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罗丹的情人》:勇敢追求自我却不被理解接纳的一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上周末,我宅家看了一部电影,中文译名是《罗丹的情人》,其实原名应是《卡米尔·克洛岱尔 》(CAMILLE CLAUDEL)。 这是部老电影了,于1988年在法国上映,由著名法国演员伊莎贝拉·阿佳妮主演。

虽然这部电影有些年代了,但是仍然能给人带来极大的震撼,以至于在过去的几天中,我脑海里一直萦绕着卡米尔·克洛岱尔那令人嘘唏的一生、对爱情的挣扎、对雕刻艺术的狂热,以及阿佳妮传神的演绎等等......

影片讲述了历史上著名雕塑家卡米尔·克洛岱尔为爱挣扎的一生。卡米尔是一个极具雕塑天分的曼妙少女,从小就对雕塑有无比热情。她的人生在与雕塑大师罗丹相识后发生了巨变,她不仅师从于他,还不可救药地与之相恋,共同创造出了《思想者》等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然而这两位艺术家的结合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使得她陷入了挣扎无望的困境,最终精神错乱,在疯人院度过孤独的余生。

在我看来,将影片名称译为《罗丹的情人》实在欠妥,或许这做只是影片的一种营销手段罢了,毕竟罗丹的名气大,大多数人在对 卡米尔·克洛岱尔 不了解的情况下,会好奇罗丹的情人是谁。但这样的译名不仅违背了电影的初衷(电影本意是讲述卡米尔·克洛岱尔这位极具艺术天分的雕塑艺术家的一生,让更多人了解到她作为艺术家的存在)。

此外,容易误导观众“先入为主”,以“罗丹的情人”为角度去解读、审视她。卡米尔·克洛岱尔 , 她是位天才雕塑家,有其独特的令人惊叹的艺术价值,不应像她所在时代一样仍旧将其依附在另一位名家的光环下。

世人一直视她为“罗丹的情人”,然而她一生最想摆脱的就是这个,对她来说,这无疑是过于残忍。

很多人评论影片的主人公卡米尔·克洛岱尔说:“这是个可悲的女人,居然为了爱情浪费了自己的才华、毁灭了自己的一生。”

她真的可悲吗?不,我不觉得,反倒是感受到了她的勇敢,她勇于追求自我,只是不被理解、接纳。

在卡米尔·克洛岱尔很小的时候,她就喜欢很玩泥巴、做雕塑,她全身心地活在雕塑的世界里,显得她尤其的冷静孤僻,独具个性,信奉天主教的保守的母亲和妹妹并不理解她的世界,也不接纳她的才华。

虽然父亲欣赏她的才华,并引以为傲,倾注心血想要培养她为雕塑家,但是也只能一周相聚一次,所以卡米尔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与雕塑为伴,她的寄托就是热爱的雕塑。

一直以来她是孤独的。这也是为什么她会义无反顾地陷入与著名雕塑家罗丹的爱恋。一个孤独的天才在受到同样是具有艺术天分的雕塑家的接纳及赏识时,她的内心是极容易被打动的,更何况罗丹当时已负盛名。

然而,罗丹终究是自私的,虽然他惊叹于卡米尔的才华,但更多的是从她那儿获取灵感,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丝毫没有为卡米尔着想,理解她的需求。在这段关系中,罗丹只是成就了自己,消耗了卡米尔。被罗丹的光芒长期笼罩下的卡米尔,终于无法继续忍受失去自我的痛苦,她想要找回自我,雕刻属于自己的作品。

卡米尔离开罗丹出去成立自己的雕塑工作室,这对于当时男权主导的社会,一位女性成立自己的雕塑室,这也是被世人难以接受的。当卡米尔终于展出作品时,世人也不过是仍旧在罗丹的光辉下看待她的作品,即便是罗丹自己也误解她,认为她的作品在丑化他、毁灭他,把他塑成被两个女人撕裂的玩偶.....

卡米尔只能对着自己的作品自语:

那不是你,你想错了

你是雕塑家,罗丹,不是一座雕塑

你应该知道才对

那个年华逝去的老妇是我,

那个失去青春的少女是我,

而那个男人,也是我,

不是你。

我把所有痛苦给了他,

与他交换空虚,

那是我的三个化身,

交缠着空虚的三个化身。

最终让卡米尔陷入绝望的不是别人,而是她的弟弟,保罗·克洛岱尔。 一直以来,在家里除了父亲之外就是弟弟保罗算比较理解、支持卡米尔的了。在卡米尔陷入长期的困苦、挣扎、恐惧的孤独创造后,她的精神状态已经非常不稳定,好不容易在作品展览中鼓起勇气重新回到人群中,保罗却在此时感到羞辱,不告而别,留下恐慌、茫然、无助的卡米尔。卡米尔最后的救命稻草也离她而去,最被弟弟和母亲送入疯人院,尽管卡米尔不断地写信希望弟弟和家人去看望她,也一直未能如愿。

卡米尔的一生可悲吗?不,她不可悲,她只不过是勇敢地坚持了自我,她无法逃避与生俱来的想要表达自我的欲望,一直以来,她要的不过是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并接纳她而已。

影评《罗丹的情人》:勇敢追求自我却不被理解接纳的一生
一直以来她是孤独的。这也是为什么她会义无反顾地陷入与著名雕塑家罗丹的爱恋。一个孤独的天才在受到同样是具有艺术天分的雕塑家的接纳及赏识时,她的内心是极容易被打动的,更何况罗丹当时已负盛名。然而,罗丹终究是自私的,虽然他惊叹于卡米尔的才华,但更多的是从她那儿获取灵感,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

罗丹的情人
《罗丹的情人》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爱与艺术的电影,更是对人性弱点、社会规则以及天才命运的深刻探讨。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与成就的同时,不要忘记与他人的连接与合作,以及在面对挑战与困难时,保持谦逊与灵活的重要性。

卡米耶·克洛岱尔毁灭
这段痛苦的时光长达三十年,罗丹曾称她为“最强的敌人”,而她却回应:“我宁可从未认识你。”这位曾给予罗丹无数灵感的美丽女子,却被爱情和自我天才的追求所困扰,始终难以摆脱世俗偏见的束缚。她用一生的坚韧,对抗罗丹的阴影,而非追求名份和爱情。她的作品深深烙印着个人情感和思考,拒绝官方认可,...

罗丹的一个故事
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让·巴蒂斯特·罗丹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玛丽·谢弗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的出生让父亲欣喜若狂。这位从诺曼底来巴黎谋生的农民,做梦也没想到在他38岁时还能抱上儿子。罗丹和她的两个姐姐克洛蒂尔德和玛丽都长着一头的红发,而“罗丹”在诺曼底的意思正是“红色”...

季承与父亲季羡林决裂13年,只因为母亲抱不平,父亲临终前终和解_百度...
季承想要借相机一用,被季羡林拒绝,在他看来这是父亲对他的疏离与刻薄。 但是过一段时间,季羡林提出给季承买一部新相机。 季承囿于局中,从一个父爱缺失的孩子的眼睛出发。 站在他的角度来看这些事情,季羡林只是一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的文人。 但从局外人来看,季羡林只是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感情的人。 季羡林...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