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改善计划如何写?

如题所述

 生产部改善提议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生产的正常运行,不要说“以前就是这么做的”,生产的日常管理主要就是通过现场管理,从细微之处发现人、机、料、法、环、信存在的问题。从习以为常的流程、制度、管理盲点中发现问题,发现隐患,并进行持之以恒的改善,就是生产管理的价值。
  依据生产管理的六大目标,以品质、成本、交货期、士气、安全、技能加上现有公司生产部存在的问题,人员培训、5S执行,推行,执行差,生产物料跟踪不及时,车间员工无组织无纪律等现象。生产计划跟踪力度不够等现象,特别提出改善建议,为公司的生产和出货提高效率。
  

  一:系统培训
  1)干部培训
  生产部的多数干部进入公司后,由于生产任务紧张,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导致了目前的种种观念转变不及时,造成对生产品质、等,各方面的影响。
  每周利用下班后时间,对生产系统的所有管理人员进行“5S”的推行,实验方法和效果确定,进行系统的培训,并且组织好维护和改善的措施,并及时进行确认和指导。其次,制定详细的计划、对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和目视管理,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利用教育的方法彻底强化干部的执行力。
  2)员工培训
  生产系统的员工基本没有接受操作技能和品质观念的培训,导致不良品的流出。
  装配车间依据实际情况每月进行两次以上的品质培训、以实物、实际、和实地的方式进行培训,根据产品的特征和实用性进行分析解决,把组装时容易产生的问题点详细分析,力争在装配时把产品品质控制到良性化,在包装时,要求所有人仔细把产品进行目测一下,确认无误后,进行产品包装。
  五金车间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各种材质的特性进行实践性的教育,和把安全操作规范相结合的方法 让大家有直观的印象,保证每个月份两次的标准,力争利用教育的方式把生产车间的面貌进行改善,并且强化员工的服从性。在生产的同时坚持节约成本的理念,持续降低生产成本。

  二:早会制度
  各车间必须每天早上执行早会制度,内容如下:
  1)人员出勤状况,是否出勤矿工、迟到等现象,第一时间掌握人员的动态。
  2)总结昨天生产中出现的品质异常,并且分析发生问题的结果,在工作中怎样预防,甚至细分到某个产品的细节。
  3)分析昨天生产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讲述在下一步工作中怎样预防,包括生活,上下时间存在的安全隐患。
  4)生产中的物料状况,物排到个人,并以及进行物料的跟踪,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等。
  5)讲述公司目前的生产状况,和出货情况,培养员工良好的主人翁精神和忧患意识。
  6)车间5S的状况,在工作和生产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并重点强调在工作中怎样养成和维护。

  三:干部晚会制度
  每天下班前利用10-15分钟时间组织生产部干部碰头会
  1)五金车间主管提报第二天生产计划,和所需物料..工装、辅料是否齐全,以及生产中的困难。
  2)装配车间主管提报第二天装配计划和包装计划,以及所需物料.辅料是否齐全,以及生产中的困难。
  3)品质部汇报,挑选情况和产品不良品状况并且分析原因,并且及时返工返修,确保订单的顺利完成。
  4)生产跟踪,汇报订单情况,并且汇报订单异常,以及产品外加工情况,发生的品质异常情况以及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5)生产经理综合以上各单位汇报的日生产计划,以及各种物料辅料状况、做出分析和更改、并且及时联系各部门及时解决,以便更好更顺利的生产,确保产品的出货期。

  四: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提高车间管理水平,通过视觉观察,大家都看到管理的目的,从中可分辨出好与坏,正常与异常,提醒或警示,异常现象,以便于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通道和作业区域划分后,对作业区域进行6S的整理整顿,定位定置,标签标识,这是目视管理的一大内容。
  1)图形管理:对物品、工具,机器上、作业台上、按照其图形进行标示,以便于取用,便于归位,国家规定的标示图形如:如消防、搬运等有效便于安全的生产。
  2)颜色管理:区分良品、不良品待检的状态,一般红色表示不良品,整个车间必须统一,对于一些危险区域,以红线划分,无关者禁入,在实物上以颜色标志、出区域范围标志,如压力表,流量表等,如果指针在标准色内,则表示正常,反之为异常。
  3)数字管理:为控制车间各种物料,在物料架上或墙上标识数量或补充数量,对各类工具进行数字编号,可及时清点,防止工具遗失,文件夹进行数字编号,防止使用后的混乱、物品推码和运送实行数量标准,这样操作搬运、检验清点、既方便又准确。

  五:三现主义
  以车间为中心是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的现场观念,三现主义是贯彻现场为中心的最好方式,保持对现场最密切的接触和了解。
  1),现场,
  现场就是管理人员必须把先去现场当做例行事务,站在现场观察事情的进展,养成到现场的习惯,现场是所有真实资料的来源。管理人员应该到现场去查看所取得的信息,不是他人提供的资料的报告,管理人员必须创建可视化的现场管理,管理人员只要一走入现场,一下就可以看出问题的所在,可以在当时,当场下达指示。
  2),现物,
  现物就是现场管理的对象,人,机,料,法,环,信,一有问题或异常的状况时,管理人员应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好好的在问题的场所,仔细观察,检查现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够确认出问题的原因,用不着那些高深的科技。在产出一个不合格品时,简单的把握在手中,去接触,感觉,仔细的调查,然后去看看生产的方式,便可能暴露出问题的原因,不是在会议室里面讨论问题,互相推卸责任,管理人员的工作应该是要经常保持注视运行的现场,并且根据现物和现场的原则来认定问题。
  3),现处理,
  现处理就是对于问题的解决处置要跟进,当场采取临时对策措施,当你在现场,观察现物,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当场解决问题,许多与现场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及时当场解决,在现场管理中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就是现在就做,马上动手做。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9
这个很不好回答。请从百度找个模板,针对自己本身情况写即可。

请记住:有问题存在才去改进。所以你必须有长期发现问题的机制。员工,客户就是你最好的老师。要是开大刀,那还要项目资金 预期明细等。
*针对问题要采取对策。就是改善计划了。 改善计划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步骤,对这些步骤要有明确的时间,明确的项目领导,项目操作人员。实时监督进程,主动反馈主动检查,采纳方法,提出方法。

有分吗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4-27
可以试试从产能,品质这些方面入手
第3个回答  2016-05-19
生产改善计划通常包含以下部分:
1、当前的问题描述。(最好能有数据的分析或对比,原则是基于事实)
2、对导致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是产生问题的原因,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关联法等分析)
3、针对分析出来的原因制订改善的方法。(方法要具体,可以执行)
4、对改善后的效果进行评估、验证;主要是测试改善的方法是否有效果。
5、如果改善的效果不明显或者有偏差,要继续查找原因再进行分析。
6、改善完成后要开总结会,分享经验并形成标准,纳入持续改善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