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掌权长达半个世界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如题所述

根据明清体制的特点,由于君主掌握了一切的权力。所以明清时代,基本上杜绝了前朝的宦官专权或者权臣弄权的现象。虽然明朝存在刘瑾、魏忠贤这样的宦官,清朝也存在和珅这样的权臣。但是在皇权独大的体制下,这些宦官和权臣,最终都因为帝王的不认可和不满,最终灰飞烟灭。但是,在明清六百年时间里,慈禧太后却成为了一个例外:在明清体制中,慈禧太后掌权五十年,可谓奇迹。那么,慈禧太后是如何做到掌权半个世纪而遇不到有效反对者的?
1、五千年未有之变局
明清时期的东西方,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明朝时期的中国进入封建生产关系衰败的进程,但由于封建皇权的强大,以及君主专制在朱元璋时代就走上巅峰的缘故,导致整个整个东方都陷入经济原地踏步的状态。明朝时期的欧洲,则进入了文艺复兴和大航海的时代。
到了清朝初年,中国还在处于封建王朝新旧交替的过程中,而英国,已经发生了质变:就在清军入关这一时期,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当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中英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完全不是一个维度了: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而清朝和整个亚洲各国一样,还处于农耕社会的状态下。因此,清朝的溃败,不光因为清朝皇帝的能力有限,以及清军的腐败——即便是秦皇汉武指挥卫青霍去病的骑兵,去对战1840年的英军,也未必能扭转鸦片战争的定局。
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向列强开放口岸,海外资本也趁机针对清朝进行市场掠夺。这导致了大量老百姓陷入破产的局面,最终,蔓延清朝全境的农民起义爆发了——而太平天国,其实也只是众多农民军的一支。
此时的清朝面临五千年未有之变局:当然,所谓的未有,指的是面对资本主义列强的压力,而非农民起义。
2、咸丰帝和慈禧太后的观念冲突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咸丰帝并不认为清朝的实力和综合条件比英法美差多少。所以。
很多人对咸丰帝产生一种错误认知,认为咸丰帝是一个害怕洋人的君主。但其实恰恰相反。鸦片战争后,咸丰帝继续以“天下共主”的身份自居。他当然也没有因为和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而感到郁闷——因为按照咸丰帝的观念。虽然鸦片战争败了,但毕竟胜败兵家常事。所以咸丰帝非但不是一个害怕洋人的清朝皇帝,相反,他还打算和洋人好好再打一架,让洋人向自己俯首称臣。从这也可以看出:咸丰帝并没有意识到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本质,是因为生产力的差距,而非军事上的差距。
咸丰帝对洋人十分不满,而且渴望和洋人打仗。洋人的主张是深化在清朝的经济掠夺,所以,清朝和洋人之间的冲突越来越严重,第二次鸦片战争也由此爆发。此时清朝的局面比道光帝时代更要恶化:因为道光帝时代,清朝还能勉强称得上天下太平,而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半壁江山,早就落在农民军手里了。而英法联军的实力比起当年的鸦片战争时期,也更要强大许多。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不久,英法联军就攻入北京,咸丰帝只好逃到热河。结果到了热河没多久,咸丰帝就病死了。
此时的清朝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上:或者说大清帝国处于一种“路线之争”状态:有主张继续排斥洋人的影响,努力恢复鸦片战争之前状态的,也有主张学习洋人的军事工业技术的。慈禧太后是支持后者的。而咸丰帝,则是前者的拥护者。不过,当慈禧太后表态支持后者的时候,咸丰帝也早就不在人世了。
主张学习洋人军事工业技术的派系被后世叫做洋务派。慈禧太后在洋务派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夺取了政权,并开始了掌权摄政的人生。此时的慈禧太后面临咸丰帝留下来的烂摊子——一方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朝需要支付给洋人赔款。另一方面,沙皇俄国开始对清朝的西域甚至青藏地区虎视眈眈,准备来个趁火打劫。而更让慈禧太后感到闹心的事:此时南方有太平军,北方有捻军。西南的云南和西北地区,都有少数民族闹乱子。此时的清朝面临的严峻局势可谓史无前例——最起码比崇祯帝和元顺帝面临的局势严峻更多。因此大多数人都对清朝的前途没抱有太大希望。
此时的慈禧太后力排众议积极支持洋务运动的推进。虽然从后来的历史来看,洋务运动的结局还是破产了。但是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洋务运动还是为清朝的延续发挥了重要功能:
首先,战争需要财政的支持。其实不论是崇祯帝被李自成逼死,还是元顺帝被迫把江山留给朱元璋,原因之一就在于财政——毕竟财力不足,是无法维持战争深入的。洋务运动时期,清朝通过接受洋人操办的海关制度,通过从海关那里,获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为推行洋务运动建设和镇压太平军,筹集了足够的经济基础。
其次,洋务运动过程中,清朝在近代工业部门领域有了一定的建设。这些建设,让清军的战斗力,一定程度向近代化靠拢。而农民军,还依旧处于中世纪的战术方式。这就意味着,清军击败太平军,要相对容易一些。
3、慈禧太后的地位
咸丰帝死后,大清帝国一度陷入崩溃的边缘。是慈禧太后力挽狂澜,将清朝从覆灭边缘拉回来。因此慈禧太后对清朝事实上有再造之功。这份业绩,保障了慈禧太后的地位。所以,即便慈禧太后弄权,清朝的士大夫阶层也没有任何微词可言。甚至慈禧太后去世后,清朝的摄政王还按照安葬太上皇的规格下葬慈禧太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慈禧掌权长达半个世界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3、慈禧太后的地位 咸丰帝死后,大清帝国一度陷入崩溃的边缘。是慈禧太后力挽狂澜,将清朝从覆灭边缘拉回来。因此慈禧太后对清朝事实上有再造之功。这份业绩,保障了慈禧太后的地位。所以,即便慈禧太后弄权,清朝的士大夫阶层也没有任何微词可言。甚至慈禧太后去世后,清朝的摄政王还按照安葬太上皇的规格下...

慈禧统治清朝半个世纪,为什么没有人推翻她?
慈禧能够统治清朝半个世纪,是因为慈禧完全吃透了政治斗争中一条铁的准则: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咸丰去世后留下了八位顾命大臣,但是又给了慈安和同治两枚印章,规定皇帝的所有诏书同时加盖这两枚印章才有效果。因为皇帝太小,皇帝那枚印章是由慈禧保管的,所以慈禧有了权利基础。慈禧利用慈安...

慈禧掌权中国半个世纪,为什么满清的其他皇族没有一口怨言呢?
第二件事,光绪皇帝发动维新变法运动,皇族是既得利益者,变法触动他们的利益,他们中大多数反对变法。光绪皇帝手里没有权力,对反对者也没有什么办法,变法进行不下去了,光绪向慈禧要权力,慈禧不给,光绪想强夺,慈禧发动政变,逮捕并杀害戊戌六君子,软禁光绪。第三件事,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割地赔款...

为什么慈禧的权力在清朝末期没人可以动摇?
1、慈禧的确拥有较强的政治能力,慈禧太后的文化素养是比较高的,为她掌握政权提供基础。2、慈禧太后的临朝是代表了皇权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的朝代,也是皇权空前强大的朝代。3、经过了此前历代王朝的灌输,忠君思想深入人心,反对慈溪就意味着是不忠,任何和慈溪对抗的人都被她扣上不忠的...

慈禧掌权多年,在清末乱局中,她的权力为何没人可以撼动得了
二、慈禧的母性。慈禧作为一个女人当政有着很多短板,比如威严不够,狠毒不够,魄力不够。但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慈禧有着女人的优势那就是母性,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女人智商低、马虎、好糊弄。女人办事不那么咄咄逼人,不那么绝情。凡此种种这种缺点都让那些满汉大臣感到受用,产生了依恋。这就像我们上学...

慈禧掌权期间正是西方列强入侵时,为何她还能稳固47年不被推翻?_百度知 ...
慈禧太后虽然垄断了大清,但她一个人坐在高高在上的椅子上长达半个世纪,甚至最后还得让大清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没有人怀疑慈禧对清爱新觉罗氏的忠诚。慈禧太后能够处理好与爱新觉罗氏家族的政治关系,是她顺利掌控清朝最高权力的重要客观原因,否则早就被拉下皇位了。慈禧太后在位期间,一直把自己打扮成...

慈禧统治清朝半个世纪,为什么没有人推翻她?
在清朝末期的时候,一直都被慈禧统治,晚清在慈禧的统治之下并没有什么进步,并且开始快速的落寞,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实在晚清时期也是有许多的能臣,为什么没有人出来推翻慈禧呢? 慈禧可以统治清朝半个世纪是有许多原因的,清朝时期的皇权制度已经达到了巅峰,在明清之前还有宰相的职位,并不是...

1900年慈禧向全世界宣战,李鸿章等人为何不阻止?
为什么他们没有阻止这个看似荒谬的懿旨呢?其实不是他们不愿阻止,而是阻止不了。慈禧下这道懿旨并不全是因为列强的持续作乱,还因为光绪帝和一些晚清激进人士弄出的“百日维新”以及“围园杀后”等事让慈禧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她彻底失去了耐心,与其坐以待毙,任人鱼肉,不如放手一搏,或许自己这地位...

清末乱局丛生,为何无人能够撼动一介女子慈禧的统治?
这个天下本来就是爱新觉罗家的,而且当时有皇帝,慈禧太湖只是垂帘听政而已,对于这个国家而言并没有被影响,如果其他的大臣想要撼动慈禧太后的统治,那就是谋反,成功了还好,如果不成功是要诛九族的,所以没有人想冒这个险。慈禧太后代表着当时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这个女人能给这些人利益,所以他们拥护这个...

吕后武则天都是一路杀伐,慈禧并没有,为何她的地位无人撼动?
这些汉人大臣因为都是被慈禧提拔起来的,因而他们不会反对慈禧。而慈禧这样做,也削夺了清朝皇室的权力,让他们不会以此对慈禧构成威胁。历史上那些太后专政,之所以引起各方不满,最主要的原因,是太后们总是想方设法把权力交给自己的娘家人,从而形成外戚干政的局面。比如吕后,就想方设法把权力转移到...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