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前不久的价格下调,如今国产版的特斯拉Model 3裸车价已经不足30万元了,这对于国内的新能源车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内的自主新能源车企人如何破局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自主新能源车企面临的困局在何处
自主新能源车企面临面临的压力可能从来没有像如今这么大过,在此之前,自主新能源车企尽管销量也不是很高,但是由于属于“大趋势”行业,可以得到政策上的支持,融资渠道也比较畅通,同时特斯拉的销量也比较低,因此特斯拉和自主新能源车企可以相安无事。
事实上,自主新能源车企和特别是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自主车企有着本质区别,他们并不用每天想着怎么突破价格天花板,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由于他们没有历史包袱,同时因为新能源车型和燃油车型有着女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新能源车企可以在定价的时候更为主动,我们可以发现相比传统自主品牌燃油车,自主新能源车型的定价都更高,即便是比较“平民”的小鹏以及威马等品牌定价也已经在十五万以上,而蔚来推出的第一款车型ES8起步价更是直接定在了40万以上。
如果我们从造车成本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自主新能源车企们都有着不错的单车利润率,但是这个单车利润率是建立在销量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如果月销量不超过1万台的话,一个新能源车企是很难实现盈利的。
但是目前自主造车新势力们的月销量都不是很高,即便如蔚来现在已经拥有2款车型,销量也不错,但是每月也只能交付2000多台车型,如果销量继续爬升的话,那么蔚来是很有可能达到盈亏平衡点的。但是特斯拉的国产似乎阻止了这个进程,至少,是延缓了这一进程。
我们都知道,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最终的产能将会是年产50万台,平摊到月的话,那么每个月已经超过了4万辆台。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特斯拉没有办法消化这些产能,事实上,从这一次降价以及前几次调价我们也可以发现,特斯拉在市场政策的变化上一向灵活果断,一旦产能上升同时成本降低,特斯拉就会毫不犹豫调低产品售价以开拓更大的市场。而在特斯拉面前,自主造车新势力很难有“核心竞争力”。
自主新能源车企应该如何做才能破局
自主造车新势力通常都会拿自己的车型和特斯拉的车型来对比,而且会强调自家的车型在诸如轴距,车身尺寸,账面动力参数,空间甚至配置方面相比特斯拉更有优势,但是只有车企自己知道,这些东西其实是都不是一台车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一台纯电车型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只有两样东西,一个是三电,还有一个是整车机械素质,这两点做好了你自然不愁卖,这两点都做不好的话,那么你堆砌再多的配置以及有再大的空间都没有用。尽管我们承认对于消费者来说,空间和配置确实是有诱惑力,但是消费者并不傻,我们从特斯拉降价之后消费者下单的热情就可以看出来,消费者真正在意的是什么。因此对于自主新能源车企来说,做好的办法依旧是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如果说得再具体一点的话,就是继续延长车辆的续航里程,同时将表显续航标定得更为准确,同时对电门和刹车的调校更精细化,让车辆在行驶时让车内人员不要有眩晕感以及强烈的拖拽感,这样才有可能让消费者接受自己的产品,从而达成破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