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

如题所述

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如下: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国借口在齐桓公即位的过程中,鲁国帮助了齐桓公的政敌公子纠,而来攻打鲁国。一时之间,鲁国上下人心惶惶。

这时,鲁国有个不怎么得志的“士”,名叫曹刿。曹刿准备去见鲁庄公,向他献计献策。曹刿的那些乡里都说:有那帮高官厚禄的人去考虑这事,你跑去干什么?曹刿说:那帮高官厚禄的人目光短浅,能考虑出什么东西来(成语“肉食者鄙”的出处)。说完,曹刿就跑去见了鲁庄公。

两人一见面,曹刿也没客气,开门见山地问:你想打这一仗,能依靠的都有些啥啊?鲁庄公说:我那些吃的、穿的,我都没有一个人独占,都分给了手下的大臣。曹刿说:这些小恩小惠,没有普及到全国的每一个人,所以不能算。鲁庄公又说:我每次给祖宗祭祀的时候,说上多少贡品就上多少,一点都不敢打折扣。

曹刿说:这些小信用在祖宗那里不算什么,祖宗也不会特地保佑你的。鲁庄公又想了想说:国内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刑事诉讼案件,我不能说每一件都过问到,但至少我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公平处理的。曹刿说:这算是干了你的本职工作了。就凭这一点,咱们可以跟齐国干一场。到时候希望你能带我一起上战场。

等到了齐鲁双方在长勺这个对阵的时候,鲁庄公让曹刿跟自己一辆战车。两军对圆,齐国开始击鼓,准备进攻。鲁庄公就让手下准备击鼓,但是让曹刿给拦住了。这时候齐军开始发动进攻,但是由于鲁军阵型未动,所以齐军根本冲不进去,于是又退了回去。

等齐军第二次击鼓的时候,曹刿还是没让鲁军击鼓,于是齐军的第二次进攻也被挡了回去。等到齐军第三次击鼓的时候,曹刿让鲁军也开始击鼓。于是,鲁军就像出笼的猛虎一样,冲向齐军,直接把齐军的阵型冲了个七零八落,齐军开始往后撤退。

鲁庄公一看齐军撤了,赶紧招呼鲁军往前冲。但是又让曹刿给拦住了。他下车仔细查看了一下齐军的车辙印,又站到车扶手上,远远地看齐军败退的阵型,随后才下令鲁军全军出击。于是,鲁军大获全胜。

等到了战后开庆功会的时候,鲁庄公就问曹刿: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击鼓?曹刿说:打仗,靠的就是勇气。第一通鼓的时候,对方的气势非常盛(一鼓作气),等到第二通鼓的时候,气势就没有那么盛了,等到第三通鼓的时候,气势就已经没有了。

而咱们这时候才开始第一通鼓,气势正盛。他们的气势没了,咱们的气势正盛(成语“彼竭我盈”的出处),所以就能打败他们。但是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打仗的时候可能会留后手,比如设个埋伏什么的。我下车看到他们的车辙已经乱了,站在扶手上看他们的旗帜也都已经倒下了,就知道他们是真的败了,所以才让军队全军出击,这才取得了大胜。

鲁庄公表示:你说得对。以后就不要再吃菜了,跟着我们一起吃肉把(曹刿从此以后也当了官,就不再是一个“士”了,很有可能他的身份变成了“大夫”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一鼓作气成语故事
一鼓作气—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一气呵成”的意思是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情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趁热打铁”的意思是铁要趁烧红的时候打,比喻要抓紧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去做。“一鼓作气”和“一气呵成”都有“一口气把事情做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

一鼓作气成语故事出处 一鼓作气的解释
一鼓作气原意是作战擂响第一声战鼓时,士气最为高涨,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一鼓作气的成语典故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战鼓,而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没有擂鼓。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军。【出处】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一鼓作气成语故事
1、还是不要,我还是一鼓作气今天就把它带回去,但是如果它发生故障呢? 2、做大事就要一鼓作气,拖三阻四,难有成就。 3、同学们!让我们一鼓作气攻上山顶。 4、师傅提醒大家参加比赛有如作战,要一鼓作气,才能夺得锦标。 5、通过照片修复,你将拥有额外的,魔法般的暗房接触(体验)一鼓作气的调整白平衡,亮度和...

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
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如下: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国借口在齐桓公即位的过程中,鲁国帮助了齐桓公的政敌公子纠,而来攻打鲁国。一时之间,鲁国上下人心惶惶。这时,鲁国有个不怎么得志的“士”,名叫曹刿。曹刿准备去见鲁庄公,向他献计献策。曹刿的那些乡里都说:有那帮高官厚禄的人去考虑这事...

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主人公
3. 齐军连续三次挑战,鲁军均未应战,导致齐军士气减弱,士兵疲惫不堪,队形松散。4. 曹刿见状,建议鲁庄公抓住时机进攻。随着鲁军战鼓响起,士兵们奋勇前进,齐军措手不及,溃不成军。5. “一鼓作气”成语由此而来,意指在士气最高涨时行动,比喻趁热打铁,一口气完成工作。6. 该成语的寓意在于...

成语故事一鼓作气
”齐军三次击鼓以后,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攻了。”结果齐军大败。战斗结束后,鲁庄公问曹刿胜利的原因。曹刿说:“打仗要考勇气。第一次击鼓,士气十分旺盛;第二次击鼓,士气有些衰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耗尽了。敌人士气耗尽,我们发起进攻,所以取得了胜利。”后来,“一鼓作气”形容鼓起劲头...

一鼓作气成语故事及主人公简介
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召见他。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

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
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发生了一场大战。鲁国曹刿是一个有远见的谋士,他在分析局势后选择了适当的时机进攻,并且在战斗中准确地把握住了策略调整的节奏。在这场战斗中,他成功地指挥鲁军在一次鼓声大作后,发起了全面而猛烈的进攻,从而取得了胜利。战后,人们用这个故事中的“一鼓...

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
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又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