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备的历史故事 要故事的名字!!!!!!

如题所述

在荆州,刘备很快发现自己成了三陪男—陪刘表一起骑墙看风景,还陪吃、陪聊。

刘备虽然有些郁闷,但也没办法,客随主便嘛。荆州是刘表的地盘,谁的地盘谁做主,主人要看风景、开酒肉大会、吃饱了没事干海侃聊天,邀请了刘备,刘备不能不赏脸。这说到底是一种官场交际,不过顺便认识一些荆州名士,也算是有一点收获。

刘表“座谈客”(郭嘉语)的称呼不是白拿的,只空谈不干事的风格在他做荆州牧时得到了发扬光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表实在是开一代风气之先,后世所谓的魏晋风流、玄谈无为,在刘表这里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不过刘表他们海侃的话题,并不是今天常见的八卦新闻或者低级趣味,而是很有品位的。

大约20年后,曹丕继承他爹的事业做了曹魏老板,命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了一项官吏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内容,就是由州郡专门的人才评论员—中正,以家世(此项在实际操作中最重要)、道德、才能把士人分为九个品级,然后给以相应的官职。但早在东汉后期,人才评议就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因此,曹丕后来推行九品中正制,并不是搞创新,而是顺应时代潮流,讨好世家大族,维护既得利益。

面对时代潮流,刘表自然也不甘落后。他在荆州海侃的主要内容,正是人才评论。

有一次,刘备陪着刘表又与一群人海侃。

当时在座的名士应该为数不少,但有史可考的除了刘备与刘表,只有一位叫许汜的。许汜当时的身份是陪客,也就是配角。

一群人侃来侃去,把全天下的牛人们侃了个遍。徐州下邳人陈登(字元龙)是个牛人,自然难免被他们评头论足。

不过提起陈登,许汜很不服气,说:“陈元龙是湖海之士,身上有一股骄狂之气。”

刘备一听许汜的发言,不以为然。要知道刘备在徐州时,与陈登交往密切,甚至惺惺相惜,很清楚陈登的为人。但刘备没有立即反驳许汜,而是礼貌地请主人刘表先发言。

刘表模棱两可地回答:“要说你说的不对吧,许君你是个好人,应该不至于说假话;要说对吧,可陈元龙名重天下,难道他的名声是靠忽悠得来的?”刘表这一番不置可否的发言,完全符合他一贯骑墙看风景的特色。

刘表发言后,刘备进一步追问许汜:“你认为陈元龙骄狂,能否举例说明?”

许汜一看有了倾诉对象,立即打开话匣子,委屈地说出了伤心的往事:“曾经有一次,我路过下邳,见过陈元龙。他居然毫无待客之道,连话都不跟我说,自个儿在大床上高卧,让我睡在下床。”许汜的叙述可能有所隐瞒,隐瞒了他当时与陈登谈论的话题,这正是他被陈登鄙视的关键因素。

听到许汜对陈登的不满,刘备终于露出了他的庐山真面目,他不是像刘表一样的好好先生,而是有雄心壮志且一直在努力奋斗的乱世英雄!

刘备应声说道:“许君你一向被人称为国士,现在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大家都希望你能忧国忘家,救世济民。可是你却只知道置办房产田地过自己的日子,没有一句上得了台面的话,这正是胸有大志的陈元龙鄙视你的原因,他怎么会和你说话?假如当时是我,我要睡在百尺高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下,哪里只是区区上下床之间的差别?”

一番话说得许汜无地自容,羞愧得说不出话来。

事实证明,刘表确实是个出色的好好先生,为了打破许汜的尴尬,他把刘备的话当做一个笑话,听后放声大笑。

刘备提起陈登,想起往日共事的峥嵘岁月,对他的英年早逝(陈登享年39岁)十分痛惜。随后,刘备说出了他对陈登的评价:“像陈元龙这样文武兼备、胆志超群的俊杰,只能在古人中寻求,当今之世很难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这件事至少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刘备不是绝对喜怒不形于色的,虽然城府很深,却是一个性情中人,敢于当面指责别人(许汜可不是他的手下),他更不是不看对象对所有人都一味宽厚,而是有双识人的慧眼,给人以区别对待。第二,刘备与刘表等座谈客根本不是一路人,他在内心深处是看不起这些人的,只是碍于情面一般不表现出来罢了。

还有一件事,更能证明刘备与刘表的差别。

刘备在荆州无事可干,除了陪聊,还要陪吃。一次酒肉大会上,众人酒足饭饱之际,刘备去了趟厕所,回来却流起了眼泪。刘表看到之后很奇怪,连问这是为什么。

刘备流眼泪的缘故,当然不是在厕所里发生了什么意外事件,而只是他在上厕所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大腿。

按理说,刘备也是四十大几的老男人了,两条大腿没有什么好看的。

但刘备偏偏就看了,而且看出了不同,看出了奥妙—大腿粗了,内侧长肉了(髀里肉生)。

对于养尊处优的刘表来说,他很难理解大腿内侧长肉代表着什么,但对于半世骑马作战、一生颠沛流离的刘备来说,这有着深层的含义:他已经很少骑马了。

不骑马意味着不打仗,在乱世中不打仗就意味着无所事事,虚度光阴。

刘备已经是四十大几的人了,还过着寄人篱下无所事事的日子,“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想到这里,忍不住流下几行热泪。

刘表却非常不理解刘备:

你刘备是一年365日,多是提剑马上行。

我刘表是一年365日,多是骑墙看风景。

白天不懂夜的黑,恕我不懂你的心。

我认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很美,你却流几行眼泪说心很累。

两个志不同道不合的人走到了一起,这日子到底该怎么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22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第2个回答  2010-12-22
1.《典略》曰: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于从事,遂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这件事一方面显示了刘备的武勇,但更多的是刘备的急中生智和临危不惧,想想看,若是刘备只是一介武夫,十分勇敢的与贼兵拼命,或是慌张被杀,还会有日后的昭烈皇帝吗?
2.《三国志》: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魏书》曰: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这不仅仅是刘备礼贤下士的真实写照,也说明了刘备的个人修养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3.《九州春秋》曰: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因生肉而感概,千古英雄,几人有如此气概?
4.《汉魏春秋》曰: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议。 刘备在这种危急的境况下,仍然能保持镇静,不怒气冲冲。可见此时的刘备经过了岁月的洗练,不再是当年怒鞭督邮的年轻人了。
5.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势危而不肯退,由此可见,刘备不仅不是窝囊废,而且十分勇敢好战,而法正与刘备的君臣之情,也是值得称道的。
6.曹公遣刺客见刘备,方得交接,开论伐魏形势,甚合备计。稍欲亲近,刺者尚未得便会,既而亮入,魏客神色失措。亮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须臾,客入厕,备谓亮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补益。”亮问所在,备曰:“起者其人也。”亮徐叹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追之,已越墙而走。 这件事后人认为其疑点重重,破绽多多,但无论如何,只通过谈话就了解了一个人的能力,这都显示了刘备极强的知人识人能力。
7.求田问舍 释源:《三国志·魏志·陈登传》:“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沦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色,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说解:求田问舍,原是刘备说许汜为国士,处纷乱之世,而无效主之志,只知道买田置屋,为个人利益打算,没有远大志向。后以求田问舍形容专营私利而胸无大志之士。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第3个回答  2010-12-22
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桃园结义;讨伐黄巾,救董卓被辱,官封平原县,张飞鞭督邮而去;投公孙瓒,随之讨伐董卓,是有三英战吕布;董卓灭,曹操举兵伐讨陶谦为父报仇,刘发兵救陶谦得陶谦临终举郡(徐州)相托,袁术伐徐州,得吕布辕门射戟得解;吕布伐徐州,小沛安身,联曹操灭吕布,小沛被夺,寄身曹营,吕布败,绑付白门楼,得刘备一语致死地;觐见汉帝,得皇叔之名,于是有曹操煮酒论英雄;联马腾等密议除操,事败前,借兵讨贼,得豫州,由称刘豫州;曹操伐刘备,三兄弟失散,寄身袁绍,关羽与曹操约法三章,张飞落草;官渡之战前,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三兄弟始相聚,投奔荆州刘表刘景升;徐庶投奔明主,曹操用计赚徐庶;三顾茅庐得诸葛;曹操南征,刘表病逝,蔡氏得权,是有长坂坡之围,赵云单枪闯曹营,杀大小名将五十余员;诸葛东吴求联合,遂有赤壁之战;曹操败,乱中取荆襄五郡,始得基业;得庞统,议伐西川,庞统身死落凤坡;攻入西川,得益州;东吴吕蒙献计,计赚荆州,关羽走麦城,兵败身死;汉灭曹兴,刘备称帝,举国伐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身死白帝城。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三顾茅庐
桃园结义
刘备借荆州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三英战吕布
白帝城托孤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关于刘备的历史故事 要故事的名字!!!
三顾茅庐桃园结义刘备借荆州青梅煮酒论英雄三英战吕布白帝城托孤

关于刘备的历史故事 要故事的名字!!!
第一,刘备不是绝对喜怒不形于色的,虽然城府很深,却是一个性情中人,敢于当面指责别人(许汜可不是他的手下),他更不是不看对象对所有人都一味宽厚,而是有双识人的慧眼,给人以区别对待。第二,刘备与刘表等座谈客根本不是一路人,他在内心深处是看不起这些人的,只是碍于情面一般不表现出来罢了。还有...

与刘备有关的历史故事
1、桃园三结义: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2、煮酒论英雄:曹操和刘备同朝为官时,曹操想试探刘备是否...

与刘备有关的历史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上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你对三国演义的刘备的了解,简单介绍故事
1、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最著名的事件是长坂坡摔孩子。且说王师南下,刘备望风而逃。火烧博望纯属小说虚构。途中,失散了妻小。赵云很费劲的救出了阿斗。刘备看到赵云一脸是灰,十分寒心当即把阿斗摔到地上。2、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是东汉末年群雄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由于汉中是益州北方的一...

刘备的小故事简介(20至50)
1、三让徐州 三国时期,曹操围攻徐州,徐州府君陶谦将刘、关、张三兄弟请来解围,痛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恶行,并待为上宾,诚恳邀请刘备主持徐州政务,以表示自己对汉王朝的衷心。刘备表示心领,但他决不能接受这个请求,暂留小沛。无奈,陶谦苦苦哀求,关羽、张飞也帮助劝说,刘备这才勉强应允。随后,...

刘备的故事?
1、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刘备前两次拜访都没有见到诸葛亮,但他并没有气馁。直到第三次去隆中拜访,才得以见到诸葛亮,刘备真心诚意的求贤之心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答应出山了。2、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

与刘备有关的故事情节
汉献帝因不满曹操,令其岳父董承带诏要诛杀曹操,刘备也加入行动,日常在家种菜,减小曹操的压力。一日,曹操宴请刘备,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听后,吓得筷子也跌了,此时刚好打雷,刘备便对曹操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

关于刘备的故事
1.白帝城托孤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称如果刘禅不行,诸葛可以取而代之。2.煮酒论英雄 三国时,董承约刘备等立盟除曹。刘备恐曹操生疑,...

刘备的介绍.急!!!
刘备(161~223)中国三国时期汉国(习称蜀国)开国君主。汉昭烈帝 。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朝皇室疏宗。早年贩履织席为业 ,好交结豪侠。灵帝末年,从官府进行镇压黄巾起义有功,任安喜尉。后投靠公孙瓒。徐州牧陶谦为曹操所攻,备率兵相救,陶谦死,刘备据其遗命,代为徐州牧。与盘踞寿春的袁术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