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不但在京都“有几处生意”,还有“几处房舍”,进京就和回家一样。但奇怪的是,他们进京却没有住进自己家,而是全家住进贾府。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自己有房产,住着自由自在,为什么非得借住在亲戚家受约束呢?
书中有明确的交代,答案就在应天府门子的一句话里:
”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
这句话不可等闲视之,它连同”护官符“一起,体现了贾王薛史四大家庭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不是嘴上说说的,薛家住进贾府,就是其具体表现。
薛家出场,是通过葫芦案引出来的,而葫芦案的主角是薛蟠。书中交代,“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些,遂至老大无成”,人称“呆霸王”,是“金陵一霸”。以前年纪小,再怎么霸道,也掀不起大浪来。但现在到了十五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又通了人事,居然为了一个丫头闹出了人命。照这么发展下去,还不知道会闯出多大的祸来。正如贾政痛打宝玉时所言,“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那就不是王子腾和贾政能摆平的了。
所以,事情一出,王子腾火速写信给王夫人,“意欲唤取进京”,想把薛蟠叫到京都来。
叫过来干嘛?教训几句?打一顿?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四大家族的贾王史三家都在京都,只有薛家在外面,偏偏薛蟠又没有父亲管束。这就相当于把一个随时会把四大家族引入深渊的炸弹放在了自由的天空,不得不令人寝食难安。
因此,王子腾想把薛蟠叫进京来放在自己身边,便于管束和管教。
按照王子腾的安排,薛家进京,必然是住进王家,由王子腾这个亲舅舅来管教薛蟠。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薛家还在路上,王子腾就“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
书中有一处薛蟠的心理活动:
薛蟠心中暗喜道:“我正愁进京去有个嫡亲的母舅管辖着,不能任意挥霍挥霍,偏如今又升出去了,可知天从人愿。”
这处心理活动,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薛蟠确实需要有人严加管教,否则,按照他的心性,只会“任意挥霍”,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二是薛家在进京之前就打算了要住进王家,由王子腾这个“嫡亲的母舅”来“管辖着”薛蟠。
也就是说,薛家进京,从来就没想过要住进自己的房舍。所以,当薛蟠听说舅舅升了边任后,才和母亲商量“先着几个人去打扫收拾”十多年没住的房子。
但是,面对薛蟠的建议,薛姨妈非常淡定:“们这一进京,原是先拜望亲友,或是在你舅舅家,或是你姨爹家。”
注意这个“或是”,两个选择任选其一。薛姨妈早就打定了主意:此次进京,王家贾府都可住。
这个主意,应该是贾、王、薛三家早就商量好的,原因就在于门子所说的“扶持遮饰,俱有照应”。
此时的薛家,正是需要“扶持遮饰”的时候。面对薛蟠这样“性情奢侈,言语傲慢”的儿子,薛姨妈深感束手无策。而且,谁都看得出来,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遗祸无穷。
薛姨娘虽然溺爱孩子,却并非不明理。她也知道,这不是薛家一家的事,而是四大家族共同的事。连一个门子都知道四大家族“一损皆损,一荣皆荣”,薛姨妈能不知道?如果此时偏要单独住进自己的房子,就是不懂顾全大局,置另三家的安危于不顾。
所以,哪怕为了四大家族共同的利益,也得委屈求全而寄人篱下,举家住进贾府。
对于这一举动,不能凭现代人的观念来进行指责,认为妹妹携家带口住进姐夫家不合适。这里的评判标准应该是门子的那句话:“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几代人积累下来的牢不可破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过了姻亲关系。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最近读到的《回家·四代人的老照片》。作家章珺用照片串起了四代人的经历,其中写到:她姥姥生活的时代,正逢战乱,姥爷意外去世,留下五个未成年的孩子。孤儿寡母无力生存,姥爷的几个朋友及时伸出了援手,把这一大家子分别接过去住,尽管大家都不宽裕,依然节衣缩食养活了这一家人。
这就是一种超越血缘的情感关系,不能用血缘来评判。
所以,住进贾府,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薛家有了能管束薛蟠之人,贾王史三家则不必再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正因为管束好薛蟠是大家的共识,薛家刚进贾府,贾政就主动提出要薛家住下,理由正是扶持照应:“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
注意这个“在外住着”,薛家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怎么能叫“在外住着”呢?这个“外”,恰恰说明,贾政是把薛家当成自己家的人,是需要互相照应的一家子:既然来了京都,就住在自己家吧,我们家就是你们自己家,这样可以避免生事。
在薛家进京之前,作者已经通过林如海和贾政来说明贾政“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为了让薛家没有寄人篱下之感,特意安排薛家住进梨香院,给予了极高规格的尊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梨香院即乃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我常说,红楼的精妙之处都在细节里。这句话经常被读者所忽略。
虽然这里没有指明“荣公”是初代荣国公还是二代荣国公,但都是贾政的祖辈或父辈。在那个孝大于天的时代,这样的房子是不能轻易另做安排的,否则就是不孝,是对祖先的亵渎。
有人拿后来小戏子们住进梨香院来证明贾政有侮辱薛家之意,却不想想,贾政侮辱薛家的同时,是不是也侮辱了自己的祖先?小戏子住进梨香院这样高贵的地方,恰恰是因为尊重。因为小戏子们是为元春省亲准备的,这是对贵妃的尊重。
另外,当年荣公选择梨香院来养静,可见这是整个荣府中的一块宝地,方便出入又闹中取静。贾政想得很周到,为的就是不让薛家受委屈,不要有寄人篱下之感。
当然,薛家也明理,主动提出“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并说这是“处常之法”,说明双方都达成了长住的共识。
何况,书中明确指出:“薛姨妈正要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若另住在外,又恐他(薛蟠)纵性惹祸。”
这就直接点出了薛家住进贾府的目的:管束薛蟠,避免惹祸。
只是,谁也没想到,“原不欲在贾宅居住者,生恐姨父管约拘禁”的薛蟠,不得已住下不到半个月,就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原本被王子腾、贾政担心闯出大祸的薛蟠,反而在贾府被引诱得“比当日更坏了十倍”,这正是作者对贾府表面富贵实则肮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讽刺。
薛家为何不住在薛姨妈家?
让薛家住进梨香院,是贾政对薛家的尊重。正因为管束好薛蟠是大家的共识,薛家刚进贾府,贾政就主动提出要薛家住下,理由正是扶持照应:“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注意这个“在外住着”,薛家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怎么能叫“在外住着”呢?这个“外”,恰恰说明...
红楼梦,贾母明里暗里地赶,为何薛家赖着不走?
毕竟现在薛家的生意不能全交给薛蟠,薛蟠是个呆霸王,又是个文盲,不惹事已经能让薛姨妈把庙里的门槛都踏破了,只有薛宝钗是唯一的希望了,但是薛宝钗是个女孩子不能总是抛头露面,所以需要贾家这个有权势的家族做靠山,也只有跟贾家联姻才能保住薛家。
薛姨妈一家住在哪(红楼梦)
薛家是长期寄住在荣国府的,只是日常用度是独立分开的。薛家早先是住的梨香院。后来腾地方给贾琏为迎接元春省亲新买的小戏子,所以薛家又从梨香院改住了荣国府东北上一处幽静房屋。再后来元春游幸大观园后为了不让园子荒废,所以让宝玉和姐妹们都住进大观园,宝钗住的就是蘅芜苑。后来出了抄检大观园...
《红楼梦》中薛蟠都娶了媳妇,为什么还不搬回自己家?
红楼梦薛姨妈一家人全在金陵贾府寄居,原因是走亲戚被王夫人、贾母留下做客,方便宝钗入宫待选,又利于薛蟠皇商查帐并玩乐。后宝钗落选,连薛蟠都结婚了,还赖着不走,原因是摄合宝钗和宝玉的“金石良缘”。薛家在贾府梨香院居住,宝钗则在大观园蘅芜院居住。虽然一家子白住,但没有白食,食穿用度一...
薛姨妈家在京中有很多的房子,为什么不住非要住到贾家?
薛姨妈带着儿女住在贾府,外人看来就知道她们的关系非同一般,这样对薛家是有好处的。而且住在贾府就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薛姨妈还打着注意如果能够让宝钗和宝玉成亲,这样就能够长长久久地攀上贾府这颗大树,以后的日子就好过多了。薛姨妈说是来做客的,但是也没有见得谁来做客一下住几年也不走的。
《红楼梦》里的薛姨妈,为什么一直赖在贾府不走?
薛姨妈一家总赖在贾府,等同于堂堂薛家只能依附于贾家,原因无非是薛家式微,为保身而需要寻个靠山。薛家究竟已衰颓至何等境地,用五个字形容,有亡族之危(主要指彻底失去贵族身份)。相比于四大家族的其余三家,薛家早已权势无存,其仅剩的“巨额财富”在有心人眼里只会是一块诱人的“鱼肉”,财帛动...
红楼梦:薛宝钗搬出大观园,薛家为什么要和贾家疏远?
薛宝钗在讲话的时候也是非常巧妙的,同时也给出了搬出去的理由,古代的人对父母尽孝是非常重要的,贾府的人也不好拒绝。薛宝钗这样说,即是给自己面子也是给贾府面子,没有提抄检大观园的这件事,但是也给自己留了余地,如果薛姨妈身子好的话,自己还能够住进来。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个人一直都是比较...
《红楼梦》中,史湘云都是住几天就回家,薛家为什么赖在贾家一住几年不...
薛姨妈是一个非常软弱的女人薛姨妈是一个非常软弱的女人,因为她的偏安心态,一次次的懈怠错失良机。来到京城宝钗既然丧失了待选的机会,就应该搬家自己主事,给宝钗找一门哪怕地位稍微低但可靠的女婿,她却因为想依靠贾家,和亲人住,当然舒服,因为是客人,她平时起坐那都是和贾母一个规格的,但是其他...
《红楼梦》里薛家被撵了三次,为何还赖在贾府不走呢?
探春马上说,姨妈好了,不回来都行。尤氏和李纨都说,怎么撵起亲戚了。虽然说探春是心中有火,但话却是掷地有声,亲戚关系好,也不必死住在一起。这话真真打薛家的脸,薛家可不就是死住在贾家。其实,大家都明白,难道薛姨妈不明白?为何还要赖在贾府不走呢?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女儿的婚事,看来,...
贾母对“呆霸王”薛蟠五下逐客令是因为什么原因?
薛家虽然与贾家同为四大家族之一,但细究起来与贾家的关系其实并不亲近。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妹妹,也就是贾府媳妇的亲戚,薛家在金陵有钱有宅,却带着一双儿女住进贾府,而且一住就是许多年,不得不说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然而更令人费解的是,贾府曾经明里暗里下过五次逐客令,奈何薛家就是不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