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是指民众和君王是否心意相通。天是指阴阳、寒暑、春夏秋冬四季。
地是指路程远近、地势险易、战场广狭。将是指为将者是否智、信、仁、勇、严。法是指军队编制、将吏职责划分,以及后勤供给。
我们可以看到,他没有提到武器装备情况。这可以理解,在冷兵器时代,交战双方武器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因此以上这些因素算是考虑得比较全面。然而到鸦片战争时,情况有了不同,因为敌我武器装备的差距已经很大。
清军是冷热兵器混用。冷兵器有刀矛弓箭,相对而言,杀伤力有限,可以暂且不提。热兵器有火枪,而这种火枪仿制于明朝时从西方传入的火器。
这比英军使用的火器落后两百余年。除了火器,还有舰船的差距。而之所以有这些差距,无疑和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有很大关系。
这些差距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两人对决,一人空手,一人使用匕首。
这些在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中有极详细的分析,若有兴趣,可以翻看。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鸦片战争不同于之前我们讲述的各类战役。
唯有明了这些,我们才能懂得鸦片战争中为何清军会一败涂地。
当然你可以说,武器只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因素,其他的因素呢?比如将帅。那时的清王朝已经散发出腐朽气息,虽然有英勇的将帅,但寥寥可数,更多的是愚昧自傲、无知怯弱的将与卒,根本无法和英军抗衡。
下面,我们便挑出一位英勇的将帅关天培一述。
虎门销烟打击了英国鸦片商的气焰,使得英国收入锐减。为了挽回损失,他们决定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公元1840年6月,英国人懿律率领东方远征军入侵珠江口,挑起第一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派官员琦善同英人谈判议和。琦善步步退让,也不能让英人满足。道光帝看到英人条件苛刻,便决定宣战。他遣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户部尚书隆文和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率兵前往广东。
公元1841年2月25日,中英虎门之战拉开序幕。之前,英军已经攻占了大角、沙角炮台,虎门的第一重门户洞开,形势十分危急。紧接着,英军又攻到镇远、威远两处炮台。这里由关天培镇守。
关天培武举出身,为人耿直,善于领兵打仗。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期间,他便全力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次,他知道虎门炮弹不多,兵力又不充足,料定守住两座炮台是不可能的,然而,他心存死志,决心和虎门共存亡。
他给年迈的母亲写信,表达诀别之意。他在信中颇为悲痛地说:“国家正值多难之秋,这是我捐躯报国之时,希望母亲能够谅解,勿以我为念。”写完信,他便召集全体将士,发出“人在炮台在,不离开炮台半步”的誓言。
一切安排妥当,关天培和众将士只待英军前来决一死战。这时,有侦察兵来报,说前面的海上出现数个黑点,估计是英军的战船。关天培立即下令,让全体士兵做好战斗准备,装好炮弹,将炮口对准英舰。
英军压根儿没把镇远、威远放在眼里。总指挥官乔治下令三面包围镇远、威远,企图一举摧毁虎门炮台。
英军虽然船多人足,弹药充裕,但关天培毫不畏惧,带领将士们沉着应战。他一再告诫士兵要珍惜数量不多的炮弹,但是,炮弹还是很快就用光了。
英舰渐渐逼近,已经有数十名英军手持刺刀跳上炮台。
情况危急,关天培大刀一挥,高声喝道:“将士们,我们报效国家的时刻到了!”将士们高声响应,士气高涨。他们手持武器,同英军展开白刃战。
在震人心魄的厮杀声中,清军奋勇杀敌,无奈士兵太少,很快便支撑不住。眼见一名英军倒下,便有十余名英军蜂拥而至。
关天培带领将士奋勇杀敌,他身上的伤口多达十余处,鲜血淋漓,染红了衣甲。
眼见炮台要失守,关天培让随从孙长庆将自己的提督大印送到广州,表示自己将以身殉国,与虎门共存亡。
孙长庆不忍离开,关天培则举刀赶他,并长叹一声说:“我上未能报答君恩,下未能赡养老亲,这是我的余恨。你归去后,请告诉我的妻子,让她代我孝养老母,我死而无憾了。”
说完,关天培提刀冲向英军,最终伤痕累累地倒下,英勇牺牲。
就这样,镇远、威远两座炮台沦陷。据说,关天培的遗骸由家仆领走时,英舰鸣放礼炮,以示对殉国者的尊敬。他出葬那日,数百人身穿白衣送别,旁观者中有不少人痛哭失声。关天培这样的将领不可谓不英勇,然而于事无补。
区别于关天培的英勇,更多的将帅是愚昧、怯弱。
他们上演着一场场滑稽的剧目。比如曾被寄予厚望的湖南提督杨芳,他是如何应对英军的呢。他见英军舰船上火炮威力惊人,便认为肯定有邪教善术者潜伏其中,于是购买妇女溺器来破邪术。
此外,他还做纸扎人,建道场,祷鬼神。这些怎能御敌?
有一位炮台守军将领竟然遣人和英军商议:“你也不要放炮,我也不要放炮,谁都不要放炮。我可以放六次没有炮弹的炮,给皇帝留面子,然后走掉。”
这样的将帅又怎能抵御英军
继关天培之后,杨芳、奕山都无法抵御英军。最终,奕山被迫签下《广州和约》,支付英军六百万元赎城费。当然,英国政府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战果。
公元1841年4月30日,英国内阁决定召回懿律,改派璞鼎查率兵继续入侵。
清王朝一路沦陷,待英舰直逼南京下关时,道光帝明白已无力抵抗,只得遣耆(qí)英、伊里布前去议和。就在英军战舰上,耆英、伊里布和英国的璞鼎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中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优惠关税等条款无一不损害到中国的利益。
签订和约后,第一次鸦片战争宣告结束。现在,我们再回头简单一提林则徐。早在一年前,为了安抚英军,道光帝罢免了林则徐,将其发配新疆。就在镇江,林则徐遇到前来相送的好友魏源。
对这次相逢,魏源在诗中写道:“万感苍茫日,相逢一语无。”
的确,虽内心百感交集,他又能说些什么呢?临别之际,林则徐将自己在广州期间让幕僚翻译的《四洲志》手稿交给魏源,嘱托他继续搜集资料,编写出一部能够使国人睁眼看世界的著作。
魏源点点头,郑重地担负起这份嘱托。随后,他多方搜罗资料,一年后编写出《海国图志》。这部书出版五十卷,1843年1月刻印于扬州,然而出版后并未引起国人重视。之后,这部书漂洋过海,东渡进入日本,引起巨大反响,风靡一时。
鸦片战争中的将领们关天培、杨芳、奕山是如何让击败英军的呢?
继关天培之后,杨芳、奕山都无法抵御英军。最终,奕山被迫签下《广州和约》,支付英军六百万元赎城费。当然,英国政府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战果。公元1841年4月30日,英国内阁决定召回懿律,改派璞鼎查率兵继续入侵。清王朝一路沦陷,待英舰直逼南京下关时,道光帝明白已无力抵抗,只得遣耆(qí)英、伊里...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人忍无可忍与敌力搏,打死几名英兵。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
鸦片战争中有哪些故事
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虎门要塞与英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当时,英军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不断向虎门发动进攻。关天培率领清军坚守阵地,多次击退英军的进攻。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最终虎门要塞失守,关天培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他的英勇事迹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
列举几位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名称并说说他们主要英雄事迹�...
关天培 时任广东水师提督。1839年11月,在穿鼻海战中,指挥官兵发炮,打伤英舰窝拉疑号,迫使敌败逃。后又调集官兵向盘踞尖沙嘴、乌涌的英国侵略者发动5路进攻,身先士卒,迫使敌人逃者过半。1841年2月25日,英舰18艘向虎门进攻,他驻守靖远炮台,率兵死战。26日下午,英军再度猛攻,他孤军奋战,受...
鸦片战争中著名战役,指挥者是关天培
年逾六旬的关天培亲自指挥,负伤十余处尚亲自开炮还击敌军。英国司令向关天培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放弃虎门各炮台,关天培不予理睬。[9] 至傍晚时英军攻入炮台,关天培持刀奋战被砍伤左臂,受伤10多处,但他仍屹立阵前,亲手燃炮射击。后被枪弹击中,致创痕遍体,口中仍然大呼杀敌。为了不使提督大印落入...
在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是如何战斗的?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坚守广州;陈连升、关天培、葛云飞、裕谦、陈化成、海龄在战争中壮烈捐躯;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人民同清军奋勇抵抗侵略者;清军将领在大沽口重创英法舰队。
请教一个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时政府的问题
等到,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扬言攻城时,地方大员才急了,才会求和。成功御敌是个笑话,广州城19世纪70年代,十万天地会红兵都拿不下来,英法一天破城。还有大沽口炮台撑了几天?海防不行,陆战更不行。号称血战的八里桥,英法只死了5个。那还是号称最精锐的蒙古铁骑打的啊。只是西方资本主义重点是打开...
根据《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说说鸦片战争的经过
由于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签订,使道光帝大为不满,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职,派奕山、隆文和杨芳赴广东指挥作战。1841年1月7日,英军也不满谈判的进展,义律先下手为强,出动海陆军攻占虎门的第一重门户--沙角、大角炮台,发起虎门之战。道光帝闻讯下令对英宣战,派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并从各地调兵...
鸦片战争中的小战役
鸦片战争中虎门抗英战役。道光二十一年,清廷对英宣战,派奕山为靖逆将军,主持战事。英军全权代表查理·义律进攻虎门。关天培坐镇靖远炮台,派家丁送官印,表示决心以死报国。英军攻占横档、永安炮台,集中兵力进攻靖远、威远炮台。关天培英勇战斗,终因弹尽援绝,壮烈殉国。4. 定海、镇海之战 鸦片战争中...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然而,道光帝并不甘心轻易投降,于是替换了琦善,准备在广州与英军开战。道光二十一年,英军进攻虎门,关天培等将领英勇抵抗,最终力竭牺牲。统帅奕山在与英军的接触中迅速溃败,向英军支付了六百万元作为“赎城费”,以换取英军不攻占广州城。广州之战揭示了清军与英军之间的实力差距,同时也暴露了清朝自诩为...