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一律:同一律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的主要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二)矛盾律:矛盾律实际上是禁止矛盾律,或不矛盾律。矛盾律的公式是:并非(A而且非A)。公式中的“A”表示任一命题,“非A”表示与A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命题。因此,“并非(A而且非A)”是说:A和非A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亦即其中必有一个命题是假的。
(三)排中律: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须明确地肯定其中之一是真的,不能对两者同时都加以否定。
扩展资料:
它们是各种思维形式的特殊规律或规则的依据。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古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的。亚里士多德虽未曾明确提出同一律,但在他的某些言论中已有关于同一律的思想。
传统逻辑学家认为,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这些思维的基本规律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正确思维的主要特征──确定性。
思维的确定性是客观事物相对确定性的反映,也是传统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唯心主义者否认这些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他们或者认为这些规律是思维本身所固有的先验范畴,或者认为思维规律是人们根据约定建立起来的规则。
传统逻辑基本规律对人们的思维具有规范作用,不遵守这些规律的要求,思维就会出现混乱和错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传统逻辑基本规律
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包含各种各样的公理化系统, 每种系统基于的公理都可称为逻辑学的基本命题. 就命题逻辑来说, 有这样的公理组
虽然一些时候第三个公理是这个 :
无论第三个公理是这样还是这样, 这两个公理组都构成于三个公理. 倘若将推断规则也算为公理, 就都是 4 个.
关于逻辑规律
陈振权
形式逻辑中的:同一律(A=A)、矛盾律(A∧¬A=0)、排中律(A∨¬A=1)等并不是真正的逻辑规律,而只是一些基本的逻辑命题运算式,充其量只能够被称为“命题规律”。
真正的逻辑规律是:个体全连合,种类全界分。即各个体内连合无遗而且各种类间界分全清。
因为必须在所有命题及其中的全部个体概念都“连合无遗”且全部种类概念都“界分全清”的前提之下,任意两条命题之间的同一、矛盾、排中等关系才有可能被定义。例如,一个学生要从学校回到家中,就必须先连合和界分清楚道路本身、道路中的车辆和路人等等一切障碍物、道路两旁的全部人造物和自然物背景等等一切物件,才可能回到与其记忆同一的、与其他记忆无矛盾的、排除了非家的那个家。倘若个体连合不全或种类界分不清,会有什么后果呢? 其实人做任何事情,甚至宇宙中发生的一切事件,其逻辑过程都是与上例雷同的。由此可见,(连/界)、(合/分)这两个范畴是最初始的逻辑概念。《形神逻辑》就是以这两个范畴为初始范畴概念而推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