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些经典的从艺术特征方面的对联赏析(快,急!)

拜托,越长越好!!!

  对联艺术的基本特征

  任何一种文艺作品形式都有其各不相同的基本特征,从而才能使彼此之间不容混淆地区别开来。同样,作为一种独特文艺形式的对联,也有区别于其他文艺形式的基本特征。我们要想撰写对联,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对联艺术的基本特征,这样才可能写出一副合规矩、不走样的对联来。概括说来,对联艺术的基本特征则为:两行文字,字数相同,内容相关,平仄相谐,词性相当,结构相应。

  对联的两行文字,即上联与下联,这一般指短联来说的,如果是几十字、几百字的长联,当然就不止是两行了,但却必定是一比上联与一比下联,或者称两组文字。

  所谓字数相等,就是上联与下联的字数要一般多,而字数多少却没有限制。但因为我国的汉字是一字一个音节,有的一个音节为一个字,也可以是几个字。因此,在字数相等的前提下,就要考虑词组的相同,有人也称为节奏相同。上联词组是几个字,下联词组也必须是几个字,这样,上下联的句式才能一致。例如:

  不做违心事;少听顺耳声。

  这是一幅五字联,叫二、三句式,或二、三节奏,上联与下联各为两个词组,字数完全相等。

  但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上下联字数也有不完全相等的。据说,当年,窃国大盗袁世凯死后,有人给他写了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当有人对此联提出字数不相等、词组不相对的质疑时,撰联者义正辞严地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副广为流传的对联,表达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心声。

  对联的内容相关,就是对联的上句与下句的意义要相近或相反,使之语意连贯,彼此互相关联,从而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思想。如果一副对联只求形式的一致,而忽视内容上的统一,那只能是貌合神离,绝不是什么好对联。

  对联的平仄相谐,是对联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或称基本格律,也是撰写对联时的一个起码的要求。由于对联基本上是由骈体文和律诗(特别是律诗)衍生的艺术形式,因此她明显地烙印着严于对偶辞格的胎记。

  平仄相谐,就是对联的一句之内必须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相对应的词要平仄相对。而且要按照律诗的格式,每两到三个平声(或仄声)字之后必须换为两三个仄声(或平声)字。如果一副联内出现连用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平声字或仄声字,就显得呆板生硬,是写作对联的大忌。再有,初学撰联者一定要注意,在一副联中,上联收尾的字要用仄声,下联收尾的字要用平声。从前有过上联用平声收尾,下联用仄声收尾,那只是对联中的变格,不足为法。

  古今汉语的声调分成“四声”,但又有所不同。古汉语的四声为平、上、去、入;平声又分上平、下平。现代汉语的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汉语的平声,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都为平声字;同样,古汉语的上、去、入,现代的上、去,则为仄声字。而古汉语的入声字,则已转化到现代汉语的阴、阳、上、去四声之中了。

  在国内一些征联活动中,一般都明确提出古四声与新四声不能混用,因此初学写作者如何掌握古代入声字哪些转化到新四声中的平声字了,我们可以用古人留下的口诀来检验: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例如:风(平)、酒(上)、露(去)、沐(去)四字,可辨别其声调。此外,可以查阅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新编》等书。

  《简论对联艺术的六大特征》
  肖大志
  对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学形式,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它的文化艺术特征。一方面,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对联艺术具有民族性、民俗性(也即群众性加传统性)、实用性、启蒙性等文化特征与功能;另一方面,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对联艺术具有显著的严谨性(主要体现为对仗性)和精炼性等艺术创作特征与要求。
  所谓民族性,是指对联是我国汉文学所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如前所述,它比较集中地体现和表达了汉字的特色与优点,是汉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基本上只存在于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文化圈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虽然在个别少数民族文字或外国文字中,偶尔也存在对联现象,但影响远不及汉字对联这样广泛而深远。
  所谓实用性,是指对联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学形式,不管是典雅的、通俗的还是雅俗共赏的对联,若结合汉字的书法艺术,将其张贴、悬挂、雕刻在门柱厅堂,都能营造出一种祥和、喜庆,或者高雅、庄严的气氛与格调。它既能登大雅之堂,又能入百姓之家,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都能发挥作用。
  所谓民俗性,是指对联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联自产生时起,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融入了中国人的民间习俗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般认为,最早出现的对联是春联,而春联起源于桃符(当然,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对联起源于律诗中的对偶句)。从晋代至唐代,对联这一文学形式便已经萌芽并逐渐发展。不过,人们通常将五代时蜀后主孟昶于公元964年岁除日题在桃符板上的一副春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作为春联之发轫。直至明清,对联逐渐盛行,并延续至今。总之,在民族性与实用性基础上形成的浓厚的民俗性(或者说群众性和传统性的结合),是对联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所谓启蒙性,是指对联还是一种具有较强的启蒙作用的文学形式。学习写对联,对于我们学习汉语言文学,特别是有关字音、声律、词性、语法结构与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欣赏与写作对联,是学习汉语的好形式。对联应当成为语文教育的基本内容。
  所谓严谨性,是指对联属于格律文学范畴。它不仅实用性很强,艺术要求也很高。它在格律上要求比较严谨,不是随便两组字数相等的话就能凑成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格律加以规范,那么,作为一种独特文学形式的对联,其独特性、艺术性将荡然无存,其艺术生命力也难以持久。因为对联最本质的艺术特征是其对仗性,而只有比较严谨的形式(格律),才能体现和保证它的对仗性。
  所谓精炼性,是指对联的艺术风格总的来说可概括为“短小精悍”。对联的篇幅往往不长,单边字数多为几个字到十几个字,上百字、上千字的长联,并不多见。正因如此,作为一种形式小巧而严谨的文学体裁,其内容应当是精悍的,应当包含尽可能丰富的思想涵义。在这个意义上,一副对联如果仅有形式而缺乏内涵,那么,就难免沦为一种“文字游戏”、“雕虫小技”。反过来,好的对联则有“诗中之诗”的美誉。总之,形式(篇幅)与内容的精炼性是对联又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找一些经典的从艺术特征方面的对联赏析(快,急!)
对联艺术的基本特征,如两行文字、字数相同、内容相关、平仄相谐、词性相当、结构相应,是构成对联独特性的关键要素。两行文字,即上联与下联,是构成对联的基本结构,一般指短联。长联虽字数较多,但依然保持一比上联与一比下联的形式,确保句式一致。字数相等意味着上联与下联的字数要大致相同,而字数多少...

对联带赏析简洁版的有哪些?
1.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赏析: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2...

赏析对联(300字)
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

求春节对联赏析一份 春联加赏析五百字 谢谢!
下联:傲骨梅无仰面花 这副春联意思是竹子内心谦逊才向人虚心低头,梅花高傲不屈从不仰面拍马逢迎。 此联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抓住梅竹特点,展现人的美好心灵。上联“有低头叶”,指竹不倨傲自矜,虚心有节。下联“无仰面花”,指梅不媚俗向上的骨气品格。此连语言朴实,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对仗精工...

对联有哪些特点举例子并分析
欣赏与写作对联,是学习汉语的好形式。总之,对联的文化艺术特征大体上可概括为:民族性,传统性,实用性,对称性,精炼性,启蒙性,等。(二)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要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指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其...

找5副对联或自己写5副对联,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如果可以的我会多...
一字之省、两词之换,就产生如此微妙的艺术效果。下联出自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湖上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作者截取半句诗入联,略去“是此湖”三字,立即使“一半勾留”的对象...

\\1.为什么喜欢对对联...急需,拜托了最好多方面说明一下,,,快快...
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按艺术特点分 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如: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上海豫园)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如: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朱元璋)顶针联...

对联的种类、特点、实例。
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编辑本段 特点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

对联有哪些特点
1、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

古今对联欣赏
十副经典对联赏析 做对联不难,做出佳联妙对不易。要识别对联的优劣,首先要提高鉴赏能力。因此多读多记古今名联是有益的。这里选择一些对联,与朋友们共同欣赏。 1. 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