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场合说话,并非是件轻松简单的事情。有些人正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在社交场合说话的原则,结果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让自己在社交场合的魅力值下跌。
主动向他人示好
我相信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运用各种口才技巧与对方进行情感联络,主动积极地向对方传递和表达友好之情。
主动向他人表示友好,往往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上加好。
(1)示好,可以达成交往关系
与任何一个人的交际都是从陌生开始的,这就需要主动向他人表示友好。主动向一个不熟悉的人示好,表达了交往的愿望,容易为对方所接受,并会得到对方友好的表示,这样双方就有条件实现交往,成为朋友。有一个朋友在某个晚上百无聊赖,沿着公园的道路一个人无所事事地闲逛。这时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迎面走过来,亲切随和地同他打招呼、搭话。我的朋友感到对方很友好,便回以相应的态度。很快两人渐入佳境,聊得十分投机、痛快,直到很晚两人才依依不舍地话别。此后两人保持并不断发展着关系,成为“忘年交”。那位老者是研究青年问题的学者,两个人的交往对小鲁大有帮助,对方也有收获。这种美妙的交往关系就是靠主动示好形成的。现实中有许多人不善于示好,不要说关系较远的人,就是自己身边的同事、邻里也冷漠相向,视而不见,结果把关系弄得很疏淡,这是令人遗憾的。
(2)示好,可以化解交际矛盾
交际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这时,如果你能运用口才技巧主动示好,就表明你心中的阴云已经散去,有恢复关系的愿望。在你的态度召唤下,对方会大受感染,排除疑虑,敞开心扉,接受你的友好表示。我以前的两个邻居,因为住房挤,双方都在楼道里摆放杂物,结果因为这个发生了矛盾。两人从口沫飞扬地指鼻子骂娘,到推推搡搡大打出手,别人拉也拉不开。后来两个人形同陌路,谁也不离谁。可住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有一次两人走个对面,其中一个本想低头过去,可这时另外一个邻居却主动向他打招呼,这个人见对方表示出友好的态度,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这一下子就把往日的恩怨都甩得远远的了,以后又重新建立了友好关系。
(3)示好,可以给交往保温加热
人际交往,如果从情感联络的角度来说,要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这只有依靠不断运用的口才技巧来向对方示好,及时传递出情感信号,表达出真诚的愿望,维护情感联络状态,对双方关系进行保温。随着交往的发展,再掌握火候提升感情热度,给交往加热增温,将交往关系推进一步。文学青年小姚,面对已在文学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前辈主动示好,这样两人开始有了交往,形成一定关系。小姚很珍惜这层关系,通过见面时的更为主动热情的态度、一定周期的拜访谈心、取得成绩后的通报、节假日的特殊问候,表达他与前辈的不寻常的关系。这样两人关系不断得到巩固,不断得以升温,成了一对十分投合、亲密的文友。
如果你已经认识到了主动向他人示好的重要性,下一步你要考虑的就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示好方式
(1)体态示好
当你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人,还不好意思张开嘴,用你的口才来向对方示好的时候,用体态来表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身体语言也是口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口才的重要补充。相对于语言来说,它不仅传播信息量巨大,而且更为含蓄、真挚,富有感染力。在特殊情况下或小幅度时,它的作用更为明显,是语言等其他手段所无法取代的。比如初始交往,一个眼神、一个身姿动作都能真切而含蓄地传达出友好之意,显得自然适宜而不生硬冒失。体态示好往往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比如一个握手、一个击掌、努嘴笑一笑,都显得更为真切、热烈、感染人。体态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面部,包括面部表情和眼神;二是手势;三是体势,即面部、手势之外的身体姿势。体态丰富的人总是善于运用并协调各种体态形式。
(2)招呼示好
人与人碰面、接触,最基本的传情方式就是打招呼。打招呼是对他人的尊重,是目中有人的体现。由于打招呼通常是在初照面、瞬间的交往中的交往方式,它是交际联络的方式,也可由此作为交往的起端。打招呼大多没有实际内容,是些套话、废话。比如“吃饭了吗”“今天天气好啊”一类。但它的本义不在话的内容本身,而是示好方式,会给人十分亲切、热情的感觉,让人心里热乎乎的。当然打招呼是需要提高品位、灵活多样的。微笑就是一种利用面部表情打招呼的有效方式,给人暖融融的感受。还可以说声“哈喽”、撇撇嘴等生动的方式。打招呼也有深浅之分,浅时笑一笑,问声好就完了;深时可以执手相看,寒暄一番。
(3)闲聊示好
闲余之时,与对方闲聊一番,也是一种示好的表示,而且更为深入、浓郁。因为两人只有在形成一定的关系,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以闲坐散侃。换句话说,能闲聊一番是关系成熟的标志。通过找对方闲聊无疑向对方传递出一个信息:对方在你的心目中处于一定位置,你的行为是一种亲热和亲近的表示。对方是会接受你的,并倍感鼓舞。通过这种隔三差五的闲聊,双方关系得到深化、发展。闲聊示好应注意的问题是时机的选择问题,不要打扰了人家,否则会造成误解,让对方不敢交你这个朋友,也不敢接受你的示好。
见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的性格各有不同,有的人内心方正,有的人内心圆滑,有的人对外方正,有的人对外圆滑。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入手,你面对的各种人都会呈现出四种形态:内方外方,内方外圆,内圆外圆,内圆外方。“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和不同品性的人交往,要用不同的口才技巧。
(1)对内方外方的人要诚实委婉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直来直去,有棱有角,可能这些人不太讨人喜欢。因为他们往往性格直爽,感情外露,过于血气方刚。这种人往往处世认真,不留余地;做事投入,过于突出;活力四射,难免张扬;才华过人,忘记平衡。他们坚持是我的错,我就承认,决不东推西挡;是你的错,就是你的错,想赖也不赖不掉。这种品性的人,便是内方外方的人。表里如一、秉公立世,是对这些人的美丽评价。
同这种品性的人交往,在运用口才和他们打交道的时候,第一要遵循的就是诚实。内方外方的人不会口蜜腹剑,不会阳奉阴违,是个值得信赖、值得尊重的人物,所以要待之以诚,关心爱护。如果对他们虚伪猜忌,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强烈反感情绪,并且他们还会把这种不满表现在脸上,使你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扩大。第二要注意的就是说话方式要委婉。内方外方的人做事不灵活,言辞不变通,往往会使一些人陷入难堪境地,所以和他们交往,要注意婉转。当看到内方外方的人口无遮拦时,尖锐抨击时,要采用一个合适的方式转移主题。或者适当地说一些幽默的话,或者对他赞扬一句,巧妙地加以引导。内方外方的人是心地纯正、刚直无私的人,不应该因为他们曾经“刺伤”过你,就对他们计较,就对他们发火。有位内方外方的大作家在如日中天的时候,接到一位青年的来信。这位青年说,要同他合写一部小说。大作家看后,心中有点生气,他在信中毫无保留地写道:“先生:你怎么如此胆大包天昵?竟然想把一匹高贵的马和一头卑贱的驴子套在同一辆车上。”这位青年灵机一动,在回信的开头写道:“尊敬的阁下:你怎么这样抬举我呢,竟然把我比作马?”在信的后半部分,这位青年将自己的写作特长、潜力,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青年成长的影响等等一五一十地写出来。大作家接到信后,哈哈大笑起来,立即回信道:“我的朋友:您很有趣,请把文稿寄过来吧,我很乐意接受您的建议。”在这个事例中,青年曲解原意,幽默风趣,言辞诚恳,出奇制胜,说服了大作家。
(2)对内方外圆的人要有礼有节
当直来直去会伤害别人自尊心的情况下,当有棱有角会使自己陷入难堪境地的情况下,当方方正正不能达到满意效果的情况下,有些人会采用圆滑变通的策略。明明是正确的,应该义无反顾地坚持,但因为坚持的阻力太大,就违心地装聋作哑了;明明是错误的,应该理直气壮地驳斥,但为了一己私利,就压抑着默不作声了。这些人往往凡事权衡利害,决不感情用事。这些人,就是内方外圆的人。他们洁身自好,处世练达,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因为精明强干,而又锋芒不露,喜怒不形于色,所以四平八稳,八面玲珑,在复杂的人际、利益关系中,亦往往游刃有余。
同这种性格的人打交道,在口才方面要注意的第一项就是有礼有理。内方外圆的人虽然表面随和,但内心却是厌恶粗鲁,仇视邪恶,无礼无理的人是不能和这类人结为至交的。如果想缩短同这类人的心理距离,就必须表现出你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交往心态。这样才能得到这类人物的认同。在口才方面要注意的第二项就是要有节有度。内方外圆的人,即使对他人相当反感,也不会把不满情绪表现在脸上,他表面上对你很友好,但他的内心究竟如何却使你捉摸不透。因此,同他们交往,要讲究分寸,把握适度,不要因为他的脸上挂着微笑,就得寸进尺,忘乎所以。
(3)对内圆外圆的人要有板有眼
生活中,有些人长于研究“人事”,偏重于个人私利,该低的头就低,该烧的香就烧,该拉的关系就拉,该糊涂的事就糊涂,该下手时就下手。不但为人处世圆滑老到,而且内心对自己并无什么约束、什么戒律,很少去追问人生真正的意义。他们遇到好事、露脸的事、有利的事,就去抢;遇到坏事、无名的事、无利的事,就去推。这种形态的人物,便是内圆外圆的人。
同这种性格的人打交道,不但要在说话方面,在各个地方都应该做到要有板有眼。由于他们内心深处,并没有什么必须遵守的做人规则,所以,可能干出表面华丽亮堂、实则损人利己的伎俩。对他们的不当做法,应该明确指正,不要因为太爱面子,便不好意思将实情说出口,使自己受委屈。另外,与内圆外圆的人合作,要有所保留,有所提防,不要过于相信他们。内圆外圆的人非常清楚自己的特点,所以也害怕别人不讲义气,不守诺言,因此,和这样的人打交道,要清楚地示意他们:如果你讲信用,那么我就守诺言。在这种做法引导下,能够使他们在正确交际轨道上行驶。某公司的王二,是个典型的内圆外圆的人。有一件事就很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某同事到外地出差,王二笑嘻嘻地请其给他捎带某某物品。等到同事把买来的物品送到他手上后,王二却恰到好处地忘记给钱。过了十天半月,王二非常严肃地、跟没事人似的问道:“我给你钱了吧?你可别不好意思!”谁能为百八十块钱儿跟他认真呢?这样,王二就白白赚了同事一个小便宜,他为自己略施小技获得成功高兴不已。在这个事例中,王二抓住了人们的弱点,去获取个人的私利。对此,王二的同事不应该不把实情说出口,他应该明确指出王二确实没有给钱。如此的话,既不会使自己受到损失,也不会得罪王二这个人。
(4)对内圆外方的人要灵活变通
有些人在台上慷慨激昂,俨然一副正人君子模样,台下却干些乌七八糟的丑事。这种人在领导眼前、群众面前浑身都是一派正气,但自己心里却非常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这样品性的人,便是内圆外方的人。
同这种品性的人物打交道,说话要注意灵活变通。与这类人交往,首要的任务是根据各个方面的信息,分析出他的真实内心,然后再对症下药,巧妙引导。如此的话,就能够把他们带到正确的交往轨道上来。小宋想在出国留学之前,和恋人小薛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可是婚姻登记处接待他们的严主任说:“小宋啊,你离登记年龄还差两个月呀!法律有规定,别说差两个月,就是差两个小时都不行。”没办法,两个人一脸惆怅地回到家里,闻听此事的他家邻居、在公安局上班的迟科长说:“身份证上也没有精确到出生时辰呀,怎么会差两个小时都不行呢?而且,按照我们地方规定,像你们这种情况,是应该予以照顾的。这样吧,明天你们再去一趟,就说民政局李局长的同学、公安局迟科长说严主任神通广大,体恤民情,会积极争取领导支持,给一个照顾指标的。”第二天,这种说法果然发生了效力。严主任沉思了半天,对他俩说:“昨天下午,我们才接到上级文件,情况特殊的青年男女应该予以照顾。这样吧,你们填一下登记表格吧。”事情就这样顺利办好了。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虽然说这句话有些不好听,但是在实际的交往中,确实是非常实用的守则。面对不同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口才技巧,只有这样,才会使你和他人的交往更加顺畅。
说话时也要兼顾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当你与别人谈话时,必须始终意识到双方同时兼有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双重角色,意识到言语交往的双向性。换句话说,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还应考虑怎样运用口才,才能使对方产生兴趣,易于理解,并根据对方的各种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讲话内容和方式。为此,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选择适当的话题
与熟人交谈,自然可以开门见山地直接引出各种话题,但与人初次相识,或参加一次社交活动,则应认真考虑如何选择话题。初次见面,难免要作一番自我介绍。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介绍是进行社会交往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如运用得好,可使你在社交活动中百事如意;反之,就可能给你带来种种困难。那么,怎样作自我介绍才能获得交际的成功呢?一般说来,自我介绍要讲究适度。有人喜欢先作一番自我贬低式的介绍,以示谦虚和恭敬,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在通常情况下,对方或许是觉得你是老生常谈,言不由衷;或许可能真的认为你不屑一谈,那就弄巧成拙了。当然,也要避免一开始就炫耀自己博学多才,显得锋芒毕露,令人生畏;或使人觉得你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只有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介绍自己,才能给人以诚恳坦率、可以一谈的印象。
在自我介绍之后,就要选择话题了。为了能使话题成为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和纵情畅谈的开端。
(2)讲究双方的对话
社交性谈话,既不同于个人的自说自话,也不同于当众演讲,而是交往双方构成的听与讲相配合的对话。对话的本质并非在于你一句我一句地轮流说话,而在于相互间的呼应。真正成功的对话,应该是相互应答的过程: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应是对方上一句话的继续,对对方的每句话都应做出反应,并能在自己的说话中适当引用和重复。这样,彼此间心理上就真正沟通了。
为了能成功地进行对话,应避免以下九种不正确的对话方式: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扰乱别人的思路;忽略了使用解释与概括的方法,使对方一时难以领会你的意图;由于自己注意力的分散,迫使别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像倾泻炮弹似的连续发问,使人穷于应付;对他人的提问漫不经心,言谈空洞,不着边际;随便解释某种现象,妄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避实就虚,含而不露,让人迷惑不解;不适当地强调某些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的细枝末节,使人厌烦;当别人对某个话题兴趣盎然时,你却感到不耐烦,强行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将正确的观点、中肯的劝告佯称为错误的,使对方怀疑你话中有戏弄之意。
(3)适当的时候转移话题
在两种情况下需要转换话题:
一种情况是自己对谈论的话题已失去兴趣,而对方却谈兴正浓,彼此难以谈到一块。此时,不必硬着头皮去听,而应当通过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接过对方的某一句话,自然地扯到另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问题上。这样,对方的自尊和谈兴都未受到损害,甚至还没有意识到呢。
另一种情况是,自觉、敏感地观察对方的反应,知趣地感受对方的暗示和约束自己的谈兴。例如,当对方表现出厌倦神色时,就该适可而止了。
(4)注意每一个细节
在交谈中,倘若能注意以下细节,当能产生增进人际关系的效果。这些细节是指:
让别人先说,一方面可以表现你的谦虚,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机会来观察对方,给自己一个测度的时间和从容考虑的余地。
不论与什么人交谈,都应对对方有所了解,聪明地避开某些对方忌讳的话题,如个人的隐私、疾病及不愿提及的事情,否则会引起对方不快。要学会察言观色,一旦发现自己不小心触及了对方的忌讳,对方面有不快之色或状极尴尬时,应立即巧妙避开。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一般人总不喜欢嘴上老挂着“我”的人。因此,应避免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学,开口便“我如何如何”。须知,谦虚的态度,总是易为人所接受的。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先接受一个人,而后才肯接受他的意见的。
交谈的态度以诚恳为宜。油腔滑调,纵然有很好的意见,也难以为人们所接受。
恰到好处的幽默,能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中,体会到深刻的哲理。幽默运用适当,可为社交增添活跃愉快气氛。但妙趣横生的谈话,来源于一个人修养和才华的有机结合,不可强求。如果仅仅为了追求风趣的结果,而讲些格调不高的笑话,甚至不惜侮辱他人,则只能显出自己的轻薄与无聊。
口头禅固然能体现个性,但多数是语言的累赘,即使内容相当吸引人,但如果加上若干个“这个”“那个”“嗯”“啊”之类的口头禅,就如同在煮熟的白米饭中掺上一把沙子一样,令人难以下咽。所以,对作为语言累赘的口头禅,应当割除。
要尽量让对方把话说完再插话。实在需要中途插话时,也应征得对方同意,用商量的口气说:“对不起,我提个问题可以吗?”或“我插句话好吗?”这样可避免对方产生误解。
如果几个人一起交谈,你要注意不要只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而冷落了其他人。除了你的对话者外,可用目光偶尔光顾一下其他的人。对于沉默者则应设法使他开口,如问他:“你对这事有什么看法?”这样便可打破沉默,机智地引出他的话来。
了解沟通的重要
在人际交往中,要想与别人成为朋友,必先与别人进行沟通。因为只有沟通了,彼此之间才能相互了解,才有利于求同存异、协调关系,进而产生友情、成为朋友。因此,如果你想交众多的朋友,必须掌握赢得友谊的口才技巧。
(1)主动和对方攀谈
言为心声,只有用语言与别人交谈,别人才能更好地认识你,你也才能更好地认识别人。以交谈的方式与别人沟通,可促进和深化交往。某书报摊,经常有两个老者前来光顾。老张每次总是一边翻报纸杂志,一边与摊主攀谈,最后还要买一两份报刊。摊主和书报摊的常客很快都知道老张是一个有情趣、有品位的人,并格外尊重他。另一个老者则不然,他总是木无表情,一言不发,要么买了报刊就走,要么翻阅后放下走开,让人觉得很是古怪。其实这个老头是个自由撰稿人,他到书报摊是来买样刊的。应该说,他来这儿的目的比老张更明确。但他总是缄默不语,别人谁也不了解他,因此很难取得别人对他应有的尊重和崇敬。从两位老者身上我们不难看出,在日常生活中,多点交谈就多点沟通和信任,就多一点取得别人的好感的机会,从而有利于人际交往。
(2)善意地消除误解
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摩擦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多沟通,说开了彼此之间就会取得理解,逐步磨合,再走向和谐。尤其是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只要稍作一点解释,就会弄清事实,澄明是非,让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小徐在单位学历最高,能力很强,干劲冲天,但就是没有得到领导的及时肯定和褒奖。于是小徐不觉对领导产生了对立情绪,甚至把领导视为作风、道德、才干值得怀疑的人。其实领导对小徐的表现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只是他有他的打算:对青年人要多要求少表扬,以防他们翘尾巴。所以他对小徐来个按兵不动,以至于造成小徐的误解。好在这个领导及时发现了这一点,对小徐的表现作了实事求是地点评,并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和用意。小徐听了心中的阴云这才散去,并作了深刻地自我批评。这样双方消除了误解,增进了理解,交往变得和谐自然起来。这就告诉我们,当矛盾发生时,极有可能是误解引起的,对此我们一定要加以注意,及时给予解释进行沟通。
(3)讲清自己的想法
对人不信任、有隔阂在人际交往中对沟通是十分有碍的,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彼此之间不愿展示自己、不理解对方引起的。所以,要想取得对方的信任以利于沟通,就要注意在言谈举止方面大方自然一点,不要清高自傲、孤芳自赏,该坦率、直露的地方绝不含糊其辞。只有多向人坦白你,别人才能相信你,从而向你多坦白他自己、达到双方的有效沟通。小于平时不爱说话,连为学校创办了一本校刊的事都很少告知别人,以至于有人不理解,引得周围人的冷嘲热讽:“想不到我们学校出大编辑了!~别制造文字垃圾!”“我们教学任务够重的了,连学生都减负担了,你可别给我们增负啊!”小于晓得这是由于很少跟人沟通别人不了解自己引起的,便一边毫不泄气地走自己的路,一边坦率地说:“我如果不办这本刊物,可以多搞点教研,多发表点文章,那叫名利双收。我不傻,我甘心牺牲时间,是为学校出力,是为教师着想。”小于把自己剖白清楚了,并在以后多和人接触、交流思想,帮助别人进一步认识了自己,最终他得到了认可、理解和支持。
(4)宽待他人赢得尊重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说明利益是互惠的,即只有善待他人,他人才能善待你,这样彼此之间通过包涵和谅解就能进一步加强联系和沟通。这就要求我们在交往中,要适当地谅解和善待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要通过交谈、解释等方式向对方示意自己的好感,以了解和亲和对方。如上例有个同事说小于创办校刊是制造文字垃圾,并对小于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但小于并没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因为他明白这个同事负担大:他教高三两个班的语文,又是班主任,加上家里老母亲瘫在床上需要他照顾,实在没有精力为校刊作贡献,而不作贡献又怕别人笑话。了解到此种情况,小于主动与他走近乎,并解释说办刊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老师只是管理一下而已,并非针对老师办的。至此,这个同事方才不好意思起来,并向小于道了歉,彼此之间有了进一步的沟通。所以说,当别人有了不足,特别是有损自己利益的不足时,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样会博得别人的敬重。沟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很多人却在实际的交往中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结果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果你能够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在沟通上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的口才技巧和策略,相信你的人际交往会更加成功。
化解不必要的争辩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这个时候就更需要展现你的口才。而沟通中如何化解不必要的争辩更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
一位才思敏捷的牧师正在做一场精彩的讲道,最后他以肯定自我的价值作为结尾,强调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宝贝,每个人都是天使。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要善用上帝给予的独特恩赐,然后去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
人群中有个人不赞同牧师的说法,他站起身来,指着自己丑陋的扁塌鼻子,道:“据你所说,人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请问有塌鼻子天使吗?”
另一位腿短的女子也起身表示深有同感,认为自己的短腿不是上帝完美的创造。
牧师并没有和他们进行正面的交锋,而是轻松而自信地回答:“上帝的创造是完美的,这绝对不错,而你们两个人也确实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这也是正确的,只不过——”他指了指那位塌鼻子的朋友,“你降到地上时,让鼻子先着地罢了。”
牧师又指着那位腿太短的女子:“而你,虽是用脚着地,却忘了打开降落伞。”
这个牧师充满自信而且不乏幽默的回答,正是妥善化解争辩的典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在双方立场背道而驰、各持己见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争辩,而争辩却是最差的沟通方式。
巧妙地使用迂回方式,化解争辩从而促使对方接受我们的看法,是展现你的口才,和别人良好沟通的过程中必须熟谙的技巧。
真正达到这种展现口才的境界所赖的并非只有表面的技巧或纯熟的机变。还应该凭借自己秉持的正确态度,还有从中产生的坚定、智慧的判断,再结合幽默的话语,来成功地化解和对方不必要的争辩。
面对来自对方的质疑,必须不迷惑于彼此坚持的立场,要通过自己的口才来引导对方赞同自己的立场,并进而促成对方的观点转变,这不仅是一种口才技巧,同时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绝妙高招。
学会“兜圈子”
在日常交际中,一般说,直言快语,是人的真诚所在,是受欢迎的。但有时候,效果并不佳,轻者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者造成麻烦,违背言语交际的初衷。而有时有意绕开中心话题和基本意图,从相关的事物、道理谈起,即“兜圈子”,却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