素质。可事实上,一套AV系统的投资只要超过另一套HIFI系统投资的一倍便可以轻易的达到那套HIFI系统对声音重播水平,这也是本人多年来对HIFI与AV的一点小小的经验。
任何一套HI-FI器材无论对声音重放还是器材的素质要求都是极为苛刻的,Hi-Fi器材讲求对重播音乐的高解析力以及低失真,在HIFI系统中使用的器材没有“最”字,没有绝对重要的某个环节,我是说讲究声音上的平衡而不是投资上的平衡,其中音源、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重要性,本人并不提畅早些年有人提出的5:3:2(即音箱、功放、和音源所占的投资比例)的搭配原则,因为很多低灵敏度低阻抗的音箱需要大电流、大功率输出的功率放大器才可能推出好声,可是这类素质相当可以推好音箱的放大器往往在价格上要高出音箱,甚至高出几倍,假如你的功放很高档,与扬声器的搭配也没有任何问题,而你却用一台VCD当做重播的音源,那么就算你花了一百万元来配置这套系统也可能不会好过一些发烧友合理搭配的一万元的系统的声音。音源做为前端器材固然是越高档其声音的重放素质就好,当然价格也就越高,目前HIFI系统中的音源使用最为普及的就是CD机,CD机分为转盘和数字解码部份,转盘所指的是CD机的机械部分,包括激光读取装置和伺服系统。它的任务是读取CD盘片上的数字信号,然后传输给解码器进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的转换,最重要的要属D/A转换器了,D/A转换器还有单比特和多比特之分,孰优孰劣至今仍是发烧友们争论的最为火暴的话题之一,这里就不细说了。
我们比较常见的CD机都将机械部分和解码部分装在同一个机箱里,这种形式的CD机我们称之为合并式CD机。比较讲究一些的器材将转盘和D/A转换器做成完全独立的两个器材,以减少的相互的电磁干扰,我们称之为分体式CD机。然而更有甚者还干脆将电源部分也分离出来,这样的音源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分体式CD机:一个音源就有三个独立的箱体,电源、解码器和信号读取装置互不干扰,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音源内部的信号串扰,因此这种分体的式的CD机在重播CD软件的时候往往有极高的性能指标。但无论是老式的黑胶唱盘还是新式的SACD,后端的器材(功放、音箱)都要忠实的再现音源输出的音频信号,后端器材的档次越高对音源的敏感程度就越明显。这里不妨给大家打一个比方:假如一套三千元和一套三万元的音响系统都在用同一台低档次的卡座做音源,后者的声音也并不一定比前者好听,甚至还不如前者!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越是高档次的器材对细节的还原程度就越高,前者对音源信号还原重度相对后者来说本身就存在很大差距和缺陷,甚至会丢失许多细节,而后者则会相对完善的将音源输出的音频信号真实的再现,而其中也不免会夹杂着一些低档卡座的各种噪声。所以后者传出的噪声含量会比前者更多,我们听到的声音也理所当然成为“噪音”了。可是,如果我们同时给这两套系统换上一台高素质的CD机,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由于前者的保真度远远不及后者,所以换过音源后其改善远远不及后者明显由此可见音源的重要性。我还将举几个实例在后面的文章中会提到,这里先放下不说.
再说功率放大器:常见的HIFI纯音乐功率放大器分为甲类、甲乙类和乙类,其中甲类(也称A类),甲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无交越失真和开关失真,而且谐波分量中主要是偶次谐波,在听感上低音厚实、中音柔顺温暖、高音清晰利落、层次感好,十分讨人喜欢。但由于甲类功放器十分低效,整机成本极高、和器件长期工作于大电流高温下,容易引起可*性和寿命等方面的问题,使用的人群大多是有些资历的老发烧友。甲乙类(也称AB类)放大器在低电平驱动时,放大器为工作在甲类状态,当提高驱动电平时,便转为乙类工作。甲乙类放大器的优点在于它比甲类提高了效率,虽然失真比甲类大,然而至今仍是应用最广泛的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样本, 现在市面上的许多标称为纯甲类的功放器,其实都是甲乙类的功放,一台真正的义意义的纯甲类功放想做到10W,其体重至少也要达到二十公斤,有些烧友买机器的时候总喜欢甸甸器材的重量,其奥妙就是在这里。乙类(也称B类)放大器的偏置使推挽工作的晶体管(或电子管)在无驱动信号时,处于低电流状态,当加上驱动信号时,由于两只放大管轮流工作,必须采用推挽电路才能放大完整的信号波形。乙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效率较高,理论上可达78%,缺点是失真较大。
有些厂商还将功放的音量控制,以及讯源切换部分(前级)与功率放大部分(后级)做成了分体式的两部完全独立器材,以减少机内的信号串扰和各种电磁的干扰,这种功率放大器我们称之为分体式放大器或前后级放大器。
再说音箱,音箱在音响的发展史上仍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音箱作为一种尽可能忠实再现音乐作品的器材,“高度的保真”重放应是最为重要的,但就目前的技术对于“高度保真”而言还只能是相对意义的“高保真”。在整套器材中,失真度最大的就是音箱。喇叭的振盆在功率放大器的电流做用下产生空气振动,于是我们便听到了声音,但振盆的运动中会产生高次谐波和对某些短促的声音产生严重的失真,这种失真叫瞬态失真,相对而言,书架箱的瞬态反应要明显好于落地音箱,但小型书架箱的缺点是重放音乐的动态和气势远远不及落地式音箱来的凶憾,于是一些落地箱常常会采用几个小尺寸的扬声器单元代替一个大口径的扬声器单元以综合小型书架箱和落地箱的各自优点从而取长补短提高声音的重放质量。但功率放大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扬声器的重播质量,有经验的发烧友常常是像盖一座房子一样先根据所择的音箱(就像房子的地基)来搭建整套HIFI系统,不仅科学合理,而且还会少走许多弯路从而节省了换机的开销。许多初烧友很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配出的几万元的音响还没有别人几千元的音响系统好听呢?这便又回到了老生长谈的器材搭配的问题当中来了。
举几个例子,有许多网友在论坛中这样问道:“请问XX放大器与XX音箱搭配行不行?”或者说:“我想配一套HIFI音响,用DVD当音源行不行?”这样的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前者由于现在市面大多数的功放与音箱已不必再去考虑阻抗的匹配问题(音箱大多是8Ω以下的)所以,在音箱与功放的搭配上几乎不存在行与不行的问题只存在声音的好坏问题。对于初烧友来说一般情况下,按音箱所标的推荐功率(比如某款音箱推荐功率为25W---100W[8Ω]),当然有许多发烧友搭配的甲类胆管放器虽然只有15W[8Ω]的输出功率,推出的声音却比标称50W[8Ω]的功放要好听的多,这就要看发烧友的经验和功力了。为音箱配置放大器要有足够领储备功率,以应付大动态时音箱在阻抗瞬间跌落的时候有足够的输出功率为扬声器提供动力。第二个问题就有些主观上判别了,首先,CD机与DVD机都属于音源,经过长时间的对比试听,广大的发烧友已一致认为同价位的CD和DVD机,在重放CD软件的时候前者要明显好于后者。但经过我的多次对比试听后,却认为这一说法有些过于片面了,在低价位的器材中这一问题很值得商榷。比如一千元的DVD与一千元的CD机在重放同一张CD碟片的时候,在音质上确实有所不同,但很难说清哪一个部音源更好,我们听到的仅仅是声音的微小变化而,如果除去心理因素不提,如果做一次盲听试验,有很多发烧友都无法确定哪一个更好,而能够说出来的也仅仅每个人不同感受而已。在搭配器材的时候,一些发烧友往往非常注重单件器材的素质,却忽略了这些高素质器材的个性,比如喜欢音色较中性的朋友,他的音箱声底音偏薄,那么在搭配的时候就要找一些厚声底的甲类机或胆管机来驱动,以取长补短。反之音箱的声底偏厚,就找一些高频比较亮丽的功放来推动,又如果他就是喜欢厚声或偏亮的音色,那么这就要根据个人的口味而精心的调配了,在搭配的过程中还要牵涉到器材的电源、线材、音箱脚架等微观的调整,有的发烧友整套器材在不断调整了多年以后才找到了相对比较满意的音色和音质,这也是发烧的乐趣所在之一。HIFI器材重放的声音没有十全十美的,也肯定不会把一个真正的录音现声呈现在听者的面前,我一直认为HIFI音是为了重新再现音乐的灵魂,越高档次的器材在重放音乐的时候越能把演奏(唱)者的感情流露出来,而玩HIFI的目地,则是想证明自已到底可以接受什么样的失真.
还有些网友问我,“在XX价位上哪款音箱或者功放最超值?”这又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世界上没任何事情是绝对的,在音响上也是如此,所谓的超值只是凭借主观的看法和感觉认为某款器材具有了较高的重播素质,甚至好于高价位的机种,我们才可称之为超值,然而声音好坏的评议是相当主观的感受,有的人钟情于低频较为突出的声音,有的人则喜欢高频好些细节丰富的声音,而有的人则非常喜欢音染极小的监听风格的声音,还有许多人对各频率的听觉敏感的程度都不一样,还有线材、听音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器材音质优劣的主观评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根本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以别人认为好听的东西你自已却并不喜欢,别人推荐给你搭配组合。最终我们配置器材的目地在于重现音乐,而不是互相攀比器材的档次,一个真正的发烧友,在用自制的“土炮”欣赏音乐的时候远远一个拥有十几万器材的大款听在“摔玻璃”得到的乐趣多得多。
以上的言论完全是本人的主观看法和心得,算做一点小小的经验传受给 “入道”不深的初烧友们。如有不妥或错误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海涵,以免受本人误导。
上
http://www.hongen.com/default.htm看吧!!
参考资料:http://www.hongen.com/defaul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