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分析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如题所述

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必要性
(一)、社会仍然存在矛盾 对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否还存在矛盾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曾经对此问题有过争议,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的观点一度成为主流。这个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论断,对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人类社会在矛盾的运动中变化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把事物矛盾法则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中,发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并进一步指出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既然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矛盾,而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前苏联模式和我国改革之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教训,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二)、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极端非社会化的矛盾 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都是生产关系落后于发展的生产力进而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也会发生变革。 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否也是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呢? 改革之初,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前苏联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是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而直接建立起来的,生产力大大落后于资本主义社会,而生产关系较资本主义更为先进,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不相适应同样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先进于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恰恰相反,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将经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列宁进一步将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低级阶段。在资本主义实现了社会化大生产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是先进的生产力,同时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不应也不能倒退生产力以适应落后的生产关系。而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是可以改变的,将之由非社会化占有向社会化占有转变、由少数人占有向多数人占有进而全社会占有转变,建立公有制以适应社会化生产。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实行公有制,实现与生产社会化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化。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基本实现了生产社会化的前提下,实行的是以工业全民所有制和农业集体所有制为表现形式的公有制。在这种模式下,国家和集体代表人民占有生产资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体经济同样在国家计划下发展。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实际仅仅集中于国家这一个主体,并没有解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非社会化的矛盾,而是以生产资料的极端非社会化来对应已经社会化或应该社会化的生产。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极端非社会化的矛盾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社会主义改革的内涵 邓小平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的改革内涵作了精辟的论述,总结起来主要有: 第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 第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3卷370页)“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3卷135页) 第三,“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3卷138页)邓小平多次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以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对外开放也是改革”“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2卷,64页)他还说:“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79页)这是一种双向的相互依存关系,帮助和贡献都是相互的。 第五,“改革是一场很大的试验”为此,邓小平多次指出,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一定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和保证。 第六,提出判断改革性质和成败的标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当前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大量的矛盾和困境,一味强调过分迷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或者一味强调经济发展都是不可取的,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重新认识,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我们当前的矛盾问题是势在必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5
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必要性 (一)、社会仍然存在矛盾 对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否还存在矛盾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曾经对此问题有过争议,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的观点一度成为主流。这个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论断,对社会主义实践...
第2个回答  2010-12-15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 没有东西是不变的 只有变式不变的 不变就不不适应 不适应就会被淘汰

运用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分析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人类社会在矛盾的运动中变化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把事物矛盾法则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中,发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并进一步指出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既然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矛盾,而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那么...

论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论述我国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所以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十多年来,经过从农村到城市的各个领域的改革,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历史性变化。实践证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结合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谈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 求一篇论文...
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由此导致整个社会形态的变革,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可见,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引发者和内在动因。对社会发展来说,生产力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邓小平关于改革社会主义发展直接动力的思想,标明...

论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①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并且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作为判断时代变革的客观依据。马克思主义正确阐...

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分析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合我国生产力的状况的,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存在着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某些因素和环节。因此,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须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体制中...

用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原理论述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这一重大判断,是党的十九大依据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进步做出的,是综合人民需要的历史性变化和发展的根本性变化得出的,有其坚实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明确作出我国社会主要...

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同时,必须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提高对外...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来分析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这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的历史要求,也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要求,是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的主题,也是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我们之所以这样认识问题,这是因为: 第一,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问题,马克思、列宁没有现成的答案,在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建设走什么道路问题,...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国的体制改革是什么?内容?
⑸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⑹人与人的交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弄清社会基本矛盾含义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1.含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它之所以是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 ⑴这两对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矛盾,它是其他一切矛盾的根源,规定并制约...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
1、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2、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